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什麼後人注釋杜詩、研究杜詩的興趣經久不衰呢?我們覺得元好間的詩句

  「少陵自有連城壁」(《論詩絕句三十首》之一○,《遺山先生文集》卷一

  一)正好可用來回答這個問題:杜詩多方面的高度成就使它成了一個取之不

  竭的藝術寶藏,儘管前人已在其中辛勤發掘且所得甚多,後人也不會空入寶

  山。全面地評介歷代的社詩注本將需要一本專書的篇幅,我們在本節中只想

  簡單地介紹幾種重要注本的情況,並粗略地描述歷代杜詩闡釋學的源流演

  變。①

  北宋初年,杜集版本十分混亂。寶元二年(1039),王洙蒐集各種社集

  共九十九卷,②除其重複,編成《杜工部集》二十卷,其中十八卷為詩,共一

  千四百零五首;二卷為賦筆雜著,共二十九篇。嘉祐四年(1059),王琪等

  人對此本進行修訂,鏤板印行,成為後代所有杜集的祖本。王洙本的特點之

  一是把杜詩分成古體、近體兩大類,各體之中又以歲時為先後。特點之二是

  白文無注,他本所謂「王原叔注」者皆出偽托。③在王洙編杜集時,也有其他

  人在整理杜集。景祐三年(1036),蘇舜欽編成《杜子美別集》,錄詩三百

  八十餘首。皇祐五年(1052),王安石編成《杜工部詩後集》,錄詩二百餘

  篇。但他們各不相謀,王沫沒有看到《杜子美別集》,王安石也沒有看到王

  洙本。①在王洙本刊行後,人們才可能陸續對之進行增補。北宋後期黃伯思編

  《校定杜工部集》,所收社詩已達一千四百四十六首。南宋嘉泰、開禧間(1201

  —1207),蔡夢弼撰《杜工部草堂詩箋》,收詩達一千四百五十四首。宋以

  後的杜集僅有零星增補,清浦起龍《讀杜心解》收詩一千四百五十八首,傳

  世杜詩已基本收羅完備。南北來之際,出現了多種杜詩注本。這些注本良莠

  不齊,有的「淺鄙可笑」(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上),有的妄誕無據

  而偽託名人(如偽蘇注),只有薛蒼舒、杜田、趙彥材、魯訔、師尹諸家注

  較有價值。注本既繁,讀者檢閱不便,於是集注本應運而生。流傳至今的宋

  代杜詩注本全是集注本,正是依據它們後人才得以了解宋注的大致情形。宋

  代重要的集注本有下面幾種:

  ② 據周采泉《杜集書錄》,自宋迄清的杜集(包括注本、選本、譜錄等)共八百三十五種,而清末迄今的

  杜甫研究著作已有近二百種。

  ① 洪業《杜詩引得序》和萬曼《杜集敘錄》(《杜甫研究論文集》三輯)對歷代杜詩注本(尤其是宋人注

  本)的版本源流作了清晰、明確的論述,本節內容多處以之為據,謹此說明。

  ② 王洙在《杜工部集記》中說他所看到的秘府所藏及人家所有的杜集有:「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

  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孫光憲序二十卷、鄭文寶序少陵集二十卷、別題小集二卷、孫僅一卷、雜編三

  卷。」(按:洪業先生已注意到所列諸本共八十九卷而非九十九卷)可見當時的社集版本十分混亂。至於

  樊晃《杜工部小集序》中所說的「文集六十卷」則早已亡佚,《新唐書?藝文志》中的著錄僅據舊聞而已。

  ③ 程千帆師考之甚確,見《杜詩偽書考》(載《古詩考索》)。

  ① 王洙《杜工部集記》中未提到蘇舜欽本,王安石《杜工部後集序》中說他所收集的「世所不傳」之杜詩

  中有《洗兵馬》一篇,而此詩早已見於王洙本卷二。

  (一)《九家集注杜詩》三十六卷(原名《杜工部詩集注》)

  郭知達撰,初刊於淳熙八年(1181),已佚。今存者為寶慶元年(1225)

  曾噩重刻本。所謂「九家」是指王安石、宋祁、黃庭堅、王洙、薛蒼舒、社

  田、鮑彪、師尹、趙彥材九人,其中前三人之言皆源出詩話、雜著之類,王

  洙注乃他人偽托。此本的價值有兩點:首先,它是較早出現的集注本,從而

  保存了幾家宋注的第一手材料。其次,它刪削了當時流傳甚廣的「偽蘇注」,

  阻止了杜詩注釋中的這種惡劣行為。①

  (二)《杜工部草堂詩箋》五十卷(或附以《詩話》二卷、《年譜》二

  卷)

  蔡夢弼編,編定於嘉泰四年(1204),稍後刊行。此本經多次翻刻,版

  本凌亂,現存各本中以北京圖書館所藏開禧(1205—1207)刻本為最善。此

  本是會箋本,所集之箋注出自王安石、蘇軾等二十餘人,亦有不少蔡氏自己

  的意見。箋文刪繁就簡,語氣連貫通暢,缺點有二:一是錯誤疏漏較多,如

  以薛蒼舒(字夢符)、薛夢符為兩人。二是常將他人的意見攘為己有,書中

  稱「夢弼謂」云云而實為剽竊者有不少。

  (三)《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三十六卷

  黃希、黃鶴父子撰,書成干嘉定九年(1216),初刊於寶慶二年(1226),

  今存宋、元刻本。另有《四庫全書》本,舛誤很多,不足據。此本號稱「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