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李在點點頭,隨即反應過來他瞧不見,道:“我打算給山長寫一副百壽圖,或者畫一幅猴王獻壽。”
“畫畫寫字?這有什麼趣味,其他人估計都是打得這個主意,到時候一大堆字畫堆在一起不過泯然於眾矣。我倒有個想法:不如你我二人合編一支劍舞如何。”
“劍舞?”
“正是,又新奇又好看,再請一位師兄弟伴奏,到時候肯定能脫穎而出博得滿堂喝彩。”
身下的肩背寬厚溫實,隨著步伐有節奏的微微起伏。酒意氤氳而起,李在將頭枕在他頸項處昏昏欲睡,迷迷糊糊中應了下來。
直到被人放在床上,這才在失重感下回復幾分清明,四下打量一圈:“我們回來了?”
“回來了,”溫平危為他退了鞋子脫了外袍,又擰乾一條毛巾給他擦臉擦手,最後替他蓋好被子:“睡吧,明日還要早起溫書,小心不夠用功被我超過去。”
月光透過窗戶灑落進來,清凌凌鋪了滿地。李在看著溫平危脫掉外袍在他旁邊的床鋪上躺下去,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從不稱呼我長留?”
長留是他的字,十五歲那年夫子給取的,鬼谷書院的學生都是由夫子賜字。書院裡的師兄弟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大都直稱其字以示親厚,唯獨長安從來只叫他的名。
溫平危沒說話,李在以為自己喝醉了聲音小,對方沒聽見,便也不再糾結,蜷起身子閉上了眼睛。
直到醉意迷濛將睡未睡之時,隱隱像是聽見有人道:“別人都叫的,我才不稀罕……”
翌日開始,但凡閒有空餘,李在便和溫平危兩個躲在書院後的竹林里編排演練劍舞,二人配合默契進展神速,一招一式間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等到整套劍舞大致有了雛形,便開始商量命名之事。
“既然是給山長祝壽用的劍舞,總該取個意頭佳或是能入耳的名字才好獻上去。”李在道。
對此溫平危深以為然。思慮良久之後,提議道:“不如就叫‘在長安’,如何?”
“在長安?”
溫平危點頭:“取你之名,取我之字,既能入耳,又別有一番深意。”
山長壽辰當日,兩人選在竹林之內呈獻壽禮。
李在一身白袍,溫平危一身黑袍,手執青鋒長劍,於翠綠竹林中凜然起舞。動作整齊劃一招式默契相合,急時如雷霆驟雨,緩時如流雲清風,翩若游鴻矯若驚龍,雪青色的劍光中竹葉紛紛落下宛若花雨,等到最後一招勢盡,二人自竹枝頂部騰身落下,雙手執劍單膝跪於山長身前,竹林當中的空地上,漫天竹葉悠悠揚揚,恰好拼出一個龍飛鳳舞的“壽”字:
“學生祝山長仙壽永享,福在長安!”
溫平危料想得沒錯,這份壽禮果真教山長喜笑顏開極為滿意,心情暢快之下,特許書院學生放假一天,前往鬼谷山旁邊的隆福寺參加祈福廟會。
隆福寺廟會每月奉一、九舉行,附近四五個城鎮的居民都會前往寺廟中敬神還願燒香祈福,上香的人多,燈市、小吃、歌舞表演更多,熙熙攘攘極為熱鬧。
書院學生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只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李在往功德箱內施了幾分銀兩,準備進去殿內拜拜菩薩,轉頭問溫平危:“長安,你來不來?”
溫平危雙手後背抬起下巴:“子不語怪力亂神,所謂神明不過虛妄,我才不信這些。”
李在笑,不與他爭論這個,“那我進去上柱香,你稍等我片刻。”
溫平危點頭:“去吧。”待李在進去之後,繞著寺廟閒逛,逛到後山時發現還有幾座側殿,因為位置偏僻些少有人來。四下打量一周,拎起袍角走了進去。
李在上完香後出來,一時竟找不到溫平危的蹤影。寺廟建築恢弘殿宇極多,尋了半天才在前往後殿的一方院子裡迎頭碰上,“長安你去哪了?教我好找。”
溫平危悄悄撣去袖子上的香灰,朝他走過去:“沒去哪,閒來無事四處逛了逛。你拜完了?跟菩薩求了什麼?”
兩人一同往寺廟外面走,聲音越來越遠:“求家中父母、書院夫子身體安康,求師兄弟們學業有成,還求我們兩個能實現心中理想得償所願……”
“求這麼多,也不怕菩薩嫌麻煩不願意搭理你……”
“你又在渾說了……”
長安的志向與自己不同,李在一直知道這一點。
他嚮往天下山水,希望有朝一日遊覽列國,能憑藉自己之力推動私學創辦興起;而長安則希望能入朝為官輔佐君王,除盡貪官奸佞,造福社稷百姓。
志向不同,意味著他們早晚有一天要各行其路分道揚鑣。而這一天很快就來了。
三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十年寒窗苦讀,二人終於結束了在書院中的學業。
溫平危要拿著山長的舉薦信前往都城求見君王,自此走上仕途;而李在則要開啟自己周遊列國的旅程。
二人於鬼谷山下作別,離情難捨百感交集,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
“朝堂兇險局勢難測,一定要多多保重。”李在道,“倘若遇到困難寫信給我,不論山高水遠,我定會立即奔赴都城。”
“畫畫寫字?這有什麼趣味,其他人估計都是打得這個主意,到時候一大堆字畫堆在一起不過泯然於眾矣。我倒有個想法:不如你我二人合編一支劍舞如何。”
“劍舞?”
