第7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想讓這時代少流點血,少死些人,讓醫者們在戰場救治過程中精進醫術,加快醫學發展外,趙無恤自然也是有私心的。

  扁鵲在諸侯間已經極有人望,上層的卿大夫視之為神醫,下層的民眾更認為他是天帝派來救苦救難的使者,據說淮漢蔡國等地,甚至有淫祠供奉他的神主。

  這種影響力在「靈鵲」成立後將會倍增,雖說「靈鵲」自認為中立,但在行走列國期間,作為背後最大的經濟、人力支持者,趙氏的聲名也會傳播到各國底層民眾中。短期內不見什麼效果,長遠看卻好處多多。

  趙氏將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一份又一份的人心。

  這或許就是後世各種大企業的豪門、富商們資助人道主義事業的心態吧。

  趙鞅已經認可了趙無恤的計劃,他下令道:「須句邑受傷寒折磨的民眾恐怕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期盼靈鵲兆喜,汝等也不能枯等,讓全師即刻開拔!」

  按照計劃,趙無恤的兩千兵卒將先行出發,掃清沿途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逼迫須句大夫開門就醫。

  看著趙無恤縱馬離開,人群里的扁鵲也抬頭目送他遠去,隨後對身邊的大徒弟子陽感慨道:「趙小君子揚言要學我的醫者心,治天下疾,我雖然壯其志向,卻以為這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孰料這才過了幾天,他便提出了這救人救世的良方,此子在戰陣殺伐時如舞動干戚的刑天戰神,戰後卸下甲冑,卻成了愛民如子的良大夫。這就是小君子的醫者心啊,我雖有醫技,但只能救得了身,救不了世,亦不如也!」

  ……

  趙無恤和軍隊和「靈鵲」於同一天離開秦邑,他們冒著細雪,花了一天時間抵達了郿邑,休息一夜後又拔營東行。

  在郿邑提供的嚮導指引下,接近大野澤北注造就的沼澤地帶後,本來就不算好的塗道逐漸變成一條小徑。他們沿著蜿蜒的堤道,緩慢地通過看似永無止盡的泥濘,所幸這一切都已經被寒冬凍得硬邦邦的。所以他們一共花了兩天時間,就穿越了平時得花五天才能穿過的堤道,到達了須句邑附近。

  本應該人煙稠密的昔日小邦之都,現在卻透著蕭條的寂寥。

  就在一個空蕩無人的小里閭外,趙無恤遇到了自己的斥候虞喜。

  「司寇,須句周邊的小邑和里閭雖然也經受了傷寒,但人頂多死了十分之一,剩下的人,今天卻是進了城。」

  「疫病橫行,本應限制人口流動,這須句大夫卻反其道而行之,究竟是在搞什麼鬼?」一路來所見屍體臥於道,不斷有民眾向郿邑逃亡的慘象讓趙無恤有些惱怒了,此番東行,還真帶上了幾分興師問罪的意思。

  虞喜表情嚴肅:「司寇,正是須句大夫召喚民眾到城郊觀看的。」

  「觀看什麼?」

  「看活人獻祭!」

  第441章 用人

  「趙氏子,策書有言:卿大夫各有封疆,汝安敢侵我領邑,壞我用人之祀!」

  須句大夫是個虛胖的中年人,雖有魯國公族之名,卻沒公族之氣質,他腦滿腸肥,猶自晃著一臉贅肉,惡狠狠地質問趙無恤此行的目的。

  趙無恤沒有立刻回答他,只是冷冷地掃了此人一眼,又回頭去看「用人」的現場,手指的尖端猶在微微顫抖。

  太殘忍了,實在是太過分了!

  所謂的「用人之祀」,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活人祭祀,是以活人來充當獻牲,取悅上帝的原始宗教儀式。商周之時,人祭之風熾盛,其用人之多,手段包括火燒、水溺、活埋、剖心、刺喉瀝血和砍頭等,甚至於把人剁成肉,蒸為肉羹。

  牧野之戰後,號稱仁義之師的周武王照樣將大批殷商貴族當成祭品,成百上千地斬殺,獻祭給昊天。直到周公執政,他似乎覺得這種方式過於殘暴,於是周室主流的卿大夫便開始轉而譴責這種儀式。

  所以春秋時代的人祭現象已不象殷代那樣觸目驚心,殘不忍睹,但卻並不罕見。趙無恤雖然早有聽聞,但直到今天,他才得見其真容,其令人髮指的程度,更甚於已經被無恤在領地上明令制止的活人殉葬。

  在聽斥候虞喜報告,說今日須句大夫召集了近萬民眾,在城邑的郊外毫社舉行人祭時,他便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於是帶著全師快步趕來,卻見邑外黑壓壓萬人集結,正在觀看巫師和須句大夫舉行血祭儀式,在鮮血淋漓時跪地仰天歡呼,祈求神主滿意這些供奉,好讓傷寒疫病早些過去。

  趙無恤立刻讓手下的數百人開弓搭箭,強行開出一條道,又讓武卒維持秩序,把圍觀的民眾和祭壇隔離開,走進去一看,卻是來晚了一刻。

  綁在柱子上的九個「祭品」,已經有七人像牲畜一樣被殺害,手段極其殘忍。

  其中五名死者,都是從須句周邊的幾個邑落里閭里挑選出來的俊男美婦。但另外兩人,竟然是趙無恤先前派來須句的使者!他們先前遭到囚禁,最好還遭了毒手,待無恤趕到時,只剩下一人被割了手腕,昏迷中奄奄一息!

  還有地上那些凌亂的殘肢,被巫師掏出燒焦的內臟,一灘灘黑紅凝結的鮮血,倒映在圍觀民眾呆滯和畏懼的眼中,顯得刺目無比!

  ……

  趙無恤頓時勃然大怒,立刻下令終止儀式,虞喜等人見同僚被害,早已義憤填膺,於是便在趙無恤一聲令下後,將那個還要繼續施暴的巫師拖下來,按倒在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