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熊啟沒有給出答案,他只是嘆了一聲「我非伯夷,何必以我為像」,而後便親手將帛書投入火盆里燒了個乾淨,又讓陳塔將那一籃子的苦枳埋了。

  他自己則面無表情地在侍女們的擺弄下,穿上了一身秦國的官服,摘下了任何可能帶有「荊楚」色彩的佩飾、高冠,改成中規中矩的秦式風格,以此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而後出門乘上安車,離開了行宮,往陳郢城外的秦軍大營駛去……

  今日,是秦軍主將李信,副將蒙恬率大軍到達的日子,作為陳郡郡守,同時也是這場秦滅楚之戰負責後勤的主官,熊啟必須去迎接他們,三人一同商議滅楚之策。

  李信、蒙恬沒有因為熊啟是楚王的兄長就避諱他,自從上次成功勸降陳郢後,熊啟便讓秦王政打消了懷疑,認為他已經在秦楚之間做出了選擇,畢竟二人名為叔侄,卻有二十年的君臣兄弟情分。

  熊啟在晃動的車上閉目養神,但他那寬大的袖子中,卻不知何時,多了一個青黃雜糅的果兒,靜靜攢在手心。

  這是橘?還是枳?

  剝開果皮一探究竟前,無人知曉……

  第0171章 破楚策

  「昌平君做了十年丞相,如今卻被外放,成了區區一郡守,反要為吾等晚輩籌糧運秣,蒙將軍,你說,他心中是否有不平?」

  天色已黑,送昌平君出營後,站在大營轅門之下,李信忽然對身邊的副手,裨將蒙恬如此感慨。

  蒙恬年紀比李信略小几歲,戴鶡冠,冠上有帶繫結頷下,帶尾飄於胸前,頷上留了兩撇鬍鬚,聞李信此言,只是笑了笑道:

  「這倒不一定是貶斥,昌平君奉王命,乘王駕東巡,平新鄭之亂,降淮陽大城,居功至偉。大王欲一戰滅楚,讓最信任的昌平君在此駐鎮也無可厚非,只要打好這一仗,立下滅國之功,昌平君未嘗沒有機會重返朝堂,再為秦相。」

  蒙恬言下之意,是他們這次與昌平君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勝則同賞,敗則同罰,還望李信勿要過多猜疑。

  「也對。」

  李信心知蒙恬之父蒙武與昌平君是舊交,便點了點頭:「你我畢竟年輕,還需要有長者居中坐鎮。」

  容不得李信不多想,因為這場戰爭,從秦王任將開始,就透露著一些不尋常。

  且不說有滅國之功的王翦、王賁父子突然被雪藏,就連昔日跟隨王翦破國的宿將如辛勝、楊端和、羌瘣等,大王竟無一任用。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因為王翦堅持必須六十萬人方可伐楚,意思是戰爭要拖到明年,這讓急性子的秦王頗為不喜。於是他索性讓宿將們各自鎮守原地,轉而大膽啟用了一大批出身郎衛的青壯將領,如李信、蒙恬、李由等,令其負責伐楚之事。

  「大王這是有意讓王老將軍及其舊部引退,開始讓新人上位了啊……」

  李信、蒙恬都明白這點,二人年紀雖然不大,可也經歷了數年軍旅。李信更是屢獲大功,論功勳,論資歷,都已經有了獨當一面的資本。蒙恬則是秦國名將蒙驁之孫,家傳兵學,是繼李信之後,秦王最欣賞的少壯派將軍。

  二人都知道這場出征,對於秦國,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尤其是李信,前輩王翦的戰功赫赫擺在面前,帶給他巨大壓力的同時,還有幾分躍躍欲試。

  回到大帳後,李信令屬下將膏油燈統統點亮,他與蒙恬要連夜商議接下來的軍務。

  案几上的地圖有兩張,一張是「駐軍圖」,是用紅、黑、田青三種顏色繪成的守備地圖。其範圍相當於秦國的碭郡,以及新設的陳郡淮陽、上蔡地區。上面用黑底套紅勾框,著重表示李信麾下幾支軍隊的駐地及其指揮中心,還有後方的糧倉及運糧路線。

  李信眼睛在地圖上掃視,找到了敖倉的位置。

  兵法雲,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作為打過不少仗的將軍,李信當然明白,要想打贏這場滅國之戰,首要的一點是保證二十萬人的糧食供應。

  「滎陽敖倉,便是此番伐楚的輸糧起點。」

  敖倉是六七月間,在滎陽新修的大糧倉,可積糧數十萬石,那裡瀕臨大河,又是鴻溝的起點,所以交通方便,不論是來自關中的粟麥,還是來自河內、河東、三川的糧秣,都可以先集中到敖倉,再沿著鴻溝,運送到淮陽來……

  所以李信才會選擇淮陽作為大軍征楚的大本營,這裡是鴻溝糧食運輸的終點。

  他可用的人手二十萬,其中十萬是負責運糧的民夫刑徒,基本上就近徵發。另外十萬才是作戰部隊,這麼多人,當然不可能一窩蜂擠在淮陽,李信還分配了幾支偏師,駐紮在上蔡、陽城、睢陽等地,所以在淮陽的作戰部隊,僅有五萬。

  「這五萬大軍的糧秣,便由昌平君居中調度,上蔡三萬、陽城五千,糧秣由潁川郡襄城縣輸送,睢陽一萬五千人,糧秣由陳留輸送。」

  方才李信、蒙恬與昌平君討論的,便是輸糧的問題。這樣一來,三軍的後方補給線便清晰明了了,而且都有水路之便,可以極大增加效率,減輕損耗。

  在確保糧食補給後,大軍才能進一步考慮如何前進。

  李信讓人將第二張「地形圖」也掛起來,此圖的主區為秦楚邊界的淮北地區,上南下北,方位與後世相反。圖上用粗細均勻的曲線,繪有淮北地區河流30多條,芒碭山等山脈採用閉合曲線內加暈線表示,脈絡分明,道路繪成細線,各處縣、鄉城郭則用方框表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