“正是,又新奇又好看,再請一位師兄弟伴奏,到時候肯定能脫穎而出博得滿堂喝彩。”
身下的肩背寬厚溫實,隨著步伐有節奏的微微起伏。酒意氤氳而起,李在將頭枕在他頸項處昏昏欲睡,迷迷糊糊中應了下來。
直到被人放在床上,這才在失重感下回復幾分清明,四下打量一圈:“我們回來了?”
“回來了,”溫平危為他退了鞋子脫了外袍,又擰乾一條毛巾給他擦臉擦手,最後替他蓋好被子:“睡吧,明日還要早起溫書,小心不夠用功被我超過去。”
月光透過窗戶灑落進來,清凌凌鋪了滿地。李在看著溫平危脫掉外袍在他旁邊的床鋪上躺下去,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從不稱呼我長留?”
長留是他的字,十五歲那年夫子給取的,鬼谷書院的學生都是由夫子賜字。書院裡的師兄弟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大都直稱其字以示親厚,唯獨長安從來只叫他的名。
溫平危沒說話,李在以為自己喝醉了聲音小,對方沒聽見,便也不再糾結,蜷起身子閉上了眼睛。
直到醉意迷濛將睡未睡之時,隱隱像是聽見有人道:“別人都叫的,我才不稀罕……”
翌日開始,但凡閒有空餘,李在便和溫平危兩個躲在書院後的竹林里編排演練劍舞,二人配合默契進展神速,一招一式間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等到整套劍舞大致有了雛形,便開始商量命名之事。
“既然是給山長祝壽用的劍舞,總該取個意頭佳或是能入耳的名字才好獻上去。”李在道。
對此溫平危深以為然。思慮良久之後,提議道:“不如就叫‘在長安’,如何?”
“在長安?”
溫平危點頭:“取你之名,取我之字,既能入耳,又別有一番深意。”
山長壽辰當日,兩人選在竹林之內呈獻壽禮。
李在一身白袍,溫平危一身黑袍,手執青鋒長劍,於翠綠竹林中凜然起舞。動作整齊劃一招式默契相合,急時如雷霆驟雨,緩時如流雲清風,翩若游鴻矯若驚龍,雪青色的劍光中竹葉紛紛落下宛若花雨,等到最後一招勢盡,二人自竹枝頂部騰身落下,雙手執劍單膝跪於山長身前,竹林當中的空地上,漫天竹葉悠悠揚揚,恰好拼出一個龍飛鳳舞的“壽”字:
“學生祝山長仙壽永享,福在長安!”
溫平危料想得沒錯,這份壽禮果真教山長喜笑顏開極為滿意,心情暢快之下,特許書院學生放假一天,前往鬼谷山旁邊的隆福寺參加祈福廟會。
隆福寺廟會每月奉一、九舉行,附近四五個城鎮的居民都會前往寺廟中敬神還願燒香祈福,上香的人多,燈市、小吃、歌舞表演更多,熙熙攘攘極為熱鬧。
書院學生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只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李在往功德箱內施了幾分銀兩,準備進去殿內拜拜菩薩,轉頭問溫平危:“長安,你來不來?”
溫平危雙手後背抬起下巴:“子不語怪力亂神,所謂神明不過虛妄,我才不信這些。”
李在笑,不與他爭論這個,“那我進去上柱香,你稍等我片刻。”
溫平危點頭:“去吧。”待李在進去之後,繞著寺廟閒逛,逛到後山時發現還有幾座側殿,因為位置偏僻些少有人來。四下打量一周,拎起袍角走了進去。
李在上完香後出來,一時竟找不到溫平危的蹤影。寺廟建築恢弘殿宇極多,尋了半天才在前往後殿的一方院子裡迎頭碰上,“長安你去哪了?教我好找。”
溫平危悄悄撣去袖子上的香灰,朝他走過去:“沒去哪,閒來無事四處逛了逛。你拜完了?跟菩薩求了什麼?”
兩人一同往寺廟外面走,聲音越來越遠:“求家中父母、書院夫子身體安康,求師兄弟們學業有成,還求我們兩個能實現心中理想得償所願……”
“求這麼多,也不怕菩薩嫌麻煩不願意搭理你……”
“你又在渾說了……”
長安的志向與自己不同,李在一直知道這一點。
他嚮往天下山水,希望有朝一日遊覽列國,能憑藉自己之力推動私學創辦興起;而長安則希望能入朝為官輔佐君王,除盡貪官奸佞,造福社稷百姓。
志向不同,意味著他們早晚有一天要各行其路分道揚鑣。而這一天很快就來了。
三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十年寒窗苦讀,二人終於結束了在書院中的學業。
溫平危要拿著山長的舉薦信前往都城求見君王,自此走上仕途;而李在則要開啟自己周遊列國的旅程。
二人於鬼谷山下作別,離情難捨百感交集,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
“朝堂兇險局勢難測,一定要多多保重。”李在道,“倘若遇到困難寫信給我,不論山高水遠,我定會立即奔赴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