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都說是天下興亡只苦了百姓,我可不這麼看。興,我輩為妻為妾,相夫教子;亡,依舊為妻為妾,相夫教子。百廢俱興,可輪得到我們出力?朝綱昏亂,可輪得到我們獻言獻策?山河飄搖,可輪得到我們匡扶社稷?盛世太平,可輪得到我們名垂麒麟閣?我們自生自死,自枯自榮,青史之中,幾時容得我們不為父母親眷、不為夫婿子孫,只為我們自己發聲?”
“寶姐姐,你總愛喚我‘顰兒’,可我更愛郁離這個名號。‘郁’為文,‘離’為火,文明之象。我雖才德微薄,可當了這個名號,便總該不愧領才是。我也不求流芳千古,亦不求時人稱許,我只求為古今天下的女子發聲立言!”
女子聲息孱弱,幾如飛絮遊絲一般,可字字如驚雷狂電,震得寶釵面色雪白,半晌無言,惟有憐惜一嘆:“天下大道千萬條,你偏偏要自討苦吃,去走最難的那一條,又叫我這個做姐姐的有什麼話可說?”
“安逸高臥是一世,躑躅獨行也是一世,橫豎百年之後都是一具冢中枯骨,又何必計較難易得失呢?”黛玉笑道,微仰了眸光,望向赦生的眼睛,眼底萬千柔情似螢火浮光,“何況,我並非只有孤身一人。”
籠在袖中的手指微顫似的一曲,寶釵垂目半晌,低聲道:“你放心吧。”
怎樣的一生,方才配得上“無悔無憾”四字呢?回薛家的路上,寶釵一直在游想。
掌家後的這些年裡,上門求娶的人從來就未斷過。只是她畢竟年紀不算小了,那些來提親的人選或是資質平平,或是門第清寒,或是原配去世謀一續弦,或多或少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前日又有皇商童家為他的次子求配,此子與她年紀倒是相匹,生得也是清俊聰明,生意場上合作數次,脾性亦是不討厭,對她更是鍾情,知她家中情況特殊,甚至願意舍卻姓氏,入贅薛家。
以她如今境況,這位童二公子是最好的選擇。
涉及終身大事,寶釵畢竟為人端淑,不好自己開口。連日來只好尋各種藉口躲出去,只交由薛姨媽去與上門說親的官媒商議。她下了車,回房換過衣服,正欲去薛姨媽房中說會兒話,薛姨媽卻主動過了來,一併過來的還有抱著小公子薛霖的奶媽。
薛霖是香菱之子,面目脾氣甚肖香菱,生得清俊文秀,聰慧靦腆,兩歲初便跟著香菱習字。寶釵對這個侄子十分疼愛,閒時也時常指點他讀書。見奶媽抱了他來,連忙親手將小侄子接到懷中,放在膝上,故意皺一皺眉:“才半日沒見的功夫,霖兒又重了。”逗得薛霖嘟了半晌嘴,又問他讀了幾句書,薛霖一一的答過。
薛姨媽坐在一旁,望著女兒與孫子一問一答,目光慈愛。一時寶釵考校畢,薛姨媽便問了問黛玉的情況,寶釵說了,母女倆嘆了一回,薛姨媽不免又掉了些眼淚。寶釵見母親東拉西扯了許多話,卻兀自目光游離,顯然還未說到正題,不忍她再磨下去,只好主動點出:“媽到底想與我說什麼?”
語聲未落,薛姨媽的臉霎時紅了:“童家的媒人,媽給打發了回去。”
寶釵笑意微凝,只淡淡的“知道了”一聲,便低頭擺弄著腕上的鐲子,並未追問回絕之由。女兒愈是淡然,薛姨媽便愈是不安,滿面羞慚的強撐著道:“那二公子人雖有些出息,可我的兒,哪有堂堂七尺男兒主動入贅女家的?有沒有志氣還是另說,這背地裡是安的什麼心……總讓人害怕呢。”
“這事,媽做主便好。”寶釵慢條斯理的道。
事態如此發展,她竟毫不意外。
小兒子,大孫子,從來都是老太婆的命根子。寶釵既非是薛姨媽的幼子,又非她的長孫,平日裡口中雖是一般無差,但心裡究竟朝誰偏了一偏,又是偏了多少,自然只有她們母女二人心中明白。
薛姨媽望著女兒,心亂如麻。寶釵自小老成持重,可再早慧心重的姑娘,孩提之時總還有無憂歡喜的時節。只可惜她爹爹撒手得早,她大哥又總擔不起家族的擔子,累得寶釵一個閨閣弱女,小小年紀便要四處思慮,末了更是頂了蟠兒的位子,整個家族——包括她這個做母親的,包括蟠兒,還有霖兒——反都要依仗起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家來。
寶釵是不能出嫁的。女兒家嫁了人便是外姓,眼下的薛家便再找不到主心骨去依靠,總不能拉了薛蝌來主持大局。可寶釵也不能招婿入贅,招婿生子後便隨了薛家的姓成了薛家的人,有了寶釵這樣聰明能幹的娘,日後這孩子怎麼會甘心在薛霖之後?屆時哪裡還有她的霖兒的容身之地?
