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我的靈魂深處感到一陣刺痛。瑪瑞斯執起我的手,說我們該走了,我們要偷偷去聖馬克修道院看看。
“這裡可是裁決薩沃那洛拉的神聖之地,”他說,“我們得偷偷溜進去,別讓那些虔誠的院士們發覺。”我們再一次以魔法般的力量溜了進去。我感覺到主人強有力的臂膀攜引著我從一處穿行到另一處,我甚至看不清門框。我知道他想帶我看看弗拉·安吉利科的作品,這位畫家早已去世,他是一個畫僧,畢生都致力於為這座修道院繪畫。很久以前,在那遙遠黑暗的洞穴修道院,我差一點也成了類似的角色。只是幾秒鐘的功夫,我們已經悄無聲息地落在聖馬克修道院方形迴廊之間潮濕的草坪上,這座寧靜的花園被米開洛佐修建的涼亭環繞,四面是高高的牆壁。
我的吸血鬼聽覺頓時就捕捉到很多祈禱的聲音。那是絕望而激動的祈禱,來自曾經對薩沃那洛拉表示忠誠或同情的人。我掩住耳朵,仿佛這愚蠢的人類手勢可以向神明表示:我再也受不了這些話了。
主人用安撫的聲音對我言語,打破了這些思想的長驅直入。
“來吧,”他握住我的手,“我們一間間屋子地看,這裡對你來說已經足夠亮了,你可以看清那位僧侶的作品。”“你說所有僧侶臥室里的畫都是弗拉·安吉利科畫的?”我還以為他的作品一定是放在禮拜堂或者其他公共房間。“所以我才帶你來看,”主人說著,帶我走上樓梯,步入一座寬闊的石頭迴廊。他打開邊上的第一扇門,我們輕捷無聲地步入,根本沒有驚醒睡在裡面的那個僧人,他蜷縮在硬梆梆的床板上,額上冷汗涔涔。“別看他的臉,”主人柔聲說,“否則你會看到他痛苦的夢魘。現在來看看這面牆壁吧,看吧,你看到了什麼?”我頓時憬悟。是的,弗拉·安吉利科原名喬凡尼,是崇高的技藝使他享有聖安吉利科的美名。他的作品是我們時代的感官之美與舊時代虔誠棄世藝術的奇妙結合。我凝望著這幅耶穌在客西馬尼花園被捕的壁畫,透視法明亮優雅,無懈可擊。瘦削平板的人形很像被刻意拉長的俄國聖像風格,但人物的面龐柔和可親,表情誠摯感人。所有人都被賦予某種仁慈善意的光輝:耶穌正在指責弟子中有人出賣他,門徒們只能眼巴巴地望著他,一個頂盔冠甲的不幸士兵,正準備把耶穌帶走,其他士兵則旁觀著這一幕。
我被這無可置疑的善意所震撼,這是一種極富感染力的純真,這一情景揭開了世界得到拯救的序幕,而畫家對他筆下這場悲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懷有崇高的憐憫之情。
瑪瑞斯很快把我帶進另一個房間,他無聲地打開門,熟睡的房主永遠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裡的圖也是在耶穌蒙難的客西馬尼花園,耶穌在被捕前,和門徒們在一起,其他人都睡熟了,而他孤獨一人向那天上的父祈求力量。作為一個俄羅斯人,我馬上就捕捉到了其中舊式風格的影響。衣服上的褶皺,拱門的使用,人物頭上的暈光,整幅畫面的協調整飭無不與舊時代相連,但畫面上仍然閃爍著全新的義大利式的溫暖光輝,她那無可否認的對人性的熱愛,就主耶穌本人也具備強烈的人性。
我們一間間屋子地看過去,飽覽著耶穌的生平,最初的聖禮上,耶穌獻出象徵他的肉體與鮮血的麵包,這是多麼感人啊。在做登山寶訓的時候,崎嶇的岩石環繞著耶穌和他的聽眾,仿佛為他披上高貴華麗的長袍。
我們走到受難像前,耶穌的屍體被交給聖母瑪麗亞,這張畫裡面我主臉上的痛苦神情簡直令我心碎。聖母臉上的悲慟充滿關切之情,她身邊的聖徒一臉恭順,生著一張溫和白皙的佛洛倫薩人的面孔,和這城市千百個普通人像沒什麼兩樣,只是多了一圈棕色短髭而已。
看到最後一幅畫時,我認為自己完全領會了主人的這一課。這幅畫的舊式風格更為明顯,與我那童年時代掌握的珍貴技藝緊密相連。這充分顯示了作畫的這位隸屬多米尼克僧團的僧侶從容而又熾烈的不朽天才。我們靜靜地離開了這充滿淚水和頌禱的,整潔可愛的所在。
