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覆拉鋸的結果,是武卒付出了三四十人的死傷,而陽氏丟下數百具屍體後最終戰敗。叔孫氏的私屬見勢不妙,已經降的降逃的逃,只剩下陽虎帶著數百餘黨退守內城。

  「敵軍退了,退了!」

  一群輕騎士沿著南北大道跑過,打頭的正是一身戎裝的無恤,馬蹄踏在滲滿血漿的土路上,濺起點點紅泥。看到在此役中無堅不摧,無往不克的趙氏玄鳥旗幟後,原本在街上追逐的亂兵和輕俠嚇得戰慄不已,紛紛躲到街旁屋檐下,不敢造次。

  臨近內城公宮,趙無恤駐馬四下打量。

  城內舊日的秩序已經不復存在,許多區域處於失控狀態,三桓和陽虎手下都有一些脫離了大部隊的亂兵,散得到處都是,完全沒了建制,他們中的一些亡命徒開始到處打砸搶。

  里閭里多處房屋吐著火舌,整個街道煙霧瀰漫,根本看不清百步外的情況。剛剛爆發劇烈戰鬥的城南街道上散落著近百的士兵屍體和傷員,一時也無人理會。

  一種無奈和悲涼的感覺在趙無恤心頭湧起,《大雅·桑柔》中的一句話不由脫口而出。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無論野心家以什麼目的在這座都邑紛爭,最終禍害的終究是黎民。

  今日之後,不知道有多少男子死於戰亂,不知道多少間房屋化為灰燼,這場兵變帶來的陣痛,又得多少年才能緩解過來?

  讓無恤愧疚的是,他也是其中的一個推手。

  他的聲音變得冰冷異常:「封凜!」

  「唯!」

  「傳令下去,令各卒軍吏立刻跟著孟氏派給的嚮導,開始整頓城中秩序。若是有亂兵劫掠,摧殘民眾,無論他原本是陽虎亂黨,還是孟氏、季氏、叔孫,乃至於我武卒!只要見到,嚴懲不怠,抵抗者可就地格殺!」

  封凜一愣,但還是應諾而走。

  馬蹄繼續往前,就到了魯國公宮的牆垣腳下。

  趙無恤來過這裡,內城比外城垣要低些,但也更加堅固容易防守。

  持續的戰鬥已經讓不少瓦礫掉落,上面守著的陽氏兵卒似乎已知大勢已去,此時如同驚弓之鳥,看到有人接近後紛紛拉弓射箭,也不管趙無恤等人騎著馬站還在兩百步之外,根本射不到。

  趙無恤無視落在面前幾十步外的箭矢,揮鞭指著內城對子路等人說道:「陽虎還控制著從公室到城外的通道,如今季氏、孟氏不敢強攻,所以選擇了圍三缺一的法子,他們也怕若逼急了陽虎,他會謀害魯侯和大司馬。」

  整頓秩序後,無恤在季氏和孟氏的兵卒趕到前,又布置了城南的防務,讓忠勇負責的子路親自守在府庫和倉稟處,不許那些亂兵進去搶劫。

  「這些器械、物資、糧秣對於魯城數萬人過冬極其重要,我不想因為這場政變導致魯城人餓上一個冬天,此事就拜託子路了!」

  話說回來,陽虎倒是還有幾分良心,或者是太過慌亂來不及動手,撤退時也沒敢燒毀這些地方拒敵。

  「仲由敢不從命!」

  一夜鏖戰後子路卻未顯疲態,身體棒得像二十歲小伙,不似四旬中年人。

  子路的名聲已經在整個魯城響亮起來,他一人逼退數十人事跡傳遍了軍中,季孫斯在特地向趙無恤拜謝救命之恩的同時,也順帶感激了子路,並問了他的名字。

  「孔子之徒仲由!」

  對此,子路極為自豪,每次介紹自己時非要加上孔子之徒的身份,相當於為夫子揚名,同時也對給了他表現機會的趙無恤心存感激。

  在棘下之役中,他將冒死朝趙無恤所在中軍發動衝鋒的陽虎之黨公鉏極,一劍刺殺!

  除了被趙無恤生俘的陽越外,這是陽虎黨羽里另一個重要人物折損,算是了不得的大功勞了。季孫斯已經嘟囔著事後要為子路向國君請功,加封他的爵位。

  對此趙無恤明面不干涉,心裡卻冷笑不已。

  季氏過去幾年被陽虎控制,族中不少子弟也紛紛從賊,宗室力量被轉化為陽虎的黨羽。原本還算眾多的私屬在這次兵變里損失極大,最大的領邑費地也還在公山不狃手裡。

  雖然在危急關頭成功得到了國人支持,但趙無恤知道,季孫斯知道,孟氏也知道,在面臨季氏或陽虎的抉擇時,深恨陽虎統治的國人選擇了季氏。可若是換個敵人,如孟氏、趙無恤,一旦不是非此即彼時,國人就會選擇中立了。

  所以,現在的季氏如同一個久病初愈的病人,十分虛弱。才脫身沒多久,季孫斯就開始忙著恢復力量,尋求庇護了。他對趙無恤的態度極其親密,也不做叔侄輩了,一口一個世弟,對於大顯身手的子路也生出了招攬之心,只不過趙無恤之前謊稱子路是他家臣,所以季氏才不敢明目張胆地許以職位。

  子路倒是沒看出這麼多道道,他心想:「趙大夫不以我身份低賤而等閒視之,給了我蹬車的榮譽,之後也不因為我的魯莽冒犯而惱怒,又給我機會近身斬殺敵將的機會,這是知遇之恩!我一定要做好大夫交待我的事情。」

  惜哉,自己二十歲時為何沒有遇到這樣的主君呢?子路心裡甚至有些羨慕已經成為趙無恤家臣,被委以重任的冉求和公西赤了。

  魯人終究沒完成滅此朝食的期待,等進攻內城的戰鬥告一段落,門洞大開時,時間已經接近傍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