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畢竟陳放曾經激烈地反對他們結婚,認為那男人有性格上的問題。那時是大三,她覺得陳放瘋了,是出於自視甚高才這麼做,是基於鄙視她而產生的對她生活的干涉,高人一等的指手畫腳,令她噁心。她在秋雨綿綿地夜晚和陳放在校園裡吵架,不顧一切地和她吵崩,翻臉,讓陳放在陌生人好奇的眾目睽睽中孤獨地步出A大,秋雨纏綿的夜晚回城市那頭距離遙遠的K大去。
「你別管我!!」她記得自己在吼叫,「你不就是比我考得好嗎?!你管不著!!」
陳放好像想扇她一巴掌來著,但是沒下去手。而她倒是見狀反擊,一巴掌把陳放的眼鏡扇到地上。眼鏡被落葉蓋住。
三年後的陳放是何時回國的,她不知道。她在產房的時候,陳放在外面如何焦慮,她也無從猜測。產後,陳放安排她轉院隱匿行蹤免於打擾,然後幫她打了官司,離婚。她曾經出於好意,問夫家想不想見一見孩子,夫家說又不是兒子,不見。她於是再也不讓他們見,也不聯繫。她可以保留女兒的姓,無需抹殺,但那都屬於過往。事實證明,夫家的確再也沒有出現過。她也不曾打聽過。
她獨自帶著女兒,也沒有打算央求再婚的母親來照顧自己。陳放幫她打贏官司,算是要到點撫養費和賠償,換了個住處,重新開始。她在陳放的介紹下認識了準備創業的李姿明,從此一路到如今。
她工作太忙,從來沒動過再找一個的心思。陳放的不計前嫌、突然出現和忙前忙後,她也明白幾分,可她沒說破,畢竟陳放好像也沒有準備主動做什麼,仿佛兩個人都缺乏信心。只有李姿明是個一直勇於追求的。有一次李姿明問她,你跟陳放到底怎麼回事。她把故事告訴李姿明,對方帶著幾分醉意,搖搖頭,「你倆這樣不行啊」。她也搖頭,「我也沒打算怎麼樣,就當她是在憐憫我們母女二人,也許有一天她厭了,就會走的。」「就這麼讓她走了,你不覺得可惜嗎?」她搖頭,「我不是你,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
談話的當時,她和陳放正好爭執了一次。她在街頭看到有個漂亮女孩追著陳放,陳放對那姑娘笑,但是沒說話。只是如此匆匆一瞥,她卻覺得內心翻湧不停。數日後的夜晚見到陳放,她提及此事,本欲只是語帶調侃,沒想到還是說得添油加醋,陳放氣得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沉默地離開。
她以為自己在那個時候就會失去她的,但是沒有。後來又鬧了幾次這樣的事,每鬧一次她都覺得擔驚受怕,但事後總是平靜地和好,她又好像好了傷疤忘了疼。直到這一兩年,年紀到了,終於不鬧了。
她取笑李姿明對謝瑋瑋上心卻又不敢太過表露的時候了,李姿明就會說,我們這是情趣,哪像你和陳放,老妻和老妻了。但李姿明總愛戲謔過後認真說教,她對林奕楚說,你可別再和陳放鬧了,人心都是肉長得,你要知道心疼她啊。萬一哪天她真的累了,也會走的呀。
她知道。她知道每次陳放被自己氣到,總是一個人躲到什麼地方去舔舐傷口,自己休養好了,再來見她。好像陳放每次都能找到理由開解自己來理解她,接受她,包容她。是她太習慣這樣的相處模式,懶得改,被陳放慣壞。若說是因為衝刺事業,其實陳放何嘗沒有努力?但在她忙的時候,陳放幫她帶孩子啊,是自己怠惰,而陳放,
因為愛自己而沒有一絲懈怠吧。
所以盧娜娜現在喜歡陳放喜歡得不得了,就像真的親人一樣,甚至比媽媽還親,是應該的呀。畢竟有的時候,陪她去玩,陪她上課,陪她買書買玩具,陪她去醫院的,都是陳放。
