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著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發揚光大,杜甫的影響也將與日俱
增。
我們的偉大詩人將與哺育他的偉大思想文化一道萬古長存。
附錄
杜甫簡譜
一歲唐睿宗太極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
正月一日,杜甫生於河南鞏縣瑤灣忖。
四歲唐玄宗開元三年(715)
寄養於洛陽姑母家,得重病幾死。
六歲開元五年(717)
寄居河南郾城,得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歲開元六年(718)
始學作詩,曾詠風凰。
九歲開元八年(720)
能書大字。
十四歲開元十三年(725)
在洛陽與崔尚、魏啟心等交遊。曾於歧王李范、秘書監崔滌宅聽李龜年
歌。
十九歲開元十八年(730)
游晉至郇瑕,未幾返洛陽。
二十歲開元十九年(731)
始漫遊吳越,歷時四年。
二十一歲開元二十年(732)
漫遊吳越。
二十二歲開元二十一年(733)
漫遊吳越。
二十三歲開元二十二年(734)
漫遊吳越。
二十四歲開元二十三年(735)
自吳越返洛陽,赴京兆貢舉,不第。
二十五歲開元二十四年(736)
始游齊越,至充州省父。與蘇源明結交。
二十六歲開元二十五年(737)
游齊趙。
二十七歲開元二十六年(738)
游齊趙。
二十八歲開元二十七年(739)
游齊趙,秋於泣上會高適。
二十九歲開元二十八年(740)
游齊趙。
三十歲開元二十九年(741)
自齊趙歸洛陽,築陸渾山莊於僵師首陽山下,作文祭遠祖杜預。與司農
少卿楊怡之女結婚。
三十一歲天寶元車(742)
居洛陽。三十二歲天寶二年(743)
居洛陽。
三十三歲無寶三載(744)
春遇李白於洛陽。秋與李白同往王屋山訪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乃返
梁園,遇高適,同游梁宋。曾同登吹台,又登單父琴台。
三十四歲天寶四載(745)
再游齊趙,會李邕於歷下亭。秋與李白重逢於魯郡,作《贈李白》詩。
秋末與李白別,歸洛陽。
三十五歲天寶五載(746)
至長安,與王維、鄭虔等游。《飲中八仙歌》當作於是年或以後數年間。
三十六歲天寶六載(747)
在長安。正月,應詔就試,不第。作《春日憶李白》等詩。
三十七歲天寶七載(748)
約於是年歸僵師陸渾山莊,作《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三十八歲天寶八載(749)
在洛陽,作《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三十九歲天寶九載(750)
春復至長安。生計漸困。秋以《雕賦》投延恩櫃,不報。冬作《奉贈韋
左丞丈二十二韻》。
四十歲天寶十載(751)
在長安。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作《兵車行》。
四十一歲無寶十一載(752)
在長安。秋與高適、岑參等同登慈恩寺塔,作《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四十二歲天寶十二載(753)
在長安。作《麗人行》。
四十三歲天寶十三載(754)
在長安。冬獻《封西嶽賦》。作《渼陂行》、《秋雨嘆》等詩。
四十四歲天寶十四載(755)
在長安。秋往奉先省親,十月返長安,被任河西尉,不就。旋改任右衛
率府兵曹參軍。十一月復往奉先省親。作《自京赴奉先具詠懷五百字》。
四十五歲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756)
二月自奉先返長安,就右衛率府兵曹參軍職。四月赴奉先,攜家至白水
依舅氏崔頊。六月攜家避亂至鄜州羌村。八月聞肅宗即位於靈武,隻身赴之,
中途為叛軍所獲,送至長安,作《哀王孫》、《悲陳陶》、《悲青坂》、《月
夜》等詩。
四十六歲至德二載(757)
春在長安,作《哀江頭》、《春望》。四月逃至鳳翔,謁肅宗。五月授
左拾遺。作《喜達行在所三首》、《述懷》。旋因諫房琯事忤肅宗,詔三司
推問,宰相張鎬救免。閏八月,往鄜州省親,作《羌村三首》、《北征》。
十一月,攜家返長安。
四十七歲至德三載/乾元元年(758)
春、夏在長安。任左拾遺,與王維、岑參、賈至等唱和。六月貶華州司
功參軍。冬由華州赴洛陽。
四十八歲乾元二年(759)
春自洛陽返華州,作「三吏」、「三別」。七月,棄官攜家往秦州。作
《秦州雜詩》、《夢李白》等詩。十月,往同谷,沿途作紀行詩一組。至同
谷後作《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十二月往成都,途中復作紀行詩一
組。歲末至成都。
四十九歲乾元三年/上元元年(760)
