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最大的陷阱,就設在黃獐谷。

  待得周軍大部進入谷中,只聽得一聲鑼響,四周山上箭如雨下,谷口也在瞬間被滾落的大石堵住,周軍頓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為根本無法與敵軍正面交戰,只剩被動挨打的份,損失慘重,屍體幾乎堆滿了整個山谷。張玄遇和麻仁節被活捉。

  新舊唐書中對於這場戰鬥著墨都很少,只說“王師敗績,玄遇、仁節皆為禽虜”。蝸牛所述主要參考自唐人張鷟所著的筆記小說《朝野僉載》。張鷟生活在這一時期,所記大多為他所耳聞目睹的事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司馬光老先生在他的《資治通鑑》中也將這一段記錄作為信史記載在冊。

  再說被俘後張、麻二人灰頭土臉地坐在路邊,木然地看著契丹士兵臉上難以掩蓋的嘲笑。突然一個軍官模樣的契丹人走了過來,拿著一張紙讓他們簽字。

  看了文書後張玄遇臉色大變,連連搖頭不肯簽字。

  莫非這是份降書,簽了字就等於正式叛國投降?

  其實張玄遇倒寧可這是份投降書。因為眼前這份文件遠比投降書影響更深遠,危害更巨大!

  這赫然是一份蓋著大印的軍令,只待他一簽字,立即生效!

  軍令是以唐軍總部的名義下給幽州總管燕匪石等人的,內容大致如下:官軍已破賊,若你等在我們之後到達營州,軍官全部處斬,士兵一概不計戰功!

  這根本是在為另一場伏擊戰做準備!

  通曉軍事的張玄遇當然知道自己的簽字意味著什麼,這個字他簽不起。

  見張玄遇不就範,契丹軍官刷的一下抽出戰刀,架在了張玄遇的脖子上!簽字或是死亡,你自己選吧!

  生死關頭,張玄遇還是屈服了,顫抖著在軍令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接到長官簽署的軍令後燕匪石等人不敢怠慢,率軍日夜兼程地向營州趕去,連吃飯喝水都不敢停下行軍的步伐。結果,人困馬乏的他們同樣遭到了契丹軍的伏擊,全軍覆沒。

  前方慘敗的消息傳來,神都洛陽一片譁然,政府更是忙做一團。先前武曌為鞏固權力進行大清洗所帶來的惡果也隨之顯現:無人能對當前局面作出一個客觀冷靜的反應。一幫缺乏實戰經驗的人們聚在一起討論了良久,最後得出結論——當前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兵力。

  於是一套新的國防方案出台了:全國在押犯人以及私人奴僕,只要身體棒、膽子大,囚犯一律釋放,奴僕則由官方出錢贖回,全部派往軍中服役。邊界各州也要組建民間自衛隊進行自保。

  這套方案顯然是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想出來的。且不說一場敗仗是否真的就會導致全國兵力緊張,光是那些囚犯和奴僕的戰鬥能力就相當值得懷疑。想契丹人口總共不過十多萬,能投入作戰的更少。只要有數量相等的精兵,再輔以有力的將領統帥,足矣。所謂緊張完全是自己嚇自己。

  統帥方面,武曌派自己的侄兒、建安王武攸宜為右威武衛大將軍兼清邊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出征。

  其實當時也有不少人看出了其中的問題,但敢站出來公然反駁的卻寥寥無幾。

  文學家陳子昂便是其中一位。

  陳子昂時任右拾遺,屬於低級文官,但他人如其名,精神昂揚,經常就國家大事直接上書皇帝。這次,他被選拔為武攸宜的參謀隨軍出征。

  臨行前,他再次上疏,矛頭直指正中:“罪人全少,奴多怯弱,不慣征行,縱其募集,未足可用。”

  可惜,奏章呈上去後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至於擔任軍事長官的武攸宜,爬上這個位子主要靠出身,統兵作戰的才能估計只有天知道了。

  這真是可笑之極。堂堂大周朝,對於契丹的挑戰居然陷入了內無干臣、外乏良將的狼狽局面。好在老天有眼,主動送出了一招妙棋。

  這招妙棋便叫做“以夷制夷”。

  要制的“夷”,當然是契丹;而制契丹的“夷”,則叫做東突厥。

  當年裴行儉撲滅了東突厥的反叛之火後,東突厥很是平靜了一陣子,不敢再公然對中原扯旗叫板。但這絕不意味著它從此老老實實當甘當順民了,他們仍然有內部的組織和領袖,仍把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群體。

  契丹叛亂後,東突厥軍趁機向南方的涼州發起攻擊,一舉擒獲了正在城外視察的涼州都督許欽明。

  涼州一帶進入戰爭狀態。

  獲勝後東突厥人並沒有繼續進攻,而是撤回了自己的駐地。首領阿史那默啜更是主動派遣使者前往洛陽提出了一系列親善的請求:

  請求武曌收自己為乾兒子;

  請求大周皇嗣迎娶自己的女兒,以示世代友好;

  將原先居住在河套地區的漢族居民送還中原;

  申請替大周討伐契丹!

  從古至今,這種請求一般只有戰敗方才會提出。阿史那默啜沒有戰敗,為何要如此示好?

  武曌和大臣們不清楚。不過既然對方主動示好,出於禮貌,也應當回拜,順便打探一下虛實。於是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和左衛郎將田歸道奉命出使東突厥,順便替武曌送去了“遷善可汗”的榮譽頭銜,以資鼓勵。

  事情似乎越來越順利,兩位使者還未抵達東突厥,好消息已接踵而來。契丹無上可汗李盡忠病故,孫萬榮繼位;阿史那默啜趁亂突襲松漠地區(內蒙古巴林右旗一帶,契丹的根據地)得手,雖沒能消滅孫萬榮,卻把他和李盡忠的家人老小一網打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