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趙之楨的心思元春這回還真沒瞧出了,她只是撇了撇嘴,“我跟您不是天天見嗎?”
趙之楨連忙道,“對對對,我還是跟你最好了。”
元春抬手一拳頭就砸在趙之楨肩上,“太敷衍了。您說‘寶兒我的心尖兒’可比這句真誠多啦!”
趙之楨揉著寶兒,滿臉笑意,“寶兒,你看看,你娘因為吃醋打你爹啦。”
二人登時笑作一團。寶兒看了看父母,也跟著揮手,“咯咯咯”個沒完。
笑夠了,元春也難免感慨:姑父和哥哥,好像比李維還有韓大公子更像國舅啊。
在金陵的賈珠……可不就感受到了“國舅”待遇?
賈珠既不貪婪,又不清高,說話又管用,更是能“上達天聽”,在大多數人看來實在是太好相處又必須好好相處的人物,因此他回到金陵不過一年,消息來路比當年祖父榮國公在世的時候還多。
他聽說的事情夠多,自然沒少給京里傳消息:當然是經過他判斷和分析過的。而趙之楨心腹季先生的手下也把各路信息不間斷地送回京城,經過慶王和季先生的篩選之後也跟賈珠的密折一起擺到了趙之楨的案頭。
元春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反正幾方的意思全都一樣:溫家好像有點坐不住了,而且溫家的姑娘已經啟程進京。
元春當著趙之楨的面兒就笑,“這是死活都要塞給您?”
趙之楨毫不在意,“大選直接黜落了就是。”
“善者不來啊。”元春應道,“溫家也未必會吝惜一個女孩兒。連太子外甥不也是說丟就丟了。”
趙之楨點頭道:“所以都交給你了。”
科舉和大選乃是同年舉辦,而大齊的小選又在大選之前。
所謂小選,乃是從士農工商推薦自家的女孩兒參選,這裡的士既包含讀書人也包括了些品級不夠的官員,寶釵按規矩也只能參與小選。她父親薛垣此時也徹底不想折騰了。
薛垣不僅老實實地讓女兒參加小選,還請王熙鳳再次帶話:只求娘娘好生教導些規矩,將來出宮也有了品級,謀個一世安穩才好。
小選進宮,也是能做女官的,只是品級絕不會比大選入宮的女孩兒們高。
再見寶釵,這個表妹倒是一如印象中的沉靜嫻雅。元春把她安置在自己宮中,讓她的心腹女官教導她,之後轉過臉便忙起大選指婚。
說來也有趣,探春這一年滿了十三,賈珠便按照元春的意思給庶妹報名大選。身為貴妃的親妹子,哪怕是庶出,在一眾待選的小姑娘之中也結識了幾個出身不凡的手帕之交。
元春忙裡偷閒,便把妹妹和她投緣的幾個手帕交一起叫進景陽宮說話。探春和寶釵打個照面,二人也能相視一笑,彼此都不見尷尬。
說實話,探春的吃穿用度遠遠不如備受寵愛的寶釵,但出身二字卻把兩人的前程徹底分割開來。
話說如今元春案頭的信箋碼得不比聖上矮几分,說是給庶弟庶妹相看,其實也沒法花費太多心思功夫。不過元春畢竟是寵冠後宮的貴妃,又比較樂意幫襯親戚,再加上前途無限的賈蓉和賈珠,因此那些家底出身都不錯的人家也挺願意跟元春再親近一下。
元春給環兒選了個勛貴人家的庶女,這姑娘的爹還在禮部任職。而探春這邊……也是巧了:聖上有位堂弟,今年還不滿二十,便已經襲了公爵,去年又沒了老婆……兩廂一說和,便是皆大歡喜。
期間,元春也沒忘記把溫家的姑娘黜落。她給庶弟庶妹全安排了親事,唯獨寶玉還沒“著落”。
