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這事情從頭到尾,本就是陳氏嫡子陳恆向齊侯提出的計策。

  「君上,我在司馬法中看過這麼一句話,對待士卒要用仁愛解救他們的危難,用道義鼓勵他們去作戰,用智慧明辨他們的功過,用勇敢率領他們去戰鬥,用威信使他們唯命是從,用財物獎勵他們去效力,用功勳鼓舞他們去取勝。不如提拔敝無存,讓他作為勇士和表率。」

  在敝無存戰死後,陳恆又建議道:「司馬法又言,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敝無存雖死,卻尤有用處,不如讓東郭書和犁彌兩位有功之臣推功,再尋找敝無存屍體,給予戰死者最高榮譽……」

  結果果然如陳恆所料,齊人士氣大振!紛紛喊出了願意為君效死的口號。

  夷儀是五千戶的大邑,中行氏把這作為一個縣的建制,其下還有糕、棠、聊、媚、杏等千室諸邑,總人口超過七萬。在圍攻夷儀的過程中,陳氏早已自告奮勇,將這幾處地方陸續拿下,同時隔著黃河和中行氏和邯鄲的兩萬兵卒對峙了。

  在失去夷儀後,晉國在黃河以東再無據點,齊國拔除了從北面威脅衛國的這個堡壘,在齊晉爭霸中贏得了主動權!

  「夷儀局勢已定,莫不如乘著冬雪未降,帥軍南下救衛,或者一如陳氏建議的,攻擊魯國,奪回廩丘?」

  齊侯被耀眼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不打算適可而止停止戰爭,何況陽虎昔日提出的攻魯計劃也讓他心動不已,若是進攻西魯,還可以起用此人為嚮導。

  只要逼降魯國,掃平趙氏子無恤的那幾個領地,整個東國便落入齊國手中了,霸主的位置如此之近,近到讓齊侯無法忍到明年開春。

  在齊侯一意孤行下達了休整數日便南下的命令後,營帳角落處,年不過二十的陳恆露出了一如祖父陳無宇,父親陳乞般的陰謀家笑容,一切都在他們父子的算計之中。

  「齊侯恐怕是忘記了,司馬穰苴還說過大捷不賞的話吧……古者戎軍三年不興,賭民之勞也,國雖大,好戰必危。去罷去罷,就帶著公室和國、高的兵卒往火坑裡跳吧,順便幫我把趙氏子的西魯掃清!」

  不知為何,那個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的趙氏少年,總是讓陳恆心生嫉意。

  第409章 壞消息

  「夷儀被攻破了?」

  得知這個消息時,范吉射正坐在柯邑燒著溫暖炭火的邑寺中打著瞌睡,他頓時便驚醒過來,愣了又愣。

  從戰爭伊始,范吉射便從未真心想和齊國人硬拼過,衛人擋在前路上剛好給了他一個絕佳的藉口。

  因為在范吉射心裡,齊國人太強大了,攻擊夷儀,齊侯總計投入了兩千乘之眾,五萬之兵,這還不包括陳氏那萬餘與中行夾河對峙的偏師。而晉國只有兩卿一大夫正面與之對抗,中行有兵萬五千人,夷儀的一師守軍報銷後只剩下一萬二千人守在大河西岸。范氏出動了一萬二千人,邯鄲氏八千人,因為衛侯的突然叛晉耽擱了半月,都未能及時趕到,只有前期出發的千餘人搭了進去。

  至於本應是此次御齊元帥的趙氏……

  想到這裡,范吉射便滿心憤恨,趙鞅沒了以往先國後家的好習慣,他竟對被圍困的夷儀不管不顧,直接渡棘津去了楚丘,威脅濮陽。而他的兒子則南下濮水,如今已經奪了衛國一大片土地和人口:巨野、垂丘、歷山、笙竇、城濮,如今還再渡濮水圍攻清丘,堪稱此次戰爭最大的贏家。

  六卿里三卿因為在太行以東領地不多,對與齊國的戰事漠不關心,以各種藉口龜縮國內,東來的三卿一大夫各懷心思,如何與舉國而戰的齊人抗衡?

  不過范吉射雖然對趙氏有深深的偏見,也不得不承認,趙鞅這一手玩的的確漂亮,郵無正的兩千里奔襲讓人瞠目結舌,趙兵渡過大河後,河濟之間的局勢轉瞬劇變。

  在衛人得知濮南陷落後,衛侯急匆匆地派人與范吉射接洽,范吉射也不想與同樣是全國動員的衛人作戰,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他們脫離戰場。范氏也從中牟出發,誰料才走到中間的柯邑,夷儀便沒了。

  「此城陷落是遲早的事。」

  說出這句話時,范吉射心中有未能及時趕到的遺憾,有對與他亦友亦兄的中行寅的愧疚,但更多的,卻是鬆了口氣的感覺。

  雖然可惜了夷儀那五六萬人口,還有中行氏的一師守軍,范、中行的兩千前鋒。但比起讓中行氏主力受損以至影響到國內六卿力量對比,損失十分之一的人口還是划算的。至於被俘兵卒,或許可以通過外交和密謀的手段,托和范氏有關係的陳氏幫忙贖回。

  「然,是數日前攻破的,我本來已經趕到了新築,得知此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所以便分兵南下。」

  屋內另一人是邯鄲氏的家主邯鄲稷,夷儀陷落的消息,便是他告知范吉射的。

  邯鄲稷年紀才四十餘歲,身材並不算高大,足以被黑色的貂裘裹著,面上憂愁,無論什麼時候看都苦著臉。他才從北邊回來,此刻在獸口銅燎炭盆旁搓著凍得通紅的手指和耳朵,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上旬,天氣一日冷過一日,想必外面的邯鄲兵卒正在營帳內擠作一團呢。

  范氏雖然與趙氏敵對,可對邯鄲氏卻十分親近,將其視為中行氏的從屬。

  邯鄲兵出發比范兵要早,已經走到了離夷儀很近的地方,得知消息後,邯鄲稷把麾下的八千人一分為二,一半去與中行氏匯合,另一半則由邯鄲稷率領來到了柯邑,停留兩日後還打算繼續南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