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軍隊在十六王宅與夾城的大街上停下來,馬元贄帶著中官們和諸將擁進了十六王宅光王府。
光王正在廳中飲酒。酒桌上多少有些狼藉,酒水灑了一桌。
光王的膝上擁著一個姑娘,這個姑娘曾經以其玉腿陰谷在跳舞時逗引過武宗,卻為武宗見慣不驚,反將她送與了光王。她進了光王府後,倒也享福不淺,經常為光王陪酒,時常得擁膝同飲的福份。如今習慣了,也長胖了不少。
光王一見馬元贄一夥擁了進來,頓時將那姑娘一推,站了起來,驚慌道:“干……幹什麼……”
馬元贄一把抓住光王的衣袖,往外拖著就走,一邊走一邊大聲說:“陛下快隨老臣進宮去!”
光王嚎啕大哭:“不去不去!大耗子吃奶不犯王法,不去不去!”
眾太監中官和神策軍軍官一齊大笑。
馬元贄大笑道:“咱們送你一個皇帝當,進宮後吃不完的*,那時節,你成了天朝最大的耗子。大明宮中七千個美女一萬四千個*,沒得你的吃麼?快走吧!”
眾人大笑,齊聲叫好,擁著光王出了光王府,上馬向大明宮浩蕩而去。
這時候,有一支六萬人的精騎,為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帶領,浩浩蕩蕩逼近了京師。這是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白敏中令進京師的。是正常換防。張仲武擁兵極重,號稱十萬,累破回鶻。白敏中曾在朝中議道:怕再積功自傲,擁兵自重,所以要令進京師,加以整頓。
眾太監中官和神策軍軍官,擁著光王李怡,擁上了含元殿。百官已經得到召宣,令在含元殿等候,這時一齊等在含元殿外面的散廊上。百官一見馬元贄以右手牽著光王李怡,左手舉著一道聖旨,興沖沖地向大殿直擁而去,便知事已定矣。
李德裕輕輕跺腳,一聲長嘆。
馬元贄一夥將光王一直擁上了含元殿,一直擁上了皇帝寶座。他將光王李怡按在座位上,說:“陛下乖乖坐好,從此刻起,你就是皇帝陛下了。”
光王李怡嘻嘻痴笑:“皇帝……大耗子?天朝最大的耗子?”
馬元贄失笑道:“對。大耗子,天朝最大的耗子。”他說時,不自覺地便做了一個鬼臉。他覺得太有趣了:偌大一個唐帝國,立皇帝的大事,玩弄於他的股掌之間。夫復何求?
光王嘻嘻笑道:“好玩!好玩!”
馬元贄道:“好玩的還沒開始哩!”
說完這句話,馬元贄便轉頭向著外面喊:“皇上宣百官上朝!”
值官傳呼:“皇上宣百官上朝!”
百官聞宣,序列進殿。
殿中,光王李怡已經坐在皇帝的龍椅上了。馬元贄腰懸長劍,站在旁邊,左手仍然舉著黃綾聖旨,並不張開。
百官依常序站好。
馬元贄道:“皇上病重之前,便巳傳旨皇太叔光王李怡處理國事。如今皇上駕崩,遺詔立皇太叔承統。帝號宣宗。各位大人,隨老臣三呼吧。”馬元贄說罷,將聖旨遞與光王,自己就在殿上跪下,下面一班為馬元贄買通了的諂臣,立即隨著跪下。另一班見風倒的朝臣見狀,也跟著跪下。而少數心有疑慮的大臣,到了此時,無可奈何,也只好跟著跪下。李德裕是最後跪下的。他的雙目中冷光閃爍。太監中官,神策軍人,立了幾位皇帝了,如今終於立了一個痴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含元殿中,響起了三呼之聲。叩頭雖然參差不齊,還是行完了九叩之禮。
光王李怡當上子皇帝。是為唐宣宗。
百官三呼禮畢,宣宗說:“平身。”
這聲音一響起,滿朝皆驚。吃驚最甚的要數馬元贄了。因為這聲音沉毅有力,再無半點痴呆之狀。
百官的眼睛,都注視在宣宗身上臉上。
只見宣宗、從懷中摸出一道符,望著空中說:“羅浮仙人,請你現身吧。”
話音一落,他的身邊多了一個老道土——正是羅浮仙人軒轅集。
宣宗說:“多謝仙人多年暗中相護。”
“貧道不敢當陛下稱謝。”
“這符還是留在朕身邊吧。”
“正當如此。”
宣宗轉頭望著李德裕道:“李愛卿。”
李德裕心中惴惴,他整日忙於朝政,不明白這皇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出列道:“臣在。”
“愛卿何故目露凶光,令朕毛髮洒淅,不寒而慄?”
