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國女青年團(BundDeutSclierMadel,縮寫 BDM)納粹德國青少年組 織。1933 年設立,由納粹黨青年工作領袖*席拉赫領導。宗旨系培養團員成 為法西斯黨的助手。團員均為女性。著深藍色裙子,白襯衫和褐色上衣。10 —13 歲屬於少女隊,14 歲成為正式隊員,17 歲起進入下屬組織“忠誠與美 麗”,接受家政和生活美化等方面的訓練,為婚姻作準備。18 歲到農村服役 一年。1936 年該組織即擁有 200 多萬團員。大戰期間積極在後方為軍隊服務。

  德國公民權法(Reichsbuirgergesetz)見“紐倫堡法”。

  德國文化協會  即“德國文化總會”。

  德國文化總會(Reichskulturkammer)一譯“德國文化協會”。納粹德 國控制文化的政府組織,1933 年 9 月 22 日設立,1934 年 2 月 12 日起成為* 德國勞動陣線團體成員。任務為保證德國所有文化活動都符合納粹主義思 想。主席戈培爾,副主席先後為*豐克(1932—1937)、漢克([KarIHanke, 1903—1945]1937—1940)、古特雷爾([LeopoldGutterer]1940—1944)和 瑙曼([WernerNaun2ann]1944—1945)。1939 年起設秘書長,先後由施米特 ([ErichSchmidt]1939—1940)、欣克爾([HansHinkel,1901—]1941—1944) 和*席拉赫(1944—1945)擔任。下轄文學、音樂、電影、戲劇、廣播、美術、 新聞 7 個協會。所有文化工作者廠包括生產、複製、推銷文化產品的人員) 均須入會,否則即失去本職工作。

  德國電影協會(Reichsfilmkammer)納粹德國控制電影業的半官方組 織。1933 年設立,由戈培爾主管,隸屬於*德國文化總會。任務為保證電影 業宣傳納粹思想。在*其控制下,德國電影業大肆排猶,拍攝了《希特勒青年 團員韋克斯》、*《意志的凱旋》、《奧林匹克》、《猶太人聚所》等一批美 化納粹分子、誇大納粹成就、醜化猶太人和宣揚德國初戰勝利的影片。

  德國勞工陣線  即“德國勞動陣線”。

  德國勞動陣線(DeutscbeArbeitsfront,縮寫 DAF)一譯“德國勞工陣 線”。納粹德國控制工人和職員並調解勞資矛盾的半官方組織。1933 年 5 月 10 日正式成立。*萊伊任頭目。初期主要成員為工人,1933 年底開始吸收企 業主團體和技術人員團體加入。共擁有 2500 萬成員,惜助“通過歡樂獲得力 量”和“勞動之美”等下屬組織,向會員灌輸法西斯思想,用經濟資助、調 解勞資糾紛、提供教育和住宅、穩定工資和組織娛樂活動等手段欺騙和控制 工人及職員。1945 年 10 月解散。

  德國武裝部隊(Wehrmacht)1935—1945 年德國軍隊的名稱。1935 年 5 月 21 日根據*《德國國防法》從*國防軍改名而來。初時最高指揮機關係勃洛 姆堡為首的德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1938 年 2 月 4 日改為希特勒為首的*德 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由陸、空、海三軍組成,分別設陸軍總司令部及總 參謀部、空軍總司令部及總參謀部、海軍總司令部及作戰參謀部。陸軍最高 戰略戰役軍團系集團軍群,以下逐級轄集團軍、軍、師等編制。空軍包括航 空兵、防空兵、空降兵、野戰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最高戰略戰役軍團是航 空隊,以下逐級轄航空兵軍、航空聯隊、航空大隊。海軍在 1939—1941 年轄 北海艦隊司令部、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潛艇艦隊司令部和岸防部隊,以後 前兩個司令部合併為北方司令部,增設西方司令部(在法國海岸)和南方司 令部(在亞得里亞海).1940 年起*武裝黨衛隊在其戰鬥序列之內。1939 年總 兵員數為 300 萬,1943 年達 1100 萬。1945 年德國戰敗投降後解散。

  德國國防會議(Reichsverteidigungstat)納粹德國主持重整軍備和策 劃戰爭的機構。1933 年 4 月 4 日設立,希特勒自任主席,成員包括國防、外 交、內政、經濟、財政和宣傳等部長。共舉行過兩次會議。第二次在 1939 年 6 月 23 日舉行,與會者包括各部門 35 名高級官員,由戈林主持,討論擴 大勞動力供應和加強戰爭物資運輸等問題。會議下設工作委員會,由 *凱特爾 任主席,積極從事擴軍備戰活動,1934 年初制定 24 萬個工廠接受戰爭訂貨 的計劃,1935 年 6 月又擬訂進軍萊茵區的計劃等。

  德國經濟協會  即“德國經濟總會”。

  德國經濟總會(GelleralratderdeutschenWirtS-cbeft)亦譯“德國經 濟總委員會”或“德國經濟協會”。納粹德國早期的經濟決策機構。1933 年 7 月 15 日設立,隸屬於中央經濟部,由*蒂森等 12 名壟斷資本家及其代表和 5 名納粹分子主管。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制定經濟法令,控制 7 個全國 性經濟團體、23 個經濟協會,100 個工商協會和 70 個手工業協會。1934 年 2 月 27 日曾頒布*《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通過職能性和地區性調節機構 控制全國的企業。1935—1936 年,其經濟決策職能被*軍事經濟全權總辦和* 四年計劃全權總辦分享和取代。

  德勒斯特倫特(CliarlesAntoineDelestraint,1879—1945)法國將領。 畢業於聖西爾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繼續在軍隊服役。1940 年 5 月指揮裝 甲部隊在前線作戰。法國敗降後辭去軍職,在南方開始抵抗活動。1942 年底, 將*戰鬥、*解放南方、*自由射手和游擊隊的武裝人員聯合組成秘密軍。並去 維爾柯爾(Vereors)山區籌組游擊隊基地。1943 年春聯合南北兩方的秘密 軍,並出任總指揮。同年 6 月因叛徒告密,在巴黎被捕。囚禁於德國。1945 年 4 月被殺害。

章節目錄