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火燒新野時,諸葛亮借用“圍師必闕”(《軍爭篇》)的原則,三門引火,獨缺東門,放其逃生。但“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攻篇》),逃出城的曹兵又遭到趙雲一支伏兵的截擊。在白河之上和博陵渡口,諸葛亮採取“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的方針,活用“半濟而擊之”(《行軍篇》)的思想,以伏兵和河水為雙重手段兩次痛擊敵軍,曹仁十萬大軍喪失殆盡。

  對孔明三次用兵得失的分析(2)

  ◎以疑兵計打敗曹操,奪取漢中

  劉備奪取成都後,曹操於215年攻取了張魯的漢中。不久劉、曹雙方在漢中之地展開了爭奪。曹操丟失了定軍山後,又聽說徐晃兵敗漢水,乃親統大軍來奪漢水寨柵。蜀軍退於漢水之西,與曹軍隔水相拒。諸葛亮屢設奇謀,以疑兵計戰勝曹操。

  第一次,諸葛亮在高山上暗窺對岸曹軍動靜,令趙雲領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漢水上游的土山下,依計而行。次日,曹軍前來挑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不發,毫無動靜,曹軍自回。當夜更深,諸葛亮見曹兵在營內歇定,即放號炮。趙雲聽見信號,令五百軍士鼓角齊鳴,曹軍以為蜀軍劫寨,驚慌出營欲戰,卻不見一人。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均驚恐不定。曹操心怯,遂拔寨退三十里紮營。

  兩軍相對,未曾交鋒,諸葛亮根據“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虛實篇》)的原則,對曹軍連續採取騷擾戰術。他以“形人而我無形”的手段,窺察敵營動靜,而將擂鼓的五百軍伏於土山之下,使對方不知虛詐,“實而備之”,極大地加強了騷擾的效果。兵法認為處水上之軍應該是“視生處高,無迎水流”(《行軍篇》),不提倡居下游迎敵。諸葛亮選擇上游土山處伏兵擂鼓,有意造成蜀軍順流衝擊的聲勢,更使曹軍不敢稍有疏忽。諸葛亮這一設疑騷擾戰術使蜀軍占取了作戰主動權,使曹軍時時緊張戒備,雖未真正殺傷敵人,但已形成了攻擊和戰勝敵人的作戰態勢,逼使曹操心怯退兵。

  第二次,曹操在漢水邊退三十里結寨後,諸葛亮讓蜀軍渡過漢水。背水結營,他作就策劃,諸將分頭實施。次日劉封與曹軍徐晃對陣交鋒時,劉封敗走,蜀軍往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曹軍大隊衝殺過來,爭相奪取。曹操急令鳴金收軍,對眾將說: “吾見蜀軍背漢水安營,其可疑一也;多棄馬匹軍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軍,休取衣物。”(第七十二回)遂下令: “妄取一物者立斬。火速退兵。”曹軍方退時,諸葛亮令舉起號旗,劉備、黃忠、趙雲三路軍馬殺來,曹兵大潰而逃。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諸葛亮背水列陣,無疑也包含著極大的風險,但他暗伏三路精兵以待,保證反擊能夠成功,卻真正地化解了風險。他安排劉封戰敗後撤,盡丟軍器衣物於道上,實是一種“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的戰術策略,意欲對敵人的進攻收到“亂而取之”(《計篇》)的效果。曹操在追擊中覺察到了諸葛亮的用兵詭計,急令退兵,但同樣為蜀軍的反攻創造了機會。可見,安排劉封之軍詐敗棄物,既是一種誘敵之策,也是一種疑兵之策。對曹操這樣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者難以利而誘之,卻可以疑而惑之,這正是諸葛亮用兵的高明之處。

  第三次,曹操丟了南鄭,退守陽平關,聽說蜀兵來斷糧草,遂提兵至褒州(今陝西省勉縣東北)城外與劉備決戰,蜀軍按照諸葛亮的策划行事。劉封陣前詐敗而走,曹操引兵追趕,蜀軍營中,四下炮響,鼓角齊鳴,曹操恐遭伏擊,急教退兵,軍隊自相踐踏,奔回陽平關。不久蜀軍趕到城下: 東門放火,西門吶喊;南門放火,北門擂鼓。曹操大懼,於是棄關而走,退至斜谷界口。在這裡,諸葛亮先以伏兵相疑,令曹操守關而無信心,終於棄關退兵。

  曹操退兵斜谷界口,已處在了“進不能勝,退恐人笑”(第七十二回)的窘境,諸葛亮及時安排了幾支攻劫部隊: 一是令張飛、魏延截攻曹軍糧道;二是令黃忠、趙雲砍柴塞斷遠近小路;三是馬超兵到漢中後安排劫敵營寨,伏兵追襲。“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軍爭篇》)諸葛亮掌握戰爭的進程,靈活處置兵力的分散與集中,也曾安排過十幾路攻劫部隊。在一次遭遇戰中魏延射傷曹操,三軍銳氣墮盡,曹操遂放棄漢中,下令班師。

  諸葛亮評價漢中之戰說: “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吾以疑兵勝之。”(第七十二回)這道出了漢中爭奪戰後期蜀軍戰勝敵人的重要原因,也表明了諸葛亮在漢中對付曹操的作戰奧秘。

  對孔明三次用兵得失的分析(3)

  ◎諸葛亮首出祁山之戰

  北伐曹操是諸葛亮隆中策劃中的重要內容。彝陵之戰後不久,諸葛亮修復了與東吳的盟友關係,又於公元225年出師南征,七擒孟獲,穩定了南方。做了這些戰略準備後,他於公元228年春率三十萬軍隊首出祁山(今甘肅省禮縣東),用兵關中。

  自漢中至關中,需穿越秦嶺,其間主要有三條通道: 即子午道(漢中通往長安)、褒斜道(漢中褒河至今陝西眉縣西南斜峪)、陳倉故道(褒河河谷至今陝西省寶雞市南)。這些道路均崎嶇險阻,難於進軍和運糧,諸葛亮決定避開這些險道,從隴右(泛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平坦大路出兵。他否定了魏延關於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建議,率大軍西繞祁山,進擊關中。魏主曹睿派夏侯楙為大都督,調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諸路軍馬二十餘萬前來迎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