“臣為帝統擔憂,為社稷擔憂,為百姓擔憂。臣不敢對陛下有半分它意。”
“如此甚好。先皇武宗駕崩,一切冢幸之事,概由你攝行。”
“臣遵旨。”“有一句話,愛卿請聽好了。朕的皇位,是從先皂武宗皇帝那裡承繼的。如若先皇的喪事,辦得招了半點非議,可是你的責任。”
“臣不敢有半點疏忽。”
眾臣越聽越驚。馬元贄更是越聽越驚。
只聽宣宗說:“兵部侍郎白敏中。”
白敏中出列道:“臣白敏中聽宣。”
“朕令你同領平章事。李愛卿攝行先皇冢幸之期,朝中由你行平章事之職權。”
白敏中謝恩道:“臣謝主隆恩。”
宣宗說這一切時,面含哀戚,裁決庶務,卻獨操剛斷,並不向任何人垂詢。
眾臣越聽越驚。
馬元贄更是越聽越駭。
宣宗道:“馬中尉迎立朕有功,俸發雙倍,中尉府也擴大一倍,賜御馬十匹,黃金一萬兩。馬中尉如有所需,朕無有不准。”
馬元贄到了此刻,只好作禮道:“老臣謝主隆恩。”他說這話時,並沒有打算下跪,但驟感膝彎一麻,不自禁地便跪了下去。
宣宗道:“愛卿平身,不必多禮。白丞相。”
白敏中道:“臣在。”
“朕聽說盧龍節度使張仲武領騎兵六萬已臨京畿,這是怎麼回事?”
“啟奏聖上,這是臣與李相國怕他擁兵自重,著他進京候編。”
“有這等編法嗎?”
“臣也覺得奇怪。將進京依例軍隊原地整編。當日傳先皇旨意,並沒令他帶騎兵進京。”
軒轅集道:“啟奏聖上,這張仲武並無二心,乃是老不死的喝醉了他的酒,說聖上要他領兵護駕。那是酒話,不想他當真了。”
宣宗笑道:“原來如此。那就傳旨,令他暫時駐防京畿,容後再議他個人的升遷之事。”這明擺著是要借張仲武的六萬騎兵去抗衡神策軍可能有的異動了。
白敏中笑道:“聖上英明,臣五體投地也。”言畢跪下,重呼萬歲。頓時,朝中又響起了一片萬歲之聲。
宣宗道:“馬中尉。”
馬元贄道:“老臣在。”
“朕聞說天下大旱,百姓日子甚緊。先皇在日,宮中上下膳食甚奢,浪費極大。仙樂玩樂排場極大,更是耗資無數。宮中的太監,聽說已逾萬數。馬中尉,那些不忠於愛卿不忠於朕的太監,何不革出大半,以輕耗資,以濟災民?”
馬元贄沉吟道:“這個……”
“朕還聽說,此時宮中有美女七千。朕縱有此好,如道士所戲說,大耗子好吃*,可也吃不了一萬四千個。朕決意出宮女四千還於百姓之家。此事立即交由後宮著手清理。馬中尉,那些不忠於你的太監,有去處的,便發放出去,令其還家吧。”
馬元贄想:將不忠於自己的發放革除了,正好鐵板一塊,縱然擁立時走了眼,立錯了人,也不至就落個仇士良的下場。
他道:“老臣領旨。”
宣宗立即說:“太好了。左神策軍大將軍何在?”
左神策軍大將軍乃是原神策軍大將軍衛左桓之弟鮑元節。
衛左桓死後,他升為京師十虎之首。他出列道:“微臣在。”
“你協助馬中尉辦理此事。”
“臣領旨。”
馬元贄的額上冒出了冷汗。這京師十虎在神策軍中勢力極大,且向來自成勢力,誰的帳也不買。你拉攏他,給足甜頭,他便為你所用;你若對他稍有冷淡,立時就給你開出無數岔子。如今宣宗用他來分自己的權,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革除大半太監的事情,只怕真的不會由自己的意,當真革去不忠於自己之太監了。
只聽宣宗又說:“宣鄭光上朝。”
值官傳宣道:“宣鄭光上朝。”
一個穿著金吾衛將軍服的大漢走進含元殿來,見禮道:“金吾衛府將軍鄭光,叩見聖上。”
宣宗道:“朕封你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原左金吾衛大將暫時與你同領此職。待他協助你將宮中防務妥為安排之後,朕擬封他為節度使。你二人即刻出殿,妥為安排去吧。”
光王正在廳中飲酒。酒桌上多少有些狼藉,酒水灑了一桌。
光王的膝上擁著一個姑娘,這個姑娘曾經以其玉腿陰谷在跳舞時逗引過武宗,卻為武宗見慣不驚,反將她送與了光王。她進了光王府後,倒也享福不淺,經常為光王陪酒,時常得擁膝同飲的福份。如今習慣了,也長胖了不少。
光王一見馬元贄一夥擁了進來,頓時將那姑娘一推,站了起來,驚慌道:“干……幹什麼……”
馬元贄一把抓住光王的衣袖,往外拖著就走,一邊走一邊大聲說:“陛下快隨老臣進宮去!”
