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經過幾次輾轉,這路北狄精銳的消息便從東林順暢地傳入了京城。於是占足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齊精銳一口氣把北狄人精銳砍死了九成,又把他們整體往西趕了數百里。

  同時西域諸國也早就對北狄人四處劫掠又貪婪無比忍無可忍,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如何肯放過?北狄人無奈,形勢比人強,終於再次西逃……根據李靖的捷豹,出關後千里之外都無北狄蹤影,殺敵三千,自家損傷不過五百。

  趙之楨接到這消息,終於睡了個好覺。第二日起身,更是神清氣慡。

  睡在他身畔的元春顯然也是滿臉燦爛,二人梳洗完畢,元春也繃不住了,拍手笑道,“經此一役,不說一勞永逸,也可保四五十年太平呢!”

  話說大齊內亂,甭管是已經自盡的太上皇堂兄,還是平南王乃至~反~叛的溫家,兩軍對壘自然生死有命,可這些人基本不對平民下手,畢竟大家都是大齊人。

  退一步說,就算打下新地盤,領地里處處焦土,杳無人煙,又有什麼意義?

  可北狄人劫掠倒也罷了,關鍵是他們殺人,破關深入大齊境內的幾次無一不是見人就殺,經過的數個村鎮幾無活口。

  因此趙之楨也發了狠,一口氣屠了他們能打能戰的大部分成年男子。北狄人就此式微,而與他們夙有仇恨的西域諸國也絕不會放任北狄人再次壯大,如此算來,大齊北面可不至少有四五十年的太平!

  趙之楨滿臉笑意,元春的話顯然讓他十分受用。

  更受用的話還在後面呢,元春晃起了趙之楨的胳膊,“您這才是真真的厚積薄發!”趙之楨花了二十多年,耗費無數心血,才養出了這樣一支精銳。

  如今他們正領命,和從京郊大營前來換防的袍澤告別,悄悄南下。因此這一場大勝,朝上也是一派“安寧”。尤其是當時叫囂著“不可腹背受敵,北狄人來勢洶洶,聖上該與溫家求和”之人……直接請了病假。

  話說趙之楨在一月之內平定關外,消息傳來,南方的溫家和平南王瞬間沉寂。平南王的雲貴尚好,畢竟西南多山,平南王一家又經營數十年頗得人心,但原本跟著溫家想搏一把富貴的人家,自然再次“活絡了心思”。

  溫家~造~反之際,便有人不願同流合污,想辦法從兩廣逃了出來。這裡有真不想跟溫家混的,自然也有不少探子……這些人這會兒都在駐守安徽的柳桓扣押至下。

  挨個兒提審鬧得柳桓也有些腦仁兒疼,思來想去跟聖上請示過後,便從在湖南做官的哥哥以及金陵的賈珠那兒借了四位擅長訴訟的幕僚。

  從“庶務”中好不容易逃離出來柳桓,立即給麾下眾軍士加訓,同時也不忘在驢子面前拼命揮舞蘿蔔:封妻蔭子在此一舉!咱們再安徽,聖上令下,咱們就要出征!

  與他做出相似舉動的則是在湖南為將的史鼎。

  早先大齊中南部的守城軍戰力……也就能收拾下地痞無賴,遇上手握武器的山賊結果都還兩說。但趙之楨不過登基兩年,便已經從精銳軍中抽掉了部分軍官尤其是教官分派到長江南面,兩廣和西南之外,同時還把心腹們一個個地安插過去~操~練領兵——這些將軍們和自己的親信們可是一起赴任,同時他們還帶了足夠的兵餉和兵器。

  而趙之楨探望過臥床不起的父皇之後,心知父皇要到大限,他果斷駕臨乾清宮召集群臣,當著內閣重臣的面,大寶與虎符齊出:撿日不如撞日,今日下命出征!

  榮華富貴大半輩子,且坐鎮兩廣二十餘年的溫家,與大齊真正精銳交戰後竟然一觸即潰……趙之楨得了戰報,也難免驚訝,“夠明智。”

  溫家這是在甩包袱呢。憑溫家真正的家底,其實也養不起這麼多人,尤其在他家兩個當庫房用的小島還被趙晗掃平之後。

  對於趙之楨來說,溫家後撤回廣西,就此閉關不出,而撤退是四散的逃兵也是夠趙之楨派人好生收整一陣子。

  不管如何,場面上依舊是大勝。而柳桓與史鼎兩支步軍在匯合後,也受到了趙之楨的命令,直接挺近百餘里,堵在了廣西門戶大關之外。之後……他們也算長了見識,關上的碩大弩機幾發連she,頓時便把關下推著攻城車的披甲前鋒掃死了大半。

  柳桓和史鼎看得瞳孔皺縮,忙令鳴金收兵:這一下子便死傷數百,比李靖蕩平北狄死傷的還多!

