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張耳邊讓自己的車夫一直往東疾馳!那些門客,他也懶得管了,反正人人喪膽,這時候再集體行動,反而容易招來秦軍追殺。

  正當此時,劉季也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一邊大喊著「保護張君」,一邊蹭上了張耳的馬車,還將也打算爬上車的幾個輕俠一腳踹開……

  此時的魏國,已經千瘡百孔,除了大梁已經被河水倒灌圍困外,從北邊的濟陽、陶丘,到東南的大宋郡睢陽,幾支萬餘人的秦軍在分別攻取要地。這中間,到處都是投降秦軍的縣鄉,秦軍的游騎如入無人之境。

  唯一還算暢通的,就是通往東方的路了。

  他們跑到甾縣時,張耳的車壞了,只能和十餘輕俠一起徒步。

  抵達楚丘時,一覺醒來,張耳身邊,只剩下了三四個人,其餘人等,均已乘著夜色星散。

  唯獨劉季和張耳妻家的兩個僕役,一直跟著他。

  如今,來到單父縣的這條東、北分叉的午道時,劉季看著往東的方向,似乎終於下定了決心,開始向張耳告辭,並詢問他將往何處去?

  聽劉季如此發問,張耳看了看不遠處的單父縣城,這裡還沒被秦軍占領,看上去依然是個平靜的小邑。

  單父縣中,有位富豪,人稱呂公,此人在楚、魏邊界的幾個縣頗有名氣。張耳作為魏東大俠,自然也與之有交情,去年,呂公的小女兒出世,張耳還送了點禮物……

  但他與呂公雖然有往來,交情卻不深,張耳倒不擔心呂公會不收留自己,而是害怕自己前往,會給呂氏惹禍。他很清楚,魏國的覆亡只在數月之間,單父也不能倖免。

  於是,他偏過頭,看向了北方,那是大野澤的方向。

  「我將前往巨野、山陽、昌邑等處,再尋機前往齊國。」

  張耳已經想好了,先在看起來最安全的齊國避難一陣,等好友陳餘把妻、子安全到,再送到齊國與自己匯合。

  「劉季又將何往?」

  張耳看向大鬍子的遊俠兒,劉季只做了他幾個月的門客,但經過這一路相隨,張耳對此人的豪氣、膽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頓時覺得,此人他日定非泛泛之輩,他們這些混黑道的,眼光都得不錯。

  雖然那些門客輕俠口頭上說得義薄雲天,但一路跟他到這裡的,竟只有劉季一人而已……

  於是張耳便邀約道:「莫不如與我一同前往齊國?不是張耳吹噓,我雖失外黃,但只要到了齊國,不出三年,我必重整旗鼓,又是一位名重當地的大俠!」

  張耳希望劉季能繼續跟著自己,做自己的門客、打手、馬仔。

  「這……」

  劉季握著失了鞘的劍,看了看單父往東,通往家鄉沛縣的道路,又看了看滿臉殷切的張耳。

  站在這條人生的岔路口上,劉季陷入了躊躇……

  第0133章 劉季

  最終,劉季還是拒絕了張耳的邀約,選擇往東。

  從單父縣向東,有一條平坦的塗道,走上數十里,就能抵達魏楚邊界,過了邊境兩國亭障,就是沛縣。

  但劉季卻沒有走大道,因為那裡擠滿了逃避秦人兵鋒的魏國難民,他們有的來自蒙縣,有的來自陶丘,均拖家帶口,滿臉惶恐。因為人數眾多,不時有牛車相互撞到一起,報廢在途中,阻塞了道路,引發了更大的混亂……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劉季雖然不知道這句話,他也不是那種假正經的君子,但卻知道避開滿是劫匪的塗道,走他熟悉的山間小路。

  幾個月前,他告別鄉黨夥伴,只帶著一把二尺劍西去魏國,走的就是這條路。

  劉邦家在楚國的沛縣豐邑,豐邑是楚國和魏國間的邊邑,在不大的鄉鎮上,有許多來自魏國的移民,當地口音楚魏混雜。

  甚至連劉季的老爹劉太公拄著杖回憶家族往事時,也說劉季的曾祖,曾經是魏國大夫,到他們祖父那一代,才遷到了豐邑,至今不過幾十年。

  所以劉季的身上,也流有一些魏人的血,或許這就是他長大後,總是對西方中原世界心嚮往之的緣故。

  劉季尤其對竊符救趙、禮賢下士的魏國信陵君心馳神往。

  雖然在劉季懂事時,信陵君已經過世,但其身後名卻經久不衰,甚至超出了列國朝堂,廣布於天下民間,從魏國傳到了豐邑來,傳到了少年劉季的耳中。

  以政府廟堂輿論,魏無忌是抗君之命、安國之危、從道不從君的拂弼之臣;以民間江湖平議,信陵君又是打破階層、以賢能結交天下英才、將遊俠風氣推向頂點的豪傑。

  不管哪種身份,都讓少年劉季心馳神往,在他眼裡,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跟從信陵君作天下游。

  劉季的性格,從小就與安分守己的父兄都大為不同,他叛逆不安,他桀驁不馴。成年後,也沒有效仿二哥劉仲一樣力田,更不欲聽父母勸告,安下心來治產業,早早娶一個沒姿色的同鄉女子過門,而是在中陽里游手浪蕩,走上了任俠的道路……

  這種生活雖然愜意,但肯定是會被親人所不喜,為鄉里近鄰白眼相看。

  所以二十多歲時,在厭倦了中陽里和豐邑這侷促的小世界後,劉季便前往沛縣縣城,在當地富豪,同時也是沛縣遊俠老大王陵的手下做事,劉季以兄事之,稱王陵一聲大哥。

  王陵,亦是一位縣俠,只是名望局限於沛,影響沒有外黃張耳那麼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