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無恤這次去,還打算把子貢帶上。

  他對子貢說出了原因:「首先,吾等可以在宋國直接購買當地麥子,再招聘匠人,在樂氏領邑里建立磨坊,搶先占據商丘的麥粉市場!其次,從下月起,下宮內將會增設一個燒窯區,作為趙氏的機密嚴加控制,製作瓷器。再過幾個月,大量下宮瓷器就要擠入絳市,按照推算的產量,還有餘存賣到國外。」

  「對衛國、魯國的貿易,端木氏有自己的路線,自不必說,宋國方面,就要靠吾等此次前去打通了。」

  子貢唯唯應諾,新絳周邊的麥粉、瓷器貿易,漸漸被下宮的趙氏商賈接手並熟悉了,他完全可以撒手離開。

  不過此時,他卻依然在想著趙無恤成為行人的事情,心中在嘆息,晉國果然也是親親而尊尊啊。

  趙無恤年歲比子貢小了幾年,但因為是卿子,還是晉侯近臣,所以剛行冠禮便被國君卓拔為大夫,又因為與樂氏的姻親關係,便被委以重任。

  而子貢,雖然已經將無恤從守藏室和泮宮裡帶出來的外交信件、檄文、聘文等研究得滾瓜爛熟,卻一直沒得到表現的機會。他如今還一名不文,縱然有人知曉,也只因為他是代表趙無恤在絳市利益和話語權的「衛賈」。

  但,子貢可不想做一輩子的商賈。

  「若有兩國構難,千乘壯士披甲列陳,塵埃張天。賜為行人,手不持一尺之兵,身不帶一斗之糧,便能和解兩國之難。天下諸侯,用賜者存,不用賜者亡!」

  這才是子貢的大志向!

  夫子曾稱子貢為「辯士」,當然知道他的心思,前兩天,子貢還接到了來自魯國的信件,是夫子口述,師弟冉求寫的。

  信中說,中都邑治理半年多,頗有所成:上計比往年翻了一倍,四野皆則之。夫子或許能得升遷,於是便告知子貢,若是在晉國不順,便回去協助他,或許能進入魯國的行人署,成為「行夫」。

  大行人,小行人,還人,行夫,這是諸夏各國行人署的四種職官,高低尊卑依次遞減。

  行夫,爵為下士,掌迎送各邦國賓客的小事,俸祿斗食,相當於行人手下的胥、徒,負責勞辱之事焉,常常被呼來喚去。

  所以,子貢在為趙無恤,為夫子的事業順利都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有微微的猶豫。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卻也明白這個時代分辨貴賤的眼光。雖然初始時地位卑微,但夫子還是給了自己進入行人署,發揮長處的機會,是否要辭別君子歸去?

  就在子貢心裡掙扎的時候,趙無恤已經清點好了此次隨行的人員。

  「虞喜的輕騎士兩,作為前哨斥候必不可少;穆夏的親衛兩近身保護車駕;田賁的悍卒伍也要帶著以備不測;再挑半卒戈矛手,最後是伍井所在的輜重兩,負責牛馬車轅等事務。以上眾人隨我出行,邢敖為御者。」

  王孫期因為胳膊摔斷,在下宮接受扁鵲的治療,無法隨行,而且他也被趙鞅調了回去,繼續擔任差車之職。

  無恤想著剩下的名單,覺得就算自己不在,這些人應該能挑起成鄉的大梁了:「羊舌司馬留守,負責兵事;計僑升為假鄉宰,負責政事民事。其餘人等,各司其職,若是有事,第一時間通報下宮知曉!」

  眾人應諾,得以隨君子出行的,就興高采烈。他們基本上都是下宮本地人,打小沒出過周圍百里之外,對於遙遠得就像是在天邊的宋國,好奇不已。

  眾人散盡後,趙無恤卻拉住了有些魂不守舍的端木賜。

  無恤笑眯眯地對他說道:「對了,子貢,我如今已經是小行人,按照慣例,有權任命還人一名,汝可願意為我副手?」

  「還人」乃是中士之職,比小行人低一級,卻比「行夫」地位要高。掌迎送邦國賓客,通達四方,行人出使時,作為副手陪同出行。

  子貢一時間愣住了,心中百感交集,不知該作何回答。

  趙無恤還以為他是嫌此職低微,便解釋道:「子貢辯才了得,對朝聘的禮節和文書比我嫻熟,本來,讓你做一個聘問齊、楚的行人,都是綽綽有餘的。」

  「只是我尚未立下功勳,不好貿然向君上引薦,所以,只能委屈你從基層做起了,其實,這也是熟悉這一職守的好法子。」

  子貢現在明白了,君子和夫子一樣,一直牢牢記得他的理想,並願意提供機會。甚至,君子的價碼還更高!

  於是乎,子貢那點放棄貨殖商賈,在與無恤的盟誓到期後,便返回曲阜當一個行人署胥、吏的心思,也頓時不翼而飛。

  他鄭重地朝無恤一拜道:「賜,一定不辱職守!輔佐君子完成這次出使!」

  ……

  與此同時,遙遠的齊國臨淄,從領邑高唐回到都城的下卿陳乞,也收到了一份從新絳寄來的簡牘。

  第235章 晏平仲

  「嘖,范鞅這隻老豺,還真是陰險毒辣,一面要輔佐晉侯與我齊國爭霸,一面又和我暗通款曲。皇考在世時,曾與之交好往來,還囑咐我說,一定要多學范伯,今日方知所言不虛。」

  臨淄陳氏府邸內,年近五旬的齊卿陳乞看罷簡冊,嗤笑了一聲後,將其放在了一旁。

  陳氏的先祖乃是陳國公子完,因為內亂逃到齊國後,出任齊桓公的大夫工正,這個氏族在之後百年裡一直默默無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