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方今兵力精練,器用具備,群下知法,諸將用命。一稔之後,可以平邊,此歲夏秋,便可於沿邊貯納。臣書生也,不足以講大事,至於不達大體,不合機變,望陛下寬之。”)
柴榮看後,大為讚嘆,很快便宣這篇奇文的作者王朴進宮議事。不久又將其升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王朴字文伯,東平(今山東東平)人。王朴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機警,聰明過人,喜歡讀書,文章也寫得很出眾。王朴在後漢時以他不凡的才學考中了進士,殿試及第後,任校書郎,從此踏入仕途。為了求得更快的發展,王朴和其他人一樣找了一個自認為有勢力有前途的人作為依靠的力量,這個人就是當朝的重臣楊邠。楊邠也很喜歡他這個才華出眾聰明過人的年輕人,就讓他住進了自己的府中,當了幕僚。王朴在楊邠的手下做得很好,大家也都覺得王朴前途無量,但王朴這時卻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在他的一生中,這可以說是一個大智大勇的決定。
其實王朴並沒有什麼神機妙算的本領,不過他善於觀察分析當時的形勢,他見楊邠、郭威、史弘肇和隱帝、李業、蘇逢吉兩派矛盾日益加深,預見到不久的將來兩派必有大的衝突,到時候自己必然要受牽連,況且他依附的楊邠又站在和皇帝對立的一方,危險性更大。所以,王朴就找了個藉口回了山東老家,躲了出去。不久,果然不出所料,朝中發生了政變,楊邠等人被誅滅全族。原來和楊邠有關係的人都受牽連被殺,唯獨聰明的王朴倖免於難。後來
郭威領兵打回來後,隱帝在交戰時被殺,李業在逃亡途中也被強盜所殺。不久,郭威建立了後周,王朴被重新任命為官,到駐守澶州(今河南濮陽)的柴榮府中做了掌管文案的記室,很受柴榮器重,等到柴榮調任開封尹時,又將王朴帶走讓他做了推官。這次王朴時運很好,柴榮不久就繼位做了皇帝,他也跟著升了官職,任刑部的比部司郎中,掌管朝中百官的經費出納和俸祿等事。 直到柴榮要讓大臣們獻上治國方案之時,王朴便獻上這篇奇文。
可以說這篇平邊策堪稱五代第一奇文,後來趙匡胤兄弟的統一進程便是按照這篇平邊策來實施計劃的,而柴榮也是大部分都是按照這個計劃來的,唯一不同的是柴榮考慮更多的是北方的險要關隘失於契丹人之手,才是這國家最大的威脅,才會先去攻打北漢。
有了王朴的戰略策劃,柴榮開始實行了他的統一計劃,哪一個倒霉蛋要被柴榮先開刀呢?
