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於是,諸葛亮離開了隆中,開始了他新的人生征途。
劉備此時已不在新野,而在樊城。據《世說新語》記載,劉表後期將劉備羈縻於樊城,原因是對他心存忌憚,並不信任。樊城不遠,就在漢水對面,諸葛亮來到這裡,見到了老朋友徐庶。不過,史料中並沒有諸葛亮或者徐庶在劉備手下擔任何種職務的記載。
此時劉備頭上除了豫州刺史的空銜外,還有一個頭銜是左將軍,是朝廷的四方將軍之一,比四征將軍還要高,相當於大軍區司令。這是貨真價實的職務,是劉備投奔曹操後,曹操以朝廷的名義正式任命的。
荊州牧劉表也有一個朝廷授予的軍銜,鎮南將軍。劉備的左將軍比鎮南將軍至少高兩級,所以當初劉備投奔劉表,劉表只是讓他幫助協防北方,而沒有任命或者表奏他新的職務。
劉備手下有幾個核心成員,他們的職務有點兒亂。武將方面,此時主要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這幾位在後世的知名度都很高,他們之前的經歷就不多作介紹了。此時關羽的正式軍銜是偏將軍,相當於少將副軍長;張飛的正式軍銜是中郎將,相當於准將師長,這些也是曹操以朝廷的名義授予的。
趙雲的軍銜似乎比較低,《三國志》說他只是“主騎”,意思是負責騎兵,也有負責劉備貼身警衛的意思,相當於劉備的侍衛長吧。
除了他們三位,武將之中還有一個人叫陳到,汝南郡人,劉備在豫州時就跟隨左右,在軍中的地位比趙雲略低。
文士方面,劉備手下的人才看起來倒也不少,有麋竺、麋芳、簡雍、孫乾等幾位。
麋竺字子仲,麋芳字子方,他們是親兄弟,徐州東海郡朐縣即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麋氏乃徐州富商,世代經營墾殖,史載其家有童僕、食客近萬人,資產巨億。劉備擔任徐州牧,麋氏兄弟便開始追隨,劉備一度被袁術和呂布二人夾擊,被趕到了海邊,危難之時麋氏兄弟盡散家財幫助劉備渡過難關,並把妹妹嫁給劉備,得到劉備的信任。
簡雍字憲和,跟劉備是老鄉,也是幽州涿郡人。他本姓耿,幽州地方口音耿和簡相似,後來便稀里糊塗地姓了簡,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跟隨劉備奔走,長於辯論、議事,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
孫乾字公佑,青州北海國人,是大學者鄭玄的學生,劉備擔任徐州牧,孫乾為從事。
《三國志》說他們幾個人當時擔任的職務都是從事中郎,這個職務是刺史的屬官,類似於高級參謀、高級參議。在劉備眼中,麋竺、簡雍、孫乾等人儘管辦事兢兢業業,也有一定學問,但並不是他心目中的智囊。
所謂智囊,就是見解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順境中能看到危機,逆境中能找到機會,胸藏百萬兵,在帷幄之中可以運籌千里。比如,每當利害來臨,能認清利害的是一般參謀,能化解利害的是高級參謀,而能運用利害的才是智囊。運用利害,就是不僅能提前預知利害的來臨,能巧妙化解利害,更能夠把不利變為有利,把利害當成手中的武器。
在隆中,諸葛亮一番話讓劉備刮目相看,看來這個年輕人的名氣不是憑空得來的,確實很有兩下子。好的戰略不需要複雜,越簡單越有力,劉備對諸葛亮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雖然沒有給他任命職務,卻特別信任他,經常與他交談,聽取他的想法。
劉備對諸葛亮信任的程度甚至讓關羽、張飛不高興,論年齡、論地位、論資歷,都還輪不上這個年輕人。劉備也看出了苗頭,主動給他們做工作,讓他們尊重諸葛亮。
劉備對他們說:“我有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穿越諸葛亮姐姐(七)
從走出隆中到隨劉備撤出樊城,大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這一時期,除了聽取諸葛亮對時局的看法和下一步的戰略思考外,劉備交給諸葛亮做的主要工作可能是協助自己與劉表父子周旋。
自從來到荊州,劉表對劉備就比較防備。劉表表面敦厚,其實心計很多,對劉備相當不放心。劉備知道諸葛亮不僅是自己的智囊,而且與劉表、蔡瑁、蒯越都能扯上親戚關係,所以在與劉表及身邊人周旋時也帶上諸葛亮。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後漢書》記載,劉表開始比較喜歡劉琦,原因是劉琦長得像自己(初以琦貌類於己,甚愛之)。作為長子的劉琦,深得父親的喜愛,在嫡長子繼承制的體制下,接班是遲早的事。但是,出現了插曲。
劉表的前妻死了,劉表的後妻就是蔡氏,蔡氏不僅有實力派的弟弟蔡瑁,而且蔡瑁還有個外甥叫張允,掌握著劉表的水軍。
劉表喜歡劉琦,蔡氏卻喜歡劉琮,說起來這兩個兒子都不是蔡氏所生,但劉琮後來娶了蔡氏的侄女,親上加親。蔡氏為了抬高劉琮,不斷地在劉表面前詆毀劉琦,次數多了,劉表居然相信,對劉琦逐漸疏遠。劉琦也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三國志》和《後漢書》里都記載著一件事,說面對危局劉琦心中不安,但又無計可施,聽說新跟隨劉備的諸葛亮計謀過人,於是想請他幫忙出個主意。諸葛亮和劉琦本有親戚關係,只是關係比較遠,且之前也很少跟這位大公子交往。
劉琦多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己該怎麼辦,但是諸葛亮對於涉足劉表的家事很謹慎,任憑劉琦如何懇求,就是不接話茬(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
劉琦急了,一天,他邀諸葛亮到一個高樓上喝茶聊天,然後悄悄命人除去樓梯,懇切地對諸葛亮說:“現在只有咱們兩個人,上面不達於天,下面不達於地,話從先生嘴裡出,到的是我的耳朵,如此這樣能不能說說呢?”