她們從高中相識,一直到如今,眼看快要二十年了。想起來她還能看見陳放和自己排演話劇時的笑臉,拿到錄取通知書時的快樂,每次來A大找自己時的開心…她從來沒有取笑過自己,哪怕吵得最厲害的時候;她對還是男友的前夫有敵意卻不怎麼表現,能平靜相處;她打陳放那一巴掌的時候,她們認識六年了。接下來的一年,陳放不像以前那樣從K大穿城而過來找她,但來的時候,還是那樣噓寒問暖。今天想想,那眼神多哀傷呀,只是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她沒有察覺。
是陳放沒說,而她不察。如今她能明白,但陳放還是不說。或者她們都覺得,眼前這樣就很好了,不缺一句表白來當證明。
「是啊,但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過去了。」眼前穿著高領毛衣的陳放剝好了柑子,老習慣,先自己嘗一片,確定甜,然後遞給了她。
「這些年…」她接過柑子,不知為何鼻子一酸,「我對你不太好,折磨你了……對不起。」
STAND BY ME (2)
作者有話要說:
請配合莫文蔚的《其實我一直都想對你說》食用本章。
也不是沒人追求陳放。她也不是沒試著和人家相處,尤其是在林奕楚毫無由來地氣她的時候。但愛情是感性的,是理智的反面。她總覺得自己和林奕楚身上都有一塊磁鐵,被釘子釘在身上。唯一不同的是她的那塊被自己釘得牢靠,而林奕楚的那塊老是晃蕩。所以她從林奕楚身上,大多數時候感受到的是吸引,有的時候則會莫名地排斥。
她喜歡上林奕楚是高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坐在第一排戴著眼鏡留著長發的姑娘。英語很好,而且比自己膽子大,上英語課總是積極發言,對自己的水平有著相當的自信。而她自己總是坐在後排,慣於低調,不舉手發言。有一次說到一道題,題干中有一個句子夾在整個句子中,以that開頭,有的人說是錯了,她堅持那是同位語從句,但她沒敢說。而第一排的林奕楚手也不舉,直接就說那是從句,儼然與她背後的全班人截然相反地保持自己的觀點。老師讓認為是從句的舉手,她舉手,林奕楚也是,寥寥無幾的幾個人。林奕楚像千萬人吾亦往矣一般回頭看了看,面無表情地看見了陳放。
「你別管我!!」她記得自己在吼叫,「你不就是比我考得好嗎?!你管不著!!」
陳放好像想扇她一巴掌來著,但是沒下去手。而她倒是見狀反擊,一巴掌把陳放的眼鏡扇到地上。眼鏡被落葉蓋住。
三年後的陳放是何時回國的,她不知道。她在產房的時候,陳放在外面如何焦慮,她也無從猜測。產後,陳放安排她轉院隱匿行蹤免於打擾,然後幫她打了官司,離婚。她曾經出於好意,問夫家想不想見一見孩子,夫家說又不是兒子,不見。她於是再也不讓他們見,也不聯繫。她可以保留女兒的姓,無需抹殺,但那都屬於過往。事實證明,夫家的確再也沒有出現過。她也不曾打聽過。
她獨自帶著女兒,也沒有打算央求再婚的母親來照顧自己。陳放幫她打贏官司,算是要到點撫養費和賠償,換了個住處,重新開始。她在陳放的介紹下認識了準備創業的李姿明,從此一路到如今。
她工作太忙,從來沒動過再找一個的心思。陳放的不計前嫌、突然出現和忙前忙後,她也明白幾分,可她沒說破,畢竟陳放好像也沒有準備主動做什麼,仿佛兩個人都缺乏信心。只有李姿明是個一直勇於追求的。有一次李姿明問她,你跟陳放到底怎麼回事。她把故事告訴李姿明,對方帶著幾分醉意,搖搖頭,「你倆這樣不行啊」。她也搖頭,「我也沒打算怎麼樣,就當她是在憐憫我們母女二人,也許有一天她厭了,就會走的。」「就這麼讓她走了,你不覺得可惜嗎?」她搖頭,「我不是你,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
