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頁
事實上,聶沛瀟還有一個顧慮沒有說出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倘若真的將沈予貶為庶民,他將何去何從?天授帝最是性情不定,也許某日又會起了疑心,悄無聲息地再將沈予殺了。
既然必須活在帝王的掌控之中,不若光明正大身居高位,反而能使帝王有所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身在天授帝的位置,明著給人治罪,要比暗算難得多……
就在聶沛瀟兀自斟酌的同時,天授帝也有另外一番計較——
南北統一之後,總要有人帶兵去駐守北地,不是沈予,也會是別人。屆時更難保證是否會形成「藩王割據」的局面。
至少沈予對仕途不甚敏感,如今看來也毫無野心;出岫又是個有頭腦之人,倘若她肯從旁提醒,沈予應會安分守己。
至於他二人百年之後,子孫資質如何,還不是任自己拿捏?
而且,雲氏的謝太夫人年事已高,壽命不長;雲承羽翼未豐,不足為懼;莊怡然又是皇后的妹妹,是「自己人」……如若出岫願意跟隨沈予去北地,雲氏便少了一位令人忌憚的當家主母,自己也能對雲氏暫時放心了。
如此一分析,讓沈予封王遠赴北地,的確是一舉數得——贏了北地民心,解了雲氏之憂,數十年內不會有藩王之禍,還能讓沈予感恩戴德……
想著想著,天授帝開始不自覺地踱步,遲疑片刻再問聶沛瀟:「倘若朕不同意為沈予封王,你會如何?」
「那臣弟只好效仿靖義王,賦閒府中不問世事了。」
「你這是在威脅朕?」天授帝鳳眸微眯,危險之意盡顯臉上,更襯得一張絕世容顏有惑人之魅。
「不是威脅,是失望。」聶沛瀟很是坦誠地嘆道。
失望?帝王的眉峰狠狠蹙起:「你對朕失望?」
「自從母后薨逝,臣弟不可能對您不失望。」聶沛瀟終於說出心底這番話,長嘆一聲:「但『失望』不代表『絕望』,您總歸還是我七哥。」
失望,是因為曾抱有期望。只要不絕望,便有機會重燃希望。
天授帝瞬間瞭然,他這個九弟,是在拿手足情義做賭,為沈予和出岫籌謀一個未來。如若自己不答應,九弟必將永遠疏遠自己了。
可嘆天家本該無情,帝王本該無心,可自己偏偏如此貪婪,不僅要江山權勢,還想要人情溫暖。
怪誰?只怪蒼天翻雲覆雨,造化弄人。
天授帝旋身重新走上丹墀,取過明黃絹帛,疾書寫下另一道聖旨。然後,他親自取過御印沉沉蓋上,對聶沛瀟道:「讓岑江先去一趟京畿大牢,吩咐下去暫緩行刑。今日早朝過後,你親自去宣旨罷。」
聶沛瀟接過旨意細看,心頭驟然一松,終於肯露出一絲安慰的笑意:「多謝皇兄。」
天授帝似是疲倦至極,朝聶沛瀟擺了擺手:「下去罷,朕歇一會兒。」
「臣弟告退。」聶沛瀟攥住手中的明黃絹帛,無聲無息地退了下去。
「經鐸。」就在他走到聖書房門口時,天授帝的聲音忽然幽幽響起:「原諒朕。」
三個字,卻令聶沛瀟眼眶一熱。時至今日,帝王終於肯承認所作所為,這一句遲來的道歉,他終於等到了。
聶沛瀟頓住腳步轉身,遙遙望向丹墀之上的挺拔身姿,蕩然回道:「我是將你當成七哥,而不是皇兄。」
語畢,他再次回身推門而出。
窗外,夜色已漸漸隱沒天際,到了晝夜交替的最後一刻。這黎明來得甚是時候,令人充滿無限希冀。
是時候啟程回煙嵐城了罷!無論以後出岫在與不在,那總歸是他的封邑,有關於她的回憶。
出岫,我總算不負你從前所託。
即便不在局中又如何?他到底還是扳回了一局。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本章免費)
☆、番外2:殊途而來同歸去 (沈予提2親)
從京畿大牢出來後,馬車一路馳行,在威遠侯府門前停了下來。
同樣一座豪門深宅,一直歸屬於沈氏家族,可名字卻已更迭數次。
曾經的文昌侯府門庭高貴,後來的威遠將軍府與京州世家格格不入;變作威遠侯府之後,沈予又長期不在京州,便使得這座宅子冷清了下來。
再到如今,已是威遠王府了。沈予去北地赴任在即,這座府邸也即將徹底空置。
沈予撩開車簾朝門前看去,一眼瞧見幾個僕人攀爬甚高,正在撤換牌匾,將從前的「威遠侯府」匾額換成了「威遠王府」。
「他們動作倒快。」沈予薄唇噙笑。
竹影亦是探頭,附和笑道:「今日早朝之上,天授帝已正式宣了旨意,他們自然要加快動作了。」
沈予望著這一座足有百年歷史的祖宅,感慨萬千地道:「也不知下次回來是什麼時候。」
「是你回京述職的時候。」出岫清淺笑回,又問:「怎麼?捨不得?」
「豈會?」沈予出語再嘆:「如今我不僅重振門楣,且還光耀了門楣,父侯和大哥地下有知,也該瞑目了。」
話到此處,他情不自禁握緊出岫的柔荑。事實上,從京畿大牢出來到現在,兩人交握的手始終沒有鬆開過。只是如今,到了暫別之時。
「這一次我可不能再擅自離京了。」沈予笑對出岫道,語中隱含不舍與遺憾:「明日早朝之上我要謝恩,還要接受封王之禮、準備北上事宜,恐怕這一個月都會異常忙碌。」
既然必須活在帝王的掌控之中,不若光明正大身居高位,反而能使帝王有所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身在天授帝的位置,明著給人治罪,要比暗算難得多……
就在聶沛瀟兀自斟酌的同時,天授帝也有另外一番計較——
南北統一之後,總要有人帶兵去駐守北地,不是沈予,也會是別人。屆時更難保證是否會形成「藩王割據」的局面。
至少沈予對仕途不甚敏感,如今看來也毫無野心;出岫又是個有頭腦之人,倘若她肯從旁提醒,沈予應會安分守己。
至於他二人百年之後,子孫資質如何,還不是任自己拿捏?
