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黨中央之所以確定中央紅軍去陝北,並在那裡落腳,這是因為在一張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一條令人興奮的消息。謝覺哉這樣談到了當時的情況:

  闖過了甘肅臘子口,過了大草灘,行軍一天,到了哈達鋪宿營,買東西揀到一張7月×日的《晉陽日報》,上載“陝北劉志丹匪部已占領六座縣城,擁有正式紅軍五萬餘人,游擊隊、赤衛隊和少先隊20餘萬人,窺視晉西北,隨時有東渡黃河的危險性。”過了哈達鋪鎮,我想好去蘭州找關係的方案,準備離隊,去請示毛主席。他也把《晉陽日報》的消息告訴我,並說:“看來劉志丹在陝北開闢了一塊革命根據地,到了陝北再說吧。”於是,我們沿途避免打仗,減少戰鬥減員,晝夜兼程地往陝北趕。

  那麼,這張報紙是怎麼來的?真是像謝覺哉講的那樣是撿來的嗎?不是。

  在攻克臘子口之後,一軍團領導即向軍團直屬偵察連長梁興初和指導員曹德連交代任務。

  “你們連立即出發進到哈達鋪,具體任務是偵察敵情,籌集糧食和物資。”左權參謀長指示道。

  “甘肅是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回族居多,不搞打土豪鬥爭。你們要很好執行民族政策,要很好地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做好北上抗日的宣傳工作。”聶榮臻政委囑咐著。

  “我補充一點”,毛澤東兩手叉腰地說,“指導員你注意,給我找點‘精神食糧’來。國民黨的報紙、雜誌只要近期和比較近期的,各種都給搞幾份來。”

  接受任務後,偵察連的幹部立即開會研究,確定分工,決定化裝成國民黨中央軍。梁興初戴中校軍銜,曹德連戴少校軍銜,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哈達鋪,受到了哈達鋪鎮長、國民黨黨部書記和保安隊長的迎接。恰好,魯大昌的一個少校副官剛從蘭州回來,路經哈達鋪,帶著幾個馱子的書籍、報紙、衣物等東西,也來拜會了。曹德連他們從副官的馱子裡查獲到一批近期的報紙,其中有一張報紙登載了徐海東率領紅軍和陝北劉志丹紅軍會合的消息,還有“匪區”略圖等。他們如獲至寶,當夜就把搜集到的報紙和敵少校副官秘密押回軍團部。聶榮臻看了報紙後十分重視,立即派騎兵通信員把這些報紙送給了毛澤東。

  “好了!好了!我們快到陝北根據地了。”毛澤東看了報紙後,滿臉笑容的說道。

  於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就研究決定去陝北蘇區與陝北紅軍會師。

  長征的目的地一旦確定,並且這個目的地已近在眼前,那就意味著長征已經勝利。

  毛澤東看到了這一勝利。

  9月22日,中央在哈達鋪的一座關帝廟裡召開全軍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宣布:

  同志們,今天是9月22日,再過幾天是陽曆10月,自從去年我們離開瑞金,過了於都河,至今快一年了。一年來,我們走了兩萬多里,打破了敵人無數次的追、堵、圍、剿。儘管天上還有飛機,蔣介石連做夢也想消滅我們,但是我們過來了,過了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過了金沙江、雪山、草地,過了臘子口,現在坐在哈達鋪的關帝廟裡,安安逸逸地開會。這本身是個偉大的勝利!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2)

  此時,勝利者的毛澤東有滿腹的委屈話要講,他要領導紅軍抗日,有人偏不要他抗日。他說:

  至於蔣介石,態度仍很頑固,他不顧當前的民族危機,一直不肯接受我黨1933年1月17日提出的中國工農紅軍願在三個條件下與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日的主張,醉心於打內戰,妄想再次用他的優勢兵力,消滅他們認為“經過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紅軍。

  ……

  國民黨反動派把三四十萬兵力部署在陝西、甘肅一帶追堵我們,對紅軍北上抗日,不能不說是嚴重威脅。所以,北上抗日的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

  此時,毛澤東並沒有忘記張國燾。他說:

  張國燾看不起我們。他對抗中央,還倒打一耙,反罵我們是機會主義。我們要北上,他要南下;我們要抗日,他要躲開矛盾,究竟哪個是退卻,哪個是機會主義?我們不怕罵,我們要抗日,首先要到陝北去,那裡有劉志丹的紅軍。

  提起張國燾,毛澤東想起了南下的紅軍。他說:

  我和同志們都惦念著還在四方面軍的朱總司令、劉伯承參謀長。我們也都在惦念著四方面軍的同志們和五、九軍團的同志們,相信他們是贊成北上抗日這一正確方針的,總有一天他們會沿著我們北上的道路,穿過草地,北上陝甘,出臘子口與我們會合,站在抗日的最前線的,也許在明年這個時候。

  其實,毛澤東他不願立下這種預言,他很希望四方面軍即刻北上,因而在哈達鋪,中央耐心等待張國燾幡然悔悟,率左路軍到來。毛澤東每天都要向南方凝望好多次,那期待的目光,好似要把南面的那片天望穿。然而,就這樣等了幾天,仍不見左路軍到來。當確知張國燾已經率軍南下時,黨中央即決定率領陝甘支隊向陝北根據地前進了。

  明年這個時候,四方面軍能到陝北嗎?

  公開的挑戰

  1935年的10月,是毛澤東長征以來最興奮的日子。

  紅軍過了岷山,擺脫了惡劣自然環境的困擾,毛澤東心情豁然開朗,作《長征》詩一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