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子明和那小沙彌讓了半日,也沒讓小沙彌收下銀錢,最後只得悻悻的去了。

  賴瑾方才笑道:“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自食其力,修行自身。”

  眾人紛紛點頭。秦牧也開口笑道:“子明你還是將那銀錢收回去罷。小師傅如此堅定,你若是再拿銀錢引誘他,豈不是侮辱人家了。”

  陸子明也展顏笑道:“不錯,竟是我著相了。”

  於是芥蒂全消,同各位書生們說笑著徑直到了山腳下,彼時夕陽漸落,倦鳥歸巢,已到了掌燈十分。眾人各自拜別之後,一一歸家不提。

  又過了幾日,便是賈瑞發引的日子。同樣也是會試放榜的日子。賴瑾只打發了小廝賴安去貢院看榜,自己則一身素裝前去弔唁。靈堂之上賈代儒白髮蒼蒼,面容憔悴,身形佝僂,老淚縱橫。他的老伴兒陳氏在旁陪著,也哭的跟個淚人似的。合族上下親朋好友來了泰半,人頭攢動擠得靈堂略有些狹小。瞧見賴瑾過來,賈代儒勉強抹了一把臉,吸了吸鼻子,開口說道:“瑾兒也來了。你是這塾中最出息的一個人,倘或瑞兒知道你也來弔唁他了,心裡一定歡喜。”

  一句話未落,止不住又紅了眼眶。昏黃的淚水灑在一張遍布褶皺的臉上,看起來是如此的絕望和深沉。

  在賴瑾的印象中賈代儒一直是個風骨極堅的老者。雖然性子當中有些迂腐固執,但絕對是個好人。雖然日常教課之上也有些青白眼,但那也不過是生活所迫。他從五歲進學,一直到十一歲離開私塾,幾乎日日都能見到這個年邁蒼老的身影。卻從未見過他這樣的悲慟絕望。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沒做過任何一件對不起別人的事情,可是他的兒女死了,如今連孫子都死了……他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

  想到此處,賴瑾不由得眼眶一熱。

  對於賈瑞的死,賴瑾雖然略盡過力,但老實說他並未放在心上。蓋因他一直瞧不起賈瑞的為人,覺得賈瑞最後名敗身死全部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可是當今日看到風燭殘年卻絕望慟哭的賈代儒,賴瑾突然埋怨起自己來。

  如果當初,他肯稍微放在心上,是不是賈瑞就不會死?是不是老人家就不會如此傷心?

  賴瑾深吸了一口氣,忍著心中愧疚,開口說道:“先生,節哀——”

  視線掃過賈代儒形如槁木的蒼老的面容,賴瑾突然覺得喉嚨啞了,不知該說什麼才好。因為一切安慰的語言都太過蒼白無力,因為逝去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老人家的全部心血,是他活著的希望。

  賈代儒老眼昏花的看著面前長身玉立的翩翩少年,恍惚間竟看到了自己的孫子賈瑞也進了考場成了舉子似的。抬手摸了摸眼睛,剛要開口說什麼,陡然聽到外頭一陣喧囂吵鬧,鑼鼓喧天。東府那邊的小蓉大爺和小薔大爺興高采烈地竄進來,拉著賴瑾的衣袖叫道:“會試放榜了,瑾叔叔高中會試第三名貢士,金鑾殿上面聖。”

  合家大小聞言,略微一愣,旋即簇擁上來紛紛道喜。賈蓉和賈薔兩個笑的沒心沒肺的,拽著賴瑾的衣袖笑道:“老太太太太和所有老爺們都知道了,正等在榮慶堂里,等著你去叩頭呢!”

  賴瑾聞言,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但見陰冷肅穆的靈堂中,唯有賈代儒並陳氏守在火盆前木木的站著。瞧見賴瑾轉過頭來,賈代儒勉強勾了勾嘴角,擺手說道:“會試高中乃是大事兒,府中老太太和爺兒們們還等著你呢,快進府去罷。”

  這話一出,眾人這才想起今日原是賈瑞發喪的日子。賈蓉和賈薔兩個不知想到了什麼,暗自不屑的撇了撇嘴,拽著賴瑾的衣袖說道:“瑾叔叔快跟我們走罷,老太太還在廳上等著呢!”

