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趙宛如微眯著眼,「寇相一心為國,人盡皆知,可難道這其中就真的一丁點私心都沒有嗎?」她又冷冷道:「世人所求,皆為一個利字,利可為國,可為百姓可為家,但卻拋不開自己。」
「不錯,臣是有私心,可不若丁謂那般利慾薰心,這世間的孰是孰非,若公主看不見,臣日後,自會讓公主看見。」遂甩袖離去。
第141章 搖擺不定的皇帝
繼王旦病逝, 朝中一批老臣相繼告老, 大中祥符五年時任樞密副使的陳堯叟升任宰相,充樞密使。
天禧元年初春,陳堯叟晚年患疾向皇帝遞請辭程,由於王旦與向敏中的相繼請辭以至中樞缺人,便未得到允許,陳堯叟因此告假在家養病, 此後幾月內再三上疏請辭相位,皇帝便派其出任河陽通判。
直到王旦逝, 河陽又傳來消息,陳堯叟病危, 皇帝召其回京。
天禧元年冬, 陳堯叟回京還不到半月就病逝家中,皇帝廢朝二日, 贈侍中,諡文忠。
又以成德軍使王貽永為同知樞密院事。
中書無主, 樞密院使也辭別人世, 如同房屋裡的房梁老舊坍塌,使得屋子搖搖欲墜,才有後來皇帝夢中的恐慌,丁謂進言, 主動迎回寇準。
天禧二年,寇準回京復任宰相,進王貽永為樞密院使。
————————
天禧三年, 福寧殿。
「官家前幾日染病至今都未好全,這會兒子怕是睡著了。」在此之前,周懷政就已經攔了不少大臣的求見。
「聖人參預朝政,凡事皆問丁謂,官家不能再坐視不理了!」如今的朝中,敢直言的賢臣皆以化作黃土,只剩下一些奸佞在君王耳旁迷亂。
寇準事太宗時,就曾經筵講學教授過為太子的皇帝,深知其為人,今上雖不懼開疆擴土之膽,但也求安寧,不曾怠慢政務,以仁孝延先帝政策,是為守成,亦不願做昏君。
只是需要一個說得上話的人,來打醒犯了糊塗的人。
周懷政合著袖子,左右察視了一番,旋即命人將殿門打開,湊近低聲道:「聖人曾囑咐不允任何人打擾官家,如今她去了移清殿,雖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但你也莫要待太久,她如今對你很是提防。」
寇準點頭,提步入了內。
福寧殿內寂靜無聲,壓迫得讓人喘息不過來。
「臣寇準,參見陛下。」寇準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隨著手背稽首。
病榻上的皇帝緩緩側過頭,見烏紗帽下的頭髮蒼白,知是寇準,「卿家何故見我行此大禮?」
「臣是來勸諫陛下的!」寇準抬起頭,「太子年歲漸長,又仁孝聰慧,理應監國。」
上午太子還來福寧殿探望過皇帝,替他嘗藥,又餵藥,時過境遷,連太子都長大了,自己已是滿頭白髮,他感慨道:「太子是不小了。」
「聖人先前與朕提過,讓丁謂輔佐太子。」
「陛下,如今的朝堂,已不再是陛下當年那個朝堂,後宮權重,丁謂、王欽若與錢懷演都是奸佞之人,聖人偏信奸佞誤國,以至於弄得朝中烏煙瘴氣,試問這樣的人又如何能輔佐太子呢?」
見皇帝眉眼間有所觸動,周懷政添道:「陛下,前幾日您臥榻時太子每日都來,可因為聖人不允,太子便只能在殿外遠遠看上一眼就要離去。」
「陛下,除了中書省,滿朝文武盡聽命於聖人,殿前都指揮使是皇婿,可惠寧公主向來與聖人親近,自也是聖人的人,樞密院使王貽永又與殿前都指揮使交好,此乃軍國大權盡落他人之手啊!」寇準的憤言之聲充斥整個房中。
震耳欲聾的勸諫使得榻上的天子如夢初醒。
趙恆強忍著疼痛坐起,他竟不知自己臥病之時,大權已經旁落,又深深反思了這些年來自己所為,痛定思痛,「朕違背了先祖遺訓,為女子迷惑,實朕之過錯。」
「但,只要朕還有一口氣,朕始終都是天子。」趙恆抬手,微動食指,「朕允你所奏,由太子監國,卿家可替朕輔佐太子否?」
寇準拜下,「臣願輔佐太子,匡扶大宋基業。」
「錢懷演王欽若皆在翰林,無人起草,這可如何是好?」他這才感覺到自己的朝堂,原來不是千瘡百孔,而是早已經被腐蝕殆盡,挫敗與無力感瞬間占滿這個暮年天子的身心。
「陛下,還有楊億。」
趙恆失聲一顫,無可奈何道:「是了,還有楊億。」他吃力的抬起手,指著書桌上的方盒。
周懷政忙的上前替他將方盒捧來,他將其打開,一枚雕刻的盤龍的方玉,上面刻有,「承天受命之寶。」
這是太.祖建國之初所刻的玉璽。
遙想當年,自己不過是個庶出的王爺,既非長子也非嫡子,之所以能夠讓太宗認可成為儲君,一部分是來自於眼前的這個老臣,還有一部分則是如今欲奪皇權的枕邊人。
太宗不喜她,她自請離去,直至太宗駕崩,她才回到他身邊,此間一直有聯繫,但聯繫所言不過都是她在教他如何當好儲君為百姓做事,以此博得太宗歡心。
回首數十年來的往事,他不忍道:「聖人是朕的妻子,是太子的母親。」說罷,輕輕揮了衣袖,閉目躺下。
