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地方能夠同時成為各種宗教的聖地,原因何在?而且,上帝從未要求教徒殺生的主張,在二十世紀末的今天是否依然正確?對於這樣的上帝,人們還應堅信下去嗎?外景隊一行人中最年長的巴特?奧斯汀和拉里?霍華德,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個問題。

  “你在思考宗教問題嗎?”拉里?霍華德對著前排座位的巴特?奧斯汀的背問道,“正在思考我們的上帝吧?”

  “來到這裡,無論誰都會有所自我反思。”奧斯汀面向前方回答道。

  “我們兩個老兵因為答應做完這份最後的工作,來到這個上帝的國度。但是一個多月以前,我們的兩位製片人來到這片《聖經》提到的土地後,卻完全杳無音信,他們都是猶太人。你不覺得其中暗含什麼奇怪的象徵嗎?”

  “我不知道他們到底去了哪裡,但我現在尤其思考的是關於復仇之心的問題。各種宗教全都認同人類的復仇之心,也許正是這點成了所有錯誤的根源。尤其伊斯蘭教對復仇心理的認同更為強烈。如果不是這樣,也許今天的流血衝突就不會出現了。”

  “你也贊同甘地的不抵抗主義?”

  “只有單方面的不抵抗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讓所有的神們一起開會,達成互不對抗的共識才行。”

  “結果我們的上帝還是允許毆打絕不抵抗的佛教徒,那又該怎麼辦?”

  “不僅如此。有人砍斷三萬名拒絕紡紗的印度人的手腕,上帝也沒有給他任何懲罰。耶穌基督本人應該不是白人,但卻成為維護白人利益的守護神了。”

  “這種墮落成了新興教派獨立出去的理由,尤其是在東方,基督教里現在不斷還有新的教派產生。這些本來應該更純粹的新教派,不久也逐漸故態復萌,變成權力機構,變成保身團體,貪得無厭地做盡相同的錯事。”

  拉里?霍華德和巴特?奧斯汀都已經年過七十了。三十八年前,他們在米高梅公司的攝影棚里認識,後來一直都是好友。兩人共同經歷過好萊塢最鼎盛的時期。在好萊塢音樂電影全省時代的後期,一個擔任舞蹈動作設計師,一個以其獨創性的化妝技術,相互配合,多年合作下來。

  隨著電視技術的問世,只要拍攝音樂片,不管花費多少錢都有人出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兩人全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所以寧願待在比佛利山自己的家裡,安靜地安度晚年。直到松崎玲王奈這位新型影星出現,才把兩個兩人叫來幫忙,因為她十分希望和他們兩人一起合作。

  在好萊塢時劇本已經精心排練過許多回。互相配合得很成功。尤其是擔任舞蹈動作設計的拉里?霍華德,其實完全可以不必隨隊赴以色列來拍攝外景,但是他想把這次的工作作為一生最後的紀念,所以自願提出參加。

  奔馳在死海邊上的兩輛越野車上,搭乘著幾位稍晚才到的劇組人員。其中一輛搭乘的是剛才提到的舞蹈設計師拉里?霍華德、化妝師巴特?奧斯汀、道具管理麥克?貝利,開車的則是年輕的髮型師吉姆?貝茲。另一輛車裡坐著三位錄音組的成員,他們是錄音室彼得?法布雷、他的助理艾迪?托馬森和馬隆?瓦伊達,還有管理道具的佩里?波諾等四人。

  剛一打開車窗,一股像是烤箱中釋放出的熱氣,夾雜著滾燙的沙子和石子的氣味迎面撲來,空氣中還能隱隱聞到海水特有的鹹味。車子很快便過了昆蘭附近,繼續往南駛去。這是個以發現過古希伯來文寫成的早期基督教《聖經》——死海古卷而名聞天下的小小的村莊。進入以色列後,只在死海以北的某些地方還能看到星星點點的綠色,但從死海往南,就只能見到滿眼的戈壁和荒漠,一點兒也看不到綠色了。

