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真正得了黛玉幫助的,卻是不可與人言的,便是巧姐。原來黛玉回京之後,小紅得知消息,總算盼來了救星,便托人知會了紫鵑,私下告訴了黛玉。黛玉聽說了巧姐的不幸遭遇,萬分難過而自責,原來王熙鳳曾經托她照顧過巧姐,自然她對於巧姐也有一份責任,如今因自己離京,巧姐竟遭遇如此險境,黛玉不免內疚,再加上聽說王熙鳳慘死一事,更加傷感,便將劉姥姥所出的贖買巧姐的銀子還給她,又吩咐自家京外的莊子上,照顧劉姥姥家的產業,然而關於巧姐的將來,黛玉卻是另有打算,因此並未將巧姐接到自家來。

  其實巧姐已經是回不到過去了,便是她父親送殯回來,接她家去,她的這段經歷也很難瞞得過人去,萬一被人知道,反為不美。黛玉曾悄悄去劉姥姥莊子上看望過巧姐,見她在那裡過得很是舒心愜意,與劉姥姥的孫子板兒也情投意合,黛玉便留了心,想著先這麼混著,等賈璉回來,再做商議。賈府諸人卻都道巧姐被王熙鳳偷偷送去她外祖父那裡了,邢夫人雖罵熙鳳多事,也是沒有多想,故此無人打聽,也無人關心。

  第八十一回 芸二爺快意了恩仇

  正月過後, 黛玉拿出五百兩銀子,請賈芸將王熙鳳的靈柩送回金陵去, 小紅便想跟著賈芸一起走, 誰知賈芸卻說,讓她先寧耐些時日, 自己辦完這件事再回來娶她。小紅知道賈芸的心事, 他是不肯就這樣放過那王仁,想要把那個狼心狗肺的東西給找出來給熙鳳和巧姐報仇。小紅擔心賈芸闖禍, 便偷偷去見黛玉。

  黛玉如今住在鮮花胡同的新宅邸里,因為郡主的身份, 府門甚是巍峨, 四開間, 大門緊閉,小紅找到角門,托守門的人知會了裡面的掌事丫鬟, 不大一會兒,就有人出來領她去見紫鵑。紫鵑原本與小紅相熟, 便讓她到下房喝茶,小紅便把自己的擔心俱都道來,紫鵑為人沉穩, 想了想笑道:“然而你來跟我們奶奶說了,又指望奶奶做什麼呢?芸二爺畢竟是家中的爺們,奶奶如何可以干涉爺們的舉動?不過小紅你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件事我倒是聽見我們奶奶那日與二舅爺議論過, 二舅爺說芸二爺是個有大本領的人,認識些有根底的人,還說若是從正途查不到那王仁的下落,那芸二爺認識的什麼醉金剛倪二,倒是可以打聽到……”

  小紅聽了半日還是摸不著頭腦,她如今是算作逃家的奴婢,便是自己的父母都不敢輕易回去見的,只得又悄悄從後門回去。紫鵑送她去了,便嘆口氣,回來告訴黛玉。黛玉如今還住在暖閣里,整個房間不見炭火,煙道全砌在牆壁之中,屋內清潔乾淨,卻又溫暖如春——這是賈琮的主意,大老遠畫了圖紙寄回來修造的,任誰也不知他是如何想到這樣的點子的,便是那些修造的工匠對於這樣的設計都是嘆為觀止。

  這樣暖和的屋子,又不像炭爐那樣烤人,黛玉便只穿著貼身的小襖,下面著素裙,伏在書案上讀賈琮的來信,旁邊的水晶盆里湃著凍柿子和酸梨,案上擱著東洋泊來的美濃燒茶杯,櫻花圖案,圖樣清新,色澤綺麗,杯中是玫瑰蘇葉普洱茶。

  賈琮的信中正提到巧姐的事,黛玉已經將劉姥姥收養巧姐一事盡情告訴了他,此時賈琮的信中便寫到:“收養二字觸目淒涼之至。”黛玉讀到此處,未免心有所感,原來賈璉從南邊回來之後,自然是得知了巧姐的遭遇,然而他的行為正與黛玉預料的一樣,就是沒有將巧姐接回府去,理由便是巧姐的名聲已經受到了玷污,便是回府,也無法做人,還帶累了他,生恐邢夫人藉此排揎他。

  雖然早有預料,依舊令人心寒齒冷,至於劉姥姥仗義相救之情,賈璉竟也沒有說出半個謝字,只去看過巧姐一次,便絕了蹤跡,竟似沒有這個女兒了仿佛。幸而巧姐與父親感情原本不深,她也不想回到那個害死了母親的家裡,便安心住在劉姥姥家中,漸漸習得紡紗織布,再不去掛念往日的繁華,反覺得目下的日子更加舒心愜意。

  那賈芸見巧姐和小紅俱安頓得甚好,便約齊了倪二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送了王熙鳳的靈柩回了金陵,交託給了她的父親,那王侗見女兒如此悽慘,自然傷心難過,然而王夫人早已將王熙鳳的所作所為告訴了哥哥,王家如今已無勢力,王侗只得忍氣吞聲,不敢給女兒出頭,只盡所能給王熙鳳補辦了一個像樣的葬禮,然後葬入王家的祖墳。

  王熙鳳的事畢,賈芸便告辭,王侗封了一份謝禮送他,那賈芸想了想,也不推辭,接受下來,原來他心中自有打算。離開金陵後,他與幾個朋友沒有北歸,而是繼續南行,一直往嶺南而去。原來臨出京時,賈芸已經從林嘉荃那裡得到了消息,那王仁卷了王熙鳳的體己,逃到大理一帶,在漢彝雜居之地,無人盤查他的根底,他過著揮金如土的奢侈日子。

  那林嘉荃的生意遍及全國各地,找一個人自然不費力氣,然而如何處置那王仁,卻很是棘手。他自己不想手上沾血,同時又不能將王仁送官,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賈府的人去跟他算這筆帳,為巧姐討回公道。

  賈芸倪二等人先到了昆明,打聽得王仁的下落,便扮作嫖客,進了大理的娘村,不費吹灰之力,便綁走了王仁。照倪二的想法,便要將這王仁給裝在竹籠里,沉到洱海裡面去餵魚,然而賈芸卻別有主張,他只管將王仁所騙走的錢財一個銅板都不留地拿走,然後只挑斷了王仁的腳筋,便將他棄在昆明街頭,讓他終身只能乞討為生,再無法害人,卻不能速死,只活受罪才算得天理昭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