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府台師範學校,民國時,『瓊崖中學堂』改稱『瓊崖中學』,1920年,又改為『廣東省立第六師範』,簡稱“六師”師範學制五年,附設中學學制四年,是瓊島的最高學府。歷年在府台師範培育出來,在國共兩黨中授有將軍銜者,就有四十多人。
解放前,改稱現在『府台師範學校』。學校曾是革命的搖籃,解放前一二年,革命志士、熱血青年,就在這裡成立『府海學生讀書會』,『府海中上學校學生聯合會』,領導學生進行“反內戰”、“反飢餓”的遊行示威。“府海地下學聯”受中共府海地區直接領導,二年中,在中共瓊崖黨組織安排下,分批向瓊崖革命根據地,輸送了七十多名青年學生,參軍參政。
1949年7月,天崖縱隊女副司令劉秋菊,忽然病故,頓生“特務下毒”疑雲,迅速掀起抓“特務”的白色恐布,府台師範學校出身、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男女革命青年學生,從逮捕、取證至結案,僅七天時間,一下就槍殺了林雲、吳慰君、何天嘯等二十多人;被肉刑拷打、指供、廹供至傷、至殘、坐冤獄者達300多人。此前,丘逢清在蘿荳刑斗的林群,他堂弟就是被殺者之一。濫殺“府海地下學聯”無辜青年一案,就是延安整風運動,追殺“AB團”的翻版。
二年後的1952年夏秋,發生在大昌県十三區、由魔頭丘逢清主導的“十三區慘案”、“珠溪中學慘案”,同樣以抓抓“特務”為名,殘害無辜,不能不說又是“府海學聯特務案”的翻版。歷史悲劇在不斷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經華南分局、省委調查組下來調查十三區特務案的同時,調查二三年前發生的“府海學聯特務案”。當時,調查組得出的結論是:“府海學聯”確係一個特務組織,對此案的審理及處理,基本上是正確的。這個結論和對“十三區慘案”調查結論:沒有疑點,同出一轍。
之後,中央公安部再派員下來,第二次重新調查“府海學聯特務案”,這回,調查匯證了大量證據,證實確為寃案。在第一次調查不足半年後,即一九五三年三月下旬,正式平反。主要辦案幹部,撤消黨內職務處分。被殺的學生及有關人員三十一人,全部追認為“烈士”。
在同年三月廿四日幹部大會上,行署主要領導人馮XX主任,作了深刻的檢討,他承認,在處理“府海學聯特務案”時,“在處理方法上採取逼、供、信,吊打、電刑、竹籤插指甲”,都是“惡劣的作風”;“不是實事求是,不重證據,沒有調查研究……注重口供,判刑也是以口供來決定……這些口供都是假的,逼出來的”;“對於知識分子的教育、改造的政策未掌握好,判刑,逼供,處死,這錯誤是嚴重的。”(筆者註:數據源於《歷史的真相》——瓊崖地下學聯史補充資料專輯。)
行署主要領導人,對“府海學聯”慘案所做的檢討和結論,也正好可以借鑑,來當作對十三區、珠溪中學“特務”寃案的發生和處理,在理論上的總結。辦案者所施用的法西斯酷刑,同出一轍,甚至更為殘酷。幸好當時“府海學聯特務案”已醞釀平反,在行署韋副書記和蕭副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程德恭才敢果斷地為珠溪中學“特務”案平反。
周泰柏青年時,在府台師範學校讀書,他和吳干桐在『六師』時同學,就是指這個時期。幾十年後,周泰柏在珠溪中學,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十三區特務案”,平反雪冤後,再回府台師範學校任教,又碰到府台師範學校為“府海學聯特務案”平反正名之沉重時刻,歷史悲劇和他個人的命運,就是這麼之巧合,好似“寃案”兩字,對周泰柏來說,總是如影隨形。
周泰柏在府台師範學校任教後,1953年,土改複查,周泰柏一戶改為中農;往後幾年,社會上經歷“三反”、“五反”、“反武訓傳”、“反胡風集團”、“知識分子思想改造”、“肅反”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周泰柏雖然也經歷了不少的麻煩和壓力,歷史舊帳,總是被人翻過來、炒過去,但總算熬了過去,相安無事。
果然,1957年春夏,在民主黨派座談會上,為幫助共產黨整風,本來周泰柏一直緘默無言,但經不住領導的再三動員,他說話了。三句不離本行,周泰柏總是孜孜不倦地申述他的“教育興國”理念,埋怨現行教育政策,沒有善用和保護現有教師資源,令到許多舊知識分子受到傷害,感到報國無門……“反右”鬥爭開始,周泰柏再次中箭落馬,成為“右派”,並曾為此一度重投監獄。後來,總算寬大處理,戴“右派”帽子,留校管制使用。曾經救過周泰柏一命的老朋友程德恭,“反右”時,不但救不了摯友周泰柏,反而他因跟周泰柏的私交關係受牽連,背負“右傾”的罪名……
1962年,“反右”後幾年來,一直夾著尾巴作人的周泰柏,在“大饑荒”中病故,身後蕭條。他看不到自己“教育興國”的抱負,在中華大地開花結果,成為千古遺憾!但半個世紀後,歷史已作出判決:“反右”的擴大化是錯誤的。這對於煙消雲散的周泰柏,已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僅僅是對活著的妻子、兒女,增添不堪回首的唏噓!歷史悲劇的重演,譜寫了一段沉重的歷史。
