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頁
杜伏威神色猶豫了一下,說道:「那個就由不得我了,聽從朝廷安排吧。」
哪怕他不想繼續為官,但是朝廷若是有了任命,他推辭不掉,也只能接受,畢竟他曾經起義成為諸侯王,威震一方,是個潛在威脅,不安因素。朝廷不會放心讓他繼續留在地方的,肯定會圈養在京城,給一個閒職,老實帶在京師內被監視,才能保住性命,否則,留在地方也遲早會出事。
一旦出現什麼流言蜚語,要謀反的言論,杜伏威肯定要被緝拿、抄斬,因此,留在京城的確能夠保命。
西門君儀道:「義父,這一次去江南,完成了朝廷交待的事,我和漱蘭,打算離開了,去往百越之地,不受朝廷管轄,也不再對抗朝廷,但是,也不受那個氣,隱姓埋名,隨意一些。」
杜伏威看著他夫妻二人,沉默了片刻,微微點頭道:「好吧,去留都隨你們。」
……
到了南岸,天已經下了毛毛雨,杜伏威帶著二人,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掩人耳目去往當塗城,那裡的守將,是杜伏威的舊將親信,可以從這裡入手,然後以此為根據點,選一些人手北上,混入江寧城,遊說不成的情況,只能發動兵變了。
輔公拓有七八萬人馬,加上北岸投奔過來的逃兵,加在一起也有十萬之中,都聚集在江寧城內外,以及石頭城、古渡口之處,布下兵馬做防禦。
江寧城又有金陵之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三國時期,吳帝孫權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稱。
當然,也有一個「埋金」之說,相傳金陵的名稱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崗埋金以鎮王氣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
輔公拓今日在府內,也開始忙碌起來,原因很簡單,就是江北都被朝廷攻陷,下一個目標,就是渡江南下,平定江南,輔公拓這一年來坐鎮丹陽郡,嘗到了手握大權的滋味,自然不肯輕易交出權力。
所以,劃江而治,是他身邊謀士左遊仙策劃的,團結江南幾路諸侯,對抗朝廷,不讓敵軍順利渡江,這樣江南一片,恢復當年亂世中的吳國勢力,他輔公拓也能稱王稱帝。
「左先生,我們的兵馬,能否擋得住朝廷大軍,那杜伏威可是有二三十萬兵馬,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輔公拓詢問。
左遊仙微笑道:「杜伏威太傻了,主動出擊,想要圍殲朝廷的先鋒軍,卻被朝廷的援軍截住,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占,輸得不怨,我們則不出擊,就是以長江天險為線,對抗朝廷渡江,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長途跋涉,補給困難,加上南方進入冬季之後,開始陰雨綿綿,一個月不開晴,北方士兵不習慣,肯定會接連生病,到時候就會退走,到了明年,我就軍隊繼續擴大,就跟朝廷如此對峙下去。」
輔公拓點頭,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就在這時,有侍衛稟告,將軍府外,杜伏威帶人登門來見。
第1067章 各有謀算
輔公拓感到奇怪,已聽聞杜伏威在江北與朝廷軍隊作戰失利,被生擒活捉了,理應被問斬才對,怎麼會突然出現在江寧城內,來到了將軍府外!
入城的時候,竟沒有被守衛發現,直到出現在這裡,這件事透著蹊蹺。
「左先生,你如何看?」
左遊仙沉思著分析道:「杜總管忽然出現這,此事大不簡單,某猜測,杜總管要麼是被擒的消息有誤,要麼,就是朝廷放他回來做說客。」
輔公拓有些懷疑:「做說客?」
左遊仙點頭:「不錯,就是過來勸降的,歸順朝廷,這樣江南之地,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歸附了,朝廷也不用一兵一卒,收復江南。」
輔公拓冷笑:「哼,哪有那等好事,這些權勢,地盤,兵馬,我們爭奪了幾年才到手,還沒有捂熱,就拱手相讓?朝廷不擊敗本公的十萬大軍,休想拿走江南之地!」
左遊仙恢復神態,說道:「無妨,見一見就知道了,不過,若是真的做了朝廷說客,恐怕對你在江寧郡的局面不利,畢竟他是咱們名義上的總管,你是將軍,明面上要聽命於他,而且在丹陽郡還是有不少他的親信將佐。」
輔公拓有些激動地哼道:「當初我與他的確八拜之交,肝膽相照過,江淮的勢力,是我與他聯手打下來,最後他成為總管,卻架空了我,要不是我聽從了左先生的計策,離開了江北,帶著一點人馬主動到江南發展,豈會有目前的權位?他把自己的地盤給弄丟了,現在卻要來把我的地盤也交出去立功,天底下豈有這般不勞而獲的道理,我管他是不是至交,是不是總管,只知道誰的拳頭大,誰說的算!誰擋我的財路,就是生死大敵!」
左遊仙道:「在將軍府內,有一些將領正在辦公執勤,還有功曹、司馬等人,都叫過來,看他如何開口,到時候,自然有人替輔將軍開口駁斥,免得你直接開口,撕破了臉,不到最後,我們還是不要把話說絕。」
「若是他執意要勸降,煽動其它將領呢?」輔公拓有些擔憂。
左遊仙出主意道:「那就軟禁起來,等跟朝廷軍隊打過再說。」
「這辦法好!」輔公拓微微點頭,覺得辦法可行,如果直接殺人,他還是有些做不出來,畢竟當著許多舊部的面,因為一言不合,就殺了總管,對輔公拓的名聲和威望也會有很大的損失。
