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餘晉、楚等莫不如此,有足夠的人口支持,才能出動四五千乘的兵力威服諸侯。

  既然人口如此重要,那增加人口的方法有哪些呢?趙無恤認為,其中一項就是禁止殉葬!

  「諸侯、卿族死後所殺的殉葬者,多的數百,少的數十;士大夫死後所殺的殉葬者,多的數十,少的數人。」

  每年每家殉葬個把人不算什麼,但要是把趙氏所有領地加起來,所有士大夫、國人的殉人數量加起來呢?據計吏僑估算,趙氏諸領地合計,每年幾乎都要殉一千人左右!

  量變導致質變,以前只是零零散散地聽聞,從未有人統計,所以趙鞅滿不在乎。而現在不僅是他,連不少家臣都意識到,每年殉殺一千人,這麼大的數字,即使是地位卑賤的隸妾奴婢,也實在是有傷天和了!

  何況,還有更現實的東西,比如說,趙氏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長又是多少呢?

  計吏僑手中有現成的數據,趙鞅也依稀記得,他親手控制的五個大縣,外加下宮,去年增加的口數,也就兩千餘人,整個趙氏十三縣加一塊,也不過五千。

  兩者一對比,不用無恤明說,眾家臣就明白過來了,原來以活人殉葬,會讓趙氏大宗控制的人口增長減緩一半!

  如此一來,事情就變得簡單了,這是一個加減法的問題,是繼續置若罔聞,每年白白損失上千勞動力。還是讓那些殉葬的奴隸侍婢們活下來,相互婚配,則會多出不少新生兒。

  趙無恤在文中疾呼道:「所以,一邊支持人殉,一邊以這種做法追求增加人口,就好像使人伏身劍刃而尋求長壽,又好像想去往南方,卻令車夫朝北邊駕駛一樣,只會適得其反!」

  「小子聽說,堯、舜、禹、湯、周文王、武王這些賢王的喪禮,都極為簡單,沒有殉人。是效法聖王而治,還是對此等傷天害理之事不聞不問,小子敢請父親抉擇!」

  而推行這項「止從死」禁令的方式,現實主義者趙無恤也早為趙鞅謀劃好了:先在下宮及周邊幾個鄉邑執行,看成效和反對意見是否過大,再推而廣之到其餘大縣上。

  他還設想了此舉的成效:除了部分保守的舊貴族會反對外,趙氏卻能得到全天下開明士人的讚揚,獲得尊周禮的好名聲,還能被奴婢臣妾,以及野人們感恩戴德,為之前驅效死。

  當然,文中還有一點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也會讓他趙無恤在趙氏內部,乃至於晉國、天下撈到極大的政治聲望。

  對於那些拘泥不化的人,無恤建議他們乾脆以土偶陶俑象徵活人,或者蒿草紮成人形的樣子去殉,這些都可以捏著鼻子認了。

  無恤在文章末尾終於抒情了一把:「小子願為始作俑者!」

  趙無恤在口述這些的時候,覺得自己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相比活人千萬,用計將那成季坑死簡直不算個事。

  一家哭,何如一鄉哭,一縣哭?

  然而無恤並不知道,就在他請求趙鞅以成文法形式,明令禁止殉葬的同一時刻。在南方遙遠的吳國,一場慘絕人寰的活祭正在拉開序幕。

  那位號稱「大霸」的吳王闔閭,為了安葬他那位因為一條蒸魚而傲嬌自殺的吳國翁主滕玉。於國西閶門外鑿池積土,文石為棺槨,題湊為中,隨葬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無數。

  隨後又令倡優舞白鶴之羽於吳市中,竟一口氣騙了數千名越族人進入那長長的墓道中,按下機關,封死墓穴,俱坑之!

  很久之後,得知這件事的趙無恤才更清晰地意識到。春秋貴族鐘鳴鼎食、詩書禮樂的側面,是一叢叢血染的荊棘,裡面躺滿了庶民、野人白骨累累的屍骸……

  第45章 兄弟鬩牆

  當豎人寬總算口乾舌燥地讀完這長長的策論後,趙鞅慨然而嘆,眾家臣也若有所思。

  之前那個說趙無恤不喑世事的下大夫家臣,早已面紅耳赤,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這位十三歲小君子對世事的了解程度令人髮指,甩了他無數條街!

  在無可辯駁的數據的支持下,在趙鞅也表露出同意的傾向後,此法令獲得了一致通過。

  其中幾位早就看趙氏人殉不順眼的家臣,比如家宰尹鐸,中大夫傅叟等,對趙無恤的好感暴增,紛紛讚嘆趙氏出了一位如令狐文子般的賢君子。而在意識到更多的人口可以支撐更多的兵員和戰爭後,一向先軍主義的郵無正也不住地頷首同意。

  不過,以成文法性質推行的禁令,還是在原文基礎上更改了不少。比如禁絕以活人殉葬,違反者只是罰金、罰帛,沒有像成邑那樣以暴制暴的「皆坑之」。

  而另一方面,無恤也被部分心存不滿的士大夫認為,是個對他們薄恩寡幸的惡君子,在選擇世子的天平上,這個精明強悍的小君子迅速被他們捨棄了……

  在安排好一切後,趙鞅略一思索,又差人將無恤竹簡的備份抄錄,送到趙氏的北方重鎮晉陽去,讓晉陽縣大夫董安於也在當地推行此法。趙鞅覺得,晉陽作為一座新建立的城池,應當有全新的開始。

  其實,趙鞅還有另一分心思,對那個與他亦師、亦友、亦臣的董安於,他還想炫耀炫耀:怎麼樣,我這小兒子,很不錯吧!

  也不知道其他三個兒子在初到領地後,都做了些什麼,這份無恤首倡的家法頒布時,也會刺激他們奮起上進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