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泰柏病故後,葬回他的出生地,珠溪河畔的崗坡。只有悠悠長流的珠溪河水,滿崗的蒼松翠柏和修竹笙篁,長伴這位一代宿儒宗師長眠!

  周泰柏生前,諄諄教誨他的兒女,勿圖高官厚祿,勿玩政治,因為政治最骯髒;勿經商,因為逢商必奸,發大財必然,再多錢也是不義之財;為人處世,要立品,要誠信,要講道義;要努力讀書,要走“教育興國”之路。

  可是,因為有周泰柏這樣一位塵債永遠還不清的父親,為子女者,中學都無法讀完,就回農村務農。當了一世與高官政治無緣、與商賈錢財無關、真正成為“書不如蕃薯”的赤腳農夫。

  周泰柏泉下有知,不知將作何辭!正是:

  拜師北大一驊騮,北伐揚威志未酬;

  棄武從文報國是,培桃育李不言休!

  還鄉執教感知遇,橫禍蒙冤作楚囚;

  坎坷一生堪警世,泰峰松柏屹千秋!

  下卷 水落石出 餘韻 半紀滄桑游故地 一瓣心香吊宗師

  半個世紀之後,物換星栘,滄海桑田,經過改革開放,時局穩定,國運昌隆,一群原珠溪中學同學,從全國各地相約回到了哺育他們成長的珠溪河,故地重遊。

  當年死裡逃生的李騰,後來出國,現在已是海外一間跨國公司的董事長。李騰很有情義,難得幾十年一直還和窗友劉青雲、文少萍夫婦通信,保持聯絡;改革開放後,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他多次回國洽商生意。他委託劉青雲夫婦和江道良的兒子江波,千方百計尋訪,終於尋得幾位當年共患難、同生死之老同學。李騰提議,由他資助全部費用,組團回鄉,尋覓逝去的歷史鴻爪。

  代表團中,有劉青雲、文少萍夫婦和兒子劉峰;連賡、朱嬌芝夫婦和女兒連懐珠;何敦民、黃麗霞夫婦和兒子何雄,黃麗霞就是當年珠溪中學為禁閉室值班的小學妹。還有潘雲妮母女、孫若茵母子。經歷過生死刼難的江道良,已在特殊時期中亡故,夫人趙筠妤百病纏身,無法遠行,江道良的兒子江波隨團回來。江波是李騰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總代理,他協助李騰尋查和聯絡這些父輩的患難知交。他們還相約到,幾位見證當年歷史的男女同學,一行近二十人一起回瓊。

  江波也打聽到,陳威易地讀完高中,考不上大學,他老子陳哲給他謀份工作,他嫌工作辛苦、工資低微,不安於業;他結過二次婚,皆仳離,兒女不願跟隨他;他父子常爭吵,陳哲被活活激死;特殊時期中,陳威當造反頭頭,專橫拔扈,動輒打人、抓人施酷刑,後死於武鬥的亂彈中。此事江波告訴劉青雲他們,也令他們不勝感慨!

  劉青雲一行,除了隨行的子女,皆是在不同工作崗位上退休、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們經歷半個世紀的紅塵苦樂,個個頭髮斑白,滿臉滄桑。往事已逝,韶華難尋;但他們的窗誼永存,如煙往事,卻畢世難忘。

  劉青雲一行飛到海椰城,稍事休息後,專程驅車去某県某中學,拜祭姜嫣蘭老師的墳墓。姜老師是劉青雲的岳母,文少萍的生母,李騰的乾媽。姜老師是在1957年“反右”時,遭盡凌辱和折磨,投水自殺身亡。當時,劉青雲和文少萍剛好已考上清華大學,他們善於韜光養晦,互相扶持,度過“反右”之危岩險灘;克服葬母之悲痛,堅強地支撐下去;劉青雲和文少萍結婚後,生兒育女,又經歷漫長的特殊時期,歷盡九死一生、悲歡離合的苦難坎坷,一家人總算活下來,一直到退休。

  今天,對著苦難一生的姜嫣蘭的墳塋,劉青雲、文少萍和李騰一眾,回首往事,不勝唏噓!姜嫣蘭泉下有知,安息吧!

  他們在海椰城拜訪了經歷九死一生而倖存、幽居海椰城仍健在的老校長黎峰嵐。黎校長當年為了保護他們這班蒙難學子,冒險扣壓資料,為平反昭雪,保存了難能可貴的證詞,為扭轉乾坤立了大功。這些古稀學子,始終不忘耄耋高齡的恩師,

  師恩浩蕩,沒齒難忘!黎翁峰嵐也感動得老淚縱橫!

  他們順道膽仰了羅牛山的海椰市烈士陵園,在剛修建完成的紀念碑前,憑弔“府海學聯”三十一位烈士!當年十三區慘案、珠溪中學慘案,就是府海學聯慘案的翻版和重演,機緣湊合,劉青雲、江道良、連賡、李騰、潘雲妮、文少萍他們,才不致於步著林雲、吳慰君、陳義俠、何天嘯等二三十位精英的後塵,枉赴黃泉!他們憑弔這些份屬同代、未緣謀面、壯志未酬之先烈,世事滄桑,感慨萬千!

  劉青雲一行,拜訪母校珠溪中學,人面桃花,面目全非,唯獨校園裡二棵琵琶樹和大門前二棵鳳凰樹,依然生機勃勃;半月塘已找不到蹤影,再償不到荷花、聞不到荷香;校門外附近,時過境遷,諸多變異;椰林疏影,行徑清幽,小道逶迤,似曾相識,但也難尋覓到,往年美夢的一顰一笑,一鱗半爪。

  劉青雲一行,專程到蘿荳塘窪村,拜訪周泰柏校長居住農村的兒子周阿權。李騰看到周阿權身居陋室,一窩子兒孫,生活艱難,便私下送給他一個紅封,希望他能做點小生意,糊家活口。之後,由周阿權代準備冥鏹香燭,次日一早去拜祭葬於珠溪河畔、崗坡松柏之間、一代宗師周公泰柏校長的墳塋。

  大家一致推舉,由讀文科出身的文少萍,執筆宣寫和宣讀祭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