談話的當時,她和陳放正好爭執了一次。她在街頭看到有個漂亮女孩追著陳放,陳放對那姑娘笑,但是沒說話。只是如此匆匆一瞥,她卻覺得內心翻湧不停。數日後的夜晚見到陳放,她提及此事,本欲只是語帶調侃,沒想到還是說得添油加醋,陳放氣得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沉默地離開。
她以為自己在那個時候就會失去她的,但是沒有。後來又鬧了幾次這樣的事,每鬧一次她都覺得擔驚受怕,但事後總是平靜地和好,她又好像好了傷疤忘了疼。直到這一兩年,年紀到了,終於不鬧了。
她取笑李姿明對謝瑋瑋上心卻又不敢太過表露的時候了,李姿明就會說,我們這是情趣,哪像你和陳放,老妻和老妻了。但李姿明總愛戲謔過後認真說教,她對林奕楚說,你可別再和陳放鬧了,人心都是肉長得,你要知道心疼她啊。萬一哪天她真的累了,也會走的呀。
她知道。她知道每次陳放被自己氣到,總是一個人躲到什麼地方去舔舐傷口,自己休養好了,再來見她。好像陳放每次都能找到理由開解自己來理解她,接受她,包容她。是她太習慣這樣的相處模式,懶得改,被陳放慣壞。若說是因為衝刺事業,其實陳放何嘗沒有努力?但在她忙的時候,陳放幫她帶孩子啊,是自己怠惰,而陳放,
因為愛自己而沒有一絲懈怠吧。
所以盧娜娜現在喜歡陳放喜歡得不得了,就像真的親人一樣,甚至比媽媽還親,是應該的呀。畢竟有的時候,陪她去玩,陪她上課,陪她買書買玩具,陪她去醫院的,都是陳放。
她們從高中相識,一直到如今,眼看快要二十年了。想起來她還能看見陳放和自己排演話劇時的笑臉,拿到錄取通知書時的快樂,每次來A大找自己時的開心…她從來沒有取笑過自己,哪怕吵得最厲害的時候;她對還是男友的前夫有敵意卻不怎麼表現,能平靜相處;她打陳放那一巴掌的時候,她們認識六年了。接下來的一年,陳放不像以前那樣從K大穿城而過來找她,但來的時候,還是那樣噓寒問暖。今天想想,那眼神多哀傷呀,只是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她沒有察覺。
是陳放沒說,而她不察。如今她能明白,但陳放還是不說。或者她們都覺得,眼前這樣就很好了,不缺一句表白來當證明。
「是啊,但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過去了。」眼前穿著高領毛衣的陳放剝好了柑子,老習慣,先自己嘗一片,確定甜,然後遞給了她。
「這些年…」她接過柑子,不知為何鼻子一酸,「我對你不太好,折磨你了……對不起。」
STAND BY ME (2)
作者有話要說:
請配合莫文蔚的《其實我一直都想對你說》食用本章。
也不是沒人追求陳放。她也不是沒試著和人家相處,尤其是在林奕楚毫無由來地氣她的時候。但愛情是感性的,是理智的反面。她總覺得自己和林奕楚身上都有一塊磁鐵,被釘子釘在身上。唯一不同的是她的那塊被自己釘得牢靠,而林奕楚的那塊老是晃蕩。所以她從林奕楚身上,大多數時候感受到的是吸引,有的時候則會莫名地排斥。
她喜歡上林奕楚是高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坐在第一排戴著眼鏡留著長發的姑娘。英語很好,而且比自己膽子大,上英語課總是積極發言,對自己的水平有著相當的自信。而她自己總是坐在後排,慣於低調,不舉手發言。有一次說到一道題,題干中有一個句子夾在整個句子中,以that開頭,有的人說是錯了,她堅持那是同位語從句,但她沒敢說。而第一排的林奕楚手也不舉,直接就說那是從句,儼然與她背後的全班人截然相反地保持自己的觀點。老師讓認為是從句的舉手,她舉手,林奕楚也是,寥寥無幾的幾個人。林奕楚像千萬人吾亦往矣一般回頭看了看,面無表情地看見了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