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作者有話要說: 很多親想看賈琮與黛玉的日常,抱歉的確寫不出,可能黛玉的出塵氣質本不適合紅塵俗事。所以阿桐便寫寫紅樓里的小人物吧。
第九十八回 番外之深情莫錯付
紫鵑向來知道自己的本分。
她是榮國府的家生子, 父親是帳房裡的文書,而母親是賈母院裡針線房的管事媳婦, 都是有些體面的, 所以她也托賴著自小沒有吃苦,在賈母的後院裡, 跟一群小姊妹一起長大。賈母蠻喜歡她, 常常誇獎她:“真是個靈透孩子。”
襲人和晴雯都指給了寶玉使喚,大家心裡都清楚, 寶玉是榮國府的鳳凰,去服侍寶玉自然是頭等的差事, 因為有前途——以後自然是做姨娘的命。賈母看人是很準的, 紫鵑卻知道深淺, 明白若論勤謹,自己比不過鴛鴦;若論針線,自己比不過襲人;若論模樣, 自己比不過晴雯……
故此當小姊妹們都長大了,各自有了當差的去處, 她也並不與人攀比,自找些不如意,而是跟在鴛鴦的後面, 老老實實聽說聽道,安心在賈母身邊做了個二等丫鬟。
只是有的時候機遇是自己送上門來的。那年她十三歲,榮國府里來了貴客,是賈母的嫡親外孫女, 從蘇州接上京來。賈母統共只有一個親生的女兒,年紀輕輕竟去世了,賈母哭得什麼似的,將外孫女接來安慰一下喪女之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天黛玉進府,紫鵑原本是不當值的,正在後院下房裡打算洗衣裳去。鴛鴦笑眯眯地過來喊她端茶進去,她便去了。只一眼,她便被那個冰清玉潔的小女孩兒給驚艷到了。那年黛玉九歲,紫鵑端茶過去,恭恭敬敬地放到黛玉面前的几上,正要退下去的時候,賈母說道:“服侍玉兒的人太少了,而且不是太老,就是太小,都不中用。紫鵑,從此你就去服侍林姑娘吧。”
紫鵑抬起頭來,看到黛玉忽閃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她,朝她淡淡一笑,她便被收服了。從此紫鵑便一直跟著姑娘,死心塌地,任勞任怨。
旁人都說林姑娘是不好服侍的,性子嬌貴,身子虛弱,吹吹風就咳嗽,讓跟著的人吃背累。可是紫鵑知道黛玉的面冷心熱,是拿她當自己的姊妹,而不是丫鬟來對待的,就為了這個,也足夠換來她的赤膽忠心了。
更何況時間一久,便是愚鈍的人都看出來賈母的打算——她是要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寶貝孫子,來親上加親了。
紫鵑覺得自己的姑娘配得上寶玉,雖然從小她就跟府裡頭別的丫鬟一樣,把寶玉看得高過世上的一切男子,可是林姑娘無論家世、模樣、才學,都堪配寶玉,紫鵑覺得自己簡直想不出來,除了林姑娘,還有那個閨秀能夠嫁給寶玉。
就連前幾年風言風語說是寶二奶奶備選的史大姑娘,都被賈母給送回史家去了,那可是賈母的娘家人,從小養在身邊,跟寶玉同吃同住的。可是黛玉一來,不但史大姑娘回家了,就連家裡頭這幾個姑娘也都靠了後。黛玉住在賈母房裡,與寶玉只隔了一架碧紗櫥,那麼未來的寶二奶奶是誰,也就沒有懸念的了。
姑娘受寵,跟著的人也就都有了體面——紫鵑便從二等丫鬟升到了大丫鬟,並且還有一個她從來都不敢想的未來,現在也在不遠處朝她招手——她以為自己終究是要做寶玉的房裡人的,就跟襲人和晴雯一樣。
紫鵑比黛玉和寶玉都要大幾歲的,自然也就懂了一些人情世故,她知道倘若姑娘嫁給寶玉,自己作為陪嫁的丫鬟,極有可能是做姨娘的,那璉二奶奶屋裡的平兒姐姐不就是個例嗎?
