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就在天、蘆、寶被敵人占領後,紅軍開始執行張國燾制定的《康(定)、道(孚)、爐(霍)戰役計劃》。實際上,這是一場已遭重創的南下紅軍的全面大潰敗。軍事上連遭敗績的現實像沉重的磨盤一樣壓在每一個紅軍指戰員的心裡。他們沒有權利獲知四方面軍與一方面軍以及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分裂的真正原因,但是,他們目睹了經受了失敗,而失敗是任何謊言也掩飾不了的。
在夾金山腳下,1000多名弟兄被張國燾丟下了。
我一想到50多年前發生的這件事,眼淚就控制不住,當時的場面,真是太慘……太慘了。
這上千名傷員都是在百丈關、天全一帶的戰鬥中負傷的。他們是最勇敢的紅軍戰士。可是,紅軍現在卻要硬著心腸將他們丟下了。他們肯定會在毫無抵抗能力的情況下全部落入殘暴的敵人之手。
沒有一個傷員的精神受得住如此沉重的打擊!
沒有一個不是傷員的紅軍戰士不被這種慘烈的現實所震撼!
同時,所有受傷的未受傷的紅軍指戰員也都明白:這是必然的選擇。
當時的情況嚴峻到了極點,一方面,敵人的前衛部隊正在和我軍擔任掩護的部隊戰鬥,激烈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我軍只有翻越夾金山進入康定、道孚、爐霍地區才能擺脫強敵的追擊。而高聳在眼前的夾金山,我們已經來回翻過兩次了。此山海拔近5000米,山頂終年積雪。上山後冰天雪地,大雪紛飛,風暴夾著成團的雪花、沙石猛獸般向我們撲來,不少戰士連人帶物被暴風雪卷進了深澗,犧牲在這冰雪世界裡。飢餓、寒冷、疲勞、疾病一起向我們襲來。在深及膝蓋的雪地中行軍,我們凍得腫脹的腳像穿了鐵鞋似地沉重難受,每邁出一步都要用盡全身的力氣。這樣的艱難困苦,即便是身體強壯的戰士也難以承受。把傷員抬上去,無異於將他們送進鬼門關,而且必然會有更多的紅軍戰士陪著他們死去。
沒有辦法的事啊,這就是戰爭!
已經開始登山的紅軍戰士不忍離去,回頭注視著山腳下密密麻麻或躺或臥地上的一大片傷員,那是他們親密無間的同志、生死與共的好戰友啊!他們之間甚至有親兄弟,親父子。
我們的政治工作人員全都流著眼淚,百般安慰傷員,儘量讓他們安心,如敵人有殺害虐待傷員的行為,他們要團結起來據理抗爭。
這種安慰是唯一可取的行為,而安慰者和被安慰者全都明白,它又是完全沒有用處的。
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哭了……數萬名軍人的哭聲驚天動地,震撼著冰雪覆蓋的夾金山……那是我何福聖今生今世也永遠忘不掉的場面!
其實,這種結局並非不在預料之中。張國燾南下的時候,中央一再警告他,南下沒有出路,南下是死路一條。如今,不幸被言中。怪誰?
張國燾對自己太自信了,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的決策,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對歷史走向的把握,是唯一可靠的,一切都會按他的意願去發展。但他卻萬萬沒有想到他會淚灑百丈關。
揮淚問蒼天(4)
但張國燾的自信並沒有因此而衝垮,他認為這是毛澤東使出的“金蟬脫殼的詭計”,把蔣介石的主力部隊引到他這裡所致。
現在,成都的大米沒有吃上,只好到西康地區去吃青稞了。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1)
自左右兩路紅軍因張國燾的分裂而各奔南北之後,北上的紅軍總共只有1萬多人馬了,蔣介石已經集結了30多萬軍隊在陝甘一帶等著,孤軍征戰,不免令人又增加許多憂慮,弄不好真有可能遭到被敵人一網打盡的滅頂之災。
一方面軍官兵都在盼望著四方面軍能儘早揮師北上,去尋找立足之地。每前進一步,他們都回頭向南看一看。
那一束束期待的目光,穿過浩瀚的空間,投向南下的紅四方面軍官兵。他們興許感覺到了這來自北方的期待目光的價值和意義,但眼下也無法回報這期待的目光,而只是在心裡期待著有再次相會的那一天。
毛澤東的預言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率陝甘支隊,於1935年9月17日突破天險臘子口後,便向大草灘推進,已經開始走出岷山山脈,標誌著紅一方面軍已經擺脫了惡劣自然環境的威脅。
這一帶是漢族較多的回漢族雜居地區。這裡的群眾聽說過陝西紅軍專門給窮人辦好事,但沒有見過紅軍,今見一支紅軍到來,也就十分熱情,紛紛把房子騰出來給紅軍住。
在大草灘稍作停留,紅軍便向哈達鋪前進。到達哈達鋪,紅軍才算真正走出了岷山山脈,走進了另一個天地。
那麼,中央紅軍究竟到哪裡去?以什麼地方為落腳點?這是當時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其實,就在此時此刻,徐海東的紅軍與劉志丹的紅軍正在陝北握手擁抱。
但剛剛走出雪山草地的中央紅軍,幾個月來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就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都不知道。正因為這樣,也就無法確定到哪裡去、在哪裡落腳的問題。當時,毛澤東是準備打長期無後方的游擊戰爭。謝覺哉曾經回憶道:
我在過了大雪山的時候,毛主席找我和徐老、林老、董老談話說:看來咱們的部隊是要長期無後方地打游擊,你們年紀大了,在部隊上長期搞下去,會把你們拖死的。到了甘肅以後,你們可以自找掩護關係,到白區去做黨的地下工作,請予以考慮。
在夾金山腳下,1000多名弟兄被張國燾丟下了。
我一想到50多年前發生的這件事,眼淚就控制不住,當時的場面,真是太慘……太慘了。
這上千名傷員都是在百丈關、天全一帶的戰鬥中負傷的。他們是最勇敢的紅軍戰士。可是,紅軍現在卻要硬著心腸將他們丟下了。他們肯定會在毫無抵抗能力的情況下全部落入殘暴的敵人之手。
沒有一個傷員的精神受得住如此沉重的打擊!
