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薛懷義猶如一顆流星划過,最終卻什麼都沒有留下。進宮前他從未想過自己能有如此的榮華富貴,所以當榮華富貴不期而至時,他迷失了。

  或許,瑤光殿前的他在面對死亡時,才終於感覺到了解脫。

  第二十六章 契丹來了

  薛懷義死後的第二年三月,新的明堂落成。儘管規模較之原先要稍小些,但也足以成為武曌又一次慶賀的理由。新的明堂被賜名為“通天宮”,同年年號也更改為“萬歲通天”。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買武曌面子。兩個月後,遼東傳來警報:契丹首領李盡忠、孫萬榮叛亂,營州(遼寧省朝陽市)被攻陷,營州都督趙文翽被殺。

  說起契丹這個民族,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不過這可能更多要拜《楊家將》、《天龍八部》等影視和小說的宣傳。確實,大遼國可謂烜赫一時。不過在唐朝前期,契丹還只是個跑龍套的角色,類似於路人甲、匪兵乙而已。

  李盡忠的祖上在貞觀年間歸附唐朝,故被恩賜李姓。李盡忠時任武衛大將軍、松漠都督,統御所轄契丹各部。事實上,他並不屬於唐政府的正式官員序列,充其量就是一個部落首領。孫萬榮是他的內兄,時任歸誠州刺史,同樣屬於有名無實的虛職。

  契丹部落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東北,以遊牧生活為主。畜牧業看天吃飯,天氣好,飼料足,生活就OK;如果天氣糟糕,牲畜吃不飽喝不足,生活就會陷入困境。這不,武曌這邊剛來了個“萬歲通天”,“天”就很不通情達理地讓北方遭受狂風暴雪的襲擊,害的契丹人失去了不少牲口。

  吃飯成了問題,做老大的李盡忠和孫萬榮責無旁貸。他們就近向營州都督趙文翽提出了救濟申請。可是趙文翽顯然不是位合格的邊防官員,在他的眼裡,契丹人和動物並無二致,沒有資格享受政府救濟。於是他一口回絕了契丹人的請求,還公開嘲笑和欺辱契丹首領——畜生而已,能有何為?

  狂妄之人必將為此付出代價。當然,付出代價的也絕不止趙文翽一人。

  契丹人走投無路,滿懷著怨恨發動了兵變,趙文翽措不及防,營州失守。

  得到急報後武曌很是震驚,不過報告中並未提及契丹人起兵的真正原因,所以她的判斷是:契丹人狼子野心,應該給他們些教訓!

  她緊急召集了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等二十八位將領前往鎮壓(感覺像黑社會打群架,人越多越厲害)。隨後,她又加派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使,加強北方邊境的防守。

  為了表現對二人的痛恨與詛咒,她還特地下詔將李盡忠改名為李盡滅,孫萬榮改名為孫萬斬(這種精神勝利法實在讓人無語)。

  李盡忠原本只是為了出口惡氣,但殺了朝廷命官,又面臨著大軍壓境,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公開打出大旗,宣布自己為無上可汗。

  而後來的事實也表明,李盡忠確實有兩把刷子。

  面對來勢洶洶的討伐大軍,李盡忠明白,如果正面交鋒,自己還不是對手。要想獲勝必須用計。

  占領營州時契丹軍隊俘獲了幾百名周軍。這些周軍雖然被俘,但傲骨依在,沒有搖尾乞憐。他們相信,即使不幸被殺,不日即到的朝廷大軍也定能為自己報仇雪恨。

  俘軍們無事,每天最常做的便是和看守聊天,久而久之便混熟了。一天他們“不經意間”聽到了看守的心聲:“你們被關在這裡倒有吃有喝,可憐我家老婆孩子,連飯都吃不上。等朝廷大軍到了,只要給我們飯吃,我立馬投降。”

  聽了這話俘虜們都很興奮:契丹人連飯都吃不飽,還拿什麼打仗?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似乎也印證了他們的判斷:契丹軍官把他們放出了監牢,說是要“招待”他們。

  看到端上來的“美食”,大傢伙都傻了眼:所謂“美食”就是一桶用粗糠加水煮出來的東西,連稀飯都算不上。望著桶中自己的倒影,周軍們一時倒不知如何是好起來。

  這時契丹長官發話了:“俺們現在日子實在困難,自己都吃不飽飯。留著你們吧,沒有多餘的糧食給你們吃;殺了你們吧,說實話也沒這麼大的仇恨,於心不忍。乾脆,看在過去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分上,放你們一條生路。趕緊走吧!”

  周軍們大喜,連忙將一桶粗糠吃了個一乾二淨(好歹也能填填肚子不是)後便匆忙向南投奔幽州(北京)而去,終於在幽州與討伐大軍會師。

  聽了他們添油加醋的一番描述後,討伐軍士氣大振,恨不得立刻飛到營州,輕鬆搞定這伙又飢又渴的夷人,然後回京領賞。一時間軍中群情激盪,個個爭相要當先鋒,搶立頭功。

  經過艱難的爭論,最後由曹仁師、張玄遇和麻仁節率部首先向營州進發,其餘人馬隨後跟上。大軍抵達河北昌黎的黃獐谷附近時,又遇不少契丹的老弱病殘前來投附,加之沿途未遇一兵一卒,見到的都是枯瘦不堪的牛馬。這些又給曹仁師等人足足地打了一把氣,更加堅信此行必是手到擒來。

  因為輕敵,他們決定拋下步兵和輜重,只率騎兵,打算來個快速突擊。

  殊不知,周軍看到的皆是假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盡忠誘敵深入的陷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