諸葛亮無奈,也看到在劉表集團里唯有劉琦日後可以成為劉備的同盟,於是點撥他說:“你難道沒看見,申生在內卻遇到了危險,重耳在外因此渡過了危機嗎(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
春秋時晉獻公寵信驪姬,驪姬為了使自己的親生兒子成為太子,設計陷害晉獻公的長子申生,說他有毒殺父親的企圖,申生後來被迫自殺。申生還有個弟弟重耳,驪姬逼死申生又來詆毀重耳,重耳逃亡國外,長達二十年,後來在秦國幫助下重新坐上國君的位置,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劉琦受到點醒,於是考慮脫身之計。恰在這時,劉表的部將江夏郡太守黃祖被孫權打敗後戰死,劉琦於是請求接任,這看似不經意的一步棋,卻成為後來影響整個局勢的一處關鍵點。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荊州。
對付劉表這樣的對手,曹操不敢大意,主力幾乎傾巢而出,直撲襄陽。襄陽城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劉表睡不著了,他一病不起,而且病得很嚴重。八月,劉表病死,時年67歲。
劉表死後,在荊州實力派蔡瑁、張允以及劉表妻子蔡氏等人主持下,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位。劉琮召集了荊州主要人物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下一步對策,參加這次討論的主要有蔡瑁、蒯越、張允、韓嵩等人,劉琦和劉備都沒有被通知參加。會上,大伙兒的意見相當一致——投降。
劉備此時已不在新野,而在樊城。據《世說新語》記載,劉表後期將劉備羈縻於樊城,原因是對他心存忌憚,並不信任。樊城不遠,就在漢水對面,諸葛亮來到這裡,見到了老朋友徐庶。不過,史料中並沒有諸葛亮或者徐庶在劉備手下擔任何種職務的記載。
此時劉備頭上除了豫州刺史的空銜外,還有一個頭銜是左將軍,是朝廷的四方將軍之一,比四征將軍還要高,相當於大軍區司令。這是貨真價實的職務,是劉備投奔曹操後,曹操以朝廷的名義正式任命的。
荊州牧劉表也有一個朝廷授予的軍銜,鎮南將軍。劉備的左將軍比鎮南將軍至少高兩級,所以當初劉備投奔劉表,劉表只是讓他幫助協防北方,而沒有任命或者表奏他新的職務。
劉備手下有幾個核心成員,他們的職務有點兒亂。武將方面,此時主要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這幾位在後世的知名度都很高,他們之前的經歷就不多作介紹了。此時關羽的正式軍銜是偏將軍,相當於少將副軍長;張飛的正式軍銜是中郎將,相當於准將師長,這些也是曹操以朝廷的名義授予的。
趙雲的軍銜似乎比較低,《三國志》說他只是“主騎”,意思是負責騎兵,也有負責劉備貼身警衛的意思,相當於劉備的侍衛長吧。
除了他們三位,武將之中還有一個人叫陳到,汝南郡人,劉備在豫州時就跟隨左右,在軍中的地位比趙雲略低。
文士方面,劉備手下的人才看起來倒也不少,有麋竺、麋芳、簡雍、孫乾等幾位。
麋竺字子仲,麋芳字子方,他們是親兄弟,徐州東海郡朐縣即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麋氏乃徐州富商,世代經營墾殖,史載其家有童僕、食客近萬人,資產巨億。劉備擔任徐州牧,麋氏兄弟便開始追隨,劉備一度被袁術和呂布二人夾擊,被趕到了海邊,危難之時麋氏兄弟盡散家財幫助劉備渡過難關,並把妹妹嫁給劉備,得到劉備的信任。
簡雍字憲和,跟劉備是老鄉,也是幽州涿郡人。他本姓耿,幽州地方口音耿和簡相似,後來便稀里糊塗地姓了簡,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跟隨劉備奔走,長於辯論、議事,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
孫乾字公佑,青州北海國人,是大學者鄭玄的學生,劉備擔任徐州牧,孫乾為從事。
《三國志》說他們幾個人當時擔任的職務都是從事中郎,這個職務是刺史的屬官,類似於高級參謀、高級參議。在劉備眼中,麋竺、簡雍、孫乾等人儘管辦事兢兢業業,也有一定學問,但並不是他心目中的智囊。
所謂智囊,就是見解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順境中能看到危機,逆境中能找到機會,胸藏百萬兵,在帷幄之中可以運籌千里。比如,每當利害來臨,能認清利害的是一般參謀,能化解利害的是高級參謀,而能運用利害的才是智囊。運用利害,就是不僅能提前預知利害的來臨,能巧妙化解利害,更能夠把不利變為有利,把利害當成手中的武器。
