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昭文帝聽完後,問,“你覺的呢?”

  宋嘉言已深諳政治,略一思量便道,“陛下有三個舅舅,擇賢明者賜爵就好。前承恩公有罪,陛下雖未誅連,到底涉及子孫,我覺著不要從前承恩公一支擇嗣賜爵。”皇家最重臉面,昭文帝當時並沒有收拾仁德親王,只是令他就藩而已。承恩公奪爵後,亦沒有另行處置。這說明,昭文帝並沒有將事態擴大的意思。

  昭文帝又問,“你覺著哪家好?”

  宋嘉言笑,“這我就不知道了,除了前承恩公,論年紀,二舅舅方德年長些。品性上,我不清楚。”

  昭文帝淡淡道,“母后出身保定府方家屯兒,去老家尋一戶老實人家便可。”話中竟是要將爵位賜予方氏家族遠親。

  宋嘉言不敢多話,就代昭文帝批了:著有司去原籍尋實誠人家。

  靠著軟榻,昭文帝神思漸遠,忽而嘆道,“今年咸陽天時不大好,多有疫病,前些時候仁德府上的長史官上表說仁德不小心染上了疫病。這事,你心裡有數,不要讓宮人亂嚷嚷,太后年紀大了。”太后總是覺著他做皇帝,仁德做親王虧了,恨不能將江山平分,才能補償小兒子一二。太后不明白,他也是有兒子的人。他的江山,是要傳給自己兒子,而不是與自己弟弟平分天下!何況,仁德也沒有與他平分天下的本事!不過一鬼祟之人而已!

  宋嘉言連忙應了,看昭文帝臉色不虞,慢慢的握住他的手。

  昭文帝回眸,眼中帶了一絲暖意。

  第173章 番外二

  有點想寫吳家兄弟的番外,又覺著那個番外這在太苦B了,心情還沒有醞釀好,實在不好下筆。暫時到這兒吧,完結啦,撒花啦~~石頭要移情別戀新的文兒啦~~~~

  石頭的碼字計劃是:現在要開始填《開國風雲》和《拜金記》的坑,之後才會開新文。估計下一篇言情要很久了,石頭已經發誓,沒有20W存稿,絕不再開新文了!!!

  裸更啥的,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啊。

  而且,總是有好多靈感,卻中有兩隻手來碼字。忽然覺著最適合幹這行的人,恐怕是哪吒吧~~

  作者有話要說:番外二

  仁德親王並不覺著有什麼可以與昭文帝辯白的。

  不過勝者為王敗者賊罷了。

  當然,昭文帝素有仁孝名聲,不會揭開這層遮羞布的。故而,只是迫不及待的將他一家人打發到封地去。

  哼哼,封地。

  不過一死而矣,仁德親王敢做下這些事,就不是個怕死的。不過,仁德親王實未料到昭文帝還會再來見他。

  不是宣他進宮,而是來王府見他。

  當然,這王府已被監察司的人接管,再安全不過。

  既見面,仁德親王依舊想問一句,“陛下早就懷疑我了嗎?”別跟他說什麼祖宗保佑龍體平安的鬼話,他絕不相信誰會在這麼要命的關鍵時候清醒。

  昭文帝將一本泛黃的書冊遞給仁德親王,書面已經起了毛邊兒,可見是經人閱讀過多次。昭文帝這個時候給他書,自然不是令他珍藏的意思。仁德親王直接翻開,微驚,“懷閔太子的書麼?”儘管歲月遠去,懷閔太子的字跡,仁德親王還是一眼就能認出來。

  懷閔太子,那位被昭文帝幹掉的兄長,先帝的皇長子,死後諡號懷閔太子。

  昭文帝道,“知道懷閔太子被幽禁時最喜歡讀哪段嗎?”他並沒有再讓仁德親王猜度帝心,直接道,“鄭伯克段於鄢。”盯住仁德親王的眼睛,昭文帝道,“懷閔太子自盡前,將這本書贈於朕。”

  仁德親王臉色微變,回望昭文帝,並沒有說話,只是一隻手緊緊的握住這卷書,指節微微泛白,可見心境起伏之大。

  昭文帝道,“懷閔太子將手中的勢力交給你,然後,贈此書於朕。”當初懷閔太子贈此書於他,他隻影影綽綽的覺著擔憂,並不知懷閔太子有這些安排。

  昭文帝的聲音中有說不出的諷刺,“他比朕還要了解你,朕自己都不知道,朕的弟弟有這樣的野心。”

  仁德親王低語,“當初,為什麼不讓我去就藩?”