光王嚎啕大哭:“不去不去!大耗子吃奶不犯王法,不去不去!”
眾太監中官和神策軍軍官一齊大笑。
馬元贄大笑道:“咱們送你一個皇帝當,進宮後吃不完的*,那時節,你成了天朝最大的耗子。大明宮中七千個美女一萬四千個*,沒得你的吃麼?快走吧!”
眾人大笑,齊聲叫好,擁著光王出了光王府,上馬向大明宮浩蕩而去。
這時候,有一支六萬人的精騎,為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帶領,浩浩蕩蕩逼近了京師。這是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白敏中令進京師的。是正常換防。張仲武擁兵極重,號稱十萬,累破回鶻。白敏中曾在朝中議道:怕再積功自傲,擁兵自重,所以要令進京師,加以整頓。
眾太監中官和神策軍軍官,擁著光王李怡,擁上了含元殿。百官已經得到召宣,令在含元殿等候,這時一齊等在含元殿外面的散廊上。百官一見馬元贄以右手牽著光王李怡,左手舉著一道聖旨,興沖沖地向大殿直擁而去,便知事已定矣。
李德裕輕輕跺腳,一聲長嘆。
馬元贄一夥將光王一直擁上了含元殿,一直擁上了皇帝寶座。他將光王李怡按在座位上,說:“陛下乖乖坐好,從此刻起,你就是皇帝陛下了。”
光王李怡嘻嘻痴笑:“皇帝……大耗子?天朝最大的耗子?”
馬元贄失笑道:“對。大耗子,天朝最大的耗子。”他說時,不自覺地便做了一個鬼臉。他覺得太有趣了:偌大一個唐帝國,立皇帝的大事,玩弄於他的股掌之間。夫復何求?
光王嘻嘻笑道:“好玩!好玩!”
馬元贄道:“好玩的還沒開始哩!”
說完這句話,馬元贄便轉頭向著外面喊:“皇上宣百官上朝!”
值官傳呼:“皇上宣百官上朝!”
百官聞宣,序列進殿。
殿中,光王李怡已經坐在皇帝的龍椅上了。馬元贄腰懸長劍,站在旁邊,左手仍然舉著黃綾聖旨,並不張開。
百官依常序站好。
馬元贄道:“皇上病重之前,便巳傳旨皇太叔光王李怡處理國事。如今皇上駕崩,遺詔立皇太叔承統。帝號宣宗。各位大人,隨老臣三呼吧。”馬元贄說罷,將聖旨遞與光王,自己就在殿上跪下,下面一班為馬元贄買通了的諂臣,立即隨著跪下。另一班見風倒的朝臣見狀,也跟著跪下。而少數心有疑慮的大臣,到了此時,無可奈何,也只好跟著跪下。李德裕是最後跪下的。他的雙目中冷光閃爍。太監中官,神策軍人,立了幾位皇帝了,如今終於立了一個痴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含元殿中,響起了三呼之聲。叩頭雖然參差不齊,還是行完了九叩之禮。
光王李怡當上子皇帝。是為唐宣宗。
百官三呼禮畢,宣宗說:“平身。”
這聲音一響起,滿朝皆驚。吃驚最甚的要數馬元贄了。因為這聲音沉毅有力,再無半點痴呆之狀。
百官的眼睛,都注視在宣宗身上臉上。
只見宣宗、從懷中摸出一道符,望著空中說:“羅浮仙人,請你現身吧。”
話音一落,他的身邊多了一個老道土——正是羅浮仙人軒轅集。
宣宗說:“多謝仙人多年暗中相護。”
“貧道不敢當陛下稱謝。”
“這符還是留在朕身邊吧。”
“正當如此。”
宣宗轉頭望著李德裕道:“李愛卿。”
李德裕心中惴惴,他整日忙於朝政,不明白這皇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出列道:“臣在。”
“愛卿何故目露凶光,令朕毛髮洒淅,不寒而慄?”
