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可惜六國速亡,高不得已,僅保己身。」

  趙高將自己的「故事」緩緩道來,聲音忽而義憤填膺,忽而變得低沉。

  聽得張敖也張大了嘴巴,換了不知道的人,還真會以為趙高,是隱藏多年的六國間諜,隻身潛伏,歲月深淵,孤獨躊躇,亂世沉浮。

  卻始終,堅守著心中誓言呢!

  趙深海的聲音,忽然變得激動高亢!

  「然,忽聞項將軍張大楚國,高涕淚滿襟;又聞趙氏復立,高不知愁之何在;知張相中興魏國,高更是驚喜欲狂!」

  他似是動了真情:「眼看諸侯形勢大好,真不枉我潛伏多年,終有所用。趙高這一年來所作所為,誅馮氏,殺公子高,誹王賁,皆是為了從內部,搞垮秦國,滅秦宗室!」

  在連自己都騙了後,趙高朝東方肅然拱手:

  「故趙高願迎六國義師,經河東入關,誅滅暴秦,共抗黑夫!」

  第0849章 博浪沙

  出圃田澤東北十餘里處,有個地方叫「博浪沙」,因為曾是河流故道,沙丘起伏,又因近圃田澤,蘆葦叢生,數人掩藏其中,過路的車馬竟能毫無察覺。

  「我曾來過這。」

  與公孫信蹲在蘆葦盪里等待楚軍時,張良突然笑了起來。

  「許多年前,我欲為韓報仇,故弟死不葬,去滄海君處求得力士後,曾四處查探山川道路,尋找合適的伏擊地點,便曾來到博浪沙。」

  此地正當洛陽到大梁的東西馳道上,位於韓魏之間,也是三川、潁川、碭郡的兩不管地帶,張良對韓魏間的交通要道、山川地形了如指掌,回國後,便密切關注著秦始皇的一舉一動,並料定……

  「若秦始皇東巡郡縣,定會從博浪沙經過!」

  他指著不遠外的一處小丘:「那就是預計蹲伏的地點,逃跑路線,則是一路往南,遁入圃田澤中,與這次的走法正好相反。」

  可那一次,張良失算了,因黑夫這隻黑蝴蝶扇動的翅膀,秦始皇久久未曾東巡,反而去了趟巴蜀,讓張良在博浪沙白等許久,最後乾糧吃光,盤纏用盡,只得悻悻離去。

  但張良沒有死心,籌劃多年後,終於在琅琊莒南行刺成功!只可惜啊,儘管擊中了秦始皇的金根車,卻未能將其擊殺!

  反而白白葬送了大鐵椎的性命……

  儘管如今但凡是個人見了他,都會翹起大拇指誇讚當年的刺秦壯舉,但這些誇獎,聽在張良耳中卻略顯刺耳,常心中暗道:

  「若再來一次,張良當不會行此匹夫之事。」

  公孫信聽完後,卻有些後怕地說道:「幸而子房失手了,若當時擊殺了秦始皇,對秦來說,恐怕是福非禍罷?」

  張良頷首:「沒錯,那時的秦尚未倒行逆施至此,始皇帝死於非命,長子扶蘇繼位,世人稱賢,更得王賁、黑夫、蒙恬、李信為佐,縱使六國義士皆起,恐怕也難以抵擋……」

  沒勝算,一點勝算都沒有。

  畢竟,六國眼下光對付王賁一人,就很吃力了,韓王成和魏王咎的腦袋告訴世人,通武侯,非輕與之輩也……

  如此想著,張良回過頭,看著面黃肌瘦,猶如難民的「韓國」兩千殘部。

  世事真是難料啊,張良當年在圃田澤,博浪沙白白蹲守數月的經歷,如今卻救了他們,在韓成敗亡後,鑽進大澤,靠捕魚、吃野菜,伏擊過路的秦軍糧隊,好歹過了冬。

  雖然王沒了,但復國的種子,好歹留存了下來。

  打了一個冬天的游擊後,眼下形勢逆轉,楚軍在淮陽大破秦師,秦軍一路撤退,放棄了梁、楚之郊,或退至潁川郡,或返回滎陽,張良他們聽說,楚上柱國項籍已駐軍大梁廢墟,並派前鋒向西略地。

  前幾天,還遣使者來通知韓人:「取武強邑,備糧秣,以待大軍。」

  韓人們紛紛擊掌而慶,覺得苦盡甘來了。

  但張良他們等了許久,直到正午日上三竿,卻沒看到所謂的「大軍」只等來了千餘人的隊伍。

  「誰是張良、韓信?」

  坐在車上的人趾高氣揚,雖戴著楚冠,但口音,卻是韓地的。

  韓國正處於復國的最低潮,張良和公孫信只能硬著頭皮上前,向這楚尉行禮。

  「吾乃鄭昌,楚之連尹也。」

  所謂連尹,本是射官,後來漸漸成了車馬官員,相當於秦制中的中車府令,與趙高當年一個職位,同理,非執政者親信不能擔任。

  這鄭昌能做項羽的連尹,想來是頗得其信任的。

  鄭昌也很以這層關係為榮,笑道:

  「上柱國言,國家不可一日無主,韓無王,亦無相,特命我來此任韓相邦,招攬潁川韓人,以助上柱國誅滅暴秦!」

  原來,項籍大勝而驕,奪取大梁後,圖謀繼續西攻,便開始聯繫魏、趙、韓三國。

  但項籍對韓人去年的表現,是很不滿意的!

  鄭昌尤記得,在大梁時,項籍對韓國的諷刺:「魏雖失王,但立刻就重新立了一位,張耳也收復了臨濟,遷都濮陽。韓呢?韓王在哪,韓國的國土,是圃田澤中的泥巴?其臣民,是滿澤的草木魚蝦?這世上,豈有連滅兩次之國?」

  於是覺得韓人不靠譜的項羽,索性派了與項氏交情匪淺,任下相縣丞時曾故意放自己離開的韓人鄭昌,來接管圃田澤的殘兵敗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