  遠方呈紅褐色的山丘底下,看得見一堆灰白色石塊聳立在荒原上。也許這裡就是昆蘭的遺蹟吧。除此以外,極目所至,只是一片灰濛濛的顏色,依然保持著《舊約?聖經》時代所描述過的樣子。

  “快看!那是什麼?”奧斯汀問道。路邊一處凹進去的地方,有一棟外表十分骯髒的大廈,旁邊堆積著一座黑色碎石塊的小山。

  “這裡一定就是他們的鈾礦提煉廠了。我早就聽人介紹過。”拉里?霍華德回答。

  “我看,咱們還是遠離那座礦渣山吧,據說那些石頭具有很強的輻射性,接近它的人容易患癌症。”

  “在上帝的國度里,居然還能見到這些令人厭惡的東西!”

  車子過了鈾礦提煉廠,又往前開了不久,前方的路旁突然出現了一座樣子獨特的建築物,遠處看去雖然很不起眼,但是因為車速很快,轉眼間就靠近了。

  路過這裡的車子也許都會放慢車速看它幾眼吧,這座外形奇特而且十分漂亮的建築就這麼靜靜地矗立在死海邊上。那是座寺院,大概就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它和建在耶路撒冷伊斯蘭聖地聖岩上的金頂清真寺極為相像,中央是個金碧輝煌的美麗的圓形拱頂,周圍聳立著四座高塔,高的頂端也塗成閃亮的金色。

  圓形拱頂建築物的周圍好像還有四個牆垛,因為附屬在拱頂建築的周圍,所以從上面看下來,那些凸出的部分就像去掉扇骨的扇子紙部分似的。四座尖塔聳立在四個凸出部分的屋頂,屋頂外檐的拐角位置上似乎裝著採光用的玻璃。這也難怪,因為這棟建築物似乎看不到任何窗戶之類的東西。周圍的外牆上貼著藍色為主調的漂亮的馬賽克瓷磚,瓷磚上畫滿各式各樣阿拉伯風格的圖案。

  在死海之濱強烈的陽光下,見慣了一座座紅褐色的山丘和漫長而又單調的荒漠以後,撲進眼帘的竟是這些圖案精巧、色彩鮮艷的藍色瓷磚和金色圓形拱頂形成的強烈對比,一行人不由得感到深深的震撼。它的美麗,或許能夠成為吸引人們產生伊斯蘭信仰的契機。沙漠中突然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伊斯蘭文化創造出的極具吸引力的這種美麗,可以說基督教教堂和猶太教會,甚至連佛教的寺廟都難以望其項背。伊斯蘭教在沙漠環境中能把自己的美麗發揮得淋漓盡致,堪稱充滿魔力的宗教。

  然而能把一行人的眼球緊緊吸引到建築物上的,不光是那些經過長期歲月洗禮的伊斯蘭文化色彩,還有金色圓形拱頂和它周圍屋頂上在風中不停轉動的無數的螺旋槳。正是有這些螺旋槳,讓人不得不懷疑起這座伊斯蘭教的大聖堂莫非是艘迫降在死海之濱的巨大飛船。沙漠裡經常遇到大風,就是那種刮在皮膚上就像感覺被火烤過似的乾燥的熱風。大風起處,清真寺的周邊瞬間揚起大片沙塵,無數螺旋槳的轉動更加造成一股聲勢。這時,這座雄偉壯觀的清真寺看來就像加足馬力,即將騰地而起一樣。

  清真寺變得越來越近,車子慢慢、慢慢地靠近了它。放眼望去,尖塔似乎無邊無際地向上延伸,形狀變得非常巨大。一座希臘式神殿模樣的白色建築物出現在旁邊。那裡看來像是玄關,因為一條石板鋪成的筆直小路一直通到像是清真寺的圍欄方向。這座希臘風格的附屬建築,就在玄關小路的左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