我們投身夜色,在寒冷與喧囂的黑暗中趕回威尼斯。當我們到家的時候,離天明還有片刻,可以在燈火溫暖的豪華臥室中坐下來傾談。
“你看到了,”瑪瑞斯問我,他坐在桌邊,手裡拿著鋼筆,邊說話邊蘸著墨水,打開他大大的日記本,“在那遠方的基輔,修道室如同潮濕的土穴一般,聖潔無比,但卻陰森黑暗,如同一張吞噬一切的血盆大口,最終會侵蝕所有的生命,毀掉一切藝術。”我抱緊雙臂,渾身顫抖,凝視著他。“但在佛洛倫薩,在這裡,弗拉·安吉利科這位聰慧的教師把什麼樣的傑作遺留給了他的兄弟們啊!這樣恢弘的畫面定能使他們每時每刻都記得我主所經歷的苦難。”他低頭寫了幾行字,然後繼續說道,“弗拉·安吉利科從不輕視能夠悅人眼目的工作,他願讓上帝賦予人間的所有美麗色彩充溢人們的視線,因為正是上帝賜予了人類雙眼。他情願這樣,阿瑪迪歐,而不是……而不是讓這些作品被禁閉在黑暗的地穴里。”我想了很久才明白,這些本來是一回事。穿過修道院安靜的臥室,觀賞一位僧侶的作品,原來是為了驗證主人的理論。“這是一個光輝的時代,”瑪瑞斯輕聲說道,“古代的優秀遺產被重新開掘出來,並賦予全新的形式。你問我基督是不是我們的主,阿瑪迪歐,我告訴你,他有這個可能。因為不管是否出於自覺,他讓我們相信,他和他的使徒們一生只傳播愛……”我知道他還沒有說完,於是等待他繼續說下去。房間裡是如此溫暖,潔淨而明亮,令人愉悅,而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時刻的瑪瑞斯,頎長挺拔的他披散金髮,褪下了紅色的披風,手中執筆,安謐地深思,深邃的藍色雙眸仿佛穿越此際,穿越他所生活過的任何漫長時代,上下求索著真理的面容。那本厚厚的日記放在書桌的一個台子上,提供最舒適的角度,小巧玲瓏的墨水瓶被安置在精雕細刻的銀池裡。他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銀制燭台,上面燃著八隻粗圓的蠟燭,燭台上滿是浮雕華麗的小小天使,翅膀伸展,呼之欲出,蓬鬆的捲髮覆著豐滿圓潤的面頰與安詳的眼睛。
“這裡可是裁決薩沃那洛拉的神聖之地,”他說,“我們得偷偷溜進去,別讓那些虔誠的院士們發覺。”我們再一次以魔法般的力量溜了進去。我感覺到主人強有力的臂膀攜引著我從一處穿行到另一處,我甚至看不清門框。我知道他想帶我看看弗拉·安吉利科的作品,這位畫家早已去世,他是一個畫僧,畢生都致力於為這座修道院繪畫。很久以前,在那遙遠黑暗的洞穴修道院,我差一點也成了類似的角色。只是幾秒鐘的功夫,我們已經悄無聲息地落在聖馬克修道院方形迴廊之間潮濕的草坪上,這座寧靜的花園被米開洛佐修建的涼亭環繞,四面是高高的牆壁。
我的吸血鬼聽覺頓時就捕捉到很多祈禱的聲音。那是絕望而激動的祈禱,來自曾經對薩沃那洛拉表示忠誠或同情的人。我掩住耳朵,仿佛這愚蠢的人類手勢可以向神明表示:我再也受不了這些話了。
主人用安撫的聲音對我言語,打破了這些思想的長驅直入。
“來吧,”他握住我的手,“我們一間間屋子地看,這裡對你來說已經足夠亮了,你可以看清那位僧侶的作品。”“你說所有僧侶臥室里的畫都是弗拉·安吉利科畫的?”我還以為他的作品一定是放在禮拜堂或者其他公共房間。“所以我才帶你來看,”主人說著,帶我走上樓梯,步入一座寬闊的石頭迴廊。他打開邊上的第一扇門,我們輕捷無聲地步入,根本沒有驚醒睡在裡面的那個僧人,他蜷縮在硬梆梆的床板上,額上冷汗涔涔。“別看他的臉,”主人柔聲說,“否則你會看到他痛苦的夢魘。現在來看看這面牆壁吧,看吧,你看到了什麼?”我頓時憬悟。是的,弗拉·安吉利科原名喬凡尼,是崇高的技藝使他享有聖安吉利科的美名。他的作品是我們時代的感官之美與舊時代虔誠棄世藝術的奇妙結合。我凝望著這幅耶穌在客西馬尼花園被捕的壁畫,透視法明亮優雅,無懈可擊。瘦削平板的人形很像被刻意拉長的俄國聖像風格,但人物的面龐柔和可親,表情誠摯感人。所有人都被賦予某種仁慈善意的光輝:耶穌正在指責弟子中有人出賣他,門徒們只能眼巴巴地望著他,一個頂盔冠甲的不幸士兵,正準備把耶穌帶走,其他士兵則旁觀著這一幕。
