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倒是趙無恤對闞止說道:「不必驚訝,居楚而楚服,居越而越服,居夏而夏服,這不是人的天性如此,而是根據周遭的風土,習慣使然,吳越之人從來就是如此……」

  到最後,他的聲音低沉了下來:「不過沒料到的是,原本是姬姓之緒的吳國公室也被同化了。」

  吳國的國君如今和土著越人並未區別,紋身,不知禮,一如當年吳王壽夢首次參與中原盟會時看著衣冠之盛,便說:「孤在蠻夷,徒以椎髻為俗,豈有斯之服哉。」

  無恤知道,周代大分封,是以周君夷民、戎民、狄民的形式存在,這需要以強大的文化優勢加以融合,還得有足夠的移民基數為支持,否則就會出現吳國這種被逆同化的例子。

  放眼後世,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維京人在羅斯人的地盤的建立了不少王朝,最後卻被徹底同化為羅斯的君主。蒙古人西征,也同樣是在突厥人的領地上為君主,卻一撥又一撥的被突厥化了。

  所以數百年來,吳國棄在海濱,不與諸姬相通,於是在他們的「親戚」曹國人看來,這些吳人全然是來自異世界的蠻夷,叫人看了不得不皺起眉頭!

  當是時,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唯獨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而吳國,介於南蠻東夷之間,雖然政治上已經被納入了體系,但在文化上卻仍在艱難探索,處於華夏和蠻夷的十字路口上。一旦他們用侵入楚國的方式肆虐中原,後果不堪設想!

  而更南方的越,則比吳更加蠻夷化……

  至於西方、北方的戎狄,如義渠、鮮虞、代,乃至於還在陰山以北,尚在襁褓期的匈奴部落,也會隨著氣候變遷不斷朝中原不斷發動衝擊。

  無恤暗自道:「事實是,在整個東方世界,如今唯有華夏最為文明開化。這是一場華夏與四裔,文明和野蠻,農耕體系與遊牧、漁獵的較量。若是吾等不努力,子孫披髮左衽是很有可能的。」

  想要贏得這場戰爭,或用武力的征服,或用強大的文化向心力同化之!

  不過說這些為時尚早,在無恤看來,似乎吳國貴族中,在華化和保持土著性上一直有巨大的分歧,將其和平演變為「文明國家」是很有希望的。

  在眼前的吳國車隊裡,就有小半「異類」。

  比方說現下車趨行,朝出迎的曹伯,以及諸位卿大夫行禮的吳國行人屈無忌,如今他已經算是無恤的遠方舅兄了……

  經過千餘年的交流和模仿,楚如今已經是中夏的子文明了,巫臣和狐庸本是楚人,他們的後人屈無忌保持著這種傳統。他高冠博帶,深衣廣袖,說一口成周雅音,行著得當的禮節,但因為吳國的國力遠超曹國,又打敗了讓中原頭疼了兩百年的楚人,所以他骨子裡透著些傲慢。

  而屈無忌身後那個同樣華夏士人打扮的少年也吸引了趙無恤的注意力,他將蓄起的頭髮紮成圓髻,裹著緇布冠,抬著烏黑的眼睛在不停打量四周,充滿了好奇的嚮往,但舉止間卻有幾分遲疑和羞澀。

  這是個非典型吳人啊。

  無恤猜測:「屈氏是客居吳地的楚人,他的言行服飾不能代表吳國貴族現狀。但瞧這個少年的身形膚色,還有領口下露出的紋身,大概是吳國土著吧,是因為這寬袍大袖還穿不習慣,或從未見過這麼多人麼?」

  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

  昨日傍晚,吳國使節團趕在閉城門前來到了陶丘,這是他們此行北上中原,繼商丘後的第二站。

  歇息了一夜後,他們便不慌不忙地梳洗完畢,受曹伯的邀請來到外郭區的「競技場」。

  吳國一般甚少向北方派遣使節,對於晉國邀請的盟會也是愛理不理,或許是因為吳王壽夢那次赴會,瞧瞧自己身上的花紋,再看看諸侯們的冠帶自愧形穢了,或許是瞧不上諸侯對陣楚國時的退縮。所以雖然名為晉國盟邦之一,吳人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自外於諸夏。

  所以,言偃對中原的了解,還停留在公子季札的口頭描述上,吳國地廣人稀,城池不多,即便在之前的商丘,他也沒見過陶邑這等繁華的都市,竟能聚集如此之多的人。

  街巷內擠得車彀擊,人肩摩,市肆里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讓習慣了吳地曠野大湖的他眼花繚亂,有些喘不過氣來。

  「美哉宮室,富哉大城,可惜防備不甚嚴謹,我要向行人請命,讓我離開前帶兵卒在此城的市肆劫掠一番,定能大獲!」

  就在言偃還沉浸在震撼里時,旁邊卻響起了一個不諧的聲音。

  和言偃同車的是此次出使的護送親衛專鯽,字伯魚,他年紀雖輕,卻因為父親專諸的緣故,加上在對楚、越作戰里立過些功勞,已經是一位大夫了。

  五年前的伐楚入郢之戰,因為沒抓住楚王,大行人伍子胥暴怒,縱吳兵大掠三日,以報復楚國殺父兄滅伍氏之仇。那時專鯽剛剛成年,也參與其中,他在郢都里跟著公子夫概好好搶掠了一番。楚國章華台里的寶器盡情掠奪,楚王宮寢室中細腰的美人兒們盡情享用,搶完後還將宮殿一把火焚成灰燼,留給楚人一片廢墟。

  在那裡,專鯽懂得了征服者的爽快,那滋味會上癮,所以他現在就眼睛發直地盯著陶邑那些穿著兩色襦裙集體出動的曹國貴族女子,還有與之同游的士人——他們腰間華而不實的佩劍,鑲著珍珠的鞋履,下裳的佩玉。還有各色財貨、錢帛、堆積成山的售糧、鹽、魚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