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冷兵器時期,交戰雙方,常以將為主,許多戰役俱是主將折羽直接導致失敗。如今郭子岳一出現,破秘了紫瑰盆,成為上神修為,劉玄靖便明白大勢已去,乾脆遞了辭呈,一走了之。你道他回了衡山?他還得防著趙歸真報復,不知躲到什麼地方去了。

  “眾兄弟請起。元超兄,從現在起,你便是副教主了。請隨我來。”

  二人進了密室,各自坐下。

  “元超兄,宮中情況如何?”

  “皇上病重,聽說昨晚已彌留了。”

  “哦?”趙歸真大驚,但隨即鎮定下來,“管他的。如今郭子岳已成上神,皇上在與不在,皇權都幫不上忙了。只有靠咱們硬打了。元超兄,我在空中,看見望仙台加高了。”“是的,屬下將它加高了,並裝了一些機關,請教主察視。”

  “這事明日再辦。元超兄,我想問你一件往事。”“請教主垂詢。”

  “當年我被五葉老兒與郭子岳千里追殺,是你傳音入密叫我去華山的。你還說是劉玄靖讓你指引我到華山的。那麼,劉玄靖對華山一定很熟悉了?”

  “是的。他曾在華陽洞中坐過一年關。”

  “哦?他對你提起過《華陽真經》沒有?”

  “這個倒沒有提起過。”

  “那麼,那靈猿躥絕壁和壁虎滑落的神功,貧道記得茅山道沒有這樣的武功,這神功又從何而來?”

  “好象是玄靖自創的。”

  剎時間,趙歸真一切都明白了。劉玄靖當年一定到華山絕壁找藥材時,發現了華陽洞,並發現了華陽真經。只是他並沒有強求自己把華陽真經練完,他只求選擇性的練來夠用就行了。

  那靈猿躥絕壁和壁虎滑的神功,其實也是華陽子韋處玄的,是華陽真經中的一部分,劉玄靖練會了,就把那處字跡毀了,不露半點痕跡,也不引人懷疑。天下也只有想在華山絕壁干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的韋處玄,才會去沉思自創出靈猿躥和壁虎落這等武功,也只有華山才適用這等神功!

  這樣看來,他確實是被劉玄靖當了槍劍使用。他原以為在華山得華陽真經是獲天助,如今他才明白,那是劉玄靖的圈套。

  如今危機一現,劉玄靖就一拍屁股辭官還山了。

  “元超兄,知道劉玄靖去了哪裡麼?”

  “他自己說是回衡山。”

  “你相信麼?”

  “教主又相信麼?”

  兩人相對而視,突然齊聲喊道:“九老洞!”

  趙歸真長身而起:“元超兄,你將望仙台好好營造,等候九日後郭子岳前來決戰。我這就飛去峨嵋山,將劉玄靖找回來。”

  鄧元超道:“如此最好。大戰在即,他想躲開,也未免太不夠義氣了。”

  峨嵋山九老洞乃是世上少見的高山深洞,它的洞口在四百五十丈高的懸岩上,洞道卻向地下深入近千丈。岔洞多如牛毛,好幾條陰河貫穿其中,就象迷宮一般。相傳上古時洞中住了九位仙人,連黃帝也曾進洞問道。歷年來,人洞探秘求仙者不乏其人,卻是進去多,出來少。

  趙歸真騎上仙鶴連夜出發,第三天的中午便到達了峨眉山九老洞。

  他將仙鶴留在觀景台,便往洞口一站,運足中氣,向洞內喊道:“有請玄靖兄出洞一見。”

  趙歸真話音一落,只聽洞內傳出一聲長笑:“教主來得好快!”隨著話音,劉玄靖從洞中飄然而出。

  “參見教主。”劉玄靖作禮道。

  趙歸真冷哼一聲道:“玄靖兄已奏清還山,背教而去,在下可不敢當。”

  “教主誤會屬下了。”

  “我誤會了你什麼?”

  “屬下以此種方式離開望仙台,對教主只有好處而無壞處。

  不然,玄靖明知你們知道屬下在此處藏過身,還敢來此麼?何況教主一喊,屬下便出來了,還不能表明屬下心跡麼?”

  “那你說說看。”

  “請問教主,教主在少林寺和郭子岳打過了麼?”

  “打過了。”趙歸真頹然道,“萬沒想到,那紫瑰盆的秘密讓他破解了。他服食了紫血瓊漿,如今功力比我還高,而且精純無比。如非大敵當前,我對玄靖兄的離去,還不會感到如此失望哩!”

  “教主為此擔憂麼?”