對於這樣的遙想,紫鵑心裡頭是有些欣喜的,畢竟,除了寶玉,她還沒有見過幾個男人,而她見過的那幾個家裡頭的少爺,跟寶玉的差距真是天上地下,先不說模樣靈性,只說對待女孩子的溫柔體貼,就沒有男人能比得上寶玉……
寶玉日日蹭到林姑娘房裡來,一桌吃飯,甚至一床睡覺,沒有男女之別,老太太也默許了。寶玉原本對女孩子就溫柔體貼,如今日日與黛玉相守,自然對紫鵑也是百般溫情,紫鵑便也漸漸對寶玉上了心,私下裡甚至對於襲人和晴雯都生出些微妙的妒意。
只是紫鵑的性子緩,與晴雯的暴炭性子迥乎不同,倒是與襲人蠻像。她既然將寶玉視作自己未來的良人,自然就事事處處相幫著自家姑娘。黛玉是隨性人,有情飲水飽,對於身邊的俗事向來是不屑一顧的,紫鵑便照料得妥妥帖帖。除了黛玉日常的飲食針線,她事事操心,樁樁料理之外,就連黛玉身邊的丫鬟婆子,她也用心約束,不肯出了狀況丟了姑娘的臉面。
賈母漸漸看出了紫鵑的好處,多次人前人後地誇讚,話還是那一句:“真是個靈透孩子!”意蘊卻跟以往不同了,紫鵑聽得出來。
寶釵進府的時候,紫鵑原本沒有當回事——寶姑娘人是很好,可是論家世和親眷關係,自然都矮著自家姑娘一頭的。只是姑娘那麼將寶姑娘放在心上,動不動為著什麼金什麼玉就跟寶玉哭鬧一番,弄得闔府不安,紫鵑深感憂慮,背地裡苦口婆心地勸姑娘,姑娘只是掉眼淚。
就算王夫人和薛姨媽這一對姊妹聯手放出金玉良緣的風來,紫鵑也沒有太過擔心——這榮國府里終究還是老太太說了算的,老太太心裡頭可清明著呢。王夫人從前翻不出婆婆的手掌心,那現如今更是掀不起什麼風浪。
第九十八回 番外之深情莫錯付
紫鵑向來知道自己的本分。
她是榮國府的家生子, 父親是帳房裡的文書,而母親是賈母院裡針線房的管事媳婦, 都是有些體面的, 所以她也托賴著自小沒有吃苦,在賈母的後院裡, 跟一群小姊妹一起長大。賈母蠻喜歡她, 常常誇獎她:“真是個靈透孩子。”
襲人和晴雯都指給了寶玉使喚,大家心裡都清楚, 寶玉是榮國府的鳳凰,去服侍寶玉自然是頭等的差事, 因為有前途——以後自然是做姨娘的命。賈母看人是很準的, 紫鵑卻知道深淺, 明白若論勤謹,自己比不過鴛鴦;若論針線,自己比不過襲人;若論模樣, 自己比不過晴雯……
故此當小姊妹們都長大了,各自有了當差的去處, 她也並不與人攀比,自找些不如意,而是跟在鴛鴦的後面, 老老實實聽說聽道,安心在賈母身邊做了個二等丫鬟。
只是有的時候機遇是自己送上門來的。那年她十三歲,榮國府里來了貴客,是賈母的嫡親外孫女, 從蘇州接上京來。賈母統共只有一個親生的女兒,年紀輕輕竟去世了,賈母哭得什麼似的,將外孫女接來安慰一下喪女之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天黛玉進府,紫鵑原本是不當值的,正在後院下房裡打算洗衣裳去。鴛鴦笑眯眯地過來喊她端茶進去,她便去了。只一眼,她便被那個冰清玉潔的小女孩兒給驚艷到了。那年黛玉九歲,紫鵑端茶過去,恭恭敬敬地放到黛玉面前的几上,正要退下去的時候,賈母說道:“服侍玉兒的人太少了,而且不是太老,就是太小,都不中用。紫鵑,從此你就去服侍林姑娘吧。”
