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不單單是蜀地,江南,揚州,乃至整個大宋,皆有此問題,但又不能不用錢。」

  「阿懷可還記得故去的開國公張詠?」

  李少懷側抬頭,「張公清廉正直,尤以治蜀著稱...紙幣?」低頭細想著,「他在蜀地多年,咸平年時成都民間便已出現了交子鋪戶,直到景德年,他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此事還曾上報過朝廷。」

  「紙張輕柔,而銅錢沉重,這需要商人的誠信,若由官府管轄控制,便可剔除不法之徒,減少禍患,但這其中所涉及經濟,發行的量也有學問在裡頭,所以我只能給你建議。」

  李少懷大喜的站起,「唐有飛錢,宋有交子,說到經濟,還真是可惜了丁謂這個人才!」

  「送少許進去,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不過能促進食慾,母親已有多日不曾好好用膳了。」

  殿外,千凝邁著急促的步子走進,「姑娘!」

  見千凝苦著一張臉,她疑道:「怎的了?」

  「外面傳來消息,丁紹德從京城流放至潮州的路上,病...病死了!」

  趙靜姝僵直了身子,顫道:「你,確定沒有聽錯嗎?」

  千凝點頭,「千真萬確,京中都傳開了,江寧百姓請命,官家詔書都下了,准許下葬立碑。」

  她倒退幾步,癱軟下,不信,不願信,「她才不過三十歲...怎麼可能!」

  「姑娘您,節哀順變。」

  「我不信!」

  「她在什麼地方?」

  「江南。」

  「我記得,顧氏也去了江南,一直未回。」回京後她曾去豐月樓找過顧三娘,才知道她早已經不在豐樂樓了,原來顧氏不是風塵女子,所有的一切,僅僅是為了她的駙馬。

  她想起身,腳下的沉重讓她邁不開步子,心中被苦澀占滿,這種感覺熟悉的難受至極。

  「姑娘要保重自己,您還有太妃呢。」

  乾興元年秋,杜太妃病危,皇太后與皇帝探望,命眾醫官全力診治。

  病榻前,趙靜姝擦著不斷流出的淚,「母親!」突然覺得這世道似乎只對她是殘忍的,母親是她留在此處的最後一道思念。

  「唯一後悔與不放心的,就是你的婚事讓你搭上了後半生。」和離之後杜氏也曾為她的婚事再一次操心,趙恆也留意朝中的青年才俊,和離再嫁並不是什麼稀罕之事,更何況她還是公主。

  只是爹娘精心挑選的人,都被她所拒絕,甚至到了放言辱罵,精神失常的地步,趙恆不想逼瘋這個小女兒,遂沒有再強求。

  趙靜姝原先的婚姻,杜氏其實是滿意的,最終也沒有從皇權的鬥爭中逃脫,她的女兒成為了犧牲品,丁家之禍,一罪牽連眾人,如此,她也怪不得駙馬,只當是她們母女命不好,「你的任性,往後要如何是好啊。」

  「我會束髮出家,就當...從來沒有還俗回來過。」

  這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多好看的一個姑娘呀,」杜氏知道,只要趙靜姝願意,求娶之人不會少,「母親還是希望你能嫁得良人,相夫教子,如此才不會孤寂。」

  「良人若不是愛人,我寧願孤老。」

  乾興元年秋末,杜太妃薨。

  福寧殿。

  窗外漫天飛雪,北風寒嘯,殿中碳火滋滋作響,「妾請入觀出家,替母親守孝三年。」

  趙靜姝的話讓少年沉了臉,「可是大內的生活不好,還是有宮人怠慢了阿姐?」

  「大內的生活並無不好,只是妾從來就不習慣約束罷了。」

  少年坐在椅子上低垂著頭,「阿姐在觀中十餘年,現在又要回到觀中了嗎,如此,朕身邊親近的人便又少了一人呢。」

  「官家,當有天下為伴。」

  「此事,朕要同大娘娘商議後才能答覆阿姐。」又見她眸中出宮心切,添道:「朕會說服大娘娘的。」

  少年轉身到了坤寧殿,劉娥正在看朝中各家送來的畫像,少年見之,輕皺起了眉頭,旋即恭敬的拱手道:「大娘娘。」

  劉娥抬頭,「今日官家怎這麼早就過來了?」

  「兒子是來找母親您說件事的。」

  「哦?官家想找老身說什麼?」

  「杜太妃已逝,三姐姐她,想出家。」

  劉娥從座上起身,新換的太監連忙拖扶,「元容想出家?」

  「是,三姐姐說想回到江南的元慶觀。」

  「先帝去前,曾托我好好照看元容,老身本想等朝中事情安定後替她挑一門好親事,如今她想再回道家,官家怎麼看?」

  「按大宋制,百善孝為先,雙親過逝當守孝三年,三年內不得婚嫁。」少年抬頭看向劉娥,「且三姐姐本就不願嫁,不如就遂了她的心意,君子成人之美。」

  劉娥回頭看了一眼書桌上的畫像,笑道:「官家學聰明了,也會用她人之事來隱喻自己了!」

  「兒子不敢。」

  乾興元年冬,衛國長公主獲允出家。

  天聖元年,劉娥下詔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由京官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又置抄紙院防範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

  第150章 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天聖元年春, 科舉放榜, 中第之人歡呼著奔走相告,而落榜者只得收拾行李回家等待下一次的考試。

  隨州。

  落榜歸鄉之人遊蕩在隨州的街頭上,有家卻不敢回,惆悵萬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