寶玉眼中也只有個林妹妹,可他卻不傻,知道姑媽賈敏還是稍有不滿意。他把心一橫,跟林妹妹打了聲招呼,看著黛玉滿臉通紅,他歡天喜地地……跑去軟磨硬泡起林海和賈敏……寶玉的軟磨硬泡可一點都不無賴,他無非就是趁著姑父在家的時候,跑去請教詩文:這一世的寶玉不僅詩賦靈氣依舊,他的文章也在哥哥賈珠的教導之下頗有獨到之處。
而他每每纏夠了姑父,更要一心一意地討好姑媽。寶玉若是貼心嘴甜起來……而且這輩子還加上了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脾氣,賈敏未必抵得住。
事實也是,賈敏終歸還是麵皮薄,侄兒的心誠她也瞧得出,而林海又明里暗裡誇過幾次寶玉,她猶豫了幾天,也“認了輸”。
於是這一樁親事也順利地定了下來。
等元春忙過大選小選,而趙之楨也忙完科舉,二人難得休息一天。
趙之楨正歪在榻上擺弄小女兒的時候,大總管忽然上前稟報:溫氏女於京郊道觀中自縊身亡,而溫家婦孺也在這一天內下落不明。
趙之楨聞言表情都沒變,擺了擺手道,“按計劃行事。”
等大總管出門,元春好奇道,“有什麼壞主意瞞著我呢?”
趙之楨笑道:“問你侄兒去,他今兒當值。”
元春輕哼一聲,“還賣起關子了!”說完,一甩袖子便帶人出門。
趙之楨望著元春的背影,“你娘不會真生氣了吧?”
“會哇。”寶兒揮著小手,忽然嗝了一下,而後……便一口吐在了她爹的胸前。父女倆一時間……相對無言。
卻說元春乘著步輦,帶著內侍女官一路氣勢洶洶地奔向神武門——宮中站崗的都是侍衛,而在宮中周邊巡邏警戒的則是禁軍。
元春到了地方,侍衛們已然齊齊低下腦袋也一個勁兒地往邊上靠:現在誰不知道,這位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娘娘勇猛起來,連聖上也扛不住啊。
元春倒是見侍衛們軍容齊整,心中滿意,側頭吩咐內侍上前去問話:禁軍官員在哪兒吃茶休息。但凡巡邏警戒別有換防之地,也有供軍士軍官休息梳洗的小院子。蓉哥兒今兒當值,要麼在帶兵巡邏的路上,要麼就在這小院子歇著呢。
內侍領命而去,不多時就見蓉哥兒跟在內侍身後快步走來。
元春衝著已經退出十步的侍衛們又揮了揮手。侍衛們只好再垂頭後撤,直到元春覺得他們聽不見姑侄說話為止。
而元春也開門見山,“溫家那一家子是怎麼回事?”她瞥見蓉哥兒腕上裹著層紗布,不過看侄兒行禮時姿勢自如,想必這傷並不礙事。
賈蓉小聲道:“溫家有銀子,足夠買通人讓他們逃出京城。”也不光是銀錢,總有人樂意投機,賭溫家大勝,聖上坐不穩皇位,當然這話不能直說。
可蓉哥兒的言外之意,元春卻聽得出來,“知道了。用心辦差,聖上看著呢,聖上看不見我也會讓他看見的。”
賈蓉咧嘴樂了:姑媽真是霸氣。
元春回返景仁宮,剛進門就見趙之楨換了身衣裳,她微皺眉頭,目光便落在了不敢抬頭的女兒身上,“原來如此啊。”
趙之楨則笑道:“問完了?”
“您也是心寬,這就刻意放走了?”
“留著幾個老弱病殘也沒用,不如放回去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趙之楨揉揉女兒的腦袋,“晗兒帶兵黥了他溫家兩個島,我不信他還能接著忍。”
溫家的確忍不住了,那兩個島上都是溫家積攢的糧米和值錢的貨物!