紫鵑抬起頭來,看到黛玉忽閃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她,朝她淡淡一笑,她便被收服了。從此紫鵑便一直跟著姑娘,死心塌地,任勞任怨。
旁人都說林姑娘是不好服侍的,性子嬌貴,身子虛弱,吹吹風就咳嗽,讓跟著的人吃背累。可是紫鵑知道黛玉的面冷心熱,是拿她當自己的姊妹,而不是丫鬟來對待的,就為了這個,也足夠換來她的赤膽忠心了。
更何況時間一久,便是愚鈍的人都看出來賈母的打算——她是要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寶貝孫子,來親上加親了。
紫鵑覺得自己的姑娘配得上寶玉,雖然從小她就跟府裡頭別的丫鬟一樣,把寶玉看得高過世上的一切男子,可是林姑娘無論家世、模樣、才學,都堪配寶玉,紫鵑覺得自己簡直想不出來,除了林姑娘,還有那個閨秀能夠嫁給寶玉。
就連前幾年風言風語說是寶二奶奶備選的史大姑娘,都被賈母給送回史家去了,那可是賈母的娘家人,從小養在身邊,跟寶玉同吃同住的。可是黛玉一來,不但史大姑娘回家了,就連家裡頭這幾個姑娘也都靠了後。黛玉住在賈母房裡,與寶玉只隔了一架碧紗櫥,那麼未來的寶二奶奶是誰,也就沒有懸念的了。
姑娘受寵,跟著的人也就都有了體面——紫鵑便從二等丫鬟升到了大丫鬟,並且還有一個她從來都不敢想的未來,現在也在不遠處朝她招手——她以為自己終究是要做寶玉的房裡人的,就跟襲人和晴雯一樣。
紫鵑比黛玉和寶玉都要大幾歲的,自然也就懂了一些人情世故,她知道倘若姑娘嫁給寶玉,自己作為陪嫁的丫鬟,極有可能是做姨娘的,那璉二奶奶屋裡的平兒姐姐不就是個例嗎?
對於這樣的遙想,紫鵑心裡頭是有些欣喜的,畢竟,除了寶玉,她還沒有見過幾個男人,而她見過的那幾個家裡頭的少爺,跟寶玉的差距真是天上地下,先不說模樣靈性,只說對待女孩子的溫柔體貼,就沒有男人能比得上寶玉……
寶玉日日蹭到林姑娘房裡來,一桌吃飯,甚至一床睡覺,沒有男女之別,老太太也默許了。寶玉原本對女孩子就溫柔體貼,如今日日與黛玉相守,自然對紫鵑也是百般溫情,紫鵑便也漸漸對寶玉上了心,私下裡甚至對於襲人和晴雯都生出些微妙的妒意。
只是紫鵑的性子緩,與晴雯的暴炭性子迥乎不同,倒是與襲人蠻像。她既然將寶玉視作自己未來的良人,自然就事事處處相幫著自家姑娘。黛玉是隨性人,有情飲水飽,對於身邊的俗事向來是不屑一顧的,紫鵑便照料得妥妥帖帖。除了黛玉日常的飲食針線,她事事操心,樁樁料理之外,就連黛玉身邊的丫鬟婆子,她也用心約束,不肯出了狀況丟了姑娘的臉面。
賈母漸漸看出了紫鵑的好處,多次人前人後地誇讚,話還是那一句:“真是個靈透孩子!”意蘊卻跟以往不同了,紫鵑聽得出來。
寶釵進府的時候,紫鵑原本沒有當回事——寶姑娘人是很好,可是論家世和親眷關係,自然都矮著自家姑娘一頭的。只是姑娘那麼將寶姑娘放在心上,動不動為著什麼金什麼玉就跟寶玉哭鬧一番,弄得闔府不安,紫鵑深感憂慮,背地裡苦口婆心地勸姑娘,姑娘只是掉眼淚。
就算王夫人和薛姨媽這一對姊妹聯手放出金玉良緣的風來,紫鵑也沒有太過擔心——這榮國府里終究還是老太太說了算的,老太太心裡頭可清明著呢。王夫人從前翻不出婆婆的手掌心,那現如今更是掀不起什麼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