寶釵摩挲著薛霖雪白粉滑的小臉,笑容嫻雅:“媽,我原是你親生親養的女兒。我們母女之間,從何時起說話還要這麼隔門隔戶的?”薛姨媽額頭汗水涔涔,囁嚅著道:“原是你那沒出息的大哥對不住你……”
“媽,就這麼著,我也覺得沒什麼不好。”寶釵容態端淑的道,“嫁出去、招婿進來,原也都是那麼著。與其讓個外人混進來,不如獨個兒在媽身邊,守著哥哥和霖兒自在。”她低眉,擺弄著衣帶,眉目淡淡,說不清是漫不經心,亦或是心灰意冷,“不怕媽笑話,我本就無意嫁人……打從決定代哥哥掌家起,我便絕了這個念頭了。”
“寶姐姐,你總愛喚我‘顰兒’,可我更愛郁離這個名號。‘郁’為文,‘離’為火,文明之象。我雖才德微薄,可當了這個名號,便總該不愧領才是。我也不求流芳千古,亦不求時人稱許,我只求為古今天下的女子發聲立言!”
女子聲息孱弱,幾如飛絮遊絲一般,可字字如驚雷狂電,震得寶釵面色雪白,半晌無言,惟有憐惜一嘆:“天下大道千萬條,你偏偏要自討苦吃,去走最難的那一條,又叫我這個做姐姐的有什麼話可說?”
“安逸高臥是一世,躑躅獨行也是一世,橫豎百年之後都是一具冢中枯骨,又何必計較難易得失呢?”黛玉笑道,微仰了眸光,望向赦生的眼睛,眼底萬千柔情似螢火浮光,“何況,我並非只有孤身一人。”
籠在袖中的手指微顫似的一曲,寶釵垂目半晌,低聲道:“你放心吧。”
怎樣的一生,方才配得上“無悔無憾”四字呢?回薛家的路上,寶釵一直在游想。
掌家後的這些年裡,上門求娶的人從來就未斷過。只是她畢竟年紀不算小了,那些來提親的人選或是資質平平,或是門第清寒,或是原配去世謀一續弦,或多或少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前日又有皇商童家為他的次子求配,此子與她年紀倒是相匹,生得也是清俊聰明,生意場上合作數次,脾性亦是不討厭,對她更是鍾情,知她家中情況特殊,甚至願意舍卻姓氏,入贅薛家。
以她如今境況,這位童二公子是最好的選擇。
涉及終身大事,寶釵畢竟為人端淑,不好自己開口。連日來只好尋各種藉口躲出去,只交由薛姨媽去與上門說親的官媒商議。她下了車,回房換過衣服,正欲去薛姨媽房中說會兒話,薛姨媽卻主動過了來,一併過來的還有抱著小公子薛霖的奶媽。
薛霖是香菱之子,面目脾氣甚肖香菱,生得清俊文秀,聰慧靦腆,兩歲初便跟著香菱習字。寶釵對這個侄子十分疼愛,閒時也時常指點他讀書。見奶媽抱了他來,連忙親手將小侄子接到懷中,放在膝上,故意皺一皺眉:“才半日沒見的功夫,霖兒又重了。”逗得薛霖嘟了半晌嘴,又問他讀了幾句書,薛霖一一的答過。
薛姨媽坐在一旁,望著女兒與孫子一問一答,目光慈愛。一時寶釵考校畢,薛姨媽便問了問黛玉的情況,寶釵說了,母女倆嘆了一回,薛姨媽不免又掉了些眼淚。寶釵見母親東拉西扯了許多話,卻兀自目光游離,顯然還未說到正題,不忍她再磨下去,只好主動點出:“媽到底想與我說什麼?”
語聲未落,薛姨媽的臉霎時紅了:“童家的媒人,媽給打發了回去。”
寶釵笑意微凝,只淡淡的“知道了”一聲,便低頭擺弄著腕上的鐲子,並未追問回絕之由。女兒愈是淡然,薛姨媽便愈是不安,滿面羞慚的強撐著道:“那二公子人雖有些出息,可我的兒,哪有堂堂七尺男兒主動入贅女家的?有沒有志氣還是另說,這背地裡是安的什麼心……總讓人害怕呢。”
“這事,媽做主便好。”寶釵慢條斯理的道。
事態如此發展,她竟毫不意外。
小兒子,大孫子,從來都是老太婆的命根子。寶釵既非是薛姨媽的幼子,又非她的長孫,平日裡口中雖是一般無差,但心裡究竟朝誰偏了一偏,又是偏了多少,自然只有她們母女二人心中明白。
薛姨媽望著女兒,心亂如麻。寶釵自小老成持重,可再早慧心重的姑娘,孩提之時總還有無憂歡喜的時節。只可惜她爹爹撒手得早,她大哥又總擔不起家族的擔子,累得寶釵一個閨閣弱女,小小年紀便要四處思慮,末了更是頂了蟠兒的位子,整個家族——包括她這個做母親的,包括蟠兒,還有霖兒——反都要依仗起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家來。
寶釵是不能出嫁的。女兒家嫁了人便是外姓,眼下的薛家便再找不到主心骨去依靠,總不能拉了薛蝌來主持大局。可寶釵也不能招婿入贅,招婿生子後便隨了薛家的姓成了薛家的人,有了寶釵這樣聰明能幹的娘,日後這孩子怎麼會甘心在薛霖之後?屆時哪裡還有她的霖兒的容身之地?
寶釵摩挲著薛霖雪白粉滑的小臉,笑容嫻雅:“媽,我原是你親生親養的女兒。我們母女之間,從何時起說話還要這麼隔門隔戶的?”薛姨媽額頭汗水涔涔,囁嚅著道:“原是你那沒出息的大哥對不住你……”
“媽,就這麼著,我也覺得沒什麼不好。”寶釵容態端淑的道,“嫁出去、招婿進來,原也都是那麼著。與其讓個外人混進來,不如獨個兒在媽身邊,守著哥哥和霖兒自在。”她低眉,擺弄著衣帶,眉目淡淡,說不清是漫不經心,亦或是心灰意冷,“不怕媽笑話,我本就無意嫁人……打從決定代哥哥掌家起,我便絕了這個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