  賴瑾無奈,只得掙開眾人上前一步,給賈代儒恭恭敬敬行了禮,又給賈瑞燒紙上香之後,方才轉身去了。

  邁出大門口的時候,賴瑾又回頭望了一眼。只見前來弔唁的人有大半是簇擁著自己準備到榮府裡頭請賞去的,空空蕩蕩的靈堂之中,賈代儒和陳氏雙雙跪在地上往燃燒著的火盆里扔紙錢,飛散的黑灰瀰漫在空中,越發襯出兩個老者的形單影隻。

  這是賴瑾有記憶中,第一次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相熟的人已經死亡。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逝,除了賈代儒夫婦兩個心死如灰之外,甚至沒能引起旁人的半點漣漪。而在這個看似繁華如織的殘酷世道中,倘或賴瑾繼續隨波逐浪,不做抗爭,那麼接下來消逝的,也許就是他更為看重的兄弟、家人或者是他自己……

  再次轉過身來,賴瑾抬頭看著依舊清朗無雲的天空,暗暗握緊了雙拳。

  ===========================================================

  作者有話要說:賴瑾終於長大了咩~~

  然後此間筆墨過多的張友士童鞋……他後面會有很重要的作用嘎嘎

  然後上章有童鞋說到賈蘭,他自然不是死了或者沒出生,其實吧自從李紈當了寡婦之後,瓦覺得賈府中人自然有種李紈克夫的感覺,所以無論是賈母還是賈政夫婦對李紈母子的觀感都很不好,這點從賈家除了在物質方面較為照顧李紈母女之外,幾乎沒有更為親密的動作,而原著中也時不時能看到李紈同賈母擰巴的情節……

  .

  在這裡主要想描寫的也是賈母從心裡並不將賈蘭當做是可以和寶玉一樣寵愛的孫子,因此就希望王熙鳳也能快點生一個和賴家小包子一樣可愛的重孫子。這也是李紈在上一章中為何黯然的原因。因為他也明白老太太並不是真心喜愛賈蘭

  31金殿面聖鴻臚傳唱

  金殿面聖鴻臚傳唱,陰長陽錯偶建奇功

  會試之後便是殿試,亦稱廷試。於四月二十一日在大明宮保和殿舉行。由聖上親任主考官,親擬考題,考校會試通過者之真才實學,然後就其成績優劣將所有的考生們進行排名,排出一、二、三甲來。一甲前三名賜進士及第,即民間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如無例外,此次的殿試考核只會對通過會試的考生們進行重新排名,並不會篩選取締,因此貢士們的心情較之前要輕鬆許多。且一想到等會子要面見天顏,大部分考生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激動,想著倘或能在金殿應試中侃侃而談,指點江山,得到聖上的青睞,那麼這輩子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在這種全部人都神情激憤意氣風發的情況下,略顯得沉和淡定的賴瑾就愈發突出起來。

  站在賴瑾身邊的陸子明不著痕跡的轉過頭來,輕聲問道:“你這是怎麼了?”

  賴瑾回過神來,瞧見陸子明臉上毫不掩飾的關切神情,只覺得心中一暖,莞爾笑道:“想等會子殿試過後,我們去哪兒慶祝。”

  陸子明:“……”

  站在兩人身後的秦牧嗤笑一聲,剛要開口說話,陡然聽見一陣鐘磬樂響,牢牢緊閉的朱紅色宮門緩緩打開,早在宮外等候許久的各級官員們開始按品級排隊入朝。霎時間只能聽見衣袂摩擦及腳步落地的聲音,除此之外,整個廣場寂靜無聲。

  初生的朝陽給恢弘契闊的宮殿染上了一層金黃的色彩,紅牆金瓦,極盡奢華的大明宮在金色光暈的映照下顯得越發肅穆莊嚴,就連面前一層高過一層的漢白玉階磯以及中間雕龍刻鳳的圖案都毫無顧忌的透露出一種王者的威壓。適才還能談笑風生的諸位學子們立刻閉上了嘴巴,竭力遺忘的緊張從身體深處慢慢升起,擴散,深入骨髓和腦海。直到這一刻,眾人前所未有的明白過,影響他們後半生的科舉殿試,真的開始了。