五、蜀失關中
柴榮要開始行動,他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好機會,蜀地出現一點問題。
在前蜀被滅亡之後,孟知祥有幸被任免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而實際掌握了西川的軍事大權,雖然後來在李嗣源大將石敬瑭討伐之下與東川的董璋有過暫時的合作。但是當後唐軍退兵之後,這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孟知祥開始打董璋的主意了,當時安重誨被殺。孟知祥就派人來叫董璋一起去向朝廷請罪。這一招太狠了,一方面他表明自己是忠臣,如果董璋不去認罪,就可以藉機討伐,另一方面如果你董璋真的要去和他一起去領罪,他也不會跟你客氣,肯定是會把你董璋一刀給斃了。
董璋因為家人全部被朝廷殺了,而孟知祥的家眷卻都沒事,大怒道:“孟公家屬皆存,而我子孫獨見殺,我何謝為。”並認為孟知祥出賣了他。孟知祥一次不行就連派人去三次,雖然他知道是沒有用的,但這種表面文章多做做多少是有一點好處的。結果被派去的李昊就被董璋罵了三次,李昊灰溜溜地去報告說:“董璋這傢伙不厚道,還是要先去攻打滅掉這傢伙才對。”孟知祥一聽是該解決他了,只是實力差不多,打起來也不容易。不過孟知祥還沒動手呢,董璋倒是先動手了,襲破知祥漢州。不打也得打,打吧。孟知祥派趙廷隱率兵三萬為先鋒,並領大軍前往,與董璋對陣雞距橋(地名)。起初孟知祥的諸將有些擔心,因為董璋此人素來勇猛,孟知祥為了讓董璋速來決戰,還故意寫一封信表示出自己很悠閒的樣子。董璋一看孟知祥居然如此悠閒,竟然還叫自己投降,根本是沒把自己放在眼裡,自己本來就認為孟知祥不過是來送死的,既然來了就別跟他客氣。剛好士兵也是在太陽底下被曬得難受,紛紛叫道:“別老光讓我們在這曬太陽,好歹也上去打上一仗。”董璋下令與孟知祥交戰,不過剛一接戰,偏將張守進竟然前去投降孟知祥,璋軍頓時大亂,孟知祥乘機掩殺,璋軍大敗而逃。此戰之後董璋實力大損,再難有實力與孟知祥對抗了。
等董璋等人逃至金雁橋時,他感到沒有什麼希望了,他對兒子董光嗣說:“你殺了我之後,再去投降孟知祥,也好保全我們一族之人。”但董光嗣很有骨氣說道:“自古豈有殺父以求生者乎,寧俱就死!”董璋終於在梓州被殺,而董光嗣也隨即自殺而亡。孟知祥終於實際占領了兩川之地。而中原也正是多事之秋,對於稱霸一方的孟知祥,也只有承認他是蜀地的實際當權人。孟知祥也沒有跟朝廷的李嗣源客氣,上表說這逆賊董璋被我打敗了,是不是也該封我當個蜀王,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孟知祥終於當上了蜀王。而蜀地還有部分後唐軍,孟知祥的方法也很好,厚給其衣食,還請李嗣源把他們家屬送來,李嗣源當然不會答應。
柴榮看後,大為讚嘆,很快便宣這篇奇文的作者王朴進宮議事。不久又將其升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王朴字文伯,東平(今山東東平)人。王朴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機警,聰明過人,喜歡讀書,文章也寫得很出眾。王朴在後漢時以他不凡的才學考中了進士,殿試及第後,任校書郎,從此踏入仕途。為了求得更快的發展,王朴和其他人一樣找了一個自認為有勢力有前途的人作為依靠的力量,這個人就是當朝的重臣楊邠。楊邠也很喜歡他這個才華出眾聰明過人的年輕人,就讓他住進了自己的府中,當了幕僚。王朴在楊邠的手下做得很好,大家也都覺得王朴前途無量,但王朴這時卻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在他的一生中,這可以說是一個大智大勇的決定。
其實王朴並沒有什麼神機妙算的本領,不過他善於觀察分析當時的形勢,他見楊邠、郭威、史弘肇和隱帝、李業、蘇逢吉兩派矛盾日益加深,預見到不久的將來兩派必有大的衝突,到時候自己必然要受牽連,況且他依附的楊邠又站在和皇帝對立的一方,危險性更大。所以,王朴就找了個藉口回了山東老家,躲了出去。不久,果然不出所料,朝中發生了政變,楊邠等人被誅滅全族。原來和楊邠有關係的人都受牽連被殺,唯獨聰明的王朴倖免於難。後來
郭威領兵打回來後,隱帝在交戰時被殺,李業在逃亡途中也被強盜所殺。不久,郭威建立了後周,王朴被重新任命為官,到駐守澶州(今河南濮陽)的柴榮府中做了掌管文案的記室,很受柴榮器重,等到柴榮調任開封尹時,又將王朴帶走讓他做了推官。這次王朴時運很好,柴榮不久就繼位做了皇帝,他也跟著升了官職,任刑部的比部司郎中,掌管朝中百官的經費出納和俸祿等事。 直到柴榮要讓大臣們獻上治國方案之時,王朴便獻上這篇奇文。
可以說這篇平邊策堪稱五代第一奇文,後來趙匡胤兄弟的統一進程便是按照這篇平邊策來實施計劃的,而柴榮也是大部分都是按照這個計劃來的,唯一不同的是柴榮考慮更多的是北方的險要關隘失於契丹人之手,才是這國家最大的威脅,才會先去攻打北漢。
有了王朴的戰略策劃,柴榮開始實行了他的統一計劃,哪一個倒霉蛋要被柴榮先開刀呢?