“臣為帝統擔憂,為社稷擔憂,為百姓擔憂。臣不敢對陛下有半分它意。”
“如此甚好。先皇武宗駕崩,一切冢幸之事,概由你攝行。”
“臣遵旨。”“有一句話,愛卿請聽好了。朕的皇位,是從先皂武宗皇帝那裡承繼的。如若先皇的喪事,辦得招了半點非議,可是你的責任。”
“臣不敢有半點疏忽。”
眾臣越聽越驚。馬元贄更是越聽越驚。
只聽宣宗說:“兵部侍郎白敏中。”
白敏中出列道:“臣白敏中聽宣。”
“朕令你同領平章事。李愛卿攝行先皇冢幸之期,朝中由你行平章事之職權。”
白敏中謝恩道:“臣謝主隆恩。”
宣宗說這一切時,面含哀戚,裁決庶務,卻獨操剛斷,並不向任何人垂詢。
眾臣越聽越驚。
馬元贄更是越聽越駭。
宣宗道:“馬中尉迎立朕有功,俸發雙倍,中尉府也擴大一倍,賜御馬十匹,黃金一萬兩。馬中尉如有所需,朕無有不准。”
馬元贄到了此刻,只好作禮道:“老臣謝主隆恩。”他說這話時,並沒有打算下跪,但驟感膝彎一麻,不自禁地便跪了下去。
宣宗道:“愛卿平身,不必多禮。白丞相。”
白敏中道:“臣在。”
“朕聽說盧龍節度使張仲武領騎兵六萬已臨京畿,這是怎麼回事?”
“啟奏聖上,這是臣與李相國怕他擁兵自重,著他進京候編。”
“有這等編法嗎?”
“臣也覺得奇怪。將進京依例軍隊原地整編。當日傳先皇旨意,並沒令他帶騎兵進京。”
軒轅集道:“啟奏聖上,這張仲武並無二心,乃是老不死的喝醉了他的酒,說聖上要他領兵護駕。那是酒話,不想他當真了。”
宣宗笑道:“原來如此。那就傳旨,令他暫時駐防京畿,容後再議他個人的升遷之事。”這明擺著是要借張仲武的六萬騎兵去抗衡神策軍可能有的異動了。
白敏中笑道:“聖上英明,臣五體投地也。”言畢跪下,重呼萬歲。頓時,朝中又響起了一片萬歲之聲。
宣宗道:“馬中尉。”
馬元贄道:“老臣在。”
“朕聞說天下大旱,百姓日子甚緊。先皇在日,宮中上下膳食甚奢,浪費極大。仙樂玩樂排場極大,更是耗資無數。宮中的太監,聽說已逾萬數。馬中尉,那些不忠於愛卿不忠於朕的太監,何不革出大半,以輕耗資,以濟災民?”
馬元贄沉吟道:“這個……”
“朕還聽說,此時宮中有美女七千。朕縱有此好,如道士所戲說,大耗子好吃*,可也吃不了一萬四千個。朕決意出宮女四千還於百姓之家。此事立即交由後宮著手清理。馬中尉,那些不忠於你的太監,有去處的,便發放出去,令其還家吧。”
馬元贄想:將不忠於自己的發放革除了,正好鐵板一塊,縱然擁立時走了眼,立錯了人,也不至就落個仇士良的下場。
他道:“老臣領旨。”
宣宗立即說:“太好了。左神策軍大將軍何在?”
左神策軍大將軍乃是原神策軍大將軍衛左桓之弟鮑元節。
衛左桓死後,他升為京師十虎之首。他出列道:“微臣在。”
“你協助馬中尉辦理此事。”
“臣領旨。”
馬元贄的額上冒出了冷汗。這京師十虎在神策軍中勢力極大,且向來自成勢力,誰的帳也不買。你拉攏他,給足甜頭,他便為你所用;你若對他稍有冷淡,立時就給你開出無數岔子。如今宣宗用他來分自己的權,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革除大半太監的事情,只怕真的不會由自己的意,當真革去不忠於自己之太監了。
只聽宣宗又說:“宣鄭光上朝。”
值官傳宣道:“宣鄭光上朝。”
一個穿著金吾衛將軍服的大漢走進含元殿來,見禮道:“金吾衛府將軍鄭光,叩見聖上。”
宣宗道:“朕封你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原左金吾衛大將暫時與你同領此職。待他協助你將宮中防務妥為安排之後,朕擬封他為節度使。你二人即刻出殿,妥為安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