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經此一事,賈芸便感到了行走江湖、快意恩仇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便帶著奪回的財物回到京城,也不去見賈璉,只去林府跟林嘉荃交代了一聲,請他謝過黛玉,便去劉姥姥莊子上,將前因後果跟巧姐說了,又把財物都交代清楚,就拿這些做嫁妝將巧姐許配了板兒,自己便帶著小紅和母親走了。從此閒雲野鶴,再無羈絆,誰也打聽不到他們的下落。
黛玉那日過林府給林嘉荃新生的小兒送粥米,聽說此事,倒也感慨,且說甚是羨慕小紅和賈芸二人。那董瑤和陸樂萱便都笑她,黛玉擺弄著新生兒柔嫩的手指微笑不語,心中卻也知自己走出去便不肯再回來呆在這個牢籠里了。林嬸娘在旁邊察言觀色,略知其意,趁著無人時便開導道:“姑娘走出去開了心胸眼界,原是一件好事,然而真正通透之人,卻是看破紅塵更愛紅塵,原也不在於身在何處何境。你若是安心,天涯也是故鄉,若是不安,溫柔鄉也是荊棘叢……”她知道黛玉絕頂聰明,定能夠參透這一層意思。
那林嘉荃大約就是個通透人,他是早已經將賈芸之事翻篇撩到了腦後,只關心眼下的生意。他告訴黛玉,自己上一趟從新疆帶來的土產,已經整頓完畢,也有黛玉名下鋪子裡進的貨,讓她回去過了目,留下自用和送人的,餘下的就給以送到鋪子裡發賣了。開春後,生意特別好,自己過兩日還要北上經蒙古去俄羅斯做生意去,讓黛玉知會鋪子的掌柜,要什麼貨品,儘快開了單子來。兩個人議了一會兒正事,樂萱過來笑著說今兒的午飯是娘幾個自己整治的,要吃花蟹火鍋。
以往每次過來,倘若不是大擺宴席,林家便總是主人們自己動手,做幾道菜蔬,滋味竟是與眾不同,這也是黛玉每每喜歡過來留飯的原因——因為有家常的情味,是她在賈府那種鐘鳴鼎食的氣派里所感受不到的。
林嬸娘正廳的圓桌已經整治好了,中間放著紫銅火鍋,炭火已經燃好,裡面的高湯翻滾得恰到好處。圍著火鍋是什錦攢盤,裡面放著切開的花蟹,開背的青蝦,切成薄片的羊肉上腦、雞片、魚片,油豆皮,綠豆粉絲,以及各種菜蔬,全是家常風味,並不過奢,然而普通人家卻又難得如此的講究。
旁邊的小桌上擺著幾十個調味碟,全是麻油、清醬、韭花、香醋、魚露、薑末、蒜末、米椒、辣油等等,各人的丫鬟站在地下,為各自的主人調蘸碟,因為她們是最知道主人的口味兒的。那董瑤此時也進來,後面跟著的丫鬟抱著一個青花瓷壇,董瑤笑道:“舊年秋天的時候,我跟萱妹一起釀了幾罈子葡萄酒,一直埋在那葡萄架子下面,方才讓人刨出來,請妹妹嘗嘗新。”
林嘉蕤今日休沐,故此也一起過來午飯,便笑道:“你這又是花蟹,又是酒,妹妹身子弱,能吃得消化嗎?”黛玉笑道:“我如今也很能吃一杯的了。”林嬸娘特意吩咐找出來一套西洋水晶玻璃的酒具,將瑪瑙般透亮的葡萄酒斟入水晶高腳杯里,果然入口清冽甘甜,黛玉便淺淺飲了一口,大家一邊吃著火鍋,一邊談笑,黛玉想起上月在邢夫人那邊祭祖後,邢夫人便連團圓飯都捨不得招待,弄得眾親友怨聲載道地不歡而散的事,越發感到林府才是自己的家。
午飯後,黛玉告辭回家,林府眾人一直送到大門外,看著她上車走了,方才回去。黛玉回到自己家裡,方才進門,紫鵑便迎過來笑回道:“奶奶回來了,薛家蝌二奶奶上午來了,我想著奶奶過午一定就來家了,便做主留飯了。”黛玉聽得岫煙來了,心裡很是高興,便道:“很是,你有沒有囑咐廚房把昨兒剛送來的火腿好好燉湯招待,可別簡慢了。”紫鵑笑道:“可不就是請薛二奶奶品嘗了那金華火腿?只是廚房今兒來不及燉湯了,做了清蒸的蜜汁火方,薛二奶奶說好吃呢。”黛玉微笑著點頭,進了暖閣,脫下白狐皮里大紅羽紗面的鶴氅,又換了家常的緞鞋,才進裡屋與岫煙相見。
