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謀士田豐曾評價袁紹說: “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第二十一回)袁紹確是這樣一位不念忠誠的領導人。劉備一度歸順他,合力攻操,但當劉備提議要去說服劉表聯合攻曹時,他竟當眾表態: “若得劉表,勝劉備多矣。”(第二十八回)關羽曾為曹操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文丑,顏、文二人跟隨袁紹多年,屢建戰功,是他身邊的心腹愛將,二人陣亡,未見他有任何悲痛的表示。而當劉備提出為他招降關羽時,他竟高興地表示: “吾得雲長,勝顏良、文丑十倍也。”(第二十六回)至此,人們不禁要為這樣的領導人而傷心: 作為領導人,如此地鄙視部下,鄙薄陣亡將士,難道忠誠的人在自己的心中沒有一點地位?難道活著的部下會不因此而寒心?袁紹不念忠誠,不念功勞,公開鄙薄陣亡將士,與曹操對典韋的一再祭奠形成鮮明對照,這是造成他部下離心離德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官渡出兵前,沮授就把自己全宗族的人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 “吾隨軍而去,勝則威無不加,敗則一身不保矣!”(第二十五回)因之盡散家財,與家人訣別。在袁紹手下幹事的人沒有起碼的安全感,他們多被袁紹所忌,落得個可悲的下場。這樣的領導人指揮軍隊,不打敗仗才是天大的怪事。

  無智

  袁紹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未能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用以將部下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又不注意與部下的感情聯絡,致使本集團缺少以領導人為中心的向心力,而紹本人對人有內忌之心,且是非不明,故而使部下的相互陷害與袁紹的輕信讒言互相加深,結果本集團內訌不止,為敵所乘。

  袁紹曾派顏良為先鋒進攻白馬,沮授向紹指出顏良的性格缺點,認為顏良不能獨當一面,紹卻回答: “吾之上將,非汝等可料。”(第二十五回)這似乎是用人不疑,實際卻是不知人而用之,尤其是他聽到建議後不是去對顏良勉勵告誡,而是責備沮授,似乎是沮授低估了顏良,這等於挑起顏良對沮授的不滿。顏良出兵被關羽斬殺,時劉備為袁紹的座上客,紹聽沮授之言,欲殺掉劉備,備以“天下同貌者不少”為理由,認為殺顏良者未必關羽,紹聞言指責沮授說: “誤聽汝言,險殺好人。”(第二十六回)文丑被關羽斬殺後,紹聽郭圖、審配之言,又要殺掉劉備,備向紹指出了曹操的借刀殺人計,紹又指責郭、審二人說: “汝等幾使我受害賢之名。”袁紹在對待劉備的態度上搖擺不定,這尚可以勉強諒解,但他在劉備面前指責謀士,實際上挑起了自己部下之間的不信任,製造了內部矛盾,可以想像,袁紹這種做法是導致他的部下互不團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渡之戰前,袁紹集團的內部關係已相當複雜: “將士各相妒忌,田豐尚囚獄中;沮授黜退不用;審配、郭圖各自爭權;袁紹多疑,主持不定。”(第二十七回)連袁紹待為上客、許諾為之報仇的劉備也謀求脫身上計,這樣的戰爭還怎麼個打法!後來,許攸、張郃、高覽先後降曹,均是集團內部互相陷害、領導人又輕信讒言的結果。而袁紹身後子輩兄弟互相攻打,正是袁紹生前集團內部矛盾的進一步發展。

  官渡敗績

  官渡之戰是袁紹領導能力的總表演,他的領導行為的諸種缺陷在此得到了集中體現。

  第一,關於出兵時機。曹操東擊劉備時許昌空虛,袁紹以幼子之病相推託不肯出兵。曹操一舉擊敗劉備,回師京都,劉備投奔袁紹。這時,紹對備講: “吾欲進兵赴許都久矣,方今春暖,正好興兵。”(第二十五回)出兵進攻敵人,所要選擇的是戰機,哪能舍掉戰機單純考慮季節冷暖?袁紹的決定受到田豐的反對,田豐主張等待戰機再次出兵,袁紹答應考慮田豐的意見,官 渡 之 戰

  又去詢問劉備,備回答說: “曹操欺君之賊,明公若不討之,恐失大義於天下。”(第二十五回)袁紹表示贊同,遂進軍白馬以攻曹。事實上,劉備對他所講的只是出兵的理由問題,袁紹卻用出兵理由代替出兵時機,且以“春暖”為出兵藉口而不擇戰機,這就潛伏下了失敗的禍根。

  白馬戰役失利後,他退兵武陽,按兵不動,等聽到曹操封孫權為將軍,曹吳關係密切時,憑感情衝動就起兵七十萬攻曹,發起官渡戰役。官渡之戰潰敗後,他急於復仇,聚得二三十萬人馬,倉皇迎戰,復有倉亭之敗。實際上,曹操封孫權為大將軍,用心是要拉攏孫權,壯大自己的力量,以對抗袁紹。袁紹在敵方力量未壯大之前按兵不動,敵方力量一壯大,反倒出兵攻擊,高明的領導人是絕不會幹這種蠢事的。倉亭之役,兵勢衰弱,士氣不高,又準備不足,出兵的形勢里就包含了可能失敗的全部因素。郭嘉評價袁紹,說他“好為虛勢,不知兵要”。看來其評價是正確的。

  第二,關於戰役中的用人。袁紹手下的謀士武將很多,連荀彧都能說出各人的特點,在一次與孔融的論辯時,他說: “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可,可一戰而禽(擒)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但袁紹本人根本沒有想到對手下的人作一基本的估計,以避其所短,用其所長。白馬之役分別派顏良、文丑單獨領兵敵操,結果兵敗身亡。在官渡之役的決戰前夕,田豐被囚於獄中,許攸被逼投曹,沮授被鎖禁軍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