春,建草堂於成都浣花溪畔。秋往新津會裴迪,又往彭州會高適,旋返
增。
我們的偉大詩人將與哺育他的偉大思想文化一道萬古長存。
附錄
杜甫簡譜
一歲唐睿宗太極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
正月一日,杜甫生於河南鞏縣瑤灣忖。
四歲唐玄宗開元三年(715)
寄養於洛陽姑母家,得重病幾死。
六歲開元五年(717)
寄居河南郾城,得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歲開元六年(718)
始學作詩,曾詠風凰。
九歲開元八年(720)
能書大字。
十四歲開元十三年(725)
在洛陽與崔尚、魏啟心等交遊。曾於歧王李范、秘書監崔滌宅聽李龜年
歌。
十九歲開元十八年(730)
游晉至郇瑕,未幾返洛陽。
二十歲開元十九年(731)
始漫遊吳越,歷時四年。
二十一歲開元二十年(732)
漫遊吳越。
二十二歲開元二十一年(733)
漫遊吳越。
二十三歲開元二十二年(734)
漫遊吳越。
二十四歲開元二十三年(735)
自吳越返洛陽,赴京兆貢舉,不第。
二十五歲開元二十四年(736)
始游齊越,至充州省父。與蘇源明結交。
二十六歲開元二十五年(737)
游齊趙。
二十七歲開元二十六年(738)
游齊趙。
二十八歲開元二十七年(739)
游齊趙,秋於泣上會高適。
二十九歲開元二十八年(740)
游齊趙。
三十歲開元二十九年(741)
自齊趙歸洛陽,築陸渾山莊於僵師首陽山下,作文祭遠祖杜預。與司農
少卿楊怡之女結婚。
三十一歲天寶元車(742)
居洛陽。三十二歲天寶二年(743)
居洛陽。
三十三歲無寶三載(744)
春遇李白於洛陽。秋與李白同往王屋山訪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乃返
梁園,遇高適,同游梁宋。曾同登吹台,又登單父琴台。
三十四歲天寶四載(745)
再游齊趙,會李邕於歷下亭。秋與李白重逢於魯郡,作《贈李白》詩。
秋末與李白別,歸洛陽。
三十五歲天寶五載(746)
至長安,與王維、鄭虔等游。《飲中八仙歌》當作於是年或以後數年間。
三十六歲天寶六載(747)
在長安。正月,應詔就試,不第。作《春日憶李白》等詩。
三十七歲天寶七載(748)
約於是年歸僵師陸渾山莊,作《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三十八歲天寶八載(749)
在洛陽,作《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三十九歲天寶九載(750)
春復至長安。生計漸困。秋以《雕賦》投延恩櫃,不報。冬作《奉贈韋
左丞丈二十二韻》。
四十歲天寶十載(751)
在長安。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作《兵車行》。
四十一歲無寶十一載(752)
在長安。秋與高適、岑參等同登慈恩寺塔,作《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四十二歲天寶十二載(753)
在長安。作《麗人行》。
四十三歲天寶十三載(754)
在長安。冬獻《封西嶽賦》。作《渼陂行》、《秋雨嘆》等詩。
四十四歲天寶十四載(755)
在長安。秋往奉先省親,十月返長安,被任河西尉,不就。旋改任右衛
率府兵曹參軍。十一月復往奉先省親。作《自京赴奉先具詠懷五百字》。
四十五歲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756)
二月自奉先返長安,就右衛率府兵曹參軍職。四月赴奉先,攜家至白水
依舅氏崔頊。六月攜家避亂至鄜州羌村。八月聞肅宗即位於靈武,隻身赴之,
中途為叛軍所獲,送至長安,作《哀王孫》、《悲陳陶》、《悲青坂》、《月
夜》等詩。
四十六歲至德二載(757)
春在長安,作《哀江頭》、《春望》。四月逃至鳳翔,謁肅宗。五月授
左拾遺。作《喜達行在所三首》、《述懷》。旋因諫房琯事忤肅宗,詔三司
推問,宰相張鎬救免。閏八月,往鄜州省親,作《羌村三首》、《北征》。
十一月,攜家返長安。
四十七歲至德三載/乾元元年(758)
春、夏在長安。任左拾遺,與王維、岑參、賈至等唱和。六月貶華州司
功參軍。冬由華州赴洛陽。
四十八歲乾元二年(759)
春自洛陽返華州,作「三吏」、「三別」。七月,棄官攜家往秦州。作
《秦州雜詩》、《夢李白》等詩。十月,往同谷,沿途作紀行詩一組。至同
谷後作《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十二月往成都,途中復作紀行詩一
組。歲末至成都。
四十九歲乾元三年/上元元年(760)
春,建草堂於成都浣花溪畔。秋往新津會裴迪,又往彭州會高適,旋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