五、蜀失關中
柴榮要開始行動,他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好機會,蜀地出現一點問題。
在前蜀被滅亡之後,孟知祥有幸被任免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而實際掌握了西川的軍事大權,雖然後來在李嗣源大將石敬瑭討伐之下與東川的董璋有過暫時的合作。但是當後唐軍退兵之後,這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孟知祥開始打董璋的主意了,當時安重誨被殺。孟知祥就派人來叫董璋一起去向朝廷請罪。這一招太狠了,一方面他表明自己是忠臣,如果董璋不去認罪,就可以藉機討伐,另一方面如果你董璋真的要去和他一起去領罪,他也不會跟你客氣,肯定是會把你董璋一刀給斃了。
董璋因為家人全部被朝廷殺了,而孟知祥的家眷卻都沒事,大怒道:“孟公家屬皆存,而我子孫獨見殺,我何謝為。”並認為孟知祥出賣了他。孟知祥一次不行就連派人去三次,雖然他知道是沒有用的,但這種表面文章多做做多少是有一點好處的。結果被派去的李昊就被董璋罵了三次,李昊灰溜溜地去報告說:“董璋這傢伙不厚道,還是要先去攻打滅掉這傢伙才對。”孟知祥一聽是該解決他了,只是實力差不多,打起來也不容易。不過孟知祥還沒動手呢,董璋倒是先動手了,襲破知祥漢州。不打也得打,打吧。孟知祥派趙廷隱率兵三萬為先鋒,並領大軍前往,與董璋對陣雞距橋(地名)。起初孟知祥的諸將有些擔心,因為董璋此人素來勇猛,孟知祥為了讓董璋速來決戰,還故意寫一封信表示出自己很悠閒的樣子。董璋一看孟知祥居然如此悠閒,竟然還叫自己投降,根本是沒把自己放在眼裡,自己本來就認為孟知祥不過是來送死的,既然來了就別跟他客氣。剛好士兵也是在太陽底下被曬得難受,紛紛叫道:“別老光讓我們在這曬太陽,好歹也上去打上一仗。”董璋下令與孟知祥交戰,不過剛一接戰,偏將張守進竟然前去投降孟知祥,璋軍頓時大亂,孟知祥乘機掩殺,璋軍大敗而逃。此戰之後董璋實力大損,再難有實力與孟知祥對抗了。
等董璋等人逃至金雁橋時,他感到沒有什麼希望了,他對兒子董光嗣說:“你殺了我之後,再去投降孟知祥,也好保全我們一族之人。”但董光嗣很有骨氣說道:“自古豈有殺父以求生者乎,寧俱就死!”董璋終於在梓州被殺,而董光嗣也隨即自殺而亡。孟知祥終於實際占領了兩川之地。而中原也正是多事之秋,對於稱霸一方的孟知祥,也只有承認他是蜀地的實際當權人。孟知祥也沒有跟朝廷的李嗣源客氣,上表說這逆賊董璋被我打敗了,是不是也該封我當個蜀王,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孟知祥終於當上了蜀王。而蜀地還有部分後唐軍,孟知祥的方法也很好,厚給其衣食,還請李嗣源把他們家屬送來,李嗣源當然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