沒有一個不是傷員的紅軍戰士不被這種慘烈的現實所震撼!
同時,所有受傷的未受傷的紅軍指戰員也都明白:這是必然的選擇。
當時的情況嚴峻到了極點,一方面,敵人的前衛部隊正在和我軍擔任掩護的部隊戰鬥,激烈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我軍只有翻越夾金山進入康定、道孚、爐霍地區才能擺脫強敵的追擊。而高聳在眼前的夾金山,我們已經來回翻過兩次了。此山海拔近5000米,山頂終年積雪。上山後冰天雪地,大雪紛飛,風暴夾著成團的雪花、沙石猛獸般向我們撲來,不少戰士連人帶物被暴風雪卷進了深澗,犧牲在這冰雪世界裡。飢餓、寒冷、疲勞、疾病一起向我們襲來。在深及膝蓋的雪地中行軍,我們凍得腫脹的腳像穿了鐵鞋似地沉重難受,每邁出一步都要用盡全身的力氣。這樣的艱難困苦,即便是身體強壯的戰士也難以承受。把傷員抬上去,無異於將他們送進鬼門關,而且必然會有更多的紅軍戰士陪著他們死去。
沒有辦法的事啊,這就是戰爭!
已經開始登山的紅軍戰士不忍離去,回頭注視著山腳下密密麻麻或躺或臥地上的一大片傷員,那是他們親密無間的同志、生死與共的好戰友啊!他們之間甚至有親兄弟,親父子。
我們的政治工作人員全都流著眼淚,百般安慰傷員,儘量讓他們安心,如敵人有殺害虐待傷員的行為,他們要團結起來據理抗爭。
這種安慰是唯一可取的行為,而安慰者和被安慰者全都明白,它又是完全沒有用處的。
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哭了……數萬名軍人的哭聲驚天動地,震撼著冰雪覆蓋的夾金山……那是我何福聖今生今世也永遠忘不掉的場面!
其實,這種結局並非不在預料之中。張國燾南下的時候,中央一再警告他,南下沒有出路,南下是死路一條。如今,不幸被言中。怪誰?
張國燾對自己太自信了,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的決策,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對歷史走向的把握,是唯一可靠的,一切都會按他的意願去發展。但他卻萬萬沒有想到他會淚灑百丈關。
揮淚問蒼天(4)
但張國燾的自信並沒有因此而衝垮,他認為這是毛澤東使出的“金蟬脫殼的詭計”,把蔣介石的主力部隊引到他這裡所致。
現在,成都的大米沒有吃上,只好到西康地區去吃青稞了。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1)
自左右兩路紅軍因張國燾的分裂而各奔南北之後,北上的紅軍總共只有1萬多人馬了,蔣介石已經集結了30多萬軍隊在陝甘一帶等著,孤軍征戰,不免令人又增加許多憂慮,弄不好真有可能遭到被敵人一網打盡的滅頂之災。
一方面軍官兵都在盼望著四方面軍能儘早揮師北上,去尋找立足之地。每前進一步,他們都回頭向南看一看。
那一束束期待的目光,穿過浩瀚的空間,投向南下的紅四方面軍官兵。他們興許感覺到了這來自北方的期待目光的價值和意義,但眼下也無法回報這期待的目光,而只是在心裡期待著有再次相會的那一天。
毛澤東的預言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率陝甘支隊,於1935年9月17日突破天險臘子口後,便向大草灘推進,已經開始走出岷山山脈,標誌著紅一方面軍已經擺脫了惡劣自然環境的威脅。
這一帶是漢族較多的回漢族雜居地區。這裡的群眾聽說過陝西紅軍專門給窮人辦好事,但沒有見過紅軍,今見一支紅軍到來,也就十分熱情,紛紛把房子騰出來給紅軍住。
在大草灘稍作停留,紅軍便向哈達鋪前進。到達哈達鋪,紅軍才算真正走出了岷山山脈,走進了另一個天地。
那麼,中央紅軍究竟到哪裡去?以什麼地方為落腳點?這是當時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其實,就在此時此刻,徐海東的紅軍與劉志丹的紅軍正在陝北握手擁抱。
但剛剛走出雪山草地的中央紅軍,幾個月來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就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都不知道。正因為這樣,也就無法確定到哪裡去、在哪裡落腳的問題。當時,毛澤東是準備打長期無後方的游擊戰爭。謝覺哉曾經回憶道:
我在過了大雪山的時候,毛主席找我和徐老、林老、董老談話說:看來咱們的部隊是要長期無後方地打游擊,你們年紀大了,在部隊上長期搞下去,會把你們拖死的。到了甘肅以後,你們可以自找掩護關係,到白區去做黨的地下工作,請予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