  在靜謐到肅穆的氣氛下,站在階磯上身著紅袍的禮部贊禮官揚聲唱道:“宣乾元三年乙辰科貢士覲見——”

  於是所有貢士們按照禮官們事先交過的禮儀緩緩登上階磯,走入保和殿。文武大臣們皆隨品級在兩旁靜靜站立,審視打量的目光毫不掩飾的投放在他們的身上。光可鑑人的雕龍地磚幾乎能反she出他們緊張的面容,眾人隨著引禮官的引領走入指定位置,便靜靜的站立等待。氣氛一時間上升到凝重的肅穆,讓所有人都不自主的放輕了呼吸的頻率。

  靜待半晌之後,殿外響起三下振聾發聵的鞭響。少頃,一身龍袍頭戴冕冠的乾元帝從偏殿走來,雍容肅穆的登上龍椅之後,文武大臣包括應試舉子們立刻跪地山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下來是一瞬間的平靜,隔了有一會兒的功夫,年輕的帝王方才輕聲說道:“免禮,平身。”

  於是文武大臣們魚貫起身,寂然站定。眾位考生們也屏息凝神的站起身來,束手而立。

  乾元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透過面前晃晃悠悠的冕旒打量下面即將要參加殿試的考生們,一個個精神飽滿,意氣風發,帶著一種還未曾經歷過廟堂傾軋。政治鉤心的簡單純粹。帶著對功名利祿青雲直步的美好嚮往,簡單熱血的讓人覺得有些無聊乏味。

  乾元帝這麼想著,不著痕跡的勾了勾嘴角。視線便不由自主的落在了人群中那稍顯瘦弱卻又越發襯出身形勻稱,風姿翩然的少年身上。

  少年五官清秀,眉眼精緻,周身透露出一種君子如玉的溫潤淡然,一舉一動都好像是潑了水墨的山水畫一般,風雅到極致,叫人觀之便不由自主的眼前一亮,只覺得有種說不出來的書香氣息撲面而來。

  他就那麼靜靜的站在那裡,屏息凝神,眼眸微垂,恰到好處的舉止連最苛刻的教禮官都指摘不出毛病。他站在那裡並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動作或表情,卻讓人覺得看到他後整顆心突然安寧下來,腦海中不由自主的閃過寧靜致遠這個詞。

  風姿翩然,宛若謫仙。

  乾元帝饒有興味的挑了挑眉角,突然想到了當年賴尚榮以祥瑞為名進獻的那極品花糙,好像便是眼前這極為出色的少年親自栽種的。當時這少年也就八、九歲的年紀罷?伺候花糙的本事倒是一流,只不知這文章寫得如何?

  乾元帝覺得自己的好奇加重了那麼一點點,於是他不著痕跡的擺了擺手,站在身後的戴權立刻有眼力見兒的捧過試題,乾元帝親自持刀開封之後,內侍官門立刻捧著試題給所有的殿試考生們奮發已畢,禮部尚書朗聲說道:“乾元二年乙辰科殿試開始——”

  於是所有考生們對著桌案行叩拜之禮,方才端坐於前,開始答題。

  因所有的殿試考題全部由聖上自己出題,乾綱獨斷,隨心所欲,並不會拘泥於四書五經,也不會拘泥在朝政軍事當中,全看聖上一時心血來cháo想考什麼。當然,倘或是皇帝自己犯懶不想琢磨也可以要求信任的臣子出幾道題目由他抓鬮選擇,再不濟的也可以在堆積如山的奏摺中隨便選一個話題當做考題。事關國祚綿延,江山社稷,皇族顏面的大事兒,一般人不會太過輕狂。不過也有特別不靠譜的,比如說前朝最後一位皇帝周獻宗,據說他在殿試的考題上問了如何討愛妃歡心的試題,弄得那屆考生集體凌亂,拒絕答題。當然,那位皇帝最終是被徒家的老祖宗帶著一幫子兄弟們給滅了,不過由此可見殿試考題的保密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在殿試中能作弊的也就更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