  “怎麼?擔憂錯了?”

  “不是擔憂錯了,而是擔憂不夠。教主,郭子岳固然可怕,但他身邊的另外四個人同樣可怕。崑崙公主是使毒高手,陽春霞的功力比元超還略高。文安道姑如今和他們站在了一邊,與我們公開為敵,更可怕的是郭子岳的兒子郭守敬。”

  “什麼?”趙歸真聽鄧元超講過,當時根本沒往心裡放。

  “教主還記得宏道的元神麼?”

  趙歸真大驚失色:“莫非宏道的元神寄住到郭守敬體內去了?”

  “正是。”

  趙歸真失聲道:“天要借這一家人滅我趙歸真麼?”

  “教主請勿過慮,請勿在戰前亂了方寸。”

  “玄靖可有什麼良策?”趙歸真坐下來,劉玄靖與他席地對坐。

  “文安道姑與宏道最恨的是我。我奏請辭官還山,為的就是要把她二人引到九老洞中來,在這地下迷宮中和她二人周旋。

  屬下將此二人引開,教主的壓力便減輕了一半了。”

  趙歸真一聽,連忙起身,向著劉玄靖深深一揖,道:“多謝副教主深謀遠慮。”他此時再也不想提華山那件事了。縱然劉玄靖利用了他,反過來說,這利用也是一種成全。何況他此時還要利用劉玄靖為他引開文安道姑與郭守敬哩!

  趙歸真一行禮,可忙壞了劉玄靖,連忙還禮。禮畢,二人復又坐下,仔細籌划起來。

  第三十章 真神真仙不入朝

  武宗彌留了。

  古人稱臨死前口不能言,時昏迷時清醒的垂死之人為彌留,又稱為大漸。武宗已經彌留了幾日,人們都知他不久於人世了。

  王才人日夜守在榻前,刻意侍奉。不管她內心深處是如何拿武宗和郭子岳作比較的,依照宮中的常情常理,她卻是受君恩極深。會昌四年底,武宗甚至打算立她為皇后,只因李德裕宰相進言說王才人家世既不通顯,又無子息進為東宮,立為皇后,恐貽天下人譏議,所以才作罷。

  而武宗不能立王才人,卻也不願立別人,所以後位虛懸。實際上,才貌智慧能超過王才人者,後宮也確是找不出來。至於武宗服食金丹後專找年輕貌美的宮女,那是另一回事,那是一次性洩慾,和專寵不同。專寵的內容要豐富得多:除了侍寢,還有言聽計從,管理後宮事務……等等。

  如今武宗彌留了,王才人要守在榻前,為他送終。

  馬元贄也整日守在宮中。他早巳將神策軍安排妥當,宮內宮外,甚至京城內外,早已布滿了神策軍的軍隊。

  武宗有五個兒子,皆封為王,可是一直沒有立過太子。馬元贄和眾監早有商議:子承父統,乃是尋常舊例,就是擁立起來、也沒甚功績可言。不如迎立光王李怡,其痴可以操縱,太監們才有長久的榮華富貴。

  武宗也從不議立太子——因為王才人無子!如若王才人有子,只怕早已立過了。

  武宗醒過來了。

  王才人低下頭去,大聲說:“陛下,喝一點香茗吧!”她的雙眼中飽含淚水,大聲說,是怕他聽不見。

  武宗搖了搖頭,然後,勉強抬起手,指著口唇。

  眾太監官女紛紛猜測:皇帝陛下要說什麼呢?

  馬元贄更是心凡中惴惴,武宗如若突然要立太子,他該怎麼辦?

  武宗似乎正在迴光返照,兩眼睜得很大,精神好多了。只是他的喉頭有一口痰,始終沒有化散開去,又沒能吐出來。他一想說話,那把痰就象扯風箱一般直響,使他一直口不能言。

  只有王才人明白,武宗是在討她的承諾。

  王才人大聲說:“陛下萬歲之後,臣妾一定信守前言,隨陛下西去。”

  武宗那隻指著口的手,一下子垂了下去,落在他自己的胸口上。他放心了——他放心西去了。西去之前,他面含笑容,那喉頭的痰又響了起來,似乎在說:“好……”

  武宗死了。時年三十三歲,是時為會昌六年三月二三日。

  按天干地支排序為甲子日。

  宮中響起了一片哭聲。

  馬元贄轉身就走。一大群太監中官和神策軍軍官,緊隨其後,向宮外走去。

  大明宮望仙門外,早有一支整甲待命的軍隊。馬元贄一夥各自上馬,這支三千人的騎兵隊,便向十六王宅井然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