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進步男性運動所嚮往的男性形象一反傳統男性的剽悍、粗獷,增加了溫柔和細膩。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就是這樣一部關於一個男人過於可愛以致不像(傳統的)男人的故事,一反過去男性的粗獷形象。在傳統的男權社會中,同性戀恐懼症和娘娘腔恐懼症非常厲害,根本不能想像電影中會出現這種溫柔可愛型的男性形象。
女性運動的重要人物弗里丹感慨地說:似乎男女在背道而馳。女人似乎是要走出家庭,在男人的工作世界中實現她們的自我;而男人似乎是要解放自己,不再用工作領域的成功來定義自己,並趨向於在家庭和其他自我實現的新領域給自己一個新的定義。(弗里丹,2000年,第148頁)總之,女性關於「新好男人」的想法並不只是幻想。由於男性氣質既非生理決定也非道德上不可改變,新型的而非傳統的男性氣質完全有可能由社會和文化建構起來。
二、保守男性運動(1)
男性運動中的第二類是反對女性主義的保守的男性運動。與女性主義運動第二次浪潮的立場和主張針鋒相對,新右派的立場是:讚賞家庭價值,反對墮胎,反對女性主義運動,反對非傳統家庭,反對青少年性活動,反對福利國家政策,反對社會主義。其中最主要的目標是反對女性主義和同性戀。
到了80年代,在美國是保守的里根政府上台,在英國是保守的柴契爾夫人執政,女性主
義的樂觀主義情緒退潮,回復到男女不平等的狀態。女性運動在80年代以後進入低潮,西方各國出現反女性主義回潮。法盧迪(Susan Faludi)在1991年出版《回潮》(Backlash)一書,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連續數周位居榜首,為保守的男性運動點了題。這個保守的男性運動在學術領域的表現是男性研究,在社會上的表現是男性覺悟群體的出現。
保守的男性運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西方社會出現了一種越來越仇視女性主義的政治文化氣氛,它將女性主義思想變成嘲笑的對象,說它是過時的(性別之間的不平等已經結束了,女性現在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事情),有心理問題的(歇斯底里,反應過度,沒有幽默感),或者是不正確的(不客觀的)。它直接攻擊女性主義,說它是反家庭的,無幽默感的,憤怒的,無趣的,憎恨男人的,所有的女性主義者全都是女同性戀等等。雖然在社會現實中的確有許多女同性戀者是女性主義者,也有許多女性主義者是女同性戀者,但是有些女同性戀者不是女性主義者,有些女性主義者不是女同性戀者。保守的男性運動把女性主義者與女同性戀者等同起來,只是表明它對女性主義的仇視。
其次,保守的男性運動力爭在現實生活中奪回女性已經爭得的權利,如合法墮胎的權利;限制女性升遷,如「玻璃天花板」;推動以壓制女性為目標的運動,如原教旨主義;對女性施暴;將女嬰流產掉等等。在英美和歐洲國家的回潮時代,很多女性以為已經永遠獲得的權利又重新受到攻擊,比如合法墮胎的權利,離婚的權利,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的權利等。
一時間,一種「女人回家」的思潮甚囂塵上,希望女人能夠回歸傳統女性角色。這種觀點認為,女人在公領域與男人的競爭造成了雙重的傷害:一方面她們把男人逼成了工作狂,以便能夠留住自己的好工作,如腦力勞動的職位;另一方面使男人更容易接受壞工作,如體力勞動的職位。由於控制人口的計劃生育運動的普遍展開,女人騰出了許多時間進入勞動市場,從而改變了男性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也改變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這時,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女人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男人了。女人不管怎樣都是被人所需要的,因為只有女人能生育,而男人卻沒有這種不可或缺的功能。然而,男人也需要被別人需要的感覺。保守的男性運動因此指責女人進入社會生產勞動是「使男人失業,給女人增加負擔」。(Dench, 5)
第三,保守的男性運動大搞男性權利遊說活動,其男權制性質暴露無遺。男性運動的一個代表人物威特康(Roger Whitcomb)提出,要反擊女性主義運動的浪潮,維護男權制家庭,反對單親母親家庭,並且將社會的弊病全部歸咎於單身母親,抗議英國上院1991年批准的婚內強姦法案,反對「撫養兒童法案」,認為父親成了沒有權利的簽署支票的機器。他們認為,離婚時母親得到撫養權,男性支付撫養費,這是對男性的歧視。他們還提出了男性氣質和男性權力的問題,爭取由男性輔導員來輔導少年罪犯,特別是針對女性和兒童的犯罪當事人。
1993年底,英國的男性運動不斷在報刊上寫文章,攻擊女性主義。到了1997年,英國的男性運動變得更加有組織,他們攻擊「平等權利委員會」,反對所有的平等權利立法,主張墮胎刑事化(非法化,認定為女性謀殺),對強姦危機救助中心發起直接的攻擊。
保守的男性運動抱怨所謂「顛倒的性別歧視」,專指那些保護女性的法律。而實際情況是:美國男性白人在總人口中只占39.2%,但是在福布斯財富排行榜(擁有265,000,000美元以上財產者)的人當中卻占到82.5%,在議會中占到77%,在州長中占到92%,在大學終身教授中占到70%,在日報編輯中占到90%,在電影新聞導播中占到77%。(Wood, 97)女性對男性不但談不上有什麼性別歧視,就連起碼的平等地位也還遠遠沒有爭取到。