  同時南~海~大都督也遭到溫家商隊和平南王商隊突襲——如今是聯合艦隊,再損失一艘大船後迅速北上,好歹平安到了金陵港。

  也是幸虧方愈“手腳”夠快,如今的金陵港港口和船塢都是修繕完畢。

  戰事不利的消息到了京城,果然力諫聖上與溫家和睦的議論聲再次此起彼伏。

  趙之楨聽說也不生氣,只和元春抱怨了一句,“就這麼見不得我好嗎?”

  元春一針見血,“其實他們哪裡真地眼瞎,不過是擔心您再好一點,他們就沒好了。”

  趙之楨笑了笑,“不管他們,咱們商量的計劃也該執行起來。”

  元春亦笑道:“我盼著這一天好久啦。”

  當夜,裝載了五十門改進大炮的艦隊迎著月光起航,而這支艦隊之後則是另一支裝滿了人和糧糙的艦隊,由李靖的部將,部分京郊大營的精銳組成的奇兵——他們之中亦有一個專門的火器營,便是這小一年來日夜練習操縱~火~器~和大炮的兵士和他們的統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各個手腕上都裹了厚厚的白布,而且他們的大統領是位真真正正的二甲進士,至於副統領則是寧府現今的當家人賈蓉。

  尤其是旗艦上原本屬於大都督的屋子裡,北海大都督此時就在邊上站著,而坐鎮中央的正是大皇子趙晗。

  而趙晗行至金陵,便把~大~炮與奇兵一起放下,補給之後便把停靠在此等待命令的~南~海大都督的艦隊一起“捎走”:目標,繼續南下!誰擋轟誰!

  卻說溫家跟平南王幾乎一個樣兒,據守險關並不冒頭,除非打到他門前。而柳桓和史鼎幾番試探都沒占上便宜,可如此“膠著”,讓二人口中起了一串兒燎泡。

  過了大半個月,大營忽然來了三千兄弟,以及百餘輛馬車……這三千人的統領從懷裡摸出封信,鄭重且恭敬地交給了柳桓和史鼎。

  兩位將軍看完信,二人齊齊向北拜倒,“謝聖上!”

  起身後,二人又大笑著一左一右地拍起這位新人的肩膀,“有勞了兄弟!”

  話說溫家守關的兵士發現齊軍正在關外修築磚石掩體,稟告給自家將軍後,他們依令出戰過數次便就任由對方修建了:那些掩體都建在關上大弩機she程之外數米而已,當他們配備~手~弩~出關攻擊,又也不敢離開大關多遠,手~弩~一次齊she,齊軍修築掩體的軍士就勢往掩體後面一躲,溫家軍也就無可奈何了。

  轉眼即將入冬,而廣西門口大關之外的掩體也修建完成,溫家軍上下都覺得入冬便是休戰,這一年也是平安度過,正想著如何準備新年的時候,大齊忽然發起了猛攻。

  那些掩體後面出現了一個個黑漆漆的洞口,而後便是火光一閃……幾十個洞口火光齊閃,而後守軍負責瞭望的兵士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其實這改進後的大炮也就能三發連she,之後便得休息,但能撐得住五十門大炮齊轟三次的大關……整個大齊唯有北面大關能做到。

  之後,自然捷報頻傳,年關時廣西已然收復,而到了來年初夏,趕去貴州赴任的官員也先後啟程。昔日意氣風發的平南王和溫家大老爺也一起躲入了雲南的山林。

  身處山林,的確不易剿殺,但同樣的,這兩家想東山再起……卻是不能了。就在此時,噩耗再次傳來,兩家最後的退路,那支強大的聯合艦隊被趙晗追擊個正著,不敵之下最後只逃脫了兩條船……入秋後,在“貧病交加”之下平南王也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而溫家大老爺則在硬逼著平南王的心腹和親信投靠他的時候,被一個憤怒的平南王死士刺死。

  大齊南方徹底平定,而本該是一片歡騰的宮中則是片片素白:太上皇駕崩了。

  三個月後,趙之楨果然大刀闊斧地調整期防務,以及清整起昔日跟溫家以及平南王眉來眼去的官員。

  韓皇后的父親也被削去大部分實權,回京任大將軍……在京城的大將軍縱然還是一品,但這位置是個虛職!但比起那些舉家發配,削官後灰溜溜返鄉的人家,韓家還算幸運。皇后的哥哥好歹還在河西任知府,政績說得過去,聖上似乎也無心牽連過重。

  終於,趙之楨心事了卻大半,轉年開春便立趙晗為太子。之後留他大哥和三哥還有十二弟一起看家,自己則帶著元春、健兒寶兒,以及太子夫婦一起出京春搜,全家一起散散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