而且,雲氏的謝太夫人年事已高,壽命不長;雲承羽翼未豐,不足為懼;莊怡然又是皇后的妹妹,是「自己人」……如若出岫願意跟隨沈予去北地,雲氏便少了一位令人忌憚的當家主母,自己也能對雲氏暫時放心了。
如此一分析,讓沈予封王遠赴北地,的確是一舉數得——贏了北地民心,解了雲氏之憂,數十年內不會有藩王之禍,還能讓沈予感恩戴德……
想著想著,天授帝開始不自覺地踱步,遲疑片刻再問聶沛瀟:「倘若朕不同意為沈予封王,你會如何?」
「那臣弟只好效仿靖義王,賦閒府中不問世事了。」
「你這是在威脅朕?」天授帝鳳眸微眯,危險之意盡顯臉上,更襯得一張絕世容顏有惑人之魅。
「不是威脅,是失望。」聶沛瀟很是坦誠地嘆道。
失望?帝王的眉峰狠狠蹙起:「你對朕失望?」
「自從母后薨逝,臣弟不可能對您不失望。」聶沛瀟終於說出心底這番話,長嘆一聲:「但『失望』不代表『絕望』,您總歸還是我七哥。」
失望,是因為曾抱有期望。只要不絕望,便有機會重燃希望。
天授帝瞬間瞭然,他這個九弟,是在拿手足情義做賭,為沈予和出岫籌謀一個未來。如若自己不答應,九弟必將永遠疏遠自己了。
可嘆天家本該無情,帝王本該無心,可自己偏偏如此貪婪,不僅要江山權勢,還想要人情溫暖。
怪誰?只怪蒼天翻雲覆雨,造化弄人。
天授帝旋身重新走上丹墀,取過明黃絹帛,疾書寫下另一道聖旨。然後,他親自取過御印沉沉蓋上,對聶沛瀟道:「讓岑江先去一趟京畿大牢,吩咐下去暫緩行刑。今日早朝過後,你親自去宣旨罷。」
聶沛瀟接過旨意細看,心頭驟然一松,終於肯露出一絲安慰的笑意:「多謝皇兄。」
天授帝似是疲倦至極,朝聶沛瀟擺了擺手:「下去罷,朕歇一會兒。」
「臣弟告退。」聶沛瀟攥住手中的明黃絹帛,無聲無息地退了下去。
「經鐸。」就在他走到聖書房門口時,天授帝的聲音忽然幽幽響起:「原諒朕。」
三個字,卻令聶沛瀟眼眶一熱。時至今日,帝王終於肯承認所作所為,這一句遲來的道歉,他終於等到了。
聶沛瀟頓住腳步轉身,遙遙望向丹墀之上的挺拔身姿,蕩然回道:「我是將你當成七哥,而不是皇兄。」
語畢,他再次回身推門而出。
窗外,夜色已漸漸隱沒天際,到了晝夜交替的最後一刻。這黎明來得甚是時候,令人充滿無限希冀。
是時候啟程回煙嵐城了罷!無論以後出岫在與不在,那總歸是他的封邑,有關於她的回憶。
出岫,我總算不負你從前所託。
即便不在局中又如何?他到底還是扳回了一局。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本章免費)
☆、番外2:殊途而來同歸去 (沈予提2親)
從京畿大牢出來後,馬車一路馳行,在威遠侯府門前停了下來。
同樣一座豪門深宅,一直歸屬於沈氏家族,可名字卻已更迭數次。
曾經的文昌侯府門庭高貴,後來的威遠將軍府與京州世家格格不入;變作威遠侯府之後,沈予又長期不在京州,便使得這座宅子冷清了下來。
再到如今,已是威遠王府了。沈予去北地赴任在即,這座府邸也即將徹底空置。
沈予撩開車簾朝門前看去,一眼瞧見幾個僕人攀爬甚高,正在撤換牌匾,將從前的「威遠侯府」匾額換成了「威遠王府」。
「他們動作倒快。」沈予薄唇噙笑。
竹影亦是探頭,附和笑道:「今日早朝之上,天授帝已正式宣了旨意,他們自然要加快動作了。」
沈予望著這一座足有百年歷史的祖宅,感慨萬千地道:「也不知下次回來是什麼時候。」
「是你回京述職的時候。」出岫清淺笑回,又問:「怎麼?捨不得?」
「豈會?」沈予出語再嘆:「如今我不僅重振門楣,且還光耀了門楣,父侯和大哥地下有知,也該瞑目了。」
話到此處,他情不自禁握緊出岫的柔荑。事實上,從京畿大牢出來到現在,兩人交握的手始終沒有鬆開過。只是如今,到了暫別之時。
「這一次我可不能再擅自離京了。」沈予笑對出岫道,語中隱含不舍與遺憾:「明日早朝之上我要謝恩,還要接受封王之禮、準備北上事宜,恐怕這一個月都會異常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