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徵求意見的方式授命,其對象是忠誠的人,而且是主觀能動性強、能獨立完成任務的人,上級只簡捷地告訴其任務,注意留給部下發揮能動性的餘地。

  第二,激將式的授命方式。孔明特別喜歡對他的部將採用激將法,有如下多例。

  例一,他決定讓關羽戰黃忠以攻取長沙,臨行前對關羽介紹了黃忠的厲害。並說: “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軍去……雲長去,必須多帶軍馬。”關羽覺得軍師的話把自己放在了趙雲、張飛之下,於是慨然表示: “關某不需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來獻麾下。”(第五十三回)於是不顧眾人勸阻,執意領五百軍馬前往長沙。

  例二,劉備在攻取益州的關鍵時刻,張魯派馬超兵犯葭萌關,進攻劉備,張飛欲戰馬超,前來請戰。孔明假裝未聽到張飛之言,對劉備說: “今馬超侵犯關隘,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取關雲長來,方可與敵。”張飛一聽,大聲喊道: “軍師何故小覷吾!吾曾獨拒曹操百萬之兵,豈愁馬超一匹夫乎!”“我只今便去,如勝不得馬超,甘當軍令!”(第六十五回)然後率兵赴關,大戰馬超。

  例三,劉備爭奪漢中時,曹操大將張郃來攻葭萌關,孔明聚眾將於堂上,說道: “張郃乃魏之名將,非等閒可及,除非翼德,無人可當。”老將黃忠厲聲喊道: “軍師何輕眾人耶!吾雖不才,願斬張郃首級,獻於麾下。”孔明對黃忠勸阻說: “漢升雖勇,怎奈年老,恐非張郃對手。”黃忠聽罷,白髮倒豎,下堂拿起大刀,舞動如飛,對孔明說: “如有疏虞,先納下這白頭。”黃忠遂與嚴顏率兵離去。孔明對眾人說: “吾料漢中必於此二人手內可得。”(第七十回)後來黃忠用驕兵之計大勝曹兵。

  例四,劉備奪定軍山時,孔明又對黃忠講: “今將軍雖勝張郃,未必能勝夏侯淵,吾欲酌量著一人去荊州,替回關將軍,方可敵之。”黃忠奮然答道: “軍師言吾老。吾今並不用副將,只將本部兵三千人去,立斬夏侯淵首級,納於麾下。”(第七十回)黃忠在法正的協助下,設計斬殺夏侯淵,奪取了定軍山。

  例五,孔明南征孟獲時,欲派將深入重地破敵,遂喚趙雲、魏延近前,卻都不吩咐,又喚王平、馬忠至前,對他們講: “今蠻兵三路而來,吾欲令子龍、文長去,此二人不識地理,未敢用之。你倆可如此如此。”二人領命去後。又喚張嶷、張翼吩咐說: “你二人可如此如此。——吾欲令子龍、文長去,奈二人不識地理,故未敢用之。”(第八十七回)二人亦領命而去,趙雲、魏延見孔明不用自己,各有不平之色,孔明對他們講: “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險,為蠻人所算,失其銳氣耳。”二人怏怏而退,私下作了商議,生擒了幾個敵兵,讓其帶路,深入敵軍重地,立了大功。

  看來孔明是善於對部將使用激將法的,激將法的適用對象一般是有傲氣、好勝心強的忠誠將士,因為忠誠,所以部將不會因為領導人對自己的貶損而產生怨情;因為好勝,因而能使部將發揮出他的最大能量。由於運用激將法時,上級事先可以直接指出部將的弱點,這就提醒或逼使部將用心仔細,提防自己的弱點,避免疏忽大意。

  激將法的使用場合一般是在至關重要的戰場上,在遇到勁敵的時候。這種方法對部將的心理刺激大,應掌握“適度”的原則。

  妙計源於長期縝密的統籌計劃

  孔明是一位處事精細、慮事長遠的領導人,由於他對許多問題考慮深遠,準備較早,所以臨事不慌,應付自如。彝陵戰役後。吳國大將陸遜欲乘勝進攻蜀國,卻在夔關不遠處誤入石頭陣,石頭陣是孔明入川時所布,他自己說可頂十萬兵,陸遜陷入陣中後被其迷惑,幾乎走不出去。我們無法知道這一事實的真相,若真有其事,那可以說孔明對防止吳兵入川的準備工作做得很早了。孔明南征,在對付木鹿大王的虎豹時,從隨軍櫃車中搬出了噴火假獸,對眾人說: “吾未出茅廬之時,先知南蠻有驅虎豹之法,吾在蜀中已辦下破此陣之物也。”(第九十回)

  而火燒藤甲兵的“火炮”、“地雷”,也是在蜀中早先準備的。孔明在一出祁山,招降了姜維後,即拉著姜維的手說:“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第九十三回)他臨終時,又單獨對姜維叮嚀了許多事情,可見,他對自己的事業繼承人的問題考慮較早,這使他有機會能在長期的征戰中考察選拔,並加以培養。在孔明臨終前,後主派尚書李福急往軍營看望,徵詢他對身後相位繼承人的考慮意見,他提出了蔣琬,又提出了蔣琬之後費禕可以繼承。我們不認為在人事問題上這樣細緻而長遠的安排十分恰當,但孔明作出這樣的提議,說明他對這一問題早有久遠的考慮,作為一位實際主持全盤工作的領導人,這樣的深謀遠慮卻是必需的。

  孔明在安排劉備去東吳招親時,事先準備了三條錦囊妙計,這些計策均顯示了孔明對各種事情細緻而長遠的考慮。孫權、周瑜讓劉備來招親,本不是實心,是想以此誘騙劉備至東吳,加以扣留,孔明交給隨劉備前去的趙雲三個錦囊,讓他一到南徐,打開第一個;年終打開第二個;臨到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