寇準聽明白皇帝的意思,遂叩謝,「聖人母儀天下,臣明白。」
————————————
「不錯,臣是有私心,可不若丁謂那般利慾薰心,這世間的孰是孰非,若公主看不見,臣日後,自會讓公主看見。」遂甩袖離去。
第141章 搖擺不定的皇帝
繼王旦病逝, 朝中一批老臣相繼告老, 大中祥符五年時任樞密副使的陳堯叟升任宰相,充樞密使。
天禧元年初春,陳堯叟晚年患疾向皇帝遞請辭程,由於王旦與向敏中的相繼請辭以至中樞缺人,便未得到允許,陳堯叟因此告假在家養病, 此後幾月內再三上疏請辭相位,皇帝便派其出任河陽通判。
直到王旦逝, 河陽又傳來消息,陳堯叟病危, 皇帝召其回京。
天禧元年冬, 陳堯叟回京還不到半月就病逝家中,皇帝廢朝二日, 贈侍中,諡文忠。
又以成德軍使王貽永為同知樞密院事。
中書無主, 樞密院使也辭別人世, 如同房屋裡的房梁老舊坍塌,使得屋子搖搖欲墜,才有後來皇帝夢中的恐慌,丁謂進言, 主動迎回寇準。
天禧二年,寇準回京復任宰相,進王貽永為樞密院使。
————————
天禧三年, 福寧殿。
「官家前幾日染病至今都未好全,這會兒子怕是睡著了。」在此之前,周懷政就已經攔了不少大臣的求見。
「聖人參預朝政,凡事皆問丁謂,官家不能再坐視不理了!」如今的朝中,敢直言的賢臣皆以化作黃土,只剩下一些奸佞在君王耳旁迷亂。
寇準事太宗時,就曾經筵講學教授過為太子的皇帝,深知其為人,今上雖不懼開疆擴土之膽,但也求安寧,不曾怠慢政務,以仁孝延先帝政策,是為守成,亦不願做昏君。
只是需要一個說得上話的人,來打醒犯了糊塗的人。
周懷政合著袖子,左右察視了一番,旋即命人將殿門打開,湊近低聲道:「聖人曾囑咐不允任何人打擾官家,如今她去了移清殿,雖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但你也莫要待太久,她如今對你很是提防。」
寇準點頭,提步入了內。
福寧殿內寂靜無聲,壓迫得讓人喘息不過來。
「臣寇準,參見陛下。」寇準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隨著手背稽首。
病榻上的皇帝緩緩側過頭,見烏紗帽下的頭髮蒼白,知是寇準,「卿家何故見我行此大禮?」
「臣是來勸諫陛下的!」寇準抬起頭,「太子年歲漸長,又仁孝聰慧,理應監國。」
上午太子還來福寧殿探望過皇帝,替他嘗藥,又餵藥,時過境遷,連太子都長大了,自己已是滿頭白髮,他感慨道:「太子是不小了。」
「聖人先前與朕提過,讓丁謂輔佐太子。」
「陛下,如今的朝堂,已不再是陛下當年那個朝堂,後宮權重,丁謂、王欽若與錢懷演都是奸佞之人,聖人偏信奸佞誤國,以至於弄得朝中烏煙瘴氣,試問這樣的人又如何能輔佐太子呢?」
見皇帝眉眼間有所觸動,周懷政添道:「陛下,前幾日您臥榻時太子每日都來,可因為聖人不允,太子便只能在殿外遠遠看上一眼就要離去。」
「陛下,除了中書省,滿朝文武盡聽命於聖人,殿前都指揮使是皇婿,可惠寧公主向來與聖人親近,自也是聖人的人,樞密院使王貽永又與殿前都指揮使交好,此乃軍國大權盡落他人之手啊!」寇準的憤言之聲充斥整個房中。
震耳欲聾的勸諫使得榻上的天子如夢初醒。
趙恆強忍著疼痛坐起,他竟不知自己臥病之時,大權已經旁落,又深深反思了這些年來自己所為,痛定思痛,「朕違背了先祖遺訓,為女子迷惑,實朕之過錯。」
「但,只要朕還有一口氣,朕始終都是天子。」趙恆抬手,微動食指,「朕允你所奏,由太子監國,卿家可替朕輔佐太子否?」
寇準拜下,「臣願輔佐太子,匡扶大宋基業。」
「錢懷演王欽若皆在翰林,無人起草,這可如何是好?」他這才感覺到自己的朝堂,原來不是千瘡百孔,而是早已經被腐蝕殆盡,挫敗與無力感瞬間占滿這個暮年天子的身心。
「陛下,還有楊億。」
趙恆失聲一顫,無可奈何道:「是了,還有楊億。」他吃力的抬起手,指著書桌上的方盒。
周懷政忙的上前替他將方盒捧來,他將其打開,一枚雕刻的盤龍的方玉,上面刻有,「承天受命之寶。」
這是太.祖建國之初所刻的玉璽。
遙想當年,自己不過是個庶出的王爺,既非長子也非嫡子,之所以能夠讓太宗認可成為儲君,一部分是來自於眼前的這個老臣,還有一部分則是如今欲奪皇權的枕邊人。
太宗不喜她,她自請離去,直至太宗駕崩,她才回到他身邊,此間一直有聯繫,但聯繫所言不過都是她在教他如何當好儲君為百姓做事,以此博得太宗歡心。
回首數十年來的往事,他不忍道:「聖人是朕的妻子,是太子的母親。」說罷,輕輕揮了衣袖,閉目躺下。
寇準聽明白皇帝的意思,遂叩謝,「聖人母儀天下,臣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