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峰做了兩年王爵,已是看得出他們欲言又止,不知還有什麼政局牽扯、勾心鬥角的隱情說不出口來。心中只覺煩悶無比,吐了口氣,只道:“罷了!只要三弟平安到了靈州城便罷。那些入宮爭雄之事,恕蕭峰不便了。”

  竹劍忍不住道:“其實我主人和蕭大俠都不來爭搶,段公子怕些什麼?那些什麼英雄豪傑,有哪個爭得過他了?”

  段譽性子隨和,四劍既不怕虛竹,對他也沒什麼顧忌,都咭咭咕咕地議論起來。jú劍笑道:“只有那個慕容公子,他長得可俊,若是和段公子爭了起來……嘻嘻,卻有些兒難說。”

  段譽臉上一紅,道:“慕容公子人中龍鳳,引人傾心,那也……唉,那也說不得。”心中卻想:“我若真和慕容公子相爭,王姑娘是氣我為難她表哥呢,還是心裡也會有些喜歡?若能博她一笑,我便去爭了這個駙馬,那又如何?”

  巴朱二人心下暗驚。當日慕容博言及參合陂事,他等飽學之士,自也猜到了慕容氏的圖謀,不由想道:“西夏之事,慕容復定然勢在必行。”又想慕容復那等人物,絕非自家這個傻乎乎的世子爺應付得來的,巴天石便試探道:“那慕容公子雖然了得,但我家世子得道多助,也未必便輸與他了。蕭大俠,你說是不是?”

  蕭峰望向西北天際,笑了一笑,笑容之中一片蕭索。抬手拍了拍段譽肩頭,一策烏騅,逕自向前行去。餘下眾人不由愕然,段譽喃喃地道:“這可奇了。大哥和那慕容公子……怎地好似早便認識的?”

  =====================

  “你要我做石敬瑭麼?!”

  一聲斷喝,慕容復卻無半點異色,抬手拂衣,略施了一禮道:“大人既問的是後晉之事,我亦有一問。石敬瑭獻了燕雲十六州,果然十年後遼軍長驅直入,占了他家的東京汴梁。然則入京之後,遼主……卻如何了?”

  那官員三成真怒,其實倒有七成是心存疑慮。聽他這一問,倒吸了口涼氣,道:“這個……”眼光閃爍,暗暗思索起來。

  慕容復悠然道:“契丹擄掠,漢民皆反,逼得二十萬遼軍無立足之地。那耶律德光一代雄主,落得客死異鄉,遺言只道……”

  那官員想得出神,順口接道:“……‘吾不知中原民難治若此。’”

  慕容復微笑道:“正是,契丹不世之才,也不過如此。今遼主才略遠遜乃祖,若冒進中原,不問可知!當日德光死後,他兄弟子侄爭位,遼室一蹶不振至有二十五載。而洪基朝中權臣當道,太子積弱,禍患猶有過之。洪基一日陷於中原,我自有良策叫他國內必生內亂。那時節你我舉旗起事,事無不成。令祖‘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之志,就要著落在大人你身上了!”

  啪啦一聲,那官員猛一擊案,茶杯掉下地去,摔得粉碎。直是心緒激盪,已無法自持了。

  王銍《默記》有載,昔宋太。祖自陳橋推戴入城,直入大內,六宮迎拜。見有二丱角小兒,宮人抱之來拜。詢之,乃世宗二子,紀王熙誨、蘄王熙謹也。顧諸將曰:“此復何待?”左右便將殺之。有盧琰、潘美二將對曰:“此於理未安。”太。祖遂賜二子以為盧、潘之子,世宗血脈,庶得以全。

  那柴熙誨抱歸盧家,更名盧璇,仁宗在位時直做到殿前防禦使,封了武烈侯爵;而趙宋之仇,無時或忘。這一名官員姓盧名可,正是盧璇之子,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的嫡孫!

  此時盧可目光如火,直盯著慕容復,喃喃道:“好計!好計!好復國的大計!”連說三聲,胸口不住起伏,負手在室中疾走了幾步,方才慢慢平復下來。忽向那無字牌位望了一眼,又看嚮慕容復道:“公子大才,今日承教,當真恨晚。那將兵之法我自籌之,但另有一事,非公子不能為。”

  慕容復淡淡一笑,道:“大人謬讚了。”

  盧可見這笑意,已知他心中起了防備。低頭想了想,又道:“我有同宗兄弟,今託身潘姓,公子自然知曉?”

  慕容復聽他提到蘄王之後,多了一分把握,便道:“大人此事,便是出在惟道公府中麼?”

  盧可正色道:“是,也不是。我潘氏宗兄的作為,非我所及。如今他撞上了一樁大礙,我想若非慕容公子,天下再也無第二人能破此局。”

  慕容復道:“未知,局在何處。”

  盧可眼光一動,這室中明明只他二人在,仍是傾身過去,貼在了慕容復耳畔低低地道:

  “大理——段氏!”

  註:將兵法,實行於熙寧六年。此處提前數載而用之,王相公應不至沖沖大怒也。

  第九回 不知秋思落誰家 2

  “——大理段氏?”

  風波惡衝口便道:“姓段的小子救過屬下性命,看他老實得緊,居然是甚麼大理王子,如何會扯上中原人的紛爭了?姓盧的不會有意設局,想要欺騙公子爺罷?”

  鄧百川瞪了義弟一眼,不許他多口,回道:“經屬下查證,那柴熙謹託身潘氏之後,襲了個光祿大夫的閒職,一直避居在山東。但去歲公子赴遼國之時,趙頊下一道旨,將他家三子都貶往楚地去了。”包不同接口道:“有趣,有趣。蘄王做了人家兒子,自己名姓都改了,卻給兒子起名叫甚麼貞周、元周、明周、能周、尊周,念念不忘他柴氏的周朝。宋主若還容得下他家,也是奇哉怪也。”

  慕容復點了點頭,目光緩緩掠過五國地圖,自建昌府、善闡府而至景曨,一路看向大理之南,道:“盧可既不欺我,我等說話這時候,那潘貞周已是不在楚地。”

  公冶乾驚道:“擅離謫地,此人若非避禍,便是要……興兵!公子,他去了何處?”

  慕容復道:“安南。”

  公冶乾道:“安南?南蠻化外,宋室鞭長難及,倒是個屯兵的所在。然則潘氏若自此地發兵,除非有大海船能繞路海上,否則若走陸路進宋土,頭一個撞上的就是……”

  四人同時一震,都大聲叫了出來道:“……大理!”

  慕容復拂袖回身,道:“大理鎮南王,動向如何?”

  鄧百川將大理臣工送信之事略述了一遍,怕包風二人聽得段譽,又來多口,忙道:“那段正淳風流浪子,卻拿兒子的婚事和拜把兄弟為國出力,也是好笑。他是欲憑著姻親,向西夏借兵麼?”

  慕容復聽到“拜把兄弟”一句,心頭忽地一跳,只如不聞,道:“大理段二便風流十倍,鎮南王之名卻不是平白而來的。鄧大哥,你不在京中,並不知……”目中示意,公冶乾回道:“那段二上月至東京朝貢,宋主賜宴同文館,封了他銀青光祿大夫,檢控司空之位。”

  鄧百川一震,道:“大理小國,遣使進貢年年都是有的,可不曾聽宋主賞賜過一次。偏生這時節……是了!是了!趙頊是要禦敵國門之外,叫大理來替他效命,做這頭一道鎮南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