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頁
如果派出杜伏威去遊說,兵不血刃,解決南江問題,那就更好了。
杜伏威被提上來時,沒有了前幾日的狼狽和血跡,身上的甲冑全部換下,穿著一襲青衫,身體挺拔,倒是有一些梟雄氣概。
不過手腕和腳腕都有鐵鏈,給整體形象帶來一些折扣。
這樣做倒不是不優待俘虜,實在是杜伏威的武藝高強,如果不上了鐵鏈,恐怕這頭雄獅發威起來,不好對付。
羅昭雲坐在高椅上,看著階下囚的杜伏威,心態如常,沒有扼腕惜才,也沒有冷嘲熱諷,如今在他這個高度,天下一統,勢不可擋,對武將人才的渴望,已經不如當初那麼強烈了。
「草民杜伏威,見過大華陛下!」
杜伏威還是識時務的,沒有死抗到底,他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歷陽的家眷和族人考慮,所以,沒有在這裡裝英雄好漢,非要以死明志的念頭。
「杜伏威,你禍亂江淮,對抗朝廷,可知罪?」
杜伏威淡然道:「天下亂局未定,諸侯割據,各為其主,江淮並非大華朝廷所用,我率江淮人士揭竿而起,也是為了守護家鄉安寧,不想任人魚肉,何罪之有?」
羅昭雲道:「可萬千大華將士,卻是因你江淮軍,戰死沙場,數萬水師,以及先鋒精銳,死在了江淮土地上。」
杜伏威沉默了片刻,這倒是事實,大華軍隊死了不少,江淮士卒也陣亡了六七萬,都有損傷。
「草民願意將功贖過!」
「如何贖過?」羅昭雲等的就是他自己說出來。
杜伏威心知肚明,大華皇帝非常精明,不會主動有求於他這個罪臣,雖有招攬之心,但是江淮軍畢竟擊殺了數萬大華將士,做皇帝的如果一道旨意就赦免了賊首的罪責,難免讓那些戰死的將士袍澤們心中不快,影響軍心。
若是杜伏威放低姿態,主動提出來,將功贖過,打動了大華皇帝,這就變得意義不同了。那大華皇帝就是念在杜伏威的價值,以及接下來減少將士傷亡的角度,讓杜伏威戴罪立功,反而名正言順,占據道德的制高點。
這是帝王的權謀之術,羅昭雲已經逐漸運用自如了,若是不懂這些帝王術,很難駕馭那麼多智謀如妖的古代名臣們。
光靠武力威懾,是不夠的,羅昭雲漸漸琢磨出了一些做皇帝的心得。
杜伏威繼續道:「長江以北已經被朝廷收復,但長江以南的幾個郡,仍然是群龍無首,不停朝廷調度的局面,尤其是丹陽郡的輔公拓,與我是結拜兄弟,他目前手握八萬重兵,以長江天險為界,聯合鄢陵郡、毗陵郡、吳郡、宜城郡等,抗衡朝廷一年半載也有可能,會給朝廷南下大軍造成諸多麻煩,也影響朝廷統一大業,若由草民過江去遊說,說不定,能夠勸說輔公拓歸降,並不血刃,收復丹陽郡,然後朝廷大軍渡過長江,一舉平定江南。」
「朕如何能信得過你的說辭,萬一你逃過江去,與輔公拓聯手,豈不是放虎歸山?」羅昭雲反問。
杜伏威苦笑道:「草民的義子、部將,被俘者甚多,而且歷陽郡的家眷和族人,想必不少人也被擒拿,杜某又豈是貪生怕死之輩,一個人逃命,然後棄這些家人和部將於不顧?」
羅昭雲點頭,有這些人質在手,倒是不擔心杜伏威渡江後會繼續造反,問道:「事成之後,朕可以赦免爾等罪行之身,給予一定封賞。」
杜伏威跪下道:「不敢求封賞,只要陛下能饒恕草民與家眷、部將們的罪行,免於刑罰殺戮,還我等自由身,便感恩於陛下。」
第1065章 革鼎乾坤
羅昭雲並沒有廢多少口舌,就說服了杜伏威,不是他口才有多好,而是杜伏威識時務,能夠認清大勢。
如果杜伏威硬抗到底,倔強不服,等待他的就是轅門問斬,還會連累俘虜的諸多的將領與義子,以及歷陽郡的族人和家眷。
出於各方面考慮,杜伏威識相地選擇屈服,人在房檐下,不得不低頭了。
以前他是江淮梟雄,但此時此刻,只是俘虜、降臣,心境轉變很快,對他而言,並非什麼大屈辱,因為不論從武功、謀算、學識、視野、能力、魅力、雄心壯志方面,杜伏威與羅昭雲相比,那差得太多。
所以,杜伏威哪怕此時跪在地上,仰視著比他年輕二十歲的羅昭雲,也沒有任何不服,相反,他覺得輸給此人,並不冤枉,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爛,連朝廷大軍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如何擊垮了他們的盟軍,至今還有些想不通。
「你若能順利完成此時,朕不但赦免你與族人、家眷的罪名,還會封你一個爵位,去長安定居做官,待幾年之後,委派地方做地方刺史,也不是沒有可能。」
杜伏威拱手:「杜某先謝過陛下了。」
「此去江南,遊說輔公拓,打算帶誰做助手過江去?」
杜伏威沉思了一下,說道:「西門君儀夫婦最為適合,我只帶這二人過江,先接觸一些舊的部將,然後策反一些駐軍將領,這樣,一旦遊說不成,很可能會引發兵變。」
羅昭雲點頭道:「朝廷軍隊,會在七日後,從上游渡江,進攻丹陽郡南面的當塗、採石,然後橫推上去,若是輔公拓、沈法興等人不識時務,抵抗到底,最後朝廷可不會再網開一面,最後都要斬殺!」