解放前,改稱現在『府台師範學校』。學校曾是革命的搖籃,解放前一二年,革命志士、熱血青年,就在這裡成立『府海學生讀書會』,『府海中上學校學生聯合會』,領導學生進行“反內戰”、“反飢餓”的遊行示威。“府海地下學聯”受中共府海地區直接領導,二年中,在中共瓊崖黨組織安排下,分批向瓊崖革命根據地,輸送了七十多名青年學生,參軍參政。
1949年7月,天崖縱隊女副司令劉秋菊,忽然病故,頓生“特務下毒”疑雲,迅速掀起抓“特務”的白色恐布,府台師範學校出身、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男女革命青年學生,從逮捕、取證至結案,僅七天時間,一下就槍殺了林雲、吳慰君、何天嘯等二十多人;被肉刑拷打、指供、廹供至傷、至殘、坐冤獄者達300多人。此前,丘逢清在蘿荳刑斗的林群,他堂弟就是被殺者之一。濫殺“府海地下學聯”無辜青年一案,就是延安整風運動,追殺“AB團”的翻版。
二年後的1952年夏秋,發生在大昌県十三區、由魔頭丘逢清主導的“十三區慘案”、“珠溪中學慘案”,同樣以抓抓“特務”為名,殘害無辜,不能不說又是“府海學聯特務案”的翻版。歷史悲劇在不斷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經華南分局、省委調查組下來調查十三區特務案的同時,調查二三年前發生的“府海學聯特務案”。當時,調查組得出的結論是:“府海學聯”確係一個特務組織,對此案的審理及處理,基本上是正確的。這個結論和對“十三區慘案”調查結論:沒有疑點,同出一轍。
之後,中央公安部再派員下來,第二次重新調查“府海學聯特務案”,這回,調查匯證了大量證據,證實確為寃案。在第一次調查不足半年後,即一九五三年三月下旬,正式平反。主要辦案幹部,撤消黨內職務處分。被殺的學生及有關人員三十一人,全部追認為“烈士”。
在同年三月廿四日幹部大會上,行署主要領導人馮XX主任,作了深刻的檢討,他承認,在處理“府海學聯特務案”時,“在處理方法上採取逼、供、信,吊打、電刑、竹籤插指甲”,都是“惡劣的作風”;“不是實事求是,不重證據,沒有調查研究……注重口供,判刑也是以口供來決定……這些口供都是假的,逼出來的”;“對於知識分子的教育、改造的政策未掌握好,判刑,逼供,處死,這錯誤是嚴重的。”(筆者註:數據源於《歷史的真相》——瓊崖地下學聯史補充資料專輯。)
行署主要領導人,對“府海學聯”慘案所做的檢討和結論,也正好可以借鑑,來當作對十三區、珠溪中學“特務”寃案的發生和處理,在理論上的總結。辦案者所施用的法西斯酷刑,同出一轍,甚至更為殘酷。幸好當時“府海學聯特務案”已醞釀平反,在行署韋副書記和蕭副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程德恭才敢果斷地為珠溪中學“特務”案平反。
周泰柏青年時,在府台師範學校讀書,他和吳干桐在『六師』時同學,就是指這個時期。幾十年後,周泰柏在珠溪中學,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十三區特務案”,平反雪冤後,再回府台師範學校任教,又碰到府台師範學校為“府海學聯特務案”平反正名之沉重時刻,歷史悲劇和他個人的命運,就是這麼之巧合,好似“寃案”兩字,對周泰柏來說,總是如影隨形。
周泰柏在府台師範學校任教後,1953年,土改複查,周泰柏一戶改為中農;往後幾年,社會上經歷“三反”、“五反”、“反武訓傳”、“反胡風集團”、“知識分子思想改造”、“肅反”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周泰柏雖然也經歷了不少的麻煩和壓力,歷史舊帳,總是被人翻過來、炒過去,但總算熬了過去,相安無事。
果然,1957年春夏,在民主黨派座談會上,為幫助共產黨整風,本來周泰柏一直緘默無言,但經不住領導的再三動員,他說話了。三句不離本行,周泰柏總是孜孜不倦地申述他的“教育興國”理念,埋怨現行教育政策,沒有善用和保護現有教師資源,令到許多舊知識分子受到傷害,感到報國無門……“反右”鬥爭開始,周泰柏再次中箭落馬,成為“右派”,並曾為此一度重投監獄。後來,總算寬大處理,戴“右派”帽子,留校管制使用。曾經救過周泰柏一命的老朋友程德恭,“反右”時,不但救不了摯友周泰柏,反而他因跟周泰柏的私交關係受牽連,背負“右傾”的罪名……
1962年,“反右”後幾年來,一直夾著尾巴作人的周泰柏,在“大饑荒”中病故,身後蕭條。他看不到自己“教育興國”的抱負,在中華大地開花結果,成為千古遺憾!但半個世紀後,歷史已作出判決:“反右”的擴大化是錯誤的。這對於煙消雲散的周泰柏,已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僅僅是對活著的妻子、兒女,增添不堪回首的唏噓!歷史悲劇的重演,譜寫了一段沉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