在隆中,諸葛亮一番話讓劉備刮目相看,看來這個年輕人的名氣不是憑空得來的,確實很有兩下子。好的戰略不需要複雜,越簡單越有力,劉備對諸葛亮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雖然沒有給他任命職務,卻特別信任他,經常與他交談,聽取他的想法。
劉備對諸葛亮信任的程度甚至讓關羽、張飛不高興,論年齡、論地位、論資歷,都還輪不上這個年輕人。劉備也看出了苗頭,主動給他們做工作,讓他們尊重諸葛亮。
劉備對他們說:“我有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穿越諸葛亮姐姐(七)
從走出隆中到隨劉備撤出樊城,大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這一時期,除了聽取諸葛亮對時局的看法和下一步的戰略思考外,劉備交給諸葛亮做的主要工作可能是協助自己與劉表父子周旋。
自從來到荊州,劉表對劉備就比較防備。劉表表面敦厚,其實心計很多,對劉備相當不放心。劉備知道諸葛亮不僅是自己的智囊,而且與劉表、蔡瑁、蒯越都能扯上親戚關係,所以在與劉表及身邊人周旋時也帶上諸葛亮。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後漢書》記載,劉表開始比較喜歡劉琦,原因是劉琦長得像自己(初以琦貌類於己,甚愛之)。作為長子的劉琦,深得父親的喜愛,在嫡長子繼承制的體制下,接班是遲早的事。但是,出現了插曲。
劉表的前妻死了,劉表的後妻就是蔡氏,蔡氏不僅有實力派的弟弟蔡瑁,而且蔡瑁還有個外甥叫張允,掌握著劉表的水軍。
劉表喜歡劉琦,蔡氏卻喜歡劉琮,說起來這兩個兒子都不是蔡氏所生,但劉琮後來娶了蔡氏的侄女,親上加親。蔡氏為了抬高劉琮,不斷地在劉表面前詆毀劉琦,次數多了,劉表居然相信,對劉琦逐漸疏遠。劉琦也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三國志》和《後漢書》里都記載著一件事,說面對危局劉琦心中不安,但又無計可施,聽說新跟隨劉備的諸葛亮計謀過人,於是想請他幫忙出個主意。諸葛亮和劉琦本有親戚關係,只是關係比較遠,且之前也很少跟這位大公子交往。
劉琦多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己該怎麼辦,但是諸葛亮對於涉足劉表的家事很謹慎,任憑劉琦如何懇求,就是不接話茬(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
劉琦急了,一天,他邀諸葛亮到一個高樓上喝茶聊天,然後悄悄命人除去樓梯,懇切地對諸葛亮說:“現在只有咱們兩個人,上面不達於天,下面不達於地,話從先生嘴裡出,到的是我的耳朵,如此這樣能不能說說呢?”
諸葛亮無奈,也看到在劉表集團里唯有劉琦日後可以成為劉備的同盟,於是點撥他說:“你難道沒看見,申生在內卻遇到了危險,重耳在外因此渡過了危機嗎(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
春秋時晉獻公寵信驪姬,驪姬為了使自己的親生兒子成為太子,設計陷害晉獻公的長子申生,說他有毒殺父親的企圖,申生後來被迫自殺。申生還有個弟弟重耳,驪姬逼死申生又來詆毀重耳,重耳逃亡國外,長達二十年,後來在秦國幫助下重新坐上國君的位置,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劉琦受到點醒,於是考慮脫身之計。恰在這時,劉表的部將江夏郡太守黃祖被孫權打敗後戰死,劉琦於是請求接任,這看似不經意的一步棋,卻成為後來影響整個局勢的一處關鍵點。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荊州。
對付劉表這樣的對手,曹操不敢大意,主力幾乎傾巢而出,直撲襄陽。襄陽城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劉表睡不著了,他一病不起,而且病得很嚴重。八月,劉表病死,時年67歲。
劉表死後,在荊州實力派蔡瑁、張允以及劉表妻子蔡氏等人主持下,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位。劉琮召集了荊州主要人物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下一步對策,參加這次討論的主要有蔡瑁、蒯越、張允、韓嵩等人,劉琦和劉備都沒有被通知參加。會上,大伙兒的意見相當一致——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