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② 所引杜詩乃《縛雞行》,參看第三章第五節。所引黃詩乃《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山谷內集》卷一五。此外,黃詩《寺齋睡起二首》之一:「小黠大痴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退食歸

  來北窗夢,一江風月趁漁船。」(《山谷內集》卷一一)也被認為是模仿杜詩《縛雞行》的(見《杜詩鏡

  銓》卷一五引趙次公語)。

  ① 參看拙著《江西詩派研究》附錄二《黃庭堅「奪胎換骨」辨》。

  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

  由此可見,黃庭堅學杜是基於對社甫的兩條藝術經驗的深刻體會,前者

  的目的是超越前人,後者的目的是超越形式與技巧。如果說韓愈學杜是「一

  眼覷定」杜詩的一種「尚有可推擴」的風格傾向——奇險,那麼黃庭堅「一

  眼覷定」的卻是杜詩的藝術境界以及達到此境界的方法。韓愈代表著唐人的

  學杜:主要著眼於風格的模仿,結果是各得杜詩風格之一體;黃庭堅代表著

  宋人的學杜:主要眼於方法論的借鑑,結果是學杜而不似社。王安石、蘇軾

  的詩風都不類杜詩,黃庭堅則被陳師道評為「得法於少陵,其學少陵而不為

  者也「(《答秦書》,《後山先生集》卷一四)。其他江西派詩人也有類

  似的傾向,例如陳師道學社,頗得益於句法沉著凝鍊與俚語入詩,但他的朴

  拙詩風僅在藝術境界上接近杜詩而在風格上並不似杜,所以方回說:「黃、

  陳皆宗老社,然未嘗依本畫葫蘆依老杜詩。」(《劉元輝詩評》,《桐江集》

  卷五)後人對江西派學杜頗多譏評,如胡應麟說黃庭堅「名師老杜,實越前

  規」(《詩藪》內編卷二),錢謙益更說「自宋以來學杜詩者莫不善於黃魯

  直」(見周亮工《書影》卷二),其實正從反面說出了江西派學杜的特點。

  在南宋詩壇上,江西詩派的影響很大,除了葉適與「四靈詩派」等以外,

  ①許多人都繼承了黃、陳的學杜主張,把杜甫視為詩家的不桃之祖。但是南宋

  詩人學杜的重點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從靖康事變開始的。靖康事變

  發生時,呂本中正在汴京,他目睹了那個天翻地覆的大事變,優國憂民的感

  情促使他接受了杜甫沉鬱詩風的影響,寫出了《兵亂後自癟雜詩》二十九首、

  《丁未二月上旬四首》等風格酷肖杜詩的作品,現舉一首為例:

  丁未二月上旬四首之一

  丞相憂宗及,編氓恐禍延。乾坤正翻復,河洛倍腥膻。報主悲無術,傷時只自憐。遙知

  漢社稷,別有中興年。

  曾季狸說:「呂東萊圍城中詩皆似老杜。」(《艇齋詩話》)誠為的評。

  建炎二年(1128),陳與義避寇南奔,途中作詩云:「但恨平生意,輕

  了少陵詩!」(《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虜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張家》,

  《陳與義集》卷一七)其實陳與義在靖康前作詩已有學杜傾向(如五律《雨》),

  為什麼自悔「輕了少陵詩」呢?這當然是指山河破碎的形勢和顛沛流離的經

  歷使他對杜詩的思想意義有了新的認識,這樣,隨著愛國主義主題的出現並

  深化,陳與義的詩風也日益接近杜詩的沉鬱,例如《傷春》、《登岳陽樓二

  首》等七律名篇,又如下面這首五排:

  感事

  喪亂那堪說,於戈竟未休。公卿危左社,江漢故東流。風斷黃龍府,雲移白鷺洲。云何

  舒國步,持底副君憂?世事非難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紛四野,作意為誰秋?

  劉克莊評此詩「頗逼老社」(《後村詩話》前集卷三),無疑是指其風格而

  ① 「四靈詩派」以賈島、姚合為師,葉適則因鼓吹「四靈」詩風而對杜甫頗有微詞,見《徐斯遠文集序)((水

  心文集》卷一二)。

  言的。

  陸游的優國情懷與報國無路的忠憤都堪稱是杜甫的異代知己,這是他接

  受杜詩沉鬱風格影響的內在原因。宋末愛國詩人林景熙對此體會甚深:「天

  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讀

  陸放翁詩卷後》,《霽山集》卷三)在陸詩的主導風格中無疑是包含著沉鬱

  頓挫的風格因素的,七古《長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關山月》、

  《秋興》(「成都城中秋夜長」)、七律《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黃州》、《登賞心亭》等名篇都是如此,不一一枚舉。

  南宋滅亡前後,以文天祥為代表的愛國詩人的血淚悲歌往往受到杜甫沉

  郁詩風的影響,如文天祥的《夜坐》、《南安軍》、汪元量的《潼關》、林

  景熙的《京口月夕書懷》、鄭思肖的《德祐二年歲旦二首》等都極類杜詩,

  這是一種邏輯的必然,毋庸贅述。①

  總之,南宋詩人學杜重點的轉變是國家多難的形勢促成的,當他們自覺

  或不自覺地學習杜詩的沉鬱風格時,他們對杜詩藝術的討論、借鑑也在繼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