  “你是母后愛子。”

  “別跟我提母后!”仁德親王根本不信昭文帝的鬼扯,冷冷道,“天下都說陛下侍太后至孝,可太后何曾能勉強陛下的心意!”他是利用了母親,可,這位自標為天下第一大孝子的皇帝陛下又如何?難道昭文帝不是將計就計,又比他強到哪兒去!

  敗雖敗了,仁德親王畢竟皇家血統,哪怕幽禁,也沒人敢虧待於他,就是仁德親王自己亦不失其親王尊嚴。仁德親王冷笑,“陛下一直不肯讓我去就藩,不就是懷疑於我嗎?陛下既留我在帝都,都是父皇的子孫,這皇位,陛下坐得,我自然也坐得!”

  昭文帝沒理會仁德親王的怨望,嘆道,“原來吳家兄弟是你的人。”

  “他們若是我的人,當初後宮不會還有六皇子留下。”到這份兒上,仁德親王也不必再裝出什麼善良的嘴臉,那樣一幅仁義禮智信俱全的賢王模樣,他實在厭了。

  這個答案有些出乎昭文帝的意料,卻也不會令昭文帝驚詫,的確如仁德親王所說,當初吳雙他們完全有殺光昭文帝與大臣再殺光後宮的能力。不過,那兄弟二人並沒有那樣做,反是留了一線。

  原來連仁德親王也不知曉吳家兄弟的來歷,昭文帝輕嘆,“世間不能掌控之事實在太多。”

  仁德親王冷笑,“陛下應該慶幸的是有位好皇后。”若不是宋嘉言實在難搞,方太后完全不是對手,說不得現在皇位上坐著的是誰呢。

  昭文帝很是認同仁德親王所言,點頭,“若非有皇后,朕焉敢這樣病上一病。”如果說這次的意外收穫,就是宋嘉言了。

  聰明的人大都缺少厚道,他病重,宋嘉言並沒有立刻操持著兒子上位之事,反是專心侍疾,這點尤為難得。要知道,宋嘉言面對的誘惑不是三五畝水田的家業傳承,而是東穆江山。這樣的誘惑,就是他的弟弟都忍不住要露出馬腳的啊,宋嘉言卻有這樣的定力。

  當然,如果昭文帝真的一病不起,他絲毫不懷疑宋嘉言要讓兒子上位的。他欣慰的是,宋嘉言在他的病情上盡力了,而非一心一意盼他歸天、自己榮升太后。再加上有個方太后對比,宋嘉言簡直是賢妻良母的典範。甚至,哪怕召見林隨,宋嘉言也沒有任何過分的要求。

  “陛下不擔心嗎?”仁德親王陡然開口。

  昭文帝眉毛微挑。

  仁德親王眉宇中帶了一絲得意,道,“當年,永壽道長給九皇子服用的丹藥……”

  昭文帝微笑,“朕既早有疑你之心,朕既然敢將小九兒放在慈寧宮,又怎會令九皇子真正服下那些丹藥。”

  方太后不是仁德親王的同黨,可是,方太后太蠢了,一次次被仁德親王拿來做槍使。昭文帝說的是真心話,若沒有宋嘉言,他是不敢這樣病上一病的。

  但,誰叫他遇上了宋嘉言呢?

  宋嘉言沒有顯赫的身世,甚至沒有傾城的容貌,可,那又有什麼要緊,宋嘉言戰鬥力非凡。昭文帝就需要這樣的皇后,給她一點依靠,她可以一次次的削減太后在後宮的威儀,直至自己徹底掌握後宮。

  是的,若沒有腹中的皇家血脈,昭文帝不可能立宋嘉言為皇后。

  只有誕育了皇子的皇后,昭文帝才會相信她的忠誠,尤其宋家寒門出身,更令昭文帝滿意。

  這樣的出身,宋嘉言在宮裡能倚靠誰呢?除了他。

  當宋嘉語小產時,昭文帝就發現,原來這後宮裡,方太后並不能完全的掌控。那時,他就有了立後的念頭兒。

  或許,這是天意。

  或許,宋嘉言就有皇后的命。

  在昭文帝動了立後之心時,遇到了宋嘉言,這個他所需要的女人。

  昭文帝猶記得宋嘉言的話,“除非名媒正媒、中宮皇后,否則絕不進宮!”

