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伏威心中一嘆,也明白大華皇帝的意思。

  平定天下的時候,為了宣傳仁義,做個其它諸侯勢力看,前面生擒的諸侯王或許會留住性命,以招降安撫其它諸侯,瓦解他們抵抗的決心,但是,到了亂世的末尾,最後的諸侯王已經沒有了用處,如果不識時務,死戰到底,那麼最後的結局一定不會多好,因為朝廷無須再做給別人看了。

  就在這時,有侍衛在門外唱喏道:「啟稟陛下,有八百里加急軍情送來。」

  羅昭雲聞言後,對著杜伏威道:「你先退下吧!」

  杜伏威起身,跟隨殿內的侍衛出去,外面的侍衛則送加急軍情進殿。

  內侍宦官呈遞上來,羅昭雲打開一看,是李靖親筆所寫的摺子,介紹了蕭梁的軍情,七日前李靖所率的十萬大軍,與梁國的大將軍冉肇則對峙在百里洲的地方,兩軍展開廝殺對拼。

  前幾日互有傷亡,就在兩日前的夜晚,李靖派出一支精騎兵,出其不意,從冉肇則的大營背後殺入,利用黑火藥搗亂糧草和戰馬,使得大營一片大亂。主力趁機進攻大營陣地,冉肇則無奈下令撤軍。

  但李靖料敵先機,算準了冉肇則撤走的路線,設兵埋伏,殺死梁軍大將冉肇則,奸敵上萬,俘敵兩萬多人。

  竟然是一份捷報!

  羅昭雲微微一笑,這個戰神李靖,還真是沒有讓他失望,完全獨當一面,從出兵歸州開始,沿著長江一路向東推進,攻克峽州、荊門山、清江口、枝江城,剛剛又占據了百里洲,這是梁國都城江陵的西大門,屯兵護衛的地方,就相當於函谷關對咸陽的作用。

  從百里洲再往江陵去,只有三百里,渡過江去,一馬平川,再無屏障了。

  可以說,江陵城已經在李靖大軍下一個攻擊目標,而且沒有防護的暴露,十分危險了。

  「梁國的事,無須分心了。」羅昭雲露出欣慰的笑容,打打殺殺這麼多年,終於要完成統一了。

  梁國交給李靖了,相信一個月後,兩湖一帶的蕭銑、董景珍、林士弘等人,都會被平定。

  羅昭雲只要安心對付江南就可以了,如果順利,可以再入冬前,班師回朝了。

  「黃門侍郎擬筆傳赦,江都城內貼出告示,並送往洛陽、長安各一份。赦書內容是朝廷大軍東西告捷,梁國被李靖平定大半,如今揮師進攻江陵城;東面戰線,江北已定,只剩江南一隅,天下即將一統!」羅昭雲說的鏗鏘有力,透出強大的自信。

  黃門侍郎蕭瑀起筆潤詞,很快一封聖旨赦書就寫好了,由羅昭雲加蓋印章後,立即生效,發往三地。

  羅昭雲心情不錯,站起身,都到懸掛的社稷山河圖前,有一種俯瞰天下的氣度和威嚴。

  隋唐之交的亂世,自己有幸參與其中,從十幾歲開始戎馬生涯,到如今而立之年,已經接近完成安天下的大業,恍如一場夢境般。

  羅昭雲把自己是穿越者的秘密,一直隱藏在心裡,沒有對任何人講過,正是這個特殊優勢,才讓他在諸侯梟雄和歷史人物中,未卜先知,提前布局,完成了逆襲和轉變,革鼎乾坤,逆天改命!

  第1066章 渡江做說客

  長江滾滾,浪花翻騰,東流到海,一去不復回。

  自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傑,臨江憑弔,感慨長江的豪邁與水勢。

  此刻,一艘不起眼的篷船,從北岸駛向了南岸,篷船內,杜伏威與西門君儀夫婦面對面坐著,正在渡江,三人的目光不自然地回望北岸。

  在一個月前,他們還是歷陽郡梟雄,占據歷陽、江都、鍾離三軍,江北之地都在他們的管控之下,杜伏威是江北的霸主,一聲號令,二十萬江淮軍聽從調遣。

  但眼下只剩下他們三人,顯得有些淒涼。

  「真想不到,一個月過去,我們江淮軍就一敗塗地,三個郡啊,就這樣被朝廷收拾了。」西門君儀還是想不通,為何會敗的這麼快。

  剛開始,他們開始占據了上風,似乎從羅昭雲御駕親征之後,形勢就急劇逆轉了。

  西門君儀的夫人王氏用手捅了他一下,讓他注意言辭,畢竟江淮軍的主事人是杜伏威,他才是最大的失敗者,一敗塗地,心情應該更糟糕。

  杜伏威接下腰間的酒壺,飲下一些,苦笑道:「當初是我太輕敵了,也小覷了天下英雄,總覺得自己稱霸江淮,已經是人中龍鳳,並沒有對朝廷,尤其是這個陛下多重視,沒有想到,他比傳聞的更會用兵,思維更獨特,非吾等之敵!」

  王漱蘭嘆道:「其實,北方那麼多梟雄,割據一方,最後都被他收拾了,這也是他的實力,我們的軍隊與朝廷正規軍比起來,在武器裝備,兵甲戰馬等方面,都有所不如。」

  杜伏威說道:「這就是大勢,無人能夠抗衡,北方已經統一,只差蕭梁垂死掙扎,以及江南一塊亂局而已,扛不住多久。我們這次回到江南,如果能夠遊說成功,減少傷亡,也算對江南百姓一個交待。許多昔日的將領,也不必再戰死了,對抗朝廷,以及沒有了意義,不如早一點歸順,一些人還能繼續為朝廷效力,得到官爵,在大華新朝中,站住腳跟,也能保護好族人。」

  西門君儀似乎有些不願意做朝廷的官員,興致不高,問向杜伏威:「義父,若是江南真的穩定下來,你還會在朝廷做官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