女性運動的重要人物弗里丹感慨地說:似乎男女在背道而馳。女人似乎是要走出家庭,在男人的工作世界中實現她們的自我;而男人似乎是要解放自己,不再用工作領域的成功來定義自己,並趨向於在家庭和其他自我實現的新領域給自己一個新的定義。(弗里丹,2000年,第148頁)總之,女性關於「新好男人」的想法並不只是幻想。由於男性氣質既非生理決定也非道德上不可改變,新型的而非傳統的男性氣質完全有可能由社會和文化建構起來。
二、保守男性運動(1)
男性運動中的第二類是反對女性主義的保守的男性運動。與女性主義運動第二次浪潮的立場和主張針鋒相對,新右派的立場是:讚賞家庭價值,反對墮胎,反對女性主義運動,反對非傳統家庭,反對青少年性活動,反對福利國家政策,反對社會主義。其中最主要的目標是反對女性主義和同性戀。
到了80年代,在美國是保守的里根政府上台,在英國是保守的柴契爾夫人執政,女性主
義的樂觀主義情緒退潮,回復到男女不平等的狀態。女性運動在80年代以後進入低潮,西方各國出現反女性主義回潮。法盧迪(Susan Faludi)在1991年出版《回潮》(Backlash)一書,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連續數周位居榜首,為保守的男性運動點了題。這個保守的男性運動在學術領域的表現是男性研究,在社會上的表現是男性覺悟群體的出現。
保守的男性運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西方社會出現了一種越來越仇視女性主義的政治文化氣氛,它將女性主義思想變成嘲笑的對象,說它是過時的(性別之間的不平等已經結束了,女性現在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事情),有心理問題的(歇斯底里,反應過度,沒有幽默感),或者是不正確的(不客觀的)。它直接攻擊女性主義,說它是反家庭的,無幽默感的,憤怒的,無趣的,憎恨男人的,所有的女性主義者全都是女同性戀等等。雖然在社會現實中的確有許多女同性戀者是女性主義者,也有許多女性主義者是女同性戀者,但是有些女同性戀者不是女性主義者,有些女性主義者不是女同性戀者。保守的男性運動把女性主義者與女同性戀者等同起來,只是表明它對女性主義的仇視。
其次,保守的男性運動力爭在現實生活中奪回女性已經爭得的權利,如合法墮胎的權利;限制女性升遷,如「玻璃天花板」;推動以壓制女性為目標的運動,如原教旨主義;對女性施暴;將女嬰流產掉等等。在英美和歐洲國家的回潮時代,很多女性以為已經永遠獲得的權利又重新受到攻擊,比如合法墮胎的權利,離婚的權利,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的權利等。
一時間,一種「女人回家」的思潮甚囂塵上,希望女人能夠回歸傳統女性角色。這種觀點認為,女人在公領域與男人的競爭造成了雙重的傷害:一方面她們把男人逼成了工作狂,以便能夠留住自己的好工作,如腦力勞動的職位;另一方面使男人更容易接受壞工作,如體力勞動的職位。由於控制人口的計劃生育運動的普遍展開,女人騰出了許多時間進入勞動市場,從而改變了男性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也改變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這時,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女人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男人了。女人不管怎樣都是被人所需要的,因為只有女人能生育,而男人卻沒有這種不可或缺的功能。然而,男人也需要被別人需要的感覺。保守的男性運動因此指責女人進入社會生產勞動是「使男人失業,給女人增加負擔」。(Dench, 5)
第三,保守的男性運動大搞男性權利遊說活動,其男權制性質暴露無遺。男性運動的一個代表人物威特康(Roger Whitcomb)提出,要反擊女性主義運動的浪潮,維護男權制家庭,反對單親母親家庭,並且將社會的弊病全部歸咎於單身母親,抗議英國上院1991年批准的婚內強姦法案,反對「撫養兒童法案」,認為父親成了沒有權利的簽署支票的機器。他們認為,離婚時母親得到撫養權,男性支付撫養費,這是對男性的歧視。他們還提出了男性氣質和男性權力的問題,爭取由男性輔導員來輔導少年罪犯,特別是針對女性和兒童的犯罪當事人。
1993年底,英國的男性運動不斷在報刊上寫文章,攻擊女性主義。到了1997年,英國的男性運動變得更加有組織,他們攻擊「平等權利委員會」,反對所有的平等權利立法,主張墮胎刑事化(非法化,認定為女性謀殺),對強姦危機救助中心發起直接的攻擊。
保守的男性運動抱怨所謂「顛倒的性別歧視」,專指那些保護女性的法律。而實際情況是:美國男性白人在總人口中只占39.2%,但是在福布斯財富排行榜(擁有265,000,000美元以上財產者)的人當中卻占到82.5%,在議會中占到77%,在州長中占到92%,在大學終身教授中占到70%,在日報編輯中占到90%,在電影新聞導播中占到77%。(Wood, 97)女性對男性不但談不上有什麼性別歧視,就連起碼的平等地位也還遠遠沒有爭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