我被這無可置疑的善意所震撼,這是一種極富感染力的純真,這一情景揭開了世界得到拯救的序幕,而畫家對他筆下這場悲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懷有崇高的憐憫之情。
瑪瑞斯很快把我帶進另一個房間,他無聲地打開門,熟睡的房主永遠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裡的圖也是在耶穌蒙難的客西馬尼花園,耶穌在被捕前,和門徒們在一起,其他人都睡熟了,而他孤獨一人向那天上的父祈求力量。作為一個俄羅斯人,我馬上就捕捉到了其中舊式風格的影響。衣服上的褶皺,拱門的使用,人物頭上的暈光,整幅畫面的協調整飭無不與舊時代相連,但畫面上仍然閃爍著全新的義大利式的溫暖光輝,她那無可否認的對人性的熱愛,就主耶穌本人也具備強烈的人性。
我們一間間屋子地看過去,飽覽著耶穌的生平,最初的聖禮上,耶穌獻出象徵他的肉體與鮮血的麵包,這是多麼感人啊。在做登山寶訓的時候,崎嶇的岩石環繞著耶穌和他的聽眾,仿佛為他披上高貴華麗的長袍。
我們走到受難像前,耶穌的屍體被交給聖母瑪麗亞,這張畫裡面我主臉上的痛苦神情簡直令我心碎。聖母臉上的悲慟充滿關切之情,她身邊的聖徒一臉恭順,生著一張溫和白皙的佛洛倫薩人的面孔,和這城市千百個普通人像沒什麼兩樣,只是多了一圈棕色短髭而已。
看到最後一幅畫時,我認為自己完全領會了主人的這一課。這幅畫的舊式風格更為明顯,與我那童年時代掌握的珍貴技藝緊密相連。這充分顯示了作畫的這位隸屬多米尼克僧團的僧侶從容而又熾烈的不朽天才。我們靜靜地離開了這充滿淚水和頌禱的,整潔可愛的所在。
我們投身夜色,在寒冷與喧囂的黑暗中趕回威尼斯。當我們到家的時候,離天明還有片刻,可以在燈火溫暖的豪華臥室中坐下來傾談。
“你看到了,”瑪瑞斯問我,他坐在桌邊,手裡拿著鋼筆,邊說話邊蘸著墨水,打開他大大的日記本,“在那遠方的基輔,修道室如同潮濕的土穴一般,聖潔無比,但卻陰森黑暗,如同一張吞噬一切的血盆大口,最終會侵蝕所有的生命,毀掉一切藝術。”我抱緊雙臂,渾身顫抖,凝視著他。“但在佛洛倫薩,在這裡,弗拉·安吉利科這位聰慧的教師把什麼樣的傑作遺留給了他的兄弟們啊!這樣恢弘的畫面定能使他們每時每刻都記得我主所經歷的苦難。”他低頭寫了幾行字,然後繼續說道,“弗拉·安吉利科從不輕視能夠悅人眼目的工作,他願讓上帝賦予人間的所有美麗色彩充溢人們的視線,因為正是上帝賜予了人類雙眼。他情願這樣,阿瑪迪歐,而不是……而不是讓這些作品被禁閉在黑暗的地穴里。”我想了很久才明白,這些本來是一回事。穿過修道院安靜的臥室,觀賞一位僧侶的作品,原來是為了驗證主人的理論。“這是一個光輝的時代,”瑪瑞斯輕聲說道,“古代的優秀遺產被重新開掘出來,並賦予全新的形式。你問我基督是不是我們的主,阿瑪迪歐,我告訴你,他有這個可能。因為不管是否出於自覺,他讓我們相信,他和他的使徒們一生只傳播愛……”我知道他還沒有說完,於是等待他繼續說下去。房間裡是如此溫暖,潔淨而明亮,令人愉悅,而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時刻的瑪瑞斯,頎長挺拔的他披散金髮,褪下了紅色的披風,手中執筆,安謐地深思,深邃的藍色雙眸仿佛穿越此際,穿越他所生活過的任何漫長時代,上下求索著真理的面容。那本厚厚的日記放在書桌的一個台子上,提供最舒適的角度,小巧玲瓏的墨水瓶被安置在精雕細刻的銀池裡。他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銀制燭台,上面燃著八隻粗圓的蠟燭,燭台上滿是浮雕華麗的小小天使,翅膀伸展,呼之欲出,蓬鬆的捲髮覆著豐滿圓潤的面頰與安詳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