杜伏威被提上來時,沒有了前幾日的狼狽和血跡,身上的甲冑全部換下,穿著一襲青衫,身體挺拔,倒是有一些梟雄氣概。
不過手腕和腳腕都有鐵鏈,給整體形象帶來一些折扣。
這樣做倒不是不優待俘虜,實在是杜伏威的武藝高強,如果不上了鐵鏈,恐怕這頭雄獅發威起來,不好對付。
羅昭雲坐在高椅上,看著階下囚的杜伏威,心態如常,沒有扼腕惜才,也沒有冷嘲熱諷,如今在他這個高度,天下一統,勢不可擋,對武將人才的渴望,已經不如當初那麼強烈了。
「草民杜伏威,見過大華陛下!」
杜伏威還是識時務的,沒有死抗到底,他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歷陽的家眷和族人考慮,所以,沒有在這裡裝英雄好漢,非要以死明志的念頭。
「杜伏威,你禍亂江淮,對抗朝廷,可知罪?」
杜伏威淡然道:「天下亂局未定,諸侯割據,各為其主,江淮並非大華朝廷所用,我率江淮人士揭竿而起,也是為了守護家鄉安寧,不想任人魚肉,何罪之有?」
羅昭雲道:「可萬千大華將士,卻是因你江淮軍,戰死沙場,數萬水師,以及先鋒精銳,死在了江淮土地上。」
杜伏威沉默了片刻,這倒是事實,大華軍隊死了不少,江淮士卒也陣亡了六七萬,都有損傷。
「草民願意將功贖過!」
「如何贖過?」羅昭雲等的就是他自己說出來。
杜伏威心知肚明,大華皇帝非常精明,不會主動有求於他這個罪臣,雖有招攬之心,但是江淮軍畢竟擊殺了數萬大華將士,做皇帝的如果一道旨意就赦免了賊首的罪責,難免讓那些戰死的將士袍澤們心中不快,影響軍心。
若是杜伏威放低姿態,主動提出來,將功贖過,打動了大華皇帝,這就變得意義不同了。那大華皇帝就是念在杜伏威的價值,以及接下來減少將士傷亡的角度,讓杜伏威戴罪立功,反而名正言順,占據道德的制高點。
這是帝王的權謀之術,羅昭雲已經逐漸運用自如了,若是不懂這些帝王術,很難駕馭那麼多智謀如妖的古代名臣們。
光靠武力威懾,是不夠的,羅昭雲漸漸琢磨出了一些做皇帝的心得。
杜伏威繼續道:「長江以北已經被朝廷收復,但長江以南的幾個郡,仍然是群龍無首,不停朝廷調度的局面,尤其是丹陽郡的輔公拓,與我是結拜兄弟,他目前手握八萬重兵,以長江天險為界,聯合鄢陵郡、毗陵郡、吳郡、宜城郡等,抗衡朝廷一年半載也有可能,會給朝廷南下大軍造成諸多麻煩,也影響朝廷統一大業,若由草民過江去遊說,說不定,能夠勸說輔公拓歸降,並不血刃,收復丹陽郡,然後朝廷大軍渡過長江,一舉平定江南。」
「朕如何能信得過你的說辭,萬一你逃過江去,與輔公拓聯手,豈不是放虎歸山?」羅昭雲反問。
杜伏威苦笑道:「草民的義子、部將,被俘者甚多,而且歷陽郡的家眷和族人,想必不少人也被擒拿,杜某又豈是貪生怕死之輩,一個人逃命,然後棄這些家人和部將於不顧?」
羅昭雲點頭,有這些人質在手,倒是不擔心杜伏威渡江後會繼續造反,問道:「事成之後,朕可以赦免爾等罪行之身,給予一定封賞。」
杜伏威跪下道:「不敢求封賞,只要陛下能饒恕草民與家眷、部將們的罪行,免於刑罰殺戮,還我等自由身,便感恩於陛下。」
第1065章 革鼎乾坤
羅昭雲並沒有廢多少口舌,就說服了杜伏威,不是他口才有多好,而是杜伏威識時務,能夠認清大勢。
如果杜伏威硬抗到底,倔強不服,等待他的就是轅門問斬,還會連累俘虜的諸多的將領與義子,以及歷陽郡的族人和家眷。
出於各方面考慮,杜伏威識相地選擇屈服,人在房檐下,不得不低頭了。
以前他是江淮梟雄,但此時此刻,只是俘虜、降臣,心境轉變很快,對他而言,並非什麼大屈辱,因為不論從武功、謀算、學識、視野、能力、魅力、雄心壯志方面,杜伏威與羅昭雲相比,那差得太多。
所以,杜伏威哪怕此時跪在地上,仰視著比他年輕二十歲的羅昭雲,也沒有任何不服,相反,他覺得輸給此人,並不冤枉,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爛,連朝廷大軍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如何擊垮了他們的盟軍,至今還有些想不通。
「你若能順利完成此時,朕不但赦免你與族人、家眷的罪名,還會封你一個爵位,去長安定居做官,待幾年之後,委派地方做地方刺史,也不是沒有可能。」
杜伏威拱手:「杜某先謝過陛下了。」
「此去江南,遊說輔公拓,打算帶誰做助手過江去?」
杜伏威沉思了一下,說道:「西門君儀夫婦最為適合,我只帶這二人過江,先接觸一些舊的部將,然後策反一些駐軍將領,這樣,一旦遊說不成,很可能會引發兵變。」
羅昭雲點頭道:「朝廷軍隊,會在七日後,從上游渡江,進攻丹陽郡南面的當塗、採石,然後橫推上去,若是輔公拓、沈法興等人不識時務,抵抗到底,最後朝廷可不會再網開一面,最後都要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