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嘉言道,“親王就藩之後,我會向太后娘娘說明一切的。後宮之事,還是無涉前朝的好。”

  彭老相爺沉默半晌,道,“娘娘,太后畢竟是陛下的生母。”

  宋嘉言笑,“我既然嫁給了陛下,陛下的體面,就是我的體面。彭相太小看我了。”撫摸著手裡的中宮箋表,宋嘉言遞出去,“拿去明示天下。”

  “娘娘三思。”

  “我已經三思過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既然要翻臉,她絕不會給仁德親王翻身的機會。敢敗壞她的名聲,她會叫那對母子明白什麼叫感同身受的!

  彭老相爺不敢像封駁方太后懿旨時拒絕宋嘉言的中宮箋表,只是彭老相爺尚未接下箋表,就被一隻修長蒼白的手握在了掌中。

  因為語涉要事,此間已經清場,宋嘉言身畔也只有一梁嬤嬤而已。她並未注意有人自隔間側門悄然而入,而彭老相爺與宋榮二人,礙於規矩,頭都不好多抬的,自然更未留心。

  宋嘉言側眸微挑,便看到了一張蒼白而儒雅的臉。昭文帝的臉仍然是蒼白而憔悴的,鬢間幾許銀絲,眼神虛弱又清澈,甚至帶了一點點天真的寬厚透澈。宋嘉言從未見過昭文帝這樣的神色,昭文帝握住中宮箋表,聲音不高,還有一點商量的意思,“先不要明發。”

  以前不覺著這男人有什麼要緊,忽然之間失去才明白什麼是依靠。宋嘉言唇角不自覺的微微翹起來,眼睛彎彎,起身扶一把昭文帝坐在正中榻上,道,“哦,你醒了,那就交給你了。”說著就要離開。

  昭文帝握住宋嘉言的手,“你也聽聽。”

  宋嘉言笑,“陛下躺了許久,餓不餓,我去叫他們弄些東西來給陛下吃。嗯,還是先叫太醫診脈吧。”

  昭文帝笑,“好。”

  什麼是帝王?

  御膳房將幾樣清粥小菜做好呈上時,承恩公奪爵削職的聖旨已經明發。當方太后哭哭啼啼的趕回宮廷,仁德親王一家人已在御林軍的護送下離開帝都,就藩咸陽。

  後宮與朝廷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清洗。

  宋嘉言其實心內有許多想問的話,卻又問不出口。昭文帝似乎明白,卻又什麼都沒說,皇太子的冊封儀式已經在轟轟烈烈的準備中了。

  宋嘉言覺著,對於昭文帝,她還是應該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畢竟,昭文帝維護了她的名譽,又將她的兒子正式冊封為皇太子。昭文帝笑,“莫要發傻,小九兒是朕的兒子。”

  宋嘉言大驚,嘆道,“真是不得了,陛下大安之後,都能看破人心了。”

  昭文帝笑,“阿離知不知朕在想什麼?”

  宋嘉言搖頭。

  “真不知?”

  “我可沒陛下的本領。”

  昭文帝挽住宋嘉言的手,輕聲道,“辛苦你了。”自始至終,只有宋嘉言一直守護在他身畔。照顧他,伺候他。不離。不棄。

  “說這個做什麼。”宋嘉言笑,她與昭文帝的身份註定了不會有太激烈的愛情,不過,她仍然願意做好本分,起碼不辜負這個男人帶給她的地位與自由。她也一直相信,做個好人要比做個壞人更容易得到快樂。

  不過,什麼是好人,又什麼是壞人呢?

  如方太后質問昭文帝,“你怎麼這樣心胸狹隘,將你弟弟趕走!你已經是皇帝了,多給你弟弟一些有什麼?”那張頹老的臉上,有不滿、有憎惡、有傷心,種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唯獨沒有愧疚。

  昭文帝問,“給多少方能令母親滿足?”

  作者有話要說:很抱歉,下午去看懷孕的同學,孕吐的好厲害,點名要吃石頭做的燜面*^O^*十一點才回家~現在才更~結局啦~撒花吧~過一段時間會開新文,依舊是東穆江山系列~

  172、番外 ...