哪怕他不想繼續為官,但是朝廷若是有了任命,他推辭不掉,也只能接受,畢竟他曾經起義成為諸侯王,威震一方,是個潛在威脅,不安因素。朝廷不會放心讓他繼續留在地方的,肯定會圈養在京城,給一個閒職,老實帶在京師內被監視,才能保住性命,否則,留在地方也遲早會出事。
一旦出現什麼流言蜚語,要謀反的言論,杜伏威肯定要被緝拿、抄斬,因此,留在京城的確能夠保命。
西門君儀道:「義父,這一次去江南,完成了朝廷交待的事,我和漱蘭,打算離開了,去往百越之地,不受朝廷管轄,也不再對抗朝廷,但是,也不受那個氣,隱姓埋名,隨意一些。」
杜伏威看著他夫妻二人,沉默了片刻,微微點頭道:「好吧,去留都隨你們。」
……
到了南岸,天已經下了毛毛雨,杜伏威帶著二人,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掩人耳目去往當塗城,那裡的守將,是杜伏威的舊將親信,可以從這裡入手,然後以此為根據點,選一些人手北上,混入江寧城,遊說不成的情況,只能發動兵變了。
輔公拓有七八萬人馬,加上北岸投奔過來的逃兵,加在一起也有十萬之中,都聚集在江寧城內外,以及石頭城、古渡口之處,布下兵馬做防禦。
江寧城又有金陵之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三國時期,吳帝孫權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稱。
當然,也有一個「埋金」之說,相傳金陵的名稱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崗埋金以鎮王氣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
輔公拓今日在府內,也開始忙碌起來,原因很簡單,就是江北都被朝廷攻陷,下一個目標,就是渡江南下,平定江南,輔公拓這一年來坐鎮丹陽郡,嘗到了手握大權的滋味,自然不肯輕易交出權力。
所以,劃江而治,是他身邊謀士左遊仙策劃的,團結江南幾路諸侯,對抗朝廷,不讓敵軍順利渡江,這樣江南一片,恢復當年亂世中的吳國勢力,他輔公拓也能稱王稱帝。
「左先生,我們的兵馬,能否擋得住朝廷大軍,那杜伏威可是有二三十萬兵馬,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輔公拓詢問。
左遊仙微笑道:「杜伏威太傻了,主動出擊,想要圍殲朝廷的先鋒軍,卻被朝廷的援軍截住,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占,輸得不怨,我們則不出擊,就是以長江天險為線,對抗朝廷渡江,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長途跋涉,補給困難,加上南方進入冬季之後,開始陰雨綿綿,一個月不開晴,北方士兵不習慣,肯定會接連生病,到時候就會退走,到了明年,我就軍隊繼續擴大,就跟朝廷如此對峙下去。」
輔公拓點頭,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就在這時,有侍衛稟告,將軍府外,杜伏威帶人登門來見。
第1067章 各有謀算
輔公拓感到奇怪,已聽聞杜伏威在江北與朝廷軍隊作戰失利,被生擒活捉了,理應被問斬才對,怎麼會突然出現在江寧城內,來到了將軍府外!
入城的時候,竟沒有被守衛發現,直到出現在這裡,這件事透著蹊蹺。
「左先生,你如何看?」
左遊仙沉思著分析道:「杜總管忽然出現這,此事大不簡單,某猜測,杜總管要麼是被擒的消息有誤,要麼,就是朝廷放他回來做說客。」
輔公拓有些懷疑:「做說客?」
左遊仙點頭:「不錯,就是過來勸降的,歸順朝廷,這樣江南之地,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歸附了,朝廷也不用一兵一卒,收復江南。」
輔公拓冷笑:「哼,哪有那等好事,這些權勢,地盤,兵馬,我們爭奪了幾年才到手,還沒有捂熱,就拱手相讓?朝廷不擊敗本公的十萬大軍,休想拿走江南之地!」
左遊仙恢復神態,說道:「無妨,見一見就知道了,不過,若是真的做了朝廷說客,恐怕對你在江寧郡的局面不利,畢竟他是咱們名義上的總管,你是將軍,明面上要聽命於他,而且在丹陽郡還是有不少他的親信將佐。」
輔公拓有些激動地哼道:「當初我與他的確八拜之交,肝膽相照過,江淮的勢力,是我與他聯手打下來,最後他成為總管,卻架空了我,要不是我聽從了左先生的計策,離開了江北,帶著一點人馬主動到江南發展,豈會有目前的權位?他把自己的地盤給弄丟了,現在卻要來把我的地盤也交出去立功,天底下豈有這般不勞而獲的道理,我管他是不是至交,是不是總管,只知道誰的拳頭大,誰說的算!誰擋我的財路,就是生死大敵!」
左遊仙道:「在將軍府內,有一些將領正在辦公執勤,還有功曹、司馬等人,都叫過來,看他如何開口,到時候,自然有人替輔將軍開口駁斥,免得你直接開口,撕破了臉,不到最後,我們還是不要把話說絕。」
「若是他執意要勸降,煽動其它將領呢?」輔公拓有些擔憂。
左遊仙出主意道:「那就軟禁起來,等跟朝廷軍隊打過再說。」
「這辦法好!」輔公拓微微點頭,覺得辦法可行,如果直接殺人,他還是有些做不出來,畢竟當著許多舊部的面,因為一言不合,就殺了總管,對輔公拓的名聲和威望也會有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