岫煙一望而知是這裡的常客了,正坐在黛玉平常坐的白貂皮椅子上,手裡拿著一本《西湖夢尋》,看得有味兒,見黛玉進來,笑著站起來問好,又說:“你不在家,我可偏過你家裡的好東西了。”
第八十二回 岫煙淡泊力挽頹勢
黛玉生性喜散不喜聚, 若是應酬往來的宴席,她必覺得膩煩, 然而閒來又時常感到寂寞, 林家的兩個嫂子雖說也堪為伴,但是董瑤比黛玉大十幾歲, 行事沉穩有餘, 風趣不足;而二嫂陸樂萱雖說生性活潑,到底是小戶人家出身, 見識不足,且近年接連生產兒女, 撫育幼子也甚是忙碌, 少有空閒, 黛玉便時常盼著有個舊日的姐妹來說話玩耍。
然而舊日的姐妹其實已經星散,湘雲已逝,寶琴、探春遠在天邊, 惜春出家,迎春嫁了個性如烈火的丈夫, 時常被家暴,言行不敢稍有差池,黛玉體諒她的難處, 也就少有來往,寶釵自從嫁入寶玉,與黛玉雖說還是心意相通,到底是行跡稀疏了, 再說寶釵舊年年底時剛剛生產,此時的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只有岫煙溫柔淡雅,行事隨和,再加上薛姨媽新賃的房子也相隔不遠,岫煙便時常造訪,不拘形跡,連丫鬟們都不當她是稀客了。
岫煙心靈手巧,此次過訪帶來了自製的桂花棗泥松糕和荷花酥,那松糕倒罷了,黛玉見那荷花酥只鴿子蛋大小,卻層層翻開,外面雪白,花心嫣紅,真如盛開的荷花一般,不由得笑道:“這荷花酥倒是難為你,這麼精巧,讓人捨不得下嘴呢。”青芷便重新斟上玫瑰露來,岫煙與黛玉坐到炕上,陽光透過玻璃窗斜照進屋子裡,花梨小炕桌上水晶蜜棗等各色果品鮮艷悅目,岫煙笑道:“我只是閒著無事,琢磨著做的,要說手巧,誰比得過你這兒的青芷呢?”說著拈了個蜜棗起來,問道:“這棗子便是青芷釀的吧?跟市賣的不可同日而語,可有什麼秘訣嗎?”
黛玉那日過林府給林嘉荃新生的小兒送粥米,聽說此事,倒也感慨,且說甚是羨慕小紅和賈芸二人。那董瑤和陸樂萱便都笑她,黛玉擺弄著新生兒柔嫩的手指微笑不語,心中卻也知自己走出去便不肯再回來呆在這個牢籠里了。林嬸娘在旁邊察言觀色,略知其意,趁著無人時便開導道:“姑娘走出去開了心胸眼界,原是一件好事,然而真正通透之人,卻是看破紅塵更愛紅塵,原也不在於身在何處何境。你若是安心,天涯也是故鄉,若是不安,溫柔鄉也是荊棘叢……”她知道黛玉絕頂聰明,定能夠參透這一層意思。
那林嘉荃大約就是個通透人,他是早已經將賈芸之事翻篇撩到了腦後,只關心眼下的生意。他告訴黛玉,自己上一趟從新疆帶來的土產,已經整頓完畢,也有黛玉名下鋪子裡進的貨,讓她回去過了目,留下自用和送人的,餘下的就給以送到鋪子裡發賣了。開春後,生意特別好,自己過兩日還要北上經蒙古去俄羅斯做生意去,讓黛玉知會鋪子的掌柜,要什麼貨品,儘快開了單子來。兩個人議了一會兒正事,樂萱過來笑著說今兒的午飯是娘幾個自己整治的,要吃花蟹火鍋。
以往每次過來,倘若不是大擺宴席,林家便總是主人們自己動手,做幾道菜蔬,滋味竟是與眾不同,這也是黛玉每每喜歡過來留飯的原因——因為有家常的情味,是她在賈府那種鐘鳴鼎食的氣派里所感受不到的。
林嬸娘正廳的圓桌已經整治好了,中間放著紫銅火鍋,炭火已經燃好,裡面的高湯翻滾得恰到好處。圍著火鍋是什錦攢盤,裡面放著切開的花蟹,開背的青蝦,切成薄片的羊肉上腦、雞片、魚片,油豆皮,綠豆粉絲,以及各種菜蔬,全是家常風味,並不過奢,然而普通人家卻又難得如此的講究。