  什麼樣才不算爛尾呢?

  本文的大綱設計就是這樣的,不涉及突然性的結局之類的事。看留言,有許多親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尾。

  石頭的看法是:文中主角的人生走向已經交待清楚,就可以結尾了。至於宋嘉言做太后的內容,下一篇文會涉及到,但,並不是《千金記》的第二部,是完全的另一篇文章,主角也不是宋嘉言了。

  還有親們多次提到的宋嘉讓宋嘉諾兄弟的事,在石頭的計劃中,他們現在還沒消息,就是沒消息了。

  還有穆芸的下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娘家覆滅,穆芸能有什麼下場呢?

  再說方太后,石頭覺著,哪怕當初鄭莊公也沒有殺了他老娘,甚至放了狠話“不到黃泉,永不相見”後,還會尋個法子跟老娘黃泉相見。漢景帝也是忍他老娘,忍到自己死的。所以,只要昭文帝活著,不會對方太后如何的?在任何年代,一個皇帝,怎麼會甘心背負弒母的名聲。

  再說仁德親王的處置,昭文帝沒有在明面上處置仁德親王,但,這並不是說昭文帝是個軟腳蝦。

  還有林隨,此君短暫出現,石頭說這是重要人物,可能是說早了,因為此君會在下一篇文中是重要人物。先讓他露個小臉而已。

  其他的,《千金記》是石頭的第二篇言情,文筆所限,靈氣所限,現在回頭看,有很多不足。有時間,石頭會修文,以望能在石頭的能力範圍內更加周全一些。

  至此,就是大結局了。

  再說一句,石頭是很認真的結尾。

  作者有話要說:  番外一

  在昭文帝醒來後,宋榮就回了自己家。

  養花種糙,含頤弄子。就是朝中也是請了長假,不再每日起五更熬半夜的早朝,偶爾去義塾授課,或是別院小住,甚至閒來無事,買了一班小戲在家調理,逍遙的很。

  連宋嘉言都覺著在人生態度上,應該向宋榮學習。宋嘉讓一直沒音信,她都挺惦記,宋榮完全只當沒那兩個兒子,日子照樣過的有聲有色,悠遊自在。

  何其瀟灑。

  宋榮這般識趣,昭文帝待宋家反是愈發親近,常有賞賜。

  宋榮投桃報李,百閒之中還上了道奏章,言及前承恩公事涉不法,奪爵去職,罪有應得。子弟有優劣,朝臣有忠jian,前承恩公不賢,陛下以孝治天下,請昭文帝另擇賢明子弟以賜爵位。

  昭文帝還將此奏章拿給宋嘉言看了。

  自從昭文帝清醒以來,與宋嘉言倒是格外的親密了。反正先時昭文帝也是一直獨寵鳳儀宮,如今太后在慈寧宮養病,方家削爵去職,昭文帝重病初愈,繼續留在鳳儀宮,更沒人敢說什麼。

  皇帝是沒有養病的時間的,昭文帝乍醒,內閣便將許多奏本呈上。昭文帝尚需調養,索性叫宋嘉言給他在一畔念奏章,奏章經內閣會先有內閣的擬批,昭文帝聽完內閣的擬批,再說一些自己的意見,他大病初癒,故此都是由宋嘉言代筆。

  宋嘉言其實很不樂意幹這種差使,倒不是本身沒興趣,實在是,她覺著皇帝是世界上最小心眼兒又善變的人。今兒朝東,明兒朝西的。萬一什麼時候昭文帝改了主意,秋後算帳啥的,不是錯也是錯了。

  看宋嘉言不樂意,昭文帝還沒勸兩句便兩眼一黑,昏了過去,倒把宋嘉言嚇了一跳。

  宋嘉言又不是傻瓜,何況,她也不是非常抗拒幫著昭文帝念念奏章什麼的。不過,某日宋嘉言捧著本書看的津津有味,還嘖嘖感嘆。昭文帝好奇,問,“看什麼呢?”

