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孔明三次用兵得失的分析(1)

  ◎火燒博望坡與火燒新野

  劉備投奔了荊州劉表,被安排屯軍於新野。其時劉備請得諸葛亮為軍師,訓練調度軍馬,曹操聞訊,派夏侯惇為大將,引兵十萬,殺奔而來。劉備將劍印交付諸葛亮,授予全盤指揮權,諸葛亮對新野數千人馬的應戰作了如下策劃: 第一,令關羽領兵一千伏於博望之左的豫山,放過曹軍,但見前軍火起,則縱兵焚其後軍糧草。第二,張飛領一千軍伏於山林後的山谷中,但見南面火起,則出谷殺向博望城,燒其糧草。第三,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伏於博望坡兩邊樹木叢雜中,等曹軍一到,便引火燒之。第四,令趙云為前部迎敵,只要輸,不要贏。劉備領一千人馬為後援,敵軍黃昏時殺到,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回軍掩殺。第五,諸葛亮自己與糜竺引五百人守新野,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次日,夏侯惇、于禁領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為前隊,其餘護糧在後。前軍與趙雲相遇,交鋒不久,趙雲敗走,夏侯惇縱馬追趕,並告訴勸諫的副將說: “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第三十九回)直趕至博望坡,炮響處劉備領軍迎來,曹軍將其殺敗,直撲新野。黃昏後曹軍行至博望坡,路邊蘆葦叢木被關平、劉封燒著,風大火猛,曹軍大亂。趙雲回軍殺來,關羽縱兵燒了曹軍糧食輜重,張飛殺退救糧之兵,曹軍屍橫遍野。天明後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諸葛亮以數千兵力粉碎了曹軍十萬人的進攻,這主要在於軍事謀略的勝利。兵法云: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形篇》——本書所引兵法理論均出自《孫子兵法》,為行文方便,只注篇名)趙雲和夏侯惇交戰時,諸葛亮已安排和創造好了一切勝利條件,他是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甚至已安排好慶賀筵席,而夏侯惇在戰場上見到一戰即退的趙雲部隊和劉備兵弱不整的接應部隊,不知道敵方“半進半退者,誘也”(《行軍篇》)和“卑而驕之”(《計篇》)的詭詐意圖,竟誇口說: “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罷兵!”終於鑽進了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圈套。

  諸葛亮這次根據兵法上“以火佐攻者明”(指效果明顯)(《火攻篇》)的原則。決定利用戰場的地形和特徵,火燒博望坡。他將敵軍誘至博望,放火燒之,既是殺傷敵軍的手段,也是一種全面進攻的信號,關羽、張飛遙見火光,知前軍得手,遂引伏兵兩路殺出,各自完成燒糧和截擊的任務。曹軍軍馬雖多,但措不及防,兵敗如山倒。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計篇》)諸葛亮是一位擅長於“廟堂”策劃的高手,他初次用兵,即出手不凡,顯示了極大的軍事策劃潛能,彌補了劉備軍隊中軍事指揮水平的不足。諸葛亮用兵前安排“功勞簿”伺候,表明他要把軍隊納入論功行賞、以法整治的軌道,對劉備這一以義氣相聚的軍事集團來講,無疑是顯示了一種新的治軍手段。

  兵法的“制勝之道”中提出: “將能而君不御(指牽制)者勝。”(《謀攻篇》)劉備深知諸葛亮是一位用兵能手,遂交給他全盤指揮權,雖然對這次初戰的安排也曾心有疑慮,但並不妄加干預,這也是博望坡取勝的重要原因。

  博望兵敗後,曹操起兵五十萬,分兵五隊,選定吉日出師,欲蕩平江南。時荊州劉表已死,兒子劉琮在外戚集團的主持下秘密降曹,曹軍無所顧忌,直趨新野,曹仁所領前隊十萬人馬已至博望。緊急情況下,諸葛亮策劃了火燒新野的方案: 第一,張榜曉諭居民,願跟隨者退往樊城暫避,安排孫乾等人接應和救濟。第二,令關羽領一千人去白河上游埋伏,各帶布袋,裝滿沙土,遏住河水,來日三更聽見下遊人喊馬嘶,曹軍渡河,則急取布袋,放水淹之,領兵順水殺下。第三,讓張飛領一千軍馬埋伏於博陵渡口水勢慢處,曹軍被淹後從此逃難,可乘勢殺來接應。第四,讓趙雲引軍三千,分四隊: 三隊在城之西、南、北三門民房中藏上硫磺焰硝等引火之物,待曹軍黃昏後入城時,乘風勢將火箭射入城中,在外吶喊助威,放曹軍自東門出走。趙雲自引一隊精兵埋伏於東門之外,待敵軍受火出逃時擊之。第五,劉封、糜芳二人領兩千軍在新野城外三十里鵲尾坡前屯駐,一見曹軍,打旗分軍而行,以為疑兵,待敵軍過後分頭埋伏,見城中火起即可追殺敗兵。

  許褚領三千先鋒兵到鵲尾坡時,見有打旗行進之兵,心中大疑,飛報後軍曹仁,曹仁到時,坡上卻不見一人,二人知是疑兵,商定晚前奪下新野歇馬。只見新野城空無一人,知百姓已走,即尋房做飯。忽然火 燒 新 野

  ,西、南、北三門火起,風助火威,滿城通紅,曹仁領眾將自東門冒煙而出,軍士自相踐踏,死傷極多。出東門不遠,遭到趙雲部隊的伏擊,軍士焦頭爛額,逃至白河邊,喜得水勢不深,爭相渡河。關羽在上游聽得嘶喊,令軍士掣起布袋,水勢滔天,滾滾而下,曹軍溺死者極多。逃生者行至博陵渡口,卻被張飛截住掩殺。劉備數路軍馬會合追襲,曹仁、許褚落荒而逃。

  面對曹操五十萬大軍的進攻,諸葛亮採取“不若則能避之”(《謀攻篇》)的策略,欲撤至樊城。在撤退前,他決定對曹仁的十萬先行部隊予以重創,挫敵鋒芒,於是策劃布置了火燒新野之戰。“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軍爭篇》)他讓劉封等豎旗於鵲尾坡,是白晝間的疑兵措施,意在遲滯曹軍行進,保證曹仁大軍進新野的時間拖至黃昏之後。因為“發火有時,起火有日”(《火攻篇》),諸葛亮嚴格地把握著戰鬥的進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