旁邊的小桌上擺著幾十個調味碟,全是麻油、清醬、韭花、香醋、魚露、薑末、蒜末、米椒、辣油等等,各人的丫鬟站在地下,為各自的主人調蘸碟,因為她們是最知道主人的口味兒的。那董瑤此時也進來,後面跟著的丫鬟抱著一個青花瓷壇,董瑤笑道:“舊年秋天的時候,我跟萱妹一起釀了幾罈子葡萄酒,一直埋在那葡萄架子下面,方才讓人刨出來,請妹妹嘗嘗新。”
林嘉蕤今日休沐,故此也一起過來午飯,便笑道:“你這又是花蟹,又是酒,妹妹身子弱,能吃得消化嗎?”黛玉笑道:“我如今也很能吃一杯的了。”林嬸娘特意吩咐找出來一套西洋水晶玻璃的酒具,將瑪瑙般透亮的葡萄酒斟入水晶高腳杯里,果然入口清冽甘甜,黛玉便淺淺飲了一口,大家一邊吃著火鍋,一邊談笑,黛玉想起上月在邢夫人那邊祭祖後,邢夫人便連團圓飯都捨不得招待,弄得眾親友怨聲載道地不歡而散的事,越發感到林府才是自己的家。
午飯後,黛玉告辭回家,林府眾人一直送到大門外,看著她上車走了,方才回去。黛玉回到自己家裡,方才進門,紫鵑便迎過來笑回道:“奶奶回來了,薛家蝌二奶奶上午來了,我想著奶奶過午一定就來家了,便做主留飯了。”黛玉聽得岫煙來了,心裡很是高興,便道:“很是,你有沒有囑咐廚房把昨兒剛送來的火腿好好燉湯招待,可別簡慢了。”紫鵑笑道:“可不就是請薛二奶奶品嘗了那金華火腿?只是廚房今兒來不及燉湯了,做了清蒸的蜜汁火方,薛二奶奶說好吃呢。”黛玉微笑著點頭,進了暖閣,脫下白狐皮里大紅羽紗面的鶴氅,又換了家常的緞鞋,才進裡屋與岫煙相見。
岫煙一望而知是這裡的常客了,正坐在黛玉平常坐的白貂皮椅子上,手裡拿著一本《西湖夢尋》,看得有味兒,見黛玉進來,笑著站起來問好,又說:“你不在家,我可偏過你家裡的好東西了。”
第八十二回 岫煙淡泊力挽頹勢
黛玉生性喜散不喜聚, 若是應酬往來的宴席,她必覺得膩煩, 然而閒來又時常感到寂寞, 林家的兩個嫂子雖說也堪為伴,但是董瑤比黛玉大十幾歲, 行事沉穩有餘, 風趣不足;而二嫂陸樂萱雖說生性活潑,到底是小戶人家出身, 見識不足,且近年接連生產兒女, 撫育幼子也甚是忙碌, 少有空閒, 黛玉便時常盼著有個舊日的姐妹來說話玩耍。
然而舊日的姐妹其實已經星散,湘雲已逝,寶琴、探春遠在天邊, 惜春出家,迎春嫁了個性如烈火的丈夫, 時常被家暴,言行不敢稍有差池,黛玉體諒她的難處, 也就少有來往,寶釵自從嫁入寶玉,與黛玉雖說還是心意相通,到底是行跡稀疏了, 再說寶釵舊年年底時剛剛生產,此時的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只有岫煙溫柔淡雅,行事隨和,再加上薛姨媽新賃的房子也相隔不遠,岫煙便時常造訪,不拘形跡,連丫鬟們都不當她是稀客了。
岫煙心靈手巧,此次過訪帶來了自製的桂花棗泥松糕和荷花酥,那松糕倒罷了,黛玉見那荷花酥只鴿子蛋大小,卻層層翻開,外面雪白,花心嫣紅,真如盛開的荷花一般,不由得笑道:“這荷花酥倒是難為你,這麼精巧,讓人捨不得下嘴呢。”青芷便重新斟上玫瑰露來,岫煙與黛玉坐到炕上,陽光透過玻璃窗斜照進屋子裡,花梨小炕桌上水晶蜜棗等各色果品鮮艷悅目,岫煙笑道:“我只是閒著無事,琢磨著做的,要說手巧,誰比得過你這兒的青芷呢?”說著拈了個蜜棗起來,問道:“這棗子便是青芷釀的吧?跟市賣的不可同日而語,可有什麼秘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