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見此劍長約兩尺半,寬約四分之一尺,脊在兩從間凹陷,從寬斜,前鍔狹,厚格呈倒凹字形,格飾錯金嵌綠松石獸面紋,圓形劍首飾雲雷紋,兩刃反射著青金的光芒。

  他又見劍脊上有錯金銘文二十字。

  「吉日壬午,乍為元用,玄鏐鋪呂。朕余名之,謂之少虡(ju)。」

  「玄鏐」和「鋪呂」為制劍的金屬材料錫銅;朕是我的自稱,先秦無論尊卑都可自稱朕,到了趙無恤的遠房親戚秦始皇時,才成了皇帝專用。

  銘文的大意為:壬午這天吉日,做了這把好用的劍,做劍的原料是錫與銅。我給這把劍起了個名字,稱他為「少虡」。

  「少虡……」趙無恤念著這生僻的名字,虡讀jù,正是劍柄上雕飾的那怪物,是一種傳說中鹿角龍首的神獸名。

  如此精美卻不失銳意的劍,不知道該有多鋒利?

  他一時心癢,便伸手朝案幾一斬,只聽噗呲一聲,那硬木製作的案幾,連同上面的一個銅盤,都齊齊斷裂。

  而劍鋒,竟然毫髮無傷!

  趙無恤嘖嘖稱奇,贊道:「吾聞天下名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yi),當如是也!」

  他沉浸在對寶劍的驚艷中,過了一會,才想起侍女薇和她弟弟還跪在地上,連忙收劍入鞘,走過去單手攙扶起少女。

  「你這次與敖出邑,就是為了取劍?這劍,是從何而來?現在能否告訴我,你究竟是何人?」

  薇露出了羞澀的笑容:「君子,下妾就叫薇,不過,父親在世時,經常稱妾為伯羋(mi)……」

  「羋姓女子,你是楚國人?」趙無恤也沒料到,薇的背景,居然離這裡那麼遠。

  薇低垂著眉眼道:「下妾的先祖早在數十年前,便離楚入晉,其名諱,就銘於劍鞘上。」

  趙無恤低頭仔細一看,卻見被雨水徹底洗淨泥土的劍鞘上,的確還刻著一行飄逸的楚國鳥篆文字。

  他認了半天,才輕聲念了出來:「子靈自作用劍,子孫永葆是用!」

  那個字為子靈的人,他和他的妻子,都是攪風攪雨的人物,天下聞名,趙無恤又豈能不知?

  他頓時瞳孔一縮,想到這個家族言之鑿鑿的傳聞和詛咒後,扶著薇肩膀的手,也不由得微微鬆開了。

  對趙無恤的反應,薇似乎早已料到了,她笑了,笑得很悽美:「君子既然已經知道了,還敢留下妾在這院子裡麼?」

  第113章 少虡煌煌(下)

  ……

  「今日方知,這世上竟然真有如此好劍!」

  半個時辰後,驟雨初歇,王孫期,計僑,羊舌戎等高級幕僚齊聚一堂。在趙無恤拔出少虡(ju)劍展示時,三人都發出了嘆為觀止的吁聲。

  地上,羊舌戎那把用來實驗的制式佩劍已經被輕鬆斬為兩段,他也不可惜,只是看著鋒利的少虡劍入神。

  趙無恤也微微有些興奮,他說道:「按我的女婢薇所言,這的確是申公巫臣佩戴的寶劍少虡,三位或博學,或善於劍術,或通曉典籍,可知道這劍,價值幾許?」

  雖然侍女薇聲稱此劍是效仿季子掛劍,獻予無恤,以報答救命之恩的。但趙無恤仍然覺得有些不妥,還是先問清楚這劍的價值為好,他心裡也好有個底。

  精通算學上計的計僑當然最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但他聽趙無恤問此劍價值,卻仿佛聽到了一個笑話般。

  「君子,僑也聽說過關於巫臣佩劍的傳聞,此劍是他作為晉國行人,前往吳國時,請一位越人劍匠所鑄造。那匠人雖然沒留下名字,但他的侄子卻天下聞名,君子可知道是誰?」

  趙無恤沉吟道:「吳越劍匠……莫非是大名鼎鼎的歐冶子不成?」

  「正是!十年前,歐冶子為越王允常鑄劍,鑿赤堇之山,破而出錫;竭若耶之溪,涸而出銅;據說鑄造前有雨師前來掃灑,有雷公擊橐助威;鑄造的過程中,則有蛟龍出淵為其捧爐,天帝降臨幫他裝炭!」

  眾人咂舌:「先生所說,太過誇張了罷,這如何可能。」

  計僑捋著鬍鬚一笑:「過程或有誇張,但所鑄的寶劍之名貴鋒利,卻沒有絲毫誇大!歐冶子鍛劍,領悟了天道之精神,洞悉其伎巧,他鑄劍有五,均為天下神兵,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趙無恤接話道:「吾只知道魚腸,傳聞十年前由吳公子光和伍子胥尋來,贈予刺客專褚。專褚以此劍藏於炙魚腹中,以獻魚之機,刺殺吳王僚,當場貫穿厚銅甲三層,透胸而出,可見其鋒利。」

  精於劍術,對吳越的名劍也略有耳聞的羊舌戎補充道:「據說如今湛盧在楚,勝邪、魚腸在吳,巨闕在越,純鈞則不知所蹤。」

  「那計先生說的這些,與這把少虡有何關聯?莫非它能與以上五劍相提並論?」

  「僑只知國野傳聞,不知劍之技藝,還是請羊舌司馬為君子解惑罷。」

  在擅長的事情上,平日話不怎麼多的羊舌戎當仁不讓,他應道:「君子所說不錯,歐冶子的技藝是其舅父傳授,他的舅父,正是鑄造了這把少虡劍的人,用的工藝和材料,和歐冶子沒有什麼區別!」

  「君子且看,此劍中脊及兩從,由不同成分的美金(先秦人對青銅的稱呼)嵌鑄而成。中脊含錫較低,以確保劍的韌性;而劍的刃部和鋒部含錫較高,確保劍的殺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