  “大鳳王朝武皇帝列傳。”

  昭文帝湊過去瞧,宋嘉言瞥他一眼,笑,“我覺著,自古明君都有相似之處啊。”

  東穆太祖皇帝就十分祟拜鳳武皇帝,當年還有“為君當如鳳武帝”的話留下。皇位傳到昭文帝這兒,這一家子都對鳳武帝有好感。聽到宋嘉言這般說,昭文帝笑問,“這話怎麼講?”

  “鳳武帝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能令天下百姓裹腹者便是明君。不瞞陛下,我小時候每年冬天都聽說城外有許多災民,朝廷發放粥米濟民,還會有許多人凍餓而死。到現在,雖然百姓有窮有富,不過,已經許多年沒看到過城外盤恆聚集過災民了。陛下治理天下如何,不必聽官員如何吹捧奉迎,端看這點就能知道了。”

  昭文帝果然十分受用,道,“不辜負祖宗江山已是大幸。”

  宋嘉言微微一笑,指著史書上又道,“鳳武帝身體似乎也不是很好,常有病痛,時常十天半月的養病不朝啊。”

  昭文帝精讀史書,這一節鳳武帝傳更是讀過多遍,說句倒背如流也不誇張。他不用看也知道宋嘉言說的是什麼,不禁老臉一紅。

  其實,由於大鳳王朝的年代早已遠去,留下的多是那些風流人物的傳說。就拿鳳武帝來說,這絕對是皇帝中的牛人,再刻薄的文人也不會抹滅鳳武帝的功勳。甚至,後世的皇帝對鳳武帝也很有好感。不過,鳳武帝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史書對他的記載也不一而同。

  譬如宋嘉言說的鳳武帝身體的事情,史書中有“屢病,數次昏厥,不朝,政盡托於範文忠公”的記載,這似乎是說鳳武帝身子不大康健。但,在大鳳朝野史中又有一則趣事,說的是武皇帝時有名的鐵面御史杜如方大人,杜大人一心效仿魏徵,端的是鐵面無私,連鳳武帝的面子也不大給。說杜如方有次出門,瞧見鳳武帝在外頭閒逛,時正值鳳武帝跟朝臣請了病假,身子不好,上不得朝,早歇了好幾日了。結果,杜如方撞到鳳武帝在街閒逛,當下把杜御史氣個半死,上前就要跟鳳武帝說道兒說道兒。正當此時,鳳武帝也瞧見了杜御史,竟跟活見鬼似的轉身就跑。杜如方緊隨其後狂追,最後,鳳武帝一路跑到自己的舅舅家永寧侯府,才算擺脫了杜如方。

  類似於此種趣事,文人杜撰也有可能。不過,此事之所以傳的有鼻子有眼,是因為此事與杜如方的一則《諫陛下不朝書》有關。

  據聞,杜如方流傳千古的《諫陛下不朝書》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暴發出來的,杜如方因此諫書青史留名。不過,大鳳朝的史官依舊極其諂媚的在《杜如方傳》中這樣寫道:自來諍骨常有,而明君難得。如方耿言直書,中多有毀謗帝尊之處,時人慾罪如方,帝一笑置之,言曰,如方,朕之魏徵也,何忍罪之。

  在杜如方《諫陛下不朝書》中就直言了鳳武帝裝病不朝的事兒,所以,鳳武帝雖是曠世明君,卻是不拘小節。裝病之類的,常干。也就是大鳳朝的史官吃的是鳳武帝的俸祿,鳳武帝還常幹些收買人心的事兒,所以,大鳳朝史官的筆頭兒也就不那麼堅定就是了,鳳武帝這些不靠譜兒的事半點不見於正史中。

  今日宋嘉言說起鳳武帝,拍馬之後偏偏說起鳳武帝裝病的事,自然是意在沛公了。昭文帝做了多年皇帝,臉皮早修煉出來了,一笑就奪了宋嘉言手裡的史書,笑,“阿離也說了,明君總有相似處。”

  宋嘉言拿他沒折,嗔一眼,也笑了。

  宋嘉言既常伴著昭文帝看奏章,自然對朝中形勢漸漸的有了些了解。宋榮請示昭文帝再次冊封母族的奏章,也是宋嘉言念給昭文帝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