  這樣的女人。

  他了解宋嘉言,這個女人所有曾經遭遇的一切:吳雙的欺騙,宋嘉語的背叛,小紀氏的謀算,宋嘉讓的遠走,宋榮曾經的放棄,以及命運對秦崢的捉弄……

  再有如今宮廷的傾軋,宋嘉言已經無所畏懼了吧。

  還好,這是個厚道的女人。

  第174章番外三:兒女都是債

  兒女都是債,這句老話令宋榮感觸頗深。

  別人家的子女,隨便養養總能落個平安康泰。就他家的兒女,宋榮自認為對待子女教育十分用心,結果兒女七零八落。

  宋嘉語死了,強悍的宋嘉言把自己送到皇后的寶座上,起碼這兩個女兒有個著落。想宋嘉語時可以去皇陵,想宋嘉言時可以進皇宮,宋榮覺著,倒還罷了。

  若不是杜月娘又給他生了個小兒子宋嘉謐,宋榮覺著,大概哪天他嘎嘣死了,說不定還要侄子給他摔瓦扛幡。

  長子宋嘉讓、次子宋嘉諾離家出走久矣,杳無音訊。

  這一日,宋榮是被滿院子的喜鵲嘰嘰喳喳吵醒的。休沐的好日子,竟不能睡懶覺,宋榮只得鬱悶地起床。

  杜月娘上前服侍,她月付宋榮日久,也知道這在外頭儒雅斯文的男人私下竟有彆扭脾氣,見宋榮臉色有些臭,杜月娘笑道:“喜鵲叫得這樣歡,說不定是咱家有什麼喜事。”

  “什麼喜事?莫不是你又有喜了?”宋榮打趣。到這個年紀,宋榮對女色已不在看重。扶正了杜月娘後,家中並無其他侍妾二房。杜月娘謹寧本分,為人溫柔,倒也得宋榮的心。

  杜月娘低頭為宋榮束上腰間玉帶,嗔道:“侯爺可真是……我都這個年紀了,侯爺說這話,莫不是想納小了?”

  拍拍她的手:“丑妻近地家中寶。”

  杜月娘自知姿色不太出眾,不過,她心性沉穩,聽宋榮這麼打趣她,杜月娘不禁笑道:“比起侯爺的姿色,妾身的確是差得遠。”宋榮年輕時就是帝都公認的美男子,如今年紀大了,內涵優雅不缺,依舊風度翩翩。

  宋榮哈哈一笑,攜杜月娘出去用早飯。

  事實證明,喜鵲不是平白無故這般鬧騰一早上的。

  宋榮剛吃過晚飯,就見管家媳婦喜上眉梢奔來報喜:“回侯爺、夫人,咱家大爺、二爺回來啦!”

  宋榮以為自己聽錯了,杜月娘看丈夫仿佛被雷劈的神色,問管家媳婦:“真是大爺和二爺回來了?”

  “是啊。”管家媳婦眼裡放光,眉上帶笑道,“連帶著大奶奶還有大姑娘、兩位小爺,已經進院了。說話就要進來給侯爺和夫人請安哪。”

  宋榮的眼睛往門廳處瞧去,已經看到兩個兒子宋嘉讓、宋嘉諾,還有兒媳婦戚氏帶著個半大不小的小丫頭。小丫頭眉宇間還有些小時候的影子,是他的孫女福姐兒。福姐身邊站著兩個小蘿蔔頭,眉眼更似戚氏,臉龐如宋嘉讓少時。

  宋榮被杜月娘暗地裡捏了一下才回過神,兒子、媳婦、孫子、孫女的一堆已經嘩啦聽地脆在了地上,給他請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