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此可見,杜甫的影響決非局限於詩國,也決非局限於文學範圍,而是

  廣泛地進入了中華民族文化形態的各個領域,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當然,

  上述種種僅是有形的文化形態,而杜甫文化意義更重要的深層次的體現卻是

  ① 見田守真《歷代的杜甫戲》,《草堂》1986 年第1 期。

  無形的,那就是對民族性格的潛移默化。我們在第四章中論述了杜甫堅定踏

  實的人生態度、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以天下為已任的責任感及優國憂民的

  憂患意識,這些素質正是中華民族民族性格中最有光輝的部分。雖說這種民

  族性格的陶鑄不是少數個人的功勞,但杜甫的影響無疑是不可或缺的。而且,

  由於中華民族的人生態度帶有審美的意味,而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又是

  中華文化諸形態中傳播面最為廣泛、感召力最為巨大的一種,所以杜甫的文

  化意義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地位,誠如聞一多先生所云,杜甫是「四千年文

  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杜甫研究論文集》

  一輯)!

  隨著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杜甫的影響早已越過了國界。從十

  三世紀開始,杜詩就在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朝鮮和越南廣泛傳播,受到各

  國人民的熱愛。從十九世紀起,杜詩又被譯成各種歐洲文字介紹給西方人民,

  並受到西方漢學家越來越大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杜甫的影響遠及異國並

  非僅僅是由於杜詩藝術造詣產生的巨大魅力,而且也是由於杜甫的人格力量

  發出的奪目光輝。在日本,「五山文學」的開山祖師虎關師煉(1278—1346)

  被公認為日本杜詩學的鼻祖,虎關的弟子中岩園月(1300—1375)不僅熱愛

  杜詩,而且從杜詩中汲取精神力量,曾作《偶看社詩有感而作》一詩以抒發

  憤自勵之志。中岩的弟子義堂周信(1325—1388)更是極力推崇杜甫的人格

  與道德精神,盛讚杜甫的忠義氣節。杜甫對日本詩人的思想境界也產生了深

  刻的影響,如江戶時代的著名詩人松尾芭蕉(1644—1694)死後,人們發現

  他的頭陀袋中珍藏著一部杜詩,可見他的詩歌受杜詩影響決非偶然。①在朝

  鮮,早在李朝世宗二十五年(1443)就動員了當時最優秀的學者翻譯杜詩,

  歷時四十年,於成宗十二年(1481)刊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杜詩譯本——《杜

  詩諺解》,對朝鮮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代的朝鮮杜詩學者李丙疇先生

  說:「杜甫的詩散發出濃郁的參與意識,對現實進行揭露」,「他思念祖國、

  憂國憂民的詩句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永恆的警句,撥動著千萬人的心弦。」

  ①在美國,杜甫的聲譽與日俱增,著名的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思(Ken-neth

  Rexroth)認為杜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非史詩、非戲劇性詩人,杜甫在某些方

  面比莎士比亞或荷馬更為優秀,至少是更自然、更親切。雷氏還指出杜甫所

  關心的是人的堅信、愛、寬宏大量、沉著和同情,唯有這些品格才能拯救世

  界,所以養育杜甫的文化比荷馬接受的文化更古老、更明智。雷氏深情地稱

  頌社甫說:「我三十年來沉浸在他的詩中,我深信,他使我成了一個較為高

  尚的人。」②在俄國,杜詩被許多著名大學列入課程,葉?謝列布里亞科夫在

  他所著的《杜甫評傳》一書中強調杜甫的巨大影響在於愛祖國、愛人民的思

  想和高超的詩藝,他說:「這位古代優秀作家的詩句至今還能激勵讀者,在

  他們心中激起高尚的思想和情操。」③從這些掛一漏萬的敘述就可看出,杜甫

  ① 參看許志剛《杜詩在日本的傳播》,《文史知識》1992 年第1 期。

  ① 見《社詩研究三十載》,《國外社會科學》1988 年第5 期。按:1991 年5 月、8 月,筆者在南京、成都

  兩次會晤李丙疇先生,李先生對社甫的景仰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 見屈夫、張子清《論中美詩歌的交叉影響》,《外國文學評論》1991 年第3 期。按:雷氏選譯的《中國

  詩百首》(「OneHundredPoemsFromtheChinese」,PublishedbyJamesLaughlin,1959,PrintedinIta1y)一書中,

  杜詩占的比重最大,達三十五首之多。

  ③ 見李明濱《杜甫的聲譽早已超越國界》,《杜甫研究學刊》1991 年第1 期。

  不僅是一位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偉大詩人,而且被公認為中華文化的傑出代

  表。越是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人物越能贏得世界民族之林的尊敬,杜

  甫的世界意義正是深深地植根於他為之貢獻一生的中華文化之中。

  1961 年12 月15 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團會議

  上,決定將杜甫列為次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1962 年,在杜甫誕生一千二

  百五十周年之際,世界各地舉行了廣泛的紀念活動,例如日本廣播協會(NHK)

  邀請杜詩專家吉川幸次郎教授開設了「杜詩在日本」的講座。可以預測,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