聽說家人已經逃離京城並已到了湖南境內,溫家大老爺召集齊心腹,果斷拍了桌子,直接揭竿了!他的名義便是自己無辜家人全為趙之楨害死!
自立的平南王也發了封檄文助陣,自此兩家的聯盟也擺到了明面上。
消息傳來,太上皇當夜便嘔了血:太醫也實話實說,無非是怒急攻心。太后一臉“不出預料”的神色,又照顧起太上皇。
至於其他太妃太嬪擔驚受怕者有之,心亂如麻者有之……溫家能收買京城的守城軍,也能討好幾個嬪妃為他家說些好話,甚至通風報信不是?
趙之楨忙著揮師南下~平~叛,三日都沒睡過囫圇覺,元春則伴著趙之楨也熬得雙眼通紅……當此關鍵時刻,韓皇后抱著兒子再次神隱,趙晗的妻子又年輕,哪裡鎮得住宮裡這群各懷心思的女人?
太后終於看不下去,把嬪妃們該關的關,該審的審,讓孫媳婦掌管消息往來,又另外派人死死盯住皇后,一切吩咐妥當,便回身繼續守著太上皇。
元春滿腦子戰局之際,偶爾過問了下宮務,知道太后再次出手,便放心跟趙之楨一起參詳當今戰局。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聽說大齊再次~內~亂,北狄人果然趁火打劫。北狄人此舉,趙之楨可一點都不意外,但他早早便通過方愈與東林暗中聯手。
於是趙之楨令李靖親自帶著精銳出關,並與東林騎兵匯合,一口氣把北狄人此番前來進攻的精銳堵了個正著——要說北狄人也是由諸多部落組成,有些部落十分悍勇,不刀頭舐血就通身不舒暢;有些則是真地打殺得累了厭了,只想找塊肥妹的糙原老老實實過日子。要命的是,自從趙之楨守關,北狄人就很少能在大齊占什麼便宜,贏也就罷了,一直都輸還一直堅持打下去……當然有人不幹了。
趙之楨連忙道,“對對對,我還是跟你最好了。”
元春抬手一拳頭就砸在趙之楨肩上,“太敷衍了。您說‘寶兒我的心尖兒’可比這句真誠多啦!”
趙之楨揉著寶兒,滿臉笑意,“寶兒,你看看,你娘因為吃醋打你爹啦。”
二人登時笑作一團。寶兒看了看父母,也跟著揮手,“咯咯咯”個沒完。
笑夠了,元春也難免感慨:姑父和哥哥,好像比李維還有韓大公子更像國舅啊。
在金陵的賈珠……可不就感受到了“國舅”待遇?
賈珠既不貪婪,又不清高,說話又管用,更是能“上達天聽”,在大多數人看來實在是太好相處又必須好好相處的人物,因此他回到金陵不過一年,消息來路比當年祖父榮國公在世的時候還多。
他聽說的事情夠多,自然沒少給京里傳消息:當然是經過他判斷和分析過的。而趙之楨心腹季先生的手下也把各路信息不間斷地送回京城,經過慶王和季先生的篩選之後也跟賈珠的密折一起擺到了趙之楨的案頭。
元春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反正幾方的意思全都一樣:溫家好像有點坐不住了,而且溫家的姑娘已經啟程進京。
元春當著趙之楨的面兒就笑,“這是死活都要塞給您?”
趙之楨毫不在意,“大選直接黜落了就是。”
“善者不來啊。”元春應道,“溫家也未必會吝惜一個女孩兒。連太子外甥不也是說丟就丟了。”
趙之楨點頭道:“所以都交給你了。”
科舉和大選乃是同年舉辦,而大齊的小選又在大選之前。
所謂小選,乃是從士農工商推薦自家的女孩兒參選,這裡的士既包含讀書人也包括了些品級不夠的官員,寶釵按規矩也只能參與小選。她父親薛垣此時也徹底不想折騰了。
薛垣不僅老實實地讓女兒參加小選,還請王熙鳳再次帶話:只求娘娘好生教導些規矩,將來出宮也有了品級,謀個一世安穩才好。
小選進宮,也是能做女官的,只是品級絕不會比大選入宮的女孩兒們高。
再見寶釵,這個表妹倒是一如印象中的沉靜嫻雅。元春把她安置在自己宮中,讓她的心腹女官教導她,之後轉過臉便忙起大選指婚。
說來也有趣,探春這一年滿了十三,賈珠便按照元春的意思給庶妹報名大選。身為貴妃的親妹子,哪怕是庶出,在一眾待選的小姑娘之中也結識了幾個出身不凡的手帕之交。
元春忙裡偷閒,便把妹妹和她投緣的幾個手帕交一起叫進景陽宮說話。探春和寶釵打個照面,二人也能相視一笑,彼此都不見尷尬。
說實話,探春的吃穿用度遠遠不如備受寵愛的寶釵,但出身二字卻把兩人的前程徹底分割開來。
話說如今元春案頭的信箋碼得不比聖上矮几分,說是給庶弟庶妹相看,其實也沒法花費太多心思功夫。不過元春畢竟是寵冠後宮的貴妃,又比較樂意幫襯親戚,再加上前途無限的賈蓉和賈珠,因此那些家底出身都不錯的人家也挺願意跟元春再親近一下。
元春給環兒選了個勛貴人家的庶女,這姑娘的爹還在禮部任職。而探春這邊……也是巧了:聖上有位堂弟,今年還不滿二十,便已經襲了公爵,去年又沒了老婆……兩廂一說和,便是皆大歡喜。
期間,元春也沒忘記把溫家的姑娘黜落。她給庶弟庶妹全安排了親事,唯獨寶玉還沒“著落”。
寶玉眼中也只有個林妹妹,可他卻不傻,知道姑媽賈敏還是稍有不滿意。他把心一橫,跟林妹妹打了聲招呼,看著黛玉滿臉通紅,他歡天喜地地……跑去軟磨硬泡起林海和賈敏……寶玉的軟磨硬泡可一點都不無賴,他無非就是趁著姑父在家的時候,跑去請教詩文:這一世的寶玉不僅詩賦靈氣依舊,他的文章也在哥哥賈珠的教導之下頗有獨到之處。
而他每每纏夠了姑父,更要一心一意地討好姑媽。寶玉若是貼心嘴甜起來……而且這輩子還加上了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脾氣,賈敏未必抵得住。
事實也是,賈敏終歸還是麵皮薄,侄兒的心誠她也瞧得出,而林海又明里暗裡誇過幾次寶玉,她猶豫了幾天,也“認了輸”。
於是這一樁親事也順利地定了下來。
等元春忙過大選小選,而趙之楨也忙完科舉,二人難得休息一天。
趙之楨正歪在榻上擺弄小女兒的時候,大總管忽然上前稟報:溫氏女於京郊道觀中自縊身亡,而溫家婦孺也在這一天內下落不明。
趙之楨聞言表情都沒變,擺了擺手道,“按計劃行事。”
等大總管出門,元春好奇道,“有什麼壞主意瞞著我呢?”
趙之楨笑道:“問你侄兒去,他今兒當值。”
元春輕哼一聲,“還賣起關子了!”說完,一甩袖子便帶人出門。
趙之楨望著元春的背影,“你娘不會真生氣了吧?”
“會哇。”寶兒揮著小手,忽然嗝了一下,而後……便一口吐在了她爹的胸前。父女倆一時間……相對無言。
卻說元春乘著步輦,帶著內侍女官一路氣勢洶洶地奔向神武門——宮中站崗的都是侍衛,而在宮中周邊巡邏警戒的則是禁軍。
元春到了地方,侍衛們已然齊齊低下腦袋也一個勁兒地往邊上靠:現在誰不知道,這位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娘娘勇猛起來,連聖上也扛不住啊。
元春倒是見侍衛們軍容齊整,心中滿意,側頭吩咐內侍上前去問話:禁軍官員在哪兒吃茶休息。但凡巡邏警戒別有換防之地,也有供軍士軍官休息梳洗的小院子。蓉哥兒今兒當值,要麼在帶兵巡邏的路上,要麼就在這小院子歇著呢。
內侍領命而去,不多時就見蓉哥兒跟在內侍身後快步走來。
元春衝著已經退出十步的侍衛們又揮了揮手。侍衛們只好再垂頭後撤,直到元春覺得他們聽不見姑侄說話為止。
而元春也開門見山,“溫家那一家子是怎麼回事?”她瞥見蓉哥兒腕上裹著層紗布,不過看侄兒行禮時姿勢自如,想必這傷並不礙事。
賈蓉小聲道:“溫家有銀子,足夠買通人讓他們逃出京城。”也不光是銀錢,總有人樂意投機,賭溫家大勝,聖上坐不穩皇位,當然這話不能直說。
可蓉哥兒的言外之意,元春卻聽得出來,“知道了。用心辦差,聖上看著呢,聖上看不見我也會讓他看見的。”
賈蓉咧嘴樂了:姑媽真是霸氣。
元春回返景仁宮,剛進門就見趙之楨換了身衣裳,她微皺眉頭,目光便落在了不敢抬頭的女兒身上,“原來如此啊。”
趙之楨則笑道:“問完了?”
“您也是心寬,這就刻意放走了?”
“留著幾個老弱病殘也沒用,不如放回去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趙之楨揉揉女兒的腦袋,“晗兒帶兵黥了他溫家兩個島,我不信他還能接著忍。”
溫家的確忍不住了,那兩個島上都是溫家積攢的糧米和值錢的貨物!
聽說家人已經逃離京城並已到了湖南境內,溫家大老爺召集齊心腹,果斷拍了桌子,直接揭竿了!他的名義便是自己無辜家人全為趙之楨害死!
自立的平南王也發了封檄文助陣,自此兩家的聯盟也擺到了明面上。
消息傳來,太上皇當夜便嘔了血:太醫也實話實說,無非是怒急攻心。太后一臉“不出預料”的神色,又照顧起太上皇。
至於其他太妃太嬪擔驚受怕者有之,心亂如麻者有之……溫家能收買京城的守城軍,也能討好幾個嬪妃為他家說些好話,甚至通風報信不是?
趙之楨忙著揮師南下~平~叛,三日都沒睡過囫圇覺,元春則伴著趙之楨也熬得雙眼通紅……當此關鍵時刻,韓皇后抱著兒子再次神隱,趙晗的妻子又年輕,哪裡鎮得住宮裡這群各懷心思的女人?
太后終於看不下去,把嬪妃們該關的關,該審的審,讓孫媳婦掌管消息往來,又另外派人死死盯住皇后,一切吩咐妥當,便回身繼續守著太上皇。
元春滿腦子戰局之際,偶爾過問了下宮務,知道太后再次出手,便放心跟趙之楨一起參詳當今戰局。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聽說大齊再次~內~亂,北狄人果然趁火打劫。北狄人此舉,趙之楨可一點都不意外,但他早早便通過方愈與東林暗中聯手。
於是趙之楨令李靖親自帶著精銳出關,並與東林騎兵匯合,一口氣把北狄人此番前來進攻的精銳堵了個正著——要說北狄人也是由諸多部落組成,有些部落十分悍勇,不刀頭舐血就通身不舒暢;有些則是真地打殺得累了厭了,只想找塊肥妹的糙原老老實實過日子。要命的是,自從趙之楨守關,北狄人就很少能在大齊占什麼便宜,贏